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戰後利益分配
作者:鐵血坦克兵      更新:2020-03-04 19:31      字數:2616
  馬守應死了,他的武功再高也擋不住三千重騎兵的碾壓。當李國棟帶著三千重騎兵衝上來的時候,馬守應躲過一根馬槊的刺殺,回手一刀把那名明軍騎兵砍落下馬,可是李國棟從後麵殺到,馬槊借助著戰馬的衝力,撞擊在馬守應的胸口,一槊就把他刺了個透心涼。

  此戰,李國棟的晉陽軍和王全的淮軍,共計斬首三萬五千餘級,俘虜十多萬人。十多萬俘虜中,有馬守應的老營兵兩萬餘人。對這兩萬餘人,李國棟的進行了鑒別之後,再做處理,其中六千餘神族兵,被李國棟下令全部斬首;還有八千餘作惡多端的老賊,也全部斬首,共計斬首近一萬五千人,首級全部計入陣斬數量,送去京城獻功。另有五千餘老營兵,被送去新兵營洗腦改造,之後會編入炮灰營。俘虜的八萬多流民,不是編入工程兵,就是編入軍戶屯兵,還有一部分沒有妻兒老小的流民,被編入商隊護衛隊的新兵營,準備送出海外充當護衛。

  荊州大捷的消息傳到京城,崇禎龍顏大悅。

  “好!好!好!”崇禎皇帝一連說了三個好字,“收複荊州,馬守應授首,武威伯再立大功!朕要給他封侯!”

  可是崇禎的想法不要說寫下詔書遞交內閣票擬通過了,第二天朝會上隻是提了一句,立即遭到朝中群臣鋪天蓋地的反對,群臣紛紛要求,可以給李國棟賞銀,但不能封侯。崇禎沒有銀子,從哪裏拿賞銀給李國棟?收複荊州,陣斬馬守應,斬首五萬餘級,俘虜八萬,如此空前大捷,不得要給百萬兩銀子的賞格?讓崇禎去哪裏生這百萬兩銀子?

  無奈之下,崇禎皇帝隻好提筆寫信,要李國棟見諒,朝中實在沒有銀子,隻好打出一張白條,等到賊寇平定,恢複了生產,稅收上來之後,再把前兩次欠李國棟的賞銀一並補上。

  李國棟的武威伯雖然沒有變成武威侯,而且除了一紙白條,沒有一塊銅板的賞銀,但他的妻子何秀英卻得了個一品誥命夫人的頭銜,還得了令其開發荊襄無主之地的封賞。

  等到宣旨的天使離去,韓大山憤憤不平道:“伯爺,我軍剿賊又立大功,可是朝廷連封賞都沒有!就看到一張白條!朝廷還欠我們不少銀子,打建奴那次,上次打闖賊,哪次不是大獲全勝?可是銀子呢?我們為朝廷賣命那麽多年了,軍餉都沒見到幾個銅板,所有開銷,幾乎都是我們兄弟們自己掙來的,就靠著賞銀來賞給弟兄們,可是現在倒好,連賞銀都欠了三次了。”

  就連曹變蛟都歎息一聲:“伯爺,沒想到朝廷缺銀至此!卑職在關寧軍的時候,朝廷倒是從來不欠軍餉和賞銀。”

  王全道:“大哥,朝廷總是給些沒用的口頭封賞還有白條,我們兄弟幾個原本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好日子,我們掙的銀子不比那些江南士紳少!可是大哥您全部拿去補貼軍用了!依我看啊,還不如把軍隊交給別人,我們去江南過富家翁的日子好了!”

  “此言差矣!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們若是沒有了軍隊,去和那些東林黨人一起過富家翁的日子,一旦大明完了,我們的好日子又能過幾天?賊寇來了搶光我們,建奴來了也是搶光我們!大丈夫當以國為重!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李國棟反駁道。

  曹變蛟感動的說道:“大哥真是忠心耿耿啊!”

  “小曹兄弟,其實說句實話,要說忠心,李某還真沒你想象的那麽忠心,隻是國家若是沒了,我們這些人的結局會好嗎?”

  荊州賊寇平定的消息傳來潼關,孫傳庭欣喜若狂:“荊州收複,闖賊腹背受敵,賊軍無力出兵騷擾,我等可以修生養息,待到兵強馬壯,再出潼關剿賊啊!”

  孫傳庭之所以不願意趁機發起進攻,是因為他剛從監獄裏被放出來,就經曆了柿園之役的戰敗,需要舔傷口,養精蓄銳方可再戰。而左良玉和劉澤清根本就不聽從調遣,孫傳庭的糧草又不足,朝廷已經沒有糧食發給他們了,孫傳庭的糧食都是依靠自己屯軍種田收獲的糧食。在孫傳庭入獄之前積蓄下來的精銳部隊和糧草,全被崇禎派的幾個無能之輩敗光了,所以說孫傳庭的日子過得異常艱難。

  “督師,”高傑提議道,“既然平賊將軍不聽從調遣,您為何不讓武威伯發兵北上攻打襄陽?”

  孫傳庭搖了搖頭,輕歎一聲:“武威伯麾下雖為精銳之師,無奈人數太少,若是強攻襄陽堅城,恐怕損失太大。此番攻打荊州,雖隻用了一日時間破城,可是損失也不小啊,他隻有六萬人,荊州一戰折損近萬,這還隻是打隻有十多萬人的馬守應;若是攻打擁有百萬大軍的闖賊,恐怕力不從心。要打闖賊,還需兵多將廣的平賊將軍來。”

  作為一名優秀的軍事人才,孫傳庭當然明白,李國棟的兵馬少,但十分精銳,並不適合攻打襄陽這樣的天下堅城。別的不說,就說寬達八十丈的襄陽護城河,這就需要多少人手來填?隻有炮灰眾多的左良玉才能做得到。

  剛剛收複了荊州的李國棟現在忙得很,一方麵他要防著左良玉這賊子來搶奪武昌,另一方麵他要把荊州百姓給安頓下來。

  比不久前剛剛收複的武昌好一點,武昌的情況是賊軍帶走所有青壯逃走,武昌周圍幾乎沒有青壯年男子了,想要恢複農業生產,李國棟隻能從外地調人過來。而荊州城是被攻破的,抓獲了大批俘虜,有很多俘虜都是當地農民。

  “各位,你們都是當地人。賊人殺光了當地士紳,把土地賞給了老賊。現在賊軍已經被我擊敗,本伯就做主了,這些土地從此就分給你們,你們每年隻要上繳十分之一的糧食給本伯即可,沒有額外的地租,也沒有朝廷的苛捐雜稅(廢話,崇禎皇帝還欠著自己銀子呢,就拿這裏的稅銀來抵消朝廷的欠款就好了),除了這十分之一的地租,其餘的糧食都是你們自己的。隻是有一點,你們收成的糧食若是要賣出,都必須賣給本伯,本伯以市價收購。好了,現在你們每個人去領取新的戶籍之後,就可以回去同家人團聚了。”李國棟站在台上,對那些淪為流賊的當地農民大聲說話。

  被俘的流民,原本以後不是被抓去當奴隸,就是被充軍當炮灰,甚至可能被斬首,沒想到李國棟居然放他們回家同家人團聚!而且還把土地分給了自己,這個太令人意外了。

  收取十分之一的地租,就不用繳納朝廷的苛捐雜稅了,這樣的好事,他們平日裏想都不敢想啊。

  之前一部分農民是自耕農的時候,朝廷的苛捐雜稅都加派到他們的頭上,沒有辦法了,隻要去投獻土地給士紳和宗室,投獻了土地之後,要給士紳和宗室繳納三分之一的收入,當成投獻費用。

  表麵上來看,投獻的土地隨時可以要回來,可是很多人投獻出土地後,久而久之,那些土地就被人巧妙的奪走了。失去了土地的農民就成為真正的佃戶,租地的費用達到一半都算是地主很有良心了,正常的地租是六成,甚至七成、八成的都有!

  現在隻要繳納十分之一的地租,而且沒有苛捐雜稅,那麽好的事情,去哪裏找?

  不僅是被李國棟放回的當地人俘虜,他還令人在當地重新登記戶籍,所有的農民全部得到土地,那些土地名義上是李國棟的,農民耕種這些農田,隻需要繳納一成地租就好了。

  聽到這些消息,當地農民歡呼雀躍,紛紛給武威伯磕頭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