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逆者成仙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82
  突突魚道:“其實還可以逆用呼吸功能……”

  天歌說:“逆用呼吸功能,聽起來有點危險呀!”

  突突魚道:“怎麽危險了?”

  天歌說:“呼吸是人同大自然交換氣體的一種本能性運動。人們平靜呼吸時,以肋間肌活動為主要動力,膈肌常隨x內壓力改變而被動移位,腹壁運動不明顯,這種呼吸稱為x式呼吸。如果要逆轉,聽起來好像走火入魔似的,就覺得危險……”

  突突魚道:“而傳統氣功則常取腹式呼吸作功。這種呼吸是以膈肌活動為主要動力,而且腹壁運動也明顯。”

  仙鶴童子笑道:“理解這一點也不奇怪,正所謂順為凡,逆為仙,探尋道教逆修原理!”

  天歌說:“這不是小說裏說的,逆為仙麽?出自哪裏?”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張三豐祖師《無根樹》雲:“順為凡,逆為仙,隻在中間顛倒顛。”這“逆為仙”,是說通過逆修可以成仙。逆修是道教內丹修煉的一個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法則。”

  突突魚笑道:“傳統氣功正是利用腹式呼吸的膈肌活動和腹壁運動所產生的震動波和內壓力,對經絡髒腑和丹田等重要竅穴進行良性激惹,從而促使真氣萌發和循經運行。傳統氣功在運用腹式呼吸時,特別強調真意對內息的調控作用。李涵虛說:“蓋其存神於虛,則內息方有,所以息戀神而住,神依息而安。神息兩平,若存若亡,不知神之為息,息之為神也。”這叫“神融於息”。(《太上十三經注解》)古人把腹式呼吸時外在的氣體交換叫外息,把腹式呼吸時膈肌有節律地一降一升,腹壁有節律地一鼓一收叫內息。”

  天歌說:“一鼓一收叫內吸?”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道竅談》說:“以內息踵外息,以外息踵內息,以息息踵息息。”這便是內外息的關係。這種利用外息帶動內息,利用內息引發內氣,正是呼吸功能的逆用。比如丹功中的“氣沉丹田”,修習時主體的意念隨長吸氣時的膈肌下降而緩緩進入丹田,呼時聽其自然,久而久之,就有氣沉丹田和丹田得氣之感。這便是內息的妙用。”

  天歌全部注意力都到了逆修上麵,哪裏還聽逆呼吸,便問:“什麽叫逆修?”

  仙鶴童子傲白:“《性命圭旨》這樣解釋:“順:心生於性,意生於心,意轉為情,情生為妄。……逆:檢妄回情,情返為意,攝意安心,心歸性也。”意謂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由於內心的需求和客體的xiji,會不斷產生種種欲念和情感活動,如果順其發展下去,這便是生老病死的自然過程。要是能夠經常抑製、清除內在的種種欲念和情感,讓內心回歸到恬淡虛無、童稚無邪的純真本性,這便是逆修的功夫。”

  突突魚道:“逆修之道源於《易》理。《易?說卦》:“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意思是說,了解曆史是由以往順推至目前,而推測未來則是由目前逆推至未來,因此易卦是由下位向高位逆向推算的。道教受此啟發,洞察於天道之數,知命於逆修之道,所以崇尚逆修。所謂逆,即逆於大自然的規律。”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易?係辭》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就是大自然規律。而逆修,即要返八卦、四象、兩儀於太極,返萬物於道,返有於無;亦即讓形化為精,精化為氣,氣化為神,神化為虛。這就叫“順去生人生物,逆來成佛成仙。”

  天歌說:“逆修是什麽情況?什麽樣的才算逆?”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逆修有下述三種情況……”

  天歌說:“哪三種?”

  仙鶴童子傲白:“有無逆修

  ,世上的萬物,都是從無到有的,人們的思想感情活動是世上萬物的反映,也是從無到有的;而逆修即要化有為無,從後天返先天。具體說,即要讓人們從思緒紛呈、雜念叢生的心態中解脫出來,返回到恬淡虛無、物我兩忘的童真境界。這是逆修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要求。古代養生家通過多種方法來進行從有到無的修煉。”

  天歌說:“證明一般修行,其實都是逆修,都想要長生不死,想要返老還童,隻有修行還不都是逆修嗎?”

  仙鶴童子傲白:“也可以這樣說,致虛守靜,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莊子說:“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這種將思想意識活動逐漸淡化、靜化、虛無化的修煉,是實現從有到無的重要途徑。第三,觀空忘我,道教認為“大道以空為本”(《諸真聖胎神用訣》)。《常清靜經》說:“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通過不斷觀空的心理運演,可以使自我意識活動這個“有”,逐漸淡化、空化、虛無化,最終變成“形神兩忘”的“無”。”

  噗噗魚道:“還有凝神氣穴,張三豐在《道言淺近》裏說:“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內也。心未清時眼勿亂閉。先要自勸自勉,勸得回來,清涼恬淡,始得收入氣穴,乃曰凝神。”又說:“心止於臍下曰凝神。”將雜亂之心變為清靜之心,將外向性的雜念變為內向性的正念(無念之念,即正念);將大腦的識神活動變為臍下(丹田)的元神默守,這便是逆修的功夫。”

  。

  突突魚道:“心息相依,《道鄉集》說:“神依息而定,息依神而安,互相依附,始曰大定。”《道言淺近》說:“調息不難,心神一靜,隨息自然,我隻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調息也。”《莊子》說:“若一誌,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他們都強調要把思想意識活動引導到氣息出入上來,讓心意輕輕地跟隨氣息的出入,久之,就能萬念歸一、一念歸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