第679章 屯田軍南下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31      字數:2505
  奪回了賊人的土地,掛在武威伯名下,交給農民耕種,隻收十分之一的地租,看起來李國棟明顯是吃大虧了,畢竟這些土地早就超過了他伯爵的免稅數量,這些地李國棟可是要向朝廷繳納稅收的,也就是說,他收上來的地租,甚至不夠繳納朝廷稅收,還得自己倒貼銀子!

  可是李國棟並不認為自己吃虧,朝廷稅收?朝廷可是欠了自己三百多五兩銀子,崇禎皇帝前後打出三張百萬兩巨款的白條,拿著這些白條可以減免兩年稅收不過分吧?

  至於兩年以後?都不用兩年以後,還有不到半年,闖賊就要打入京城了,到時候自己保護崇禎南狩江南,那時還繳個屁的稅啊?所以怎麽說,李國棟都不可能自己倒貼銀子幫農民交稅。

  李國棟可以巧妙的免稅,哪怕隻有一成收入,都是淨收入。而且農民的糧食隻能賣給自己,這樣他等於無形中又賺了一筆。那些農田本來就不是自己的,是賊人殺了士紳和宗室,從士紳和宗室手裏搶來的,現在又被李國棟搶走了,這隻進不出的無本生意當然賺錢了。

  除了農田之外,因為荊州城被攻破太快了,賊軍又是全軍覆沒,賊人搶來的大量金銀財寶也都落入李國棟手中,這又是一大筆財富了。

  普通百姓根本不知道這些,他們隻知道誰給他們一口飯吃,他們就擁護誰。如果誰讓他們活不下去了,那就將相王侯寧有種乎。

  李國棟不僅給他們極低的地租,而且還幫助他們興建水利工程,教會他們建造新式莊園,還以便宜的價格賣給他們新式農具,並提供耕牛,發展立體化的農業,把農業、水產養殖和養殖業都建立起來,形成了一個個小的生態圈,這些由小生態圈組成的農莊,收益比以前的老式耕作方式提高了至少翻倍。

  至於李國棟對他們提出的,修築軍堡,加強城防,平日裏進行軍事訓練,把農民變成民兵的製度,並未受到農民的反對,畢竟天下大亂,荊襄之地實在不太平,賊人隨時可能卷土重來,李國棟教給百姓自保的辦法,沒有人有理由不采納。

  被俘的外地流民都被李國棟送走了,這些外地人留在荊州不安全,畢竟他們都從賊過一段時間,很多人身上已經粘上了流寇氣息,若是不對這些人進行軍事化管理,進行訓練和洗腦教育,直接分給他們土地留在荊州的話,很有可能會對當地百姓造成禍害。所以李國棟把這些俘虜都給送到淮安、山東等地,同當地的屯田軍戶混編,由那些老軍戶看著他們。

  李國棟留下一批人,負責處理荊州戰後事情,他自己帶著兩萬精銳步兵乘船回到武昌。

  武昌附近的農田要恢複生產,比起荊江一帶要更加困難,畢竟人口損失過大,嚴重缺少青壯男子,需要從自己的軍戶和工程兵之中調人過來補充到武昌附近。

  瓜洲碼頭,白正明跟著別的軍戶們一起登上一艘船。

  “長官,真的要把我們送去武昌嗎?”白正明小心翼翼的詢問小旗軍官陶開然。

  “當然了!”陶開然正色道,“我們伯爺什麽時候說話不算話了?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伯爺從不食言。”

  “武昌啊,湖廣之地好啊!”白正明喜笑顏開。

  “不僅給你們發武昌附近的農田,還能讓我們這些光棍漢都娶上媳婦呢!”陶開然笑著道,“陶某今年三十有六了,也該娶媳婦了。”

  聽說能娶上媳婦,白正明也十分心動,他已經三十二歲了,還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他的父母親死得早,家裏也沒有兄弟姐妹。如果有姐妹的話,可以拿出來和別家換親;有些窮人家裏兄弟多,沒有姐妹,就幹脆幾兄弟合用一個媳婦。

  當年甚至還存在一種情況:叫招養夫,家裏男人得了重病,或是傷殘了,沒有男人養家糊口,照顧老人和撫養小孩,隻好招一個男人回家,同病重的丈夫共享一個媳婦,由這個男人來養家糊口,女人幫這個男人延續後代。

  還有的是出租媳婦,譬如說某家人家欠下租子交不出來了,欠下賦稅交不起了,又不想借吃人的利滾利,就把老婆租給給能夠給自己換錢的單身漢子,等生下孩子後再回來。

  什麽程朱理學,什麽三從四德,在那些窮人之中是沒有的事情,窮人能有個媳婦給自己延續後代,已經是偷著樂了,哪還有那麽多講究?什麽三從四德,裹小腳,都是士紳家族的事情。這種幾兄弟共享一個媳婦,甚至是招養夫、出租媳婦的現象,一直從南北朝延續到紅朝才消失,即便是大清和光頭時期,這種現象都存在。

  白正明身子骨不是太好,去給人當招養夫他身子扛不住,去租媳婦?他比那些還不上租子的人家還窮,哪有錢幫人還租子還賦稅?所以三十歲的白正明一直是單身一人。直到後來有一天,他被賊軍裹挾,成了一名流民,本來還想著跟著賊軍搶一個媳婦回去。可是不久之後,白正明在第一次開封之戰中被俘,被送去山東當了軍戶,現在又跟隨屯田軍南下。

  至於他們的小旗軍官陶開然三十六了還單身,是因為他早在十四年前,在通州的時候就從了軍,跟了李國棟至今了。最早跟著李國棟的時候就去了塞外,那裏男多女少,哪來的媳婦?回明之後,也打了好幾年仗,直到受了傷退役,被分配給王全的淮軍,成為一名屯田軍戶的小旗軍官,但是在屯軍中,也是男多女少,長相醜陋,又傷殘的陶開然自然就很難娶上媳婦。

  雖然陶開然至今還未娶上媳婦,但他對李國棟卻是感恩戴德的,他逢人便說:“若是沒有伯爺,早在十三年前我就死在建奴手裏了,或是被建奴抓去關外當奴隸,活活累死在關外。伯爺對我恩重如山,現在對我也很好,都讓我當上小旗了,家裏還是有些錢。”

  當別人問他:“陶長官,你家裏又不是沒錢,為何不買個女人回來?”

  每當別人這樣問他的時候,他都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買回來的沒感覺啊。”

  調往武昌的軍戶們乘坐的船隻沿著長江逆流而上,天色黑了下來,陶開然坐在船舷邊緣,他脫下了鞋子,兩腳從船幫邊上垂下,冰涼的江水不時拍打在他的光腳丫上,他很喜歡這種感覺。

  陶開然從懷裏摸出一塊質地低劣,做工粗糙的玉佩,看著玉佩,他流下眼淚。在十四年前,陶開然其實有個賢惠的媳婦,他的媳婦雖然長得不是很漂亮,但五官端正,眉清目秀,他們還有一個女兒。可是十四年前,後金軍入寇,他的媳婦和女兒都被抓走了。陶開然躲在一口枯井裏麵躲了三日,一天他餓得實在受不了,爬上地麵,卻遇到一群後金軍。若不是李國棟的夜不收及時趕來,他也被抓走了。

  “也不知道你們在關外過得怎麽樣。”陶開然心裏暗暗道。

  船隊到了武昌,早有明軍在碼頭上迎接他們了。白正明下了船,由他們的總旗軍官帶隊,來到武昌城內的登記處報道。

  “白正明!”登記處的一名軍官喊道。

  “到!”

  那名軍官在登記冊上寫了些字,然後把一塊木牌和一本地契遞給白正明:“這是你的新腰牌和地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