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道場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251
  看樣子,人要修仙得道,還要有大量錢財來支撐了,若無錢財,很多修行,都是沒有辦法的。

  天歌說:“可是錢財為金,道士僧人為木,難道木不克金嗎?沒有矛盾嗎?”

  仙鶴童子傲白:“水火土者,即精神意也。果能圓三者而一之,此長生之所以長生。欲妙於祭煉者,亦當圓三者而一之。”

  天歌說:“意是什麽?”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意”是一切緣起,意定,方能升降水火。由此可見,宮調音樂在煉度儀中的重要性。”

  天歌說:“還要談談煉度儀的壇場設置。關於煉度儀的設壇,自古說法各異,因此各地有所不同吧?”

  仙鶴童子傲白:“王契真上清靈寶**,卷五十五說:“或別立一處,煉度與道場了不相關,又有於道場中上帝前行事;又有對上帝前行事,廊筵相對,隻加設煉度官將,仍設木公金母,九天諸位道場中皆已有了,故不別設。”

  天歌說:“布置這些也需要花不少銀子呀!”

  仙鶴童子傲白:“金允中的上清靈寶**卷十七也有關於煉度壇場設置的記載:“聖位及堂宇之式,難以立為定製。浙中多別立一堂,排列聖位,設醮後方行煉度,與道場中了不相幹;江東有數郡,隻於道場內,上帝前奉行;又一式,則於道場內,恭對上帝行事,廊筵相對,隻列煉度宮,仍設醮筵,徑對上帝行事。”

  天歌說:“可見煉度壇的設置“古無定格”,隻有在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才另外設壇施行煉度,一般行於道場內,對外而設壇祭煉。”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第四,為地,“地”者,即指修煉的場所而言。”

  天歌說:“修仙的必備條件嗎?”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選擇適宜於修煉的場所,須要近山林,遠城市,有終年不斷的泉水,有四季長青的樹木。東南方形勢開展,可以多得陽光;西北方峰巒屏立,可以遮蔽冬季寒冷之風。地方民俗要純良,購買用品要便利。又要植物茂盛,最好有鬆柏等類樹木,樹木皆要成林,稀疏幾株,無濟於事。東南各省無論農村或山林,多產蜈蚣蛇蟲等物,常常爬到人家上來,所以房間要幹淨,門窗要嚴密,廚房更要十分留意,防飲食之中有毒氣侵入。屋內陳設務求簡單,若非日用必需品,不宜放在屋內。靜室中,光線要充足,空氣要流通,以防微菌滋生。惟正當做工夫的時候,光線不宜過亮,過亮則心神難得安定。室內不宜吹風,有風容易受感冒。”

  在《仙學必成》一書中,陳攖寧先生又根據修煉層次的不同,將仙道修煉所適宜的環境分為三步:初步工夫,要在生氣旺盛的地方,須得山青水秀,鳥語花香,植物繁多,田園肥沃,農產充足,食用無憂,土氣厚濃,翕收便利,以便藉助於外界無限量之生氣,以培補自身生氣之不足;二步工夫,要在靈氣凝結的地方,須得洞天福地,泉水清奇,疊嶂回巒,煙雲舒卷,藏風聚氣,門戶幽深,鬆徑茅庵,離塵絕俗,此地修煉神通,易於成就;三步工夫,乃是出陽神以後之事,要在殺氣偏勝的地方,須得千丈高峰,懸崖峭壁,下臨無地,上可接天,草木不生,冰雪滿布,人跡罕至,蛇虎潛蹤。三步工夫的境界不同,所需要的環境也各有不同,未可以—地而竟其全功。

  仙鶴童子傲白:“亦有用五行之說來談“地”字者,此並非一般意義上之五行。所謂山中五行,其木者,指樹木而言,山中樹木要多,特別是喬木要多,這樣空氣清新,有利於身體。金者,謂山體要活,能生長,這樣,地下之水可以循山脈熏蒸而上,然後再流下來,供人飲用。”

  天歌說:“這也是風水學問,好的風景就是誰這樣的都心情舒暢,更何況是修仙得道呢。”

  仙鶴童子傲白:“嗯,水性本就下,而泉水能至山頂者,地下水氣循地脈透石而上蒸也,以地中含蓄之熱力使然”,即此之謂也。水者,指四季要有長流之泉水。火者,指早上起來就能看到初升的太陽。土者,指土地須肥沃,有營養,扔下種子就能長出莊稼。水土主要為生存,木火金主要是指環境。然此種地方,隻宜於做陳攖寧先生所說的初步工夫,至於後麵的工夫,似不相宜,尚須另覓。”

  天歌說:“嗬嗬,怪不得要許多錢呢,這要是不相合的話,還得另一好風水好地啊?”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黃元吉論內法財侶地,法財侶地,黃元吉又將其分為“內法財侶地”與“外法財侶地”。

  天歌說:“內外法財侶地是什麽?”

  仙鶴童子傲白:“外法財侶地,一般則認為是修煉方法及維持用功時所有的費用,以及修道之道侶和修煉之場所,故黃氏隻雲“外之法財侶地,諸子諒已知之,吾不再贅”。而其所謂“內法財侶地”者,則曰:“修行人知生死之關,明真假之故,欲窮生身受氣之初那一點虛無之陽,必先向色身中調和坎離水火,迨後天水火既調,然後坎中一陽自下而上,離中一陰自上而下,上下相會於虛危穴中,烹之煉之,而先天一氣來歸,玄牝之門兆象矣。此坎中一陽、離中一陰即內財也,日夜神火溫養,不許一絲滲漏,即積內財也;能向自家身心尋出一個妙竅,即內法也;前言本來人,即內伴侶也;虛危一穴,即內地也。欲煉神丹,四者豈可不備乎?””

  天歌說:“這是什麽時候有這種說法的?”

  仙鶴童子傲白:“法財侶地之說,古時修仙者求之,不甚容易,令人恐更有困難。蓋社會之義務不能不盡,故今之學仙者,當以社會事業為主,利用工作之餘暇,即先從事於身體之修養工夫,待條件成熟,再求出世之事業。須知“塵世即同深山,一榻便是禪”。惟在室內做修養工夫者,屋內陳設務須簡單,室內光線宜充足,空氣要流通,門窗要嚴密。做靜功者應在窗戶上掛淡暗色之窗簾,以免光線大亮而妨礙做工夫。如此,邊工作邊修養,既積極應世,又康健身體,待條件一旦成熟,法財侶地四項具備無缺,即正式入室用工,必事半功倍。不必一入手便拘執於法財侶地之縈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