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絕境逢生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68
  天歌說:“既然水的作用這麽大,那雨算不算水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當然算,不然求雨做什麽?”

  天歌說:“秋雨的一般要祭祀,念經嗎?是不是求的雨神,卻不是水神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道教在承襲傳統的祈雨儀式時,又對其加以改造,使其與道教的教規教儀相統一。道教不少經典記述了道教的祈雨儀式。道教的祈雨儀式主要包括設壇、誦經、獻祭等部分,是用道教的方式對傳統的祈雨儀式加以程式化、規範化的產物。道教祈雨發展到清代則更為繁瑣複雜。祈雨前,要選定地點築壇,用八張桌子分別放上一支瓷瓶,瓶中插上柳枝和一麵彩旗。”

  突突魚笑道:“嗬嗬,我知道八張桌子圍成一圈,分別代表八個方位,方位名稱用彩筆書於旗上。設壇畢,須擇吉日良辰,請高道登壇祈雨。祈辭陳說農務急需雨水的情狀,訴說農夫盼雨之切,可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道士念咒時,還要取淨瓶中的枝蘸水向四周揮灑。如不降雨,道士則反複念誦:“天地絪蘊”、“風調雨順”、“物阜民安”等語。道教祈雨儀式,既有對傳統的因素,也有道教的獨創。”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水崇拜對道教的理論、神仙譜係、法術儀式等的形成產生了重要的作用。這從一個側麵說明,道教是一種深植於中國本土文化土壤中的宗教,與中國的曆史、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國根抵全在道教……以此讀史,有多種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噗噗魚道:“大雨過後,有兩種人:一種人抬頭看天,看到的是雨後彩虹,藍天白雲;一種人低頭看地,看到的是淤泥積水,艱難絕望。”

  天歌說:“哦?抬頭看天的是誰?”

  噗噗魚道:“王陽明屬於前一種人。王陽明二十八歲中進士,隨後在京城做官,三十三歲時出任山東鄉試主考官,仕途順利。然而在他三十五歲那年,人生的一場大雨,一場生死攸關的特大暴雨傾盆而下。”

  天歌說:“發生什麽事了?”

  噗噗魚道:“他因為出於義憤,上書皇帝言政,觸怒宦官劉瑾,被打四十廷杖,貶到貴州龍場驛站當驛丞。”

  天歌說:“驛站是幹什麽的?”

  噗噗魚道:“驛站是古代為傳遞官府文書而設立的中轉站,驛丞是驛站的小官,不入品級。王陽明離開京城後,劉瑾派了手下暗中跟隨,想尋找機會加害。王陽明在錢塘江邊拋下衣物,裝出投水自盡的假象,然後搭乘商船去舟山。途中又遇上颶風,一日夜間被大風刮到福建邊境。”

  上岸後跑了幾十裏的山路,夜晚去敲一座寺院的門,要求借宿,被一個和尚拒之門外。他隻好找了一個無人管理的小廟,靠著香案睡覺。

  半夜裏,突然來了一隻老虎,繞著走廊大聲吼叫,卻沒有進去。

  天歌說:“被老虎吃掉了?”

  噗噗魚道:“第二天清晨,那和尚想他一定被老虎吃了,卻發現王陽明安然酣睡,喊他才醒。和尚吃驚地說:“你一定不是平常人,否則怎麽會沒事兒呢?”就請他進寺。在寺裏,王陽明遇到了一個曾經與他有一麵之緣的道士。道士為王陽明卜了一卦,得“明夷”卦,告訴他“君子利艱貞,晦可明”,意思是君子隻要堅守自己的貞操,就能度過艱難,黑暗終會過去,光明終會到來。王陽明決定先到南京探望父親,再赴任貴州,離開時在寺院牆壁上題了一首詩。”

  其中一句是“險夷原不滯x中,何異浮雲過太空”,把所遭遇的凶險艱難看成是天空中的浮雲。

  天歌說:“獨善其身,兼善天下……”

  噗噗魚道:“到了龍場驛站,困難重重,沒有居住的房屋,人生地不熟,與當地居民的語言又不通,因為水土不服,不久隨從們都病倒了……

  王陽明生火做飯,照顧生病的隨從,並且唱歌給他們解悶;開荒種地,與當地的居民交流溝通,並將自己所知道的知識和技術傳授給他們……在惡劣的環境下,王陽明不忘時常靜坐,思考自己苦苦追尋的聖賢之道,“如果聖人處在這種環境下,會怎麽做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終於在一天夜裏,他大徹大悟,“聖人之道,本心自足!一種振聾發聵的思想——王陽明“心學”就此誕生,這就是思想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

  噗噗魚道:“對,時間一久,當地居民與王陽明的關係非常融洽,為他建造了“龍崗書院”,四周學子紛紛前來求教……這一切,為他日後得以迅速複出打下了牢固的基礎。王陽明在“大雨過後”,選擇了“抬頭看天”。”

  突突魚道:“這種樸實的智慧其實就是古人說的“君子居易以俟命”,在無法逃避的困境中,保持平靜的心態,默默地努力,以順應不斷變化的局勢,等待機會的到來。“居易”是保持一顆平常心,“俟命”絕對不是“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消極心態,而是一種達觀坦然的智慧。“抬頭看天”的王陽明終於得以悟道,“獨善其身”之後,當然要“兼善天下”,他在龍崗書院賦詩雲:“寄語峰頭雙白鶴,野夫終不久龍場。”

  噗噗魚道:“他能感覺到,在日複一日地不懈努力中,自己內心的力量正逐漸強大起來,龍場這個小地方是不能拘束住他的。果然不久之後,王陽明就告別了龍場,踏上了輝煌而充滿傳奇的人生之路。

  天歌笑道:“嗬嗬,可見,“大雨過後,抬頭看天”的智慧,是一種隱忍等待的韌勁,是一種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氣度,是一種拿得起、放得下的x襟;是在不得已的境遇中,通過反求自身,以心去參悟生命,從而使內心無比強大,又慈悲善良。人到絕境,出現轉機,看樣子,人生沒有真正的絕望。樹在秋天放下了落葉,心很疼,可是整個冬天,它讓心在平靜中積蓄力量。春天一到,芳華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