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老將遲暮
作者:柒易71      更新:2020-03-22 18:49      字數:2145
  千裏鏡的軍事價值都不需李弘提醒,李治自然看得出來,透明水玉雖然珍貴,但集大唐之力卻不算是難事,隻不過千裏鏡的造價不免居高不下。

  北征鐵勒的大軍已經出發四個多月,再送上千裏鏡恐怕也來不及了,但即將奉命率水師討伐百濟叛軍的孫仁師就得配發一支了。

  六月,李弘又多了個弟弟,李治起名為李旭輪。

  即便是強如武後,在生育前後也不得不安心修養。

  隨著天氣日漸炎熱,宮人們的穿著也愈加清涼起來,來自北方的戰報傳來,大勝,但伴隨著大勝而來的,還有質疑。

  一時間,鐵勒再度成為了長安的熱議話題,假如長安坊市中有個熱度榜的話,鐵勒與薛仁貴一定牢牢霸占著榜首的位置。

  且說鐵勒道副總管率軍先至天山,九姓鐵勒各部落聚集十餘萬人在天山一側。

  九姓部落人員混雜,見唐軍突至,以各部英勇者共驍騎數十人來唐軍麵前挑戰,薛仁貴連發三矢,輒殺三人。九姓皆惶恐。

  沒有主心骨的弊端顯露無疑,因為害怕薛仁貴的勇猛,十餘萬人竟直接投降了。

  按照過去唐軍仁義之師的做法,他們投降便能活命,但薛仁貴卻沒管這麽多,他見各部人員眾多,是出征唐軍總數的數倍,擔心這幫人會成為後患,於是便悉數坑殺之。

  然後繼續行軍轉討磧北九姓鐵勒餘眾,磧者,沙漠也。

  殺俘的命令是薛仁貴所下,但不難猜出此舉一定獲得了同行將領包括鐵勒道行軍總管鄭仁泰的支持。

  自古以來,殺俘便是不詳之兆,更何況是十萬人。

  活生生的鐵勒成年男子。

  但從另一方麵來說,鐵勒遊牧而居,即便是合力犯邊,一旦失敗,隻要是地勢開闊的地方,就可以四散而逃,即便是唐軍麵對這種情況也隻能派出精銳輕騎追逐,否則出了置之不理之外別無他法。

  此外,憑心而論,對於犯邊的九姓鐵勒,上至皇帝李治,下至征東府兵與延邊百姓,沒有一個不深惡痛絕的。征討高句麗失敗,從上到下誰不把責任分到九姓鐵勒身上!

  因此,長安便出現了這樣一幕——

  民間百姓們議論紛紛,但朝中除了禦史台有些彈劾的聲音,除此之外自皇帝開始,宰相以下的其他百官都當做這件事不存在一樣,彈劾的奏疏被棄若敝履。

  在這樣的一個夏日,李弘在長安閑逛時見到了程務挺。

  相較於去歲的昂揚奮發,而今的程務挺臉上滿是疲憊。

  言語間李弘才了解道,程務挺的父親東平郡公程名振身體不行了。

  行軍打仗,本就容易留下明裏暗裏各種傷痕,程名振年近七旬,已經年邁,自遼東歸來,便已經以年老請辭了。

  待回轉長安,身體一日不如一日。

  程務挺一個頂天立地的將軍,說起此事也難免眼圈微紅。

  程名振如今算是在京榮養,有太醫署的禦醫悉心照顧,李弘所能做的極為有限,隻能稍微寬慰一下程務挺。

  之後雖然程務挺的臉色稍有好轉,但李弘看得出來,其實隻不過是出於禮節做給自己看罷了。

  “我記得東宮庫房中有些珍貴的藥材,今日晚些時候我便差人給你送去……不要推辭,這是我唯一能為程老將軍做的了。”

  程務挺抱拳以對。

  告別程務挺之後,原本開心暢快的出宮遊玩之旅便到此結束了,李弘突然沒什麽心情閑逛了,隻能感慨於時光荏苒,老將遲暮。

  即將離世之前仍活躍在戰場之上,也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當時,我記得邢國公的年紀也不低了吧!”回東宮的路上,李弘思及蘇定方,遂問閻莊道。

  閻莊思索片刻,道:“蘇大將軍約莫也得有七十高齡了。”

  “是啊!”李弘頗為感慨,從隋唐亂世走過來的名將老的老,死的死,一代英傑逐漸走向落幕。

  “邢國公連年征戰,也不知身體如何。”李弘心中想著,自己記憶中隋唐演義中的著名人物,還活著的且自己還沒見過的,恐怕隻有待在山東老家養老的盧國公程咬金了。

  不過他早已改名叫程知節,顯慶元年時奉命征討西突厥賀魯,因受王文度牽連免官,當時蘇定方也在軍中。而後李治想要重新啟用,但程知節決議上表致仕請辭,回老家養老,連帶著整個盧國公府都十分低調。

  當日晚間李弘去李治處定省時便提到了此事,老將遲暮,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差遣擅長養生的太醫署禦醫入各家府邸。”

  李治欣然應允。

  隨後李弘又逗弄了一會兒他最小的弟弟李旭輪,拉了拉他細嫩精致的小手,然後才在李治與武後笑吟吟地注視下拜別離開。

  雖然已經從洛陽回到長安,但除了在路途之中,李弘依舊是雷打不動的五日一參政,這天,李弘突然在司田大夫的奏疏上看到了一個名字,李孝節。

  李孝節正是去歲被免官的清流縣令的名字。

  司田大夫也不是什麽新鮮官職,而是原本隸屬於工部的屯田司的屯田郎中,郎中,即為六部下各司之首官。

  在年初時,李治突發奇想,將三省六部、九寺五監的官職名稱統統換了個遍。

  比如門下省改成了東台,門下高官官侍中變成了左相,中書省中書令變成了西台右相,其他宰相的加銜也順理成章的變成了同東西台三品。

  尚書省改為中台,尚書左右仆射改為左右匡政,六部也各有新的名稱,比如戶部叫做司元,戶部尚書改叫司元太常伯,戶部侍郎叫司元少常伯。

  尚書令一直空缺,至少不用擔心出現“中相”這個拗口的稱呼。

  對於李治的決定,李弘隻能盡力適應,將前後的官職對應起來。

  司田大夫在他眼中便是工部屯田郎中,拿起奏疏問道:“司中的新主事李孝節與去歲被免官的清流縣令是同一人嗎?”

  “回殿下,正是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