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千裏鏡
作者:柒易71      更新:2020-03-22 18:49      字數:2156
  李弘在東宮中感慨萬千,實際上,這座宮殿他常住不了。

  昔日李世民兵變奪位,大約覺得有愧於太上皇李淵,意欲在長安北城外的龍首原上興建永安宮,不成想永安宮建造次年李淵便離世了。

  永安宮由此變成了大明宮,建造也告一段落。

  龍首原地勢高亢,北靠皇家禁苑、渭水之濱,南接長安城北郭,西接宮城的東北隅。一條象征龍脈的山原自長安西南部的樊川北走,橫亙六十裏,到了此處,恰為“龍首”。

  李治因風疾厭惡太極宮的低窪地勢,兼之長安是比洛陽更重要的都城,遂打起了重修皇宮的主意。

  才到長安,就已經把大明宮更名為蓬萊宮,連蓬萊宮宮中各座宮殿的名字都起好了。

  原本的大明宮隻是草草修建,重建蓬萊宮其實和另起爐灶沒什麽區別。

  負責規劃蓬萊宮的不是旁人,正是李弘的新任太子左衛副率兼太子家丞閻莊的叔父,工部尚書閻立本。

  當初李弘在並州見到狄仁傑,其升職為並州法曹參軍,便是閻立本奉命以河南道黜陟使身份巡視時發現並舉薦的。

  如此說來,狄仁傑都能和李弘扯上關係了。

  不過能和李弘扯上關係的人並不少,就比如少府少卿楊思止。

  自從上回由李弘帶著獻上印刷術後,楊思止就開始牢牢抱住李弘的大腿了。

  楊思止和李弘的外祖母榮國夫人一樣出身弘農楊氏,榮國夫人之父楊達與楊思止祖父楊雄是親兄弟。

  楊思止當然不敢輕易和李弘攀親戚,聖駕與隨行官員到達長安之後沒幾日,他便到東宮去尋李弘匯報。

  “臣奉太子殿下之命遍尋無色水玉,使能工巧匠打磨成殿下所說的一大一小兩麵透鏡,透過凸鏡,果真有放大之效。”

  楊思止介紹的時候,李弘正在看向錦盒,被打磨好的水玉被裝在一大一小兩個圓筒一側。

  光是圓筒,就已經經過了數次修改。

  水玉,也就是後世的天然水晶,有多種顏色,無色透明的自然也能尋見。

  沒錯,李弘想要做的正是望遠鏡。

  這是李弘無意中看到一塊水玉時興起的念頭。

  可惜他隻記得製作玻璃的原料中有二氧化矽,也就是沙子的主要成分。其他的材料以及所需的燒製溫度、比例一概不知。

  李弘又沒機會親自去指導工匠們去做實驗,太子的身份也不能讓他為所欲為。與權力和榮耀對應的是責任和束縛。

  否則大概可以搞一搞多發明創造。

  理論上來說,有了兩塊鏡片,接下來隻要對準焦距即可。

  數次失敗之後,這一回,李弘終於很快找出了合適的距離,透過透鏡,麗正殿的角落立刻放大在眼前,隻可惜受限於材質,還稍稍有些模糊,但這已經在李弘能接受的範圍之內。

  將單筒望遠鏡的兩麵透鏡的距離固定好,李弘將望遠鏡遞給楊思止,後者接過,學著李弘的樣子一望,瞬間被嚇了一跳。

  好歹楊思止還有些見識,心理素質也不算太差,至少沒出現將望遠鏡丟在地上的舉動。

  楊思止驚歎不已,還不忘拍拍馬屁:“殿下真乃神人也,如此神技,恐怕隻有殿下才能想出如何做!”

  李弘微微搖頭,隻說道:“趕巧而已。”

  他不願意將後世的很多東西“發明”出來,就是這個原因。生而知之,不論是被神化還是被妖話,都不是現在的他想要的結果。

  “此物對行軍打仗很有用處,可惜透明水玉本就難得,還需要成型無雜質的水玉,就更稀少了。”李弘歎道。

  楊思止說道:“臣曾聽聞淄州有匠人能製作五彩琉璃,臣想著既然水玉中有無色的,說不定琉璃中也有無色透明的。”

  聽到楊思止說起人工製作,李弘立刻來了興趣。

  “可派人去淄州尋找,卿是否有合適的人選?”李弘問道,見楊思止遲疑,李弘再道:“但說無妨。”

  “若非職責所在,臣願替殿下走一遭淄州。”拍了個小小的馬屁,楊思止才吐露真意,“臣之長子楊執柔新為入選東宮千牛備身,他與臣一樣,對百工之事頗有涉獵,使其隨行,或可助殿下玉成此事。”

  隻是隨行而已,李弘自無不可。若是楊思止想讓他剛入仕的長子親領此事,李弘隻會覺得他過於急迫。

  李弘思索著東行的人選,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很快想到了一人。

  “卿在此稍等,”李弘對楊思止說道,又吩咐下去,“去崇賢館將駱校書請來。”

  駱賓王在東宮一年多,雖稱不上躊躇滿誌,但因為李弘偶爾灌的“遠大前程”雞湯,也不覺懷才不遇,隻感覺自己如今不鳴則已,一旦時機一到,定然一鳴驚人。

  太子有請,駱賓王連忙跟上來傳信的內侍。

  等到駱賓王一到麗正殿,李弘將望遠鏡的功能同他一說,提及在軍事上的用途,然後再說出淄州的人工琉璃技術。

  不等李弘表明態度,駱賓王就已經請命了。

  已經選定了駱賓王與楊執柔,再從東宮衛率中選出些人,淄州尋寶隊便成型了。

  出發之前,李弘不免要囑托幾句,一不可擾民,二不可鋪張浪費,三不可仗勢欺人。

  路費給的足足的,畢竟李弘是真的不差錢。

  淄州小隊懷著對前途的憧憬出發了,李弘也擇機選擇製作完成的數個望遠鏡中最好的一個,在鏡筒上雕上精致的紋路,再鑲上些金玉,獻給了李治。

  若非早先與許敬宗等聯名的《瑤山玉彩》已經編成,總共足足五百篇,李弘都打算把望遠鏡當成提前的壽禮了。

  如此新奇的玩意讓李治興致盎然,愛不釋手。

  堂堂李大帝當然不會玩物喪誌,實際上,李治把玩新玩意沒多久,便將剩下的望遠鏡都要了去,順便還起了個新名字——千裏鏡。並以此分別賞賜於李勣和蘇定方二人,以示恩寵。

  此二人受賞,在長安的武將沒一個有怨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