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逍遙太極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88
  天歌笑道:“嗬嗬,其實我一直以為做神仙,修仙是一件仙風道骨,飄渺逍遙的事情……”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主人想的對,道本逍遙……”

  天歌說:“嗬嗬,道本逍遙嗎?隻可惜現實生活中真正的走到了這一步,就發現並沒有這麽簡單,一切的事情都很複雜,牽扯的東西也很多!”

  最重要的是自己一直以為,這麽清靜無為的事情,居然和錢財也產生了關係,這個感覺就是不一樣。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嗬嗬,主人莫要想的太多,修道並不是與世隔絕,在世上說生存下來,做好一個人,才能做好其他事!”

  天歌說:“也是,要不然,連生存都不可能,怎麽能做好其他事情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至於道家的心性之學乃為道教之一大根基,予以為道家的風骨在思想上的即為黃老、老莊、楊朱之派對於中華民族的個性的構建。”

  天歌:“同時,道教在另一方麵,在每個人的微觀方麵,亦存對於個人身體的修養。道教其也正是是由於道教的長生不老,白日飛升對於人體的終極探究產生了中國醫學、化學、物理學以至於天文曆法學等的重要發展。”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在道家的修養論中,吾認為首推竹林七賢之嵇康。嵇康在對於人的理解,基於道家基本的一陰一陽之思想。其認為人具有形與神,形指的是人的**,神指的是人的精神。嵇康認為形神是合一的,因此道家雖不主張縱欲,但絕不主張絕對的禁欲。”

  在魏晉玄學產生之始,正始之音開創者最重要的兩個人何晏、王弼中的何晏即服食五石散,擴大其形體之逍遙。但是,在向秀和嵇康對於修養的爭論中,嵇康提出,真正的養生並不是滿足於對身體的需要。而是,做到形神合一,將身體與精神統一,讓精神相信身體,讓精神的快樂成為身體的快樂,讓形體與精神成為和諧的一體。從而,防止行為不會過猶不及。”

  天歌說:“玄學家們認為,對於老莊與儒墨,即名教與自然的問題經曆了一個越名教而任自然到名教即自然的過程。魏晉玄學家對於人的本性論的探討認為,所謂“玄”的核心在於“和”,以至於天人合一,率真曠達。而方法論就在於中,即所謂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太上老君、南華真人是從有說無,孔子、孟子是在無中說有。

  他們甚至認為孟子的“浩然之氣”與莊子的“逍遙之氣”隻是同一種氣在不同的人中個性表現之特色而已。”

  仙鶴童子傲白:“嗬嗬,道教的發展在每個時期都有自己的中堅先賢,唐有李唐祖先老子太上老君,宋有趙宋的祖先財神趙公明,元有一言止殺的長春真人邱處機,明朝就是武當張真人。試看如今,張真人的太極拳已然蔚然成風,竊自豪之下粗談一下太極拳。”

  天歌笑道:“好啊,好啊,太極拳很厲害……”

  仙鶴童子傲白:“太極者,無極生太極也。在道教陳摶老祖的無極說和周敦頤太極說凝練成為了太極圖。道教至神三清為上清玉清太清,即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宇宙混沌為無極,後無極生太極分開為二,最後陰陽相交化生萬物。太極拳之太極就是道教基本的宇宙哲學觀。”

  天歌說:“在西方黑格爾康德以哲學試圖統一所有的問題,愛因斯坦以物理也試圖建立統一場,他們都失敗了。但是道教早就建立了這樣的一個解決世界所有問題的公式,就是兩個字——陰陽。因此,太極拳中也是如此。在太極拳心法中就有“陰不離陽,陽不離陰”。同時,修養在生活最基本觀點,一是西方的“生命在於運動”,因此西方拳擊手、大力士身體肌肉縱橫,像加州州長施瓦辛格被稱為偶像。另一種修養方式是印度的瑜伽,不運動像烏龜一樣歸於寂靜,道教稱之為湛然空寂。但是太極玄理認為要“和”所以既不能不動也不能動,方法論就是“中”即恰到好處。因此道教修養論就是心靜體動、身動體鬆。也就是身體要活動但是內心平靜,四肢運動但是周身很放鬆。”

  仙鶴童子傲白:“其一,為守身軀的浩然之氣,所以身體應該像有一個線向上拉,以至於身體挺拔。”

  天歌說:“從達爾文進化論觀點人的直立行走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重要因素。但同時,由於人的直立行走造成對於脊椎極大負荷。身體的挺拔可以減少脊椎受力的分散對於人的修養有極大裨益。”

  仙鶴童子傲白:“其二,道教太極修養的目的是什麽?”

  天歌說:“是什麽?”

  仙鶴童子傲白:“道教修養曾經提出四種境界即練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化虛、與道合真。道是究竟怎樣才能“幻化”成功那?這這也就是玄學所追求的“形神合一”。張真人的太極拳修養則是不二法門。我們通過修煉太極拳,慢慢久了就能對自己的身體產生很通達的感覺。我們身體不舒服我們很簡單就知道自己身體哪裏有問題,自己是吃的難受還是喝的難受。然後,假以時日對於自己的氣息自己就能夠很通達的了解。這樣就可以通過自己身體感受自己的氣息,最後達到自己的精神、氣息、身體合一。通過修煉可以感受氣息,讓氣稱為溝通自己精神與形體的媒介,最終達到形神合一的境界。”

  天歌說:“這樣那還有什麽好處?”

  仙鶴童子傲白:“其三,太極拳修養很明顯的就是聯係三方麵:意、氣、形。對於意主要表現在思想上,道教修養基本就在於心靜體動。因此,思想上要寧靜,澄澈空明。氣主要表現在吐納呼吸上,呼吸要均勻,深度呼吸,不快不慢。最後對於形有很多細節性的要求,竊認為不過“中正”二字。道教思想講無,說無則必有有。說有則必有無。道家典籍中有不少老子評價孔子視野小的公案。但是,既然老子開口就說明對孔子的認可,老子批評也就誇獎,所以儒家的中正我認為可以概括道教之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