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十集 鬥而不破
作者:山岩盡美色      更新:2020-05-17 17:48      字數:3340
  詩曰:

  天道不可詰,吾當責爾螟。

  方今絕才惹,何故播膻腥。

  野草離離盡,秋禾穗穗零。

  知君恤民意,鬢減數莖青。

  送走了東西二王,李想請出徐侍郎,對群臣言道:“這位是禮部侍郎徐大人,他編纂了自秦以降各朝蟲災的年份考,其中最值得考究的,就是每逢此時喊出清君側的那些人,多數都或反或叛。所以剛才喊著清君側的下朝後別走,宮門外見。”

  徐光啟向群臣一躬,掏出自己的折子,這一腔的心血匯聚成書,難得被王爺賞識,才有這大朝議上露臉的機會,當真是口吐蓮花,滔滔不絕。

  間或有人異議,也被他逐一駁回,贏了個滿堂彩。

  天子甚是喜愛,特命黃門端了兩杯茶,一杯給他,一杯給了李想。麵對群臣言道:“這才是珠玉之言,謀國之言。你們要清君側,要朕的罪己詔,隻要能拿出如徐卿一般的論證來,朕又如何不可呢?災情緊急,萬民嗷嗷待哺之時,還糾結著什麽順王殺人、奸黨亂政、君王失德!朕就要你們看看,你們口中這個失德之君,是如何平複這場災禍的!四維啊,你可有了章程?”

  李想深吸一口氣,出班奏道:“臣有一言要對左大人講。”

  左遺直苦笑一下,出班而立:“順王有話請說。”

  “龜山有書院名為東林,兩側刻有對聯一副,其上聯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下聯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我早有心去探訪一二,可你們這入耳和關心卻做得不夠,頗讓本王失望。”

  左遺直拱手言道:“是我等讓順王失望,非關書院。”

  李想點點頭:“我自揚州開啟報業,那時左大人就已經為官了,揚州與無錫如此之近,怎麽就至今不見你們東林的報紙呢?可見什麽關心都是假的,你們不屑那些升鬥小民的事端,一心就奔著廟堂而來。想的都是風雨,寫的都是聖書,你們的家仿似天上,人間哪值得你們照看?”

  楊禦史出班反斥:“順王所言太過,我等為官不就是為了萬民嗎?”

  “那你說說,今日無錫的菜價幾許?京師米糧又賣多少?成都的一斤豬肉為什麽比金陵的貴呢?”

  “這些都是生民小計”

  李想打斷他的話:“可這些都是生民活命的大計啊!這就是家事!就是這些億兆小事,匯聚到朝堂上,才變成了國事天下事!楊大人,你當官前不吃飯的嗎?”

  左遺直揮揮手,讓楊禦史回去,深思了一會問道:“順王的意思是,我等不夠務實嗎?光鬥受教。可文章千古事,我等必不會放下正氣之爭。”

  “左公啊,這世上的人千樣百樣,各有各的出處用途。你們有這正氣是好的,可這小人難道就不能做正事了嗎?李進忠,這個你們口中的閹黨黨魁,霍亂朝中第一人。他能兩天買下全京師的雞雛鴨雛,還能按住價格不讓上漲,並雇人妥善安排照顧,已經送往了陝西之地。

  而剛才喊出清君側又來質詢本王的房可壯呢,知道了李進忠這個小人要收雞鴨滅蝗蟲的“陰謀”。糾集了東林學派的“正義之士”,讓山東的雛雞雛鴨價格是一日三漲,並用官府名義強行收購,運到京城賣給李進忠。因沒有妥善照料,病死無數。可就這樣,他還是賺的盆滿缽滿。

  左大人,就事論事,這件事上,你用理學為本給本王個答案吧。”

  左遺直等龜山黨大吃一驚,想說不可能,又覺得能讓李想當朝講出來的話,怎會有詐。

  房可壯力爭道:“那是本官怕閹黨攪亂京師物價,故此行的計謀。他們拿著朝廷的銀子胡亂采買,我就不能用官府議價了嗎?”

  楊禦史看左遺直臉色不對,小聲問道:“這裏有問題?”

  左遺直痛苦的點點頭:“那是順王罰的李進忠,這錢是他自己出的。”

  “啊?!”楊禦史就覺得頭皮發炸:“他就這麽心甘情願?”

  “願賭服輸。”

  楊禦史差點吐血,狠狠瞪了一眼房可壯,出班奏道:“順王爺可繼續講了,房禦史之事,自有定論。”

  李想知道這位是君子,他要說定論,必能給自己答複。又指指李進忠:“還說他,為了和你們黨爭,就敢私通那邊的綠帽子北靜王,私自調動六萬大軍回了山海關。要不是本王能打,我早就和那七萬百姓一起溺斃在遼河之中。

  李進忠,就事論事來說,這七萬冤魂有你的一刀。此事你可敢認?”

  李進忠躬身而言:“老奴被奸人迷惑,隻是想著害你,並不通軍略,故此釀成大禍。老奴願救活此次災民十萬,以贖前罪。”

  李想哈哈一笑:“各位同僚,一個是真小人,一個是偽君子。還正好是你們兩家的要員,此事要如何寫上史書啊?”

  左遺直問道:“王爺可有高見。”

  “你們都說自己愛國為民,一群人是苦讀詩書滿腹經綸的出來害人,另一群人是驟得高位窮凶極惡的出來害人。根本就是一丘之貉!還分什麽高下!既如此了,那就爭在明麵!為國事爭,為萬民爭!”

  扭回身奏道:“臣請開天下察計!到底看看這兩波人馬的執政之道。臣請改天下察計由六年一查變為三年一查,能者上庸者下,不管是何背景派係,能讓臣民吃飽了飯就是個好的。如不能,就滾回去!做學問也罷拉車修腳也罷,總之不能留下來荼毒我萬民。”

  楊禦史和李進忠同聲而問:“何人來查?”

  李想指指林如海:“我嶽父右都禦史如海公!論錢財,沒人能比過我家能聚財,可絕貪賄;論權勢,我家王侯之家,就是個女兒也是縣主,可說除了聖上之家外,全然不懼;論學識,我家兩代探花!論人品,除了我好殺人之外,可有我家的市井流言?”

  李進忠問道:“那王爺如何自處?”

  “大婚之後,回歸九原。不到天下板蕩時,絕不出山。”

  左遺直並楊禦史等人急忙聯絡,李進忠也把他的勢力聚在一起小聲商談。

  李想目視天子眨眨眼,天子讓小黃門把他叫到身前十步問道:“此事可行否?”

  “快把忠信王請回,他與我嶽父一文一武才能妥當。”

  “不怕他們在爭了?”

  “讓他們爭政績去吧,您再給他們畫個大餅,誰家做得好,上至州府下至縣鄉可一家決斷。隻要把軍權拿的死死,翻不了天。”

  天子甚喜,用手虛指他道:“朕給你寫了個匾額,一會帶回去吧。”

  這才是君臣相宜的典範。

  片刻過後有了決議,隻要李想出京,此事便可。

  天子便下了旨意,林如海籌辦監察大計,召忠信親王回京,順王大婚後離京。

  又有一道恩旨,若是察有才幹俱全者,府庫充盈者,可令同黨之人舉薦,掌控州府。

  大朝議至此終結,天子叫了李想並左遺直禦書房說話。一時間林如海身邊百官雲集,紛紛恭賀。

  林如海壓住心頭熱浪,好言相告:“諸公與我多有交往,我隻一言告知,好生善待治下黎民,其餘些許小事,我自會與諸公溝通商榷,如何?”

  皆稱大善。

  禦書房內,天子懇切而言:“經他這麽一鬧,你們兩家就比治理之能吧。天下的州府就是你們的擂台,能者都得了去,可有怨言乎?”

  左遺直信心滿滿,李進忠憂心忡忡,李四維滿不在乎。

  天子拿出自己改過的風扇:“愛卿看看這個如何?”

  李想直言道:“皇上的這個賣多少錢?”

  天子一陣尷尬,李進忠倒是給了價:“十兩可行否?怎麽說也是聖上親手做的,一夏天怎麽也能賺個十萬八萬的。”

  李想鄙視之:“隻要刻上一行皇家用品四個字,這個夏天我分給內庫一百萬兩可行?”

  左遺直詫異:“能賺這麽多?”

  李想哈哈一笑:“隻要有這四個字,我在給三省災民出百萬都行。”

  天子頓時來了興致:“準了!這還是朕第一次把東西賣出去。這個還要改嗎?”

  “臣想想啊,要是能改出一款腳踩的更好。”

  “站著踩不雅,朕可裝個凳子。”

  左李二人向李想恭喜發財,左遺直說道:“總要給我們一個物事吧,明爭也要用錢啊。”

  “你們背靠江浙富體,嫌棄賣的賤,可你想想,每天都能罵著他,還讓天下臣民看得見,這還不夠爽的?我們不敢議論朝政,你們還不敢嗎?都能清君側了,罵倆句還有什麽。”

  左李趕緊跪倒請罪,天子又一次把李想趕了出去:“李進忠!你也出一份,就叫皇家日報,敢有罵朕的,就給朕罵回去!叵耐小兒,趕緊給朕滅災去吧!速去速去!”

  李想拿著皇家用品的條幅,又領上匾額,美滋滋出宮,坐車直奔縣主府。

  黛玉趕緊安排茶水吃食,看他得意的樣子就問道:“可有喜事?”

  “又給咱家掙了筆銀子。”

  “拿來我看”

  接過條幅一看,揣在了袖中:“你打算給誰去辦?”

  李想誠實說道:“既有皇家二字,必要一家皇商才可。這京城也是有一兩家相識的,我去尋了他們談談。”

  薛寶釵自門外而來:“巧了,我家也是皇商,能否和王爺一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