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無縫塔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201
  天歌說:“至此,就會引出修行中的一個大問題……”

  仙鶴童子道:“什麽大問題?”

  天歌說:“當身處在迷障之中,又如何能夠明悟大道呢?所以修道的第一個關鍵詞,便是“破障”。”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破障之前,先要明白一點,“障”從何處而來。借用上文提到的陰陽理論,修行的“障”也需要用二元辨證的觀點去看,一為外緣之障,一為內心之障。”

  天歌說:“外緣之障是什麽?”

  仙鶴童子傲白:“外緣之障比較好理解,在宗教家的筆下有諸多名詞來解讀,如紅塵大千、愛河塵沙、五音苦爽等等,總結起來可簡單地理解為人們正身處的這個五光十色的物質世界。世上存在太多誘惑,時刻都在牽動著我們的**。若被這些外緣牽引了自己的心,心隨物轉,修行就難有定性了。所以道祖告誡後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一旦沉迷於此,便終生脫離不了生生死死的世道輪回。真正修道有成的聖人,則是選擇了“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隻關注於本我的需求,去除掉過度的貪求和**。心不再去外求,所謂的迷障也就失去了遮擋眼目的意義。”

  天歌說:“世人常說修行不易,當把修行人清苦的生活和世人豐富多彩的生活做對比時,則要看看自己是否能挨得住孤寂的時日,能否見得到自己的內在光明。這也就引出了迷障的第二層含義,即我們常常能在物質的貪戀中覺醒,但是否能更進一步覺醒自我內心的迷障呢?”

  仙鶴童子傲白:“人們和外緣世界產生關聯的聯結點在於一個“心”字,心上產生了**,所以才會被自我內心升起的迷障遮蔽耳目。道教中說,一念入天堂,一念歸地府。所有執念,本都是自己的魔障。外在的迷障容易識破,卻當陷入對自我、對修行的執迷中時,是否還能覺破此亦為修行的障呢?”

  天歌說:“這便是內心之障吧?”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道教修行理論中有“坐忘”一詞,南華祖師也曾提出過“心齋”的概念。這是在告訴人們,修行不僅要斷外緣,更要斷了自己內心升起的無窮念想,真正做到無外、無內且無我之煩擾,使修行可以超越了“我”的局限,進而上升到與萬物相合為一的高度。南華真人說:“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意思是說:古代修道有成的人,他們睡覺不會做夢,他們醒來不會憂愁,他們吃東西不求厚滋味。因為內外皆無值得煩惱之事,所以才能視一切日常皆為修真,視一切際遇都是平常。心中無執,何懼魔考!”

  唯當破除執念後,便知一切魔障都由本心起。大道本是無為,人生是一場使心用心的過程,修行卻是複歸自然的曆練。

  天歌感歎道:“吃什麽都沒滋味,睡覺也不做夢,這跟機器人又有什麽兩樣嗎?雖然不用魔考,但是活著也沒什麽意思了。”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若是人人都能各還本性自然,當如此時,修行既無,魔障也既無矣。道祖曾曰:“百姓皆謂我自然。”是然也。”

  天歌說:“那性命雙修是什麽?”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歸納道家的說法,分為兩部分,神屬於性,本性;精和氣屬於命。道家早就把身體分成兩個宇宙,我們這個**存在是我們的命,所以身體是命。至於那個性呢?那個就是神,不屬於這個身體,但身體也是性的部分。比如電,這個電是通過燈泡發亮而發生作用。燈泡壞了就不能通電,也不起作用了。

  天歌說:“因此道家的理論同佛家或其他的不同,認為修道的人必須要性命雙修。性命就是陰陽,也就是坎離所代表的,性命雙修就是兩樣要齊頭並進。”

  仙鶴童子傲白:“宋、元、明以後的道家,也就是正統的道家,老實講是反對佛家也反對儒家的,認為他們都不會修道沒有用。他說佛家跟儒家光修性不修命,隻從心理人手,對身體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仍是生老病死,很痛苦。

  但是,宋元明以後的道家同時也反對一般修道的道家,認為他們光是修命,隻是練氣功啊,煉身體啊,在身上搞來搞去玩弄精神。王陽明所批評的就是這種。所以隻修命,不修性,光煉身體,不懂所謂明心見性和儒家的修心養性的原理,也是不行的。”

  天歌說:“道家有一句重要的名言:“隻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這說的是什麽?”

  仙鶴童子傲白:“光煉身體,在身上轉河車,轉來轉去,不了解心性的道理,不懂一切唯心的道理,是一般修道人的第一錯誤。相反地,他說“但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隻曉得在心性方麵入手,在明心見性的學理上參,這個空了那個空了,但身體氣質變化不了,他認為這是陰陽沒有調好,永遠不能證到仙佛的果位。

  性命雙修成功了以後,道家稱為“無縫塔”,修成一座無縫的寶塔一樣。佛學的說法就是證得無漏果,得漏盡通,一切都成就了,沒有滲漏,沒有遺憾,沒有缺點,這個生命是個完整的。

  天歌說:“無縫塔?好厲害聽起來”

  仙鶴童子傲白:“道家要學神仙長生不老的修法,如果不懂明心見性,是無法談修神仙長生不老的。明心見性是心靈的。如果我們說人們修長生不老之道是個圓,明心見性是屬於一個圓的一半,身體方麵是長生不老的另一半。兩半合起來才能成功一個圓、才完整。所以道家稱做性命雙修,就是根據《易經》來的。”

  天歌說:“明心見性走的是禪宗的路線,偏向於所謂見性成佛這一麵;而道家、密宗走的路子是偏重生理的一麵,就是先把生理修好,修到返老還童,再走明心見性以成佛。這就是性命雙修。所以道家由《易經》這個法則產生了兩句話:“隻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但修祖性不修丹,萬劫英靈難入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