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何以證道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34
  天歌說:“這個先天一炁,果然厲害,如果這樣下去,還了解得呀!”

  天歌說:“你等等,我先乘著太陽暖和,微風和煦呢,先好好練練再說……”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好的主人,你先像剛才我說的那個辦法,調息一周天看看!”

  玄州的桃花山洞,真的是特別的美,花香撲鼻,鳥語林舞。

  這一天天的,天歌過的都很充實,仙鶴童子陪著天歌一步步修練也是很有成就感。

  最重要的事仙鶴童子,知道有一天她在這兒,天歌終究有一天會,重登鳳凰台,又出頭的一日啊,到時候就算是俊彥太子,他們又能怎麽樣嘛?

  天歌說:“呀!有一團氣了怎麽辦?”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再繼續往下練,這個氣團會慢慢擴大至全身,心神也隨之進入恍惚杳冥的狀態。隻覺得人在氣中,氣在人中,混混沌沌,妙不可言。也不知什麽時候,突然全身一震,周身經脈關竅都在大震中開合,就在這突然大震的一瞬間,會切切實實地體察到那種似曾相識又說不清在哪裏見過的神秘力量。”

  天歌說:“雖然我也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它,但自己心中明白。”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恭喜主人,修練很順利,正所謂“隻可自愉悅,不堪持贈君”;此時遍體酥軟、清純、舒適。此乃先天氣施化己身,真陽熏蒸人體之驗。要及時采攝、收集。所謂采收,也是不采自來,不收自收,保持功態,對境無心,不生一念,不加一意即可。接著就會有丹田熱氣團沿督脈周天運行之驗產生,進入神氣合煉階段。”

  天歌說:“我好像突然心裏麵地震一般很震動……”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靜定中的一震,是人體場和宇宙場內外相感,並發生共振的“天人合發”之處。全身突然大震的一瞬間:全身溫熱。春意融融。“聽”到悶雷似的一聲轟響,“看”到一道閃光。異常清純、舒適。緊接著丹田氣突,熱氣團經陰蹺至尾閭沿督脈上升周天運轉。

  如此修煉,少則二、三月,多則一年半截,百會、命門和會陰三點一線就會有反應。特別是頭頂百會穴,幾乎二十四小時有氣動感、進出感。人體經氣已足,故無論你注意哪一個點,其他兩個點都會立即有反應,子午卯酉四個時辰,氣機會自行發動,運行。”

  天歌說:“謝謝傲白,我會更好的……”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邵康節有詩雲:廓然心境大無倫,盡此規模有幾人?我性即天天即我,莫於微處起經綸。以其為宇宙人物,天地人物,故能棄富貴功名如糞土,視王侯將相如草芥,終其身不為帝王家用也。惟欲能臻此極境,惟有在道問學與尊德性,二大總綱上做工夫,而尤以學問為然。學問不到,則見理不明,見道不真;如此則自立德不宏,修道不切;欲其有大成大用,實憂憂乎難矣!”

  天歌說:“好多人也不知道怎麽修行,我有了你真的是幫了大忙……”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今有許多學道修仙者,好以目不閱書,口不問學,耳不聞道,專以斷滅知見,全形保命為務。庶不知自古以來,未有神仙不讀書。修道須先明道,不明道,從何起修。

  陳眉公曾雲:昔道士侯道華好讀書。或問其愛?答曰天上無凡俗神仙,後果騰舉而去。呂洞賓、陳搏、賀元、施肩吾、皆本書生。宋譙定、雍孝聞、尹天民、亦皆以儒士得道。黃山穀雲:子弟諸病皆可醫,惟俗不可醫。餘謂神仙不讀書,亦是一個俗漢。所謂頑仙不如才鬼耳。」故學道之人,總宜從博學以明道下手。未斷惑之人,則尤然。否則即活千歲,又有何用?”

  天歌說:“學道之人,多讀一日書,則多明一份道。易言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不讀書,何以窮理?不能窮理,何以盡性至命?不能盡性至命,何以證道?”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學道之人,道心重一分,則凡心輕一分;道念重一分,則俗念輕一分。果信道心堅,修道心切,行道心力,即根器鈍劣,亦必終能有成。如能以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之精神,鍥持不舍,天下又何事不可成哉!成或不成,隻在道心猛利不猛利,真切不真切,恒久不恒久而已。

  學仙佛聖賢,總要以博學為根本。博覽群書,貫串今古,提其綱,守其約,複能歸根返本,自可一字有一字之用,一書有一書之用矣。昔倪文節公有言:天下之事,利害常相半,有全利而無少害者惟書;不問貴賤貧富老少,觀書一卷則有一卷之益,觀書一日則有一日之益,故有全利而無少害也。古謂未有神仙不讀書,未有菩薩不通經,未有聖賢不博學!故學道人切不可老死於枯坐法門下,最要!最要!”

  天歌笑道:“讀書宜活不宜死。活讀則古人死句亦成活句,死讀則古人活句亦成死句。”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參經典不為經典所迷,看注疏不為注疏所誤。凡書皆然,道經尤甚!若專事死在古人句下,則縱能倒誦道經,驢年也不能入道。離文字會,離言語會,離名相會,即活矣。若一滯殼迷封,便即觸途成障,可不慎歟?

  天歌說:“有了學問作基礎,便凡百事理,俱能作深入之觀察,高明之體認,究徹之了悟,以及遠大之眼光,與宏偉之器識。”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必如是方能在尊德性工夫上,有浩浩如天之規模;在人品上有超古邁今之成就。宋大儒程伊川其言曰:天下有大難事者三:為國而至於祈天永命,為學而至於聖人,為人而至於神仙。三難並舉,由此可證神仙之道,豈僅限於養生盡年哉?惟做人注重人品,道家修真,除以涵融人品為初基外,尤注重神品,也可以說是仙品。必如是,才能超越一切,涵蓋一切,也才能與天地同其大,與宇宙同其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