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試一試水
作者:濁酒當歌      更新:2021-11-01 16:16      字數:2690
  聶塵看著目光炯炯的沙舒友,端著茶碗的手不禁在空中停歇了一刻,微微沉吟方才開口說道:“沙大人為什麽這麽說?遼東始終是大明的遼東,我們去逐什麽?”

  “逐什麽?”沙舒友絲毫不為聶塵淡泊的態度所打壓,反而愈加逼近了幾分:“當然是逐一方天地!”

  “何謂一方天地?”聶塵語氣平淡得宛如一碗老茶:“雞籠不是一方天地嗎?何況還有南洋、倭國。”

  “天地以中華為中心,我們身為漢人,當以漢地為骨骼,漢江為血脈,不圖九州,不可謂之天地。夷州孤懸海外,南洋蠻夷雜處,朝鮮卻是大明藩國,兩者之間有本質不同。”沙舒友說著些苦澀難懂的話,表情激動:“國有氣運,氣運若竭,則當改朝換代!”

  “沙大人,你這話隻可在我麵前說說,在外麵可別這麽肆無忌憚啊。”聶塵提醒道。

  “這是一個良機啊,龍頭。”沙舒友不為所動,繼續說道:“我們經營福建,是著眼於今後,不過福建畢竟是大明朝廷的腹地,要圈為龍頭的禁區後院可謂步履維艱,沒有幾十年的功夫,很難達到目的,但遼東不一樣,那裏已經成為白地,建奴和大明在山海關外拉拉扯扯,若是趁虛而入,難度比經營福建要輕易得多。”

  “何以見得?”聶塵皺眉:“建奴勢大,東江鎮在朝廷大力支持下,才勉強鞏固了海邊若幹島嶼,以及旅順一帶的窄小地盤,我們要取遼東,談何容易?”

  “東江鎮畏縮寸地,不外乎大明官軍野戰無能和後方支援隔海路遠、無法及時兩個原因罷了,但是要是我們在朝鮮有穩固的根據地,以財力養地利,就地練兵,陸海路都在我們掌握之中,交通便利,取糧通泰,就比東江鎮高出不少去了。”

  “這樣做是可以,但好處太少。”聶塵不置可否:“想法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

  “龍頭,我不知道什麽是骨感,但據有朝鮮,絕對是雌伏等待的最佳地點,請龍頭細思。”沙舒友用手臂在空中指指畫畫,以手勢加重自己話語的分量:“建奴已經多次突破大明邊防,各處要塞像篩子一樣到處都是窟窿,兵臨北京城下如走自己院子,所到之處官軍要麽稀鬆潰敗,要麽連一戰的膽量都沒有,朝廷糜爛足見一般。”

  “更關鍵的是,建奴和正統年間的蒙古人不一樣。”他沉聲說道:“蒙古人同樣圍了北京城,但那時有於謙,有各地勤王之師,能有和蒙古人野戰的能力,擊退了蒙古人。可是現在呢,大明精銳全折在了關外,圍攻北京城的建奴最後不是被打敗的,而是劫掠夠了自己走的,兩相比較,高下立判。隻要建奴不是傻子,就足以看出,大明外強中幹,已經到了垂垂暮年,說他們沒有坐擁天下的想法,那是自欺欺人!”

  “皇太極當然不是傻子,相反的,他還是人才。”聶塵眯縫起了眼睛。

  “所以,我們才應該著手未來。”沙舒友趁機添油加火:“在朝鮮登陸,以此為根基,等到建奴在山海關蠢蠢欲動的時候,雷霆出擊,占了遼東遼南,進可窺視天下,退可保龍頭在大明朝廷裏一席之地,此乃立於不敗之地也!”

  聶塵摸著下巴,有些難以置信的看著沙舒友,看著這個慷慨激昂,說得口沫橫飛的文官。

  那幾秒鍾裏,他幾乎產生了錯覺,他覺得沙舒友也是一個穿越者,腦子裏裝的全是今後幾十年的曆史知識。

  “精辟!有遠見!”短短的驚愕之後,聶塵拍案叫好:“你怎麽想到這些的?”

  “跟著龍頭久了,學了一點龍頭思考問題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沙舒友拱拱手:“龍頭覺得我說的很精辟?”

  “何止精辟,簡直可以說在世劉伯溫了。”聶塵大笑道:“說實話,我都沒有去想朝鮮的事,你一席話,開了我的竅啊。”

  他站起來,翻箱倒櫃,但又兩手空空的轉過身來,為難道:“我手邊居然沒有一幅朝鮮的地圖。”

  “無妨,我這裏有。”沙舒友從懷裏摸出一張折疊得四四方方的紙。

  展開來,就是一張手繪的遼東和朝鮮地圖,雖然畫得粗,但山脈平地和重要城池道路都標注出來了。

  沙舒友解釋道:“上次沈世魁的人過來時,我讓他捎來的。”

  聶塵瞧著他:“那時候你就有這預謀了?”

  沙舒友臉不紅心不跳:“做幕僚的,沒有這點覺悟,就是失職。”

  兩人相視大笑,然後一齊站到鋪了地圖的桌子旁邊。

  “龍頭請看,朝鮮地形,狀如皮靴,西高東低,大山貫穿全境,西邊和遼東交界的地方全是山地,道路從山穀中穿行,而平地集中在東麵兩側,朝鮮國都漢城就位於東麵。”

  “我若登陸朝鮮,應該在何處著手?”聶塵凝視地圖,提出一個問題。

  “這個地方,應該距離朝鮮邊境不是太遠,還能產糧,最好是朝鮮的主要產糧區域,這樣既能供應軍隊軍糧,又能扼製住朝鮮的喉嚨,借此介入朝鮮廟堂,還能發揮我們海上的優勢。”沙舒友伸出手指,在地圖上點了點:“綜合這些要求,在我看來,非此地莫屬。”

  “黃海道?”聶塵看著他點的位置,念出了上麵的文字:“看起來是一處平原。”

  “正是此地,這裏靠海,深水良港無數,足以停泊大型戰船,而且是朝鮮主要產糧區,控製了這裏,就等於捏住了朝鮮的命脈。”

  “朝鮮國必然不會坐以待斃,依你看,我們需要多少人才能在這裏站穩腳跟。”

  “天啟七年,建奴征討朝鮮,把朝鮮國打得幾乎滅國,當時的國王卑躬屈膝議和才保住國家,當時建奴用了三萬人。”沙舒友看來做了足夠的功課,幾乎有問必答:“我們的目的不同,不是要滅了朝鮮國,而且朝鮮經過倭亂和建奴之亂以後,國力大減,人口少了好幾成,我覺得,一萬夷州軍就足夠了。”

  “一萬人?”聶塵想了想:“就能打得朝鮮幾百萬人不敢大喘氣?”

  “能。”沙舒友肯定的答道:“龍頭,我們在馬尼拉,還不是靠幾千人就把當地土著壓得服服帖帖的?而且朝鮮國腐爛異常,文恬武嬉,能打的兵將早在天啟年間的那場戰亂裏就死絕了,他們比大明的官軍還要不堪。”

  “兵貴精不貴多,你說得對。”聶塵的眼睛在地圖上遊弋,又伸手丈量了一下,道:“但是不光要考慮朝鮮人,還要想到建州人,他們駐紮在朝鮮邊界,可能會幹涉,得考量考量他們的戰鬥力。”

  “沈世魁說,建州主力在沈陽遼陽一帶,遼南留守的以地方壯丁和投降的遼人為主,跟八旗兵完全不一樣。”

  “那也不能大意……還是派人打打前站妥當點。”

  “龍頭想派什麽去合適點呢?”

  “唔…….”聶塵想了想,露出笑容來:“這種事,可能非顏思齊莫屬了。”

  …….

  “自然要和建奴板板手腕。”顏思齊笑著對沈世魁說道:“不然我帶這麽些人來幹嘛?”

  沈世魁臉色立刻變得很難看,低聲勸道:“顏老板,我不是滅自己人威風,也不是瞧不起夷州軍,但建奴最好還是少去招惹的好,以往我們東江鎮上岸,都是挑選建奴空虛時,縱然如此往往都會損兵折將,建奴可凶悍異常。而此時因為建奴北伐,這邊的留守人員全都高度戒備,更難得手了。”

  “但是若是要在此地立足,早晚會和他們交交手的。”顏思齊不為所動。

  “那也不一定。”沈世魁笑著道:“我們可以和他們做點生意,看在貨物麵子上,他們不會過分為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