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心死神活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67
  天歌說:“心死神活是怎麽個情況?心死了,神還能活著嗎?我去,這也太神了,心死了一般人都是無神的,好像我曾經見過一個尼姑眼神就空洞洞的……”

  “對了還有哪些失戀的人,哪個不是心死了,無精打采,神采全無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心死神活”或出自於黃帝之書:“至人居若死,動若械。亦不知所以居,亦不知所以不居;亦不知所以動,亦不知所以不動。亦不知眾人之觀,易其情貌;亦不謂眾人之不觀,不易其情貌。獨來獨往,獨出獨入,孰能礙之?”

  天歌說:“呃,這句話什麽意思?”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這段話是對心死狀態的描述,至人即真人。此心乃妄心,妄心不死,先天之道心就無法顯現,也有人把先天之道心稱為元神。”

  天歌笑道:“那這心死可以理解,這神活到底怎麽理解呢?到底是怎麽樣的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哈哈哈,神活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天歌:“……”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道家南宗祖師白玉蟾在《修道真言》中說:“大道之妙,全在凝神處。凡聞道者,宜領此意求之,凝神得竅,則勢如破竹,節節應手,否則麵牆而立,一寸不能進。”心死才能神活,神活才能凝神,凝神則竅開。

  又說:“凡參玄宗,不難得手,難從性宗參入,如從此入,便得淵源。”道家修煉,如登天梯,難在入手,而入手處則在關竅,也稱玄關,玄關竅開,天梯門開矣!以後的路就自己一步步走了,如此方能登堂入室,金丹可成,神仙可冀。然玄關一竅,千百年來,明了者寥寥無幾,故成就者也就鳳毛麟角了!”

  天歌笑道:“我仿佛又能意會一點,仿佛又感覺不出!”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修道真言》又說:“修玄之理,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古人章句之中,隱隱存焉。天不言而四時行,人身陰陽消息,人不能使之然也。”言語道斷,能夠說出來的,已經不是道了,故隻可意會。愚人總想著得到所謂的**口訣,豈不知口訣隻不過是一塊骨頭而已,重要的是扔骨頭的方向,而不是骨頭!

  故《陰符經》雲:“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行不言之教,黑白交替,演化陰陽,萬物皆在此陰陽涵蓋範圍,無一物可脫離陰陽。玄關一竅就在人身陰陽的交匯處,如何找到這個交匯處呢?祖師說全在凝神處!這個就是無上口訣!”

  天歌笑道:“嗬嗬,你等一下……”隨閉上眼睛,憑空想象起來。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主人你做什麽?”

  天歌笑道:“嗬嗬,我在閉目凝神,好好意會一下這心死神活是何種感覺……”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哈哈哈,心死這種狀態,不是想像出來的,也不是打坐坐出來的,更不是看幾本道書就能夠得到的!而是通過世俗的百般磨難,讓你萬念俱滅,心如死灰,此時如能幡然醒悟,就能明白神活之韻味。但此時也是非常危險的,如針尖上翻跟頭,稍有不慎,就會萬劫不複。”

  天歌嚇得立馬睜開眼睛道:“呀!這麽厲害,一個不小心就會萬劫不複,萬念俱灰,心如死灰,如此才能幡然醒悟天哪,聽起來確實很危險啊!”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正如唐代王績所寫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天歌笑道:“嗬嗬,感覺這首詩不能比喻這件事情啊,這首詩是形容打仗的路上那種淒涼的荒涼的,我們這可是隨時隨地的,在經曆一種走火入魔的感覺,可謂步步驚心啊!兩種不同的境界,用這首詩形容這閑的沒事幹的才修煉的,這種危險我覺得也不妥,畢竟上戰場殺敵的勇士們,恐怕也不會同意這樣形容的!”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嗬嗬,主人說的對,修煉之路,一步一生死,驚心動魄,多少人一生瞎忙,連門都沒入!《修道真言》說:“欲修此道,先宗一淡字。”淡泊名利,淡泊金錢,你做得到嗎?”

  天歌說:“嗬嗬,特別問問我關於錢方麵的問題,錢對於我來說就跟命一樣,怎麽能割舍得了呢?淡泊名利,淡泊金錢啊,那還不如單薄生命活著不就是為了這些嗎?”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嗬嗬,正所謂無魔不成道!這也是考驗呀!”

  天歌說:“修行人遇到魔考時,該如何應對?”

  仙鶴童子笑道:“那要說起,道教對魔的定義……”

  天歌說:“金錢也是魔嗎?名利也是魔嗎?”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道教經典中對於魔的定義,並非等同於鬼邪。對於所謂魔王概念的解釋:於顯者為之仙帝,主司賜福與教化;於隱者為之魔帝,主司護衛與懲戒。《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中有雲:

  “青天魔王,巴元醜伯。赤天魔王,負天擔石。白天魔王,反山六目。黑天魔王,監醜朗馥。黃天魔王,橫天擔力。五帝大魔,萬神之宗。飛行鼓從,總領鬼兵。麾幢鼓節,遊觀太空。自號赫奕,諸天齊功。上天度人,嚴攝北酆。”

  以此可知,魔帝的神格很大程度上與仙帝相同,尊居諸天之界,在職責上亦有著度化眾人,指引修行的作用。”

  天歌說:“魔考從哪來?”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所謂魔考,即是諸天魔帝對於修道之人的考驗。“魔考”之說,源自於《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據道經記載,五帝大魔為萬神之宗,有天福而無天德,常傲慢自大,稱自己與諸天上帝齊功,經常在上界與諸天戰鬥。天上神魔鬥爭,則人間劫火洞然,兵戈四起,生靈塗炭。元始天尊悲憫群生,故遣真武大帝降伏群魔。”

  天歌說:“真武大帝也是厲害了!可是……”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可是什麽?”

  天歌說:“好像就是沒有說金錢,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