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攻防兼備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39
  天歌說:“張真人創太極為什麽如此高妙?”

  仙鶴童子傲白:“對於武術不得不略微提一下攻防。”

  天歌說:“攻防,攻擊重要,還是防守重要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老子中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兵法言:故為兵之事,在於順祥敵之意,並敵一向,千裏殺將,此所謂巧能成事者也。”

  天歌說:“呃,這說的什麽意思?”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我認為這是對於太極攻防的最好注解。對於攻擊並不硬拚而是假裝跟從攻勢,在過程中借助整體的自然而然之威勢對於敵方的弱點全力一搏。”

  天歌:“在近百年來武俠小說風行一代,其中梁羽生、古龍、金庸並成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書中稱少林、武當為武學之宗。但就武學來說少林為外家拳,武當為內家拳。所以修養道教不大可能出現肌roung男。其實是因為對於太極,其修養是內在,內髒。是這樣嗎?”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是,也不是。”

  天歌說:“此話怎講?”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張真人太極修養是集一切之大成的修養。在起初我們對於招式的探究修養了我們對於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然後,我們追求感覺“隻重其意不重其招”。最後忘卻身體和思想自然而然。任其所以的動,以至於體悟到形神合一之境。老子曾說聖人比如赤子,聖人像孩子一樣但是不是孩子。聖人經過有,產生了七情六欲,然後境界升高又回到原來嬰兒的樣子。為此,王弼提出了一個玄學重要的聖人有情說。而,太極最好的詮釋道教的這一切。”

  天歌說:“哦,那你淺談一下,關於道教修養論,心性之學乃為道教修行之一大根基?”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中華心法,在《尚書大禹謨》中的“十六字新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竊認為此十六字心法可謂道學之大成。三玄中,《周易》之憂患意識、《道德經》之天人之學、《南華經》之本體境界略可以用此來簡述。

  在偶然看到的當代新道家之金嶽霖和當代新儒家馮友蘭的爭論。馮友蘭認為精神和身體是二元的,因此是對立的。身體要求色yu食欲,而其多為精神所不取的。同時,道教很多東西都是虛妄之說。針對此金嶽霖先生對於馮友蘭新理學的爭論,在自己的論道中做了闡述。”

  天歌說:“哦,他怎麽說的?”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金嶽霖認為,形神是合一的,我們可以通過修養提升境界從而使得自己身體與精神的需要統一。比如,我們對於崇高的事業會心緒澎湃,而對於卑鄙的事物就是身體反感。隻要適當的修養自己,就可以像巴普洛夫把鈴聲和飲食合一一樣,通過修養把身體的需要同精神合一。另一方麵,金嶽霖針對道教的虛妄之說也進行論述。對於客觀,什麽是客觀那?世界上的東西都是客觀,道教的東西都是存在的。哪怕就是做夢夢到的,夢也是客觀的,畢竟它也是客觀才能夢到的。所以,目前沒有東西是虛妄的,說了本身就是客觀了。如果不是客觀,那它就沒有出來,沒有出來的東西我們也就不可能討論。隻要我們討論就是客觀了。金嶽霖就是這樣把客觀擴大到我們全部所思所想,化解了虛妄與客觀的問題。”

  天歌說:“哦?他這個思想和我的不謀而合,嗬嗬,但我不想人家是大學問家出了名的,但是我也有這種想法,我覺得這些東西隻要是發生了,有些雖然是大部分人看不見的,有個別部分人也看得清清楚楚,怎麽就不是真的呢,隻不過你看不見你就認為不是真的!”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對,主人說的對,在十六字新傳中,竊認為“人心惟危”中對於周易中之憂患意識是最好注腳。周易中一陰一陽之謂道,居安思危,履霜堅冰至。因此,萬經之祖的周易在現代被當做成功學寶典。其中,道心惟微竊認為是對於道德經的絕佳注釋。道之本心在道教發展綻放出美麗的玄學,但玄學又何嚐不是“微”,微妙的那。無法言說,甚至難以思想,那種微妙的本體是多麽的不可思議!而惟精惟一,又可以說是得南華經之精髓。”

  天歌說:“有意思……”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道德經中說道生一,因此一與道有著很深淵源,莊子是對於個人修養講的最透最深的了。竊認為西遊記中爭論已久的孫悟空的師父接引道人菩提老祖,就是莊子。在道教的根本經典《道德經》,用現在觀點來看是客觀唯心主義的,而莊子對於人的修養進一步發揮到了唯心主義。因此,麵對絕對唯心主義的佛教其實莊子是最好的媒介。正是因為這樣,在正始之音王弼首倡老子後,隨著佛教的興起莊子作為後期,大有獨占鼇頭的氣勢。論道學實力、低調的神仙身份竊認為莊子可能就是接引道人。而莊子修養論的一個核心就是精神的“守一”。”

  天歌說:“菩提老祖很厲害的……”

  仙鶴童子傲白:“莊子中佝僂丈人等很多名篇都是講述精神專一後人的神性。而對於最後的允執厥中,就像全真教所說三教合一。竊認為《中庸》是不得不提的。道教如中興大唐的李泌、明朝號稱東南第一謀士的徐渭以及著名南陽諸葛亮和劉伯溫,無一不是恪守“中”道,行為恰到好處。而個人修養也無不體現出玄“和”的思想,為人外儒內道,正是由於少思寡欲,心思澄明,從而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心。因此,以至於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天歌說:“我就論述一下現代心理學對於修養的一點看法,簡而言之根據盧曉梅的現代最為流行的靈修派心理學認為,人的修養問題本質上是三個方麵的原因即恐懼、被拋棄與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