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有錢才能有命修仙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210
  天歌說:“殿下,說的,我們作為一名凡夫俗子,不能成仙的話,還活不了了……”

  俊彥太子道:“即使今生今世不能成仙,能在攀登仙道上多進幾步台階也有價值。如果轉世還是人,因為有我前生積累的修道基礎,我再繼續向道前進,難道天上神仙會不管我而另外再選別人充當修仙的材料?古人說:“神仙還是神仙種,哪有凡夫能作仙?”這“神仙種”就是自己造就的條件。”

  天歌說:“那也要有那種好的機遇呀!有的人一輩子活的混混沌沌的,就沒有機緣見識到這些神奇的事情,他自然就不會相信,不會相信的話,哪來的機遇去修行呀!”

  俊彥太子道:“機遇對於某種事業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今的學道之人,據我所知不下千萬,,然而,能得到真正永久的妙道和全局大用,而無一不講得明明白白的能有誰呢?走的就是正道,又能得到一絲不漏的正道知識,這是一帆風順的機遇。但有些人一開始就誤人旁門,他們想得到一個轉入正道的機遇又是多麽難呀!從這個現象足以看到,神與天把道傳與下界。”

  天歌說:“這個情況要在旁觀者看來,他會說,你既然是個學道的,為何不受到神的庇護保佑,反而遭受這麽多苦難?但他決不會知道,修道的奧秘就在於,遭一番迫害打擊.就能增進一分道德;經過一番磨練,以前形成的不良習氣就會得到徹底改造。不良習氣的存在來自前人的影響和自己不規矩的思想意識,它可導致種種有害於自己的惡果,故可稱前冤後孽的惡性因果循環。這好比人身上沾染了汙泥,經過一番清洗,身上幹淨了,身體就感到舒服暢快;好比金子玉石,原來藏於山石中,經過一番開采、篩選、鍛煉,閃閃的光彩便顯示出來了。”

  俊彥太子道:“這道理表明,福慧要達到雙至,其人生就不在於安於常情處於順境,而在於先要經曆艱險與磨難。莫要因為有很多人誹謗你,而生出一絲退縮之心,不像有些拖泥帶水、藕斷絲連的人,又想當神仙,又想貪富貴,兩種念頭交雜一起,他們決不是修仙的真料子。”

  天歌心想,這怎麽又說到自己身上了呢,自己可不是又想修仙又想賺錢嘛,俊彥太子,說話真是太大了,太直言不諱了,簡直就是個直男呀!

  天歌說:“如果不賺錢,不看錢的話,連生存都沒法得到,又怎麽去修仙呢?如果死了之後當鬼好,還是先生存下來慢慢學習嘛……”

  俊彥太子笑道:“嗬嗬,說的有理,神為“天”神,仙為仙“人”我們都說神仙,似乎神和仙是一個概念。其實不然。《說文解字》雲:“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又曰:“僊,長生僊去。”又:“仚,人在山上,從人從山。”足見神為天神,是萬物之主宰;而仙,則是人修煉長生,遷去山中,或者洞府仙境,稱之為仙人。都知道,道教是以追求長生不死為主要特點的宗教,如何長生不死?唯有與道合真。通過伏氣、禮鬥、存思、誦經、積善等方法,逐步使自己形神具妙,從而達到道的境界。“仙”,體現了道家逍遙放曠、長生不死的人生理想。而神,則不一樣。”

  天歌說:“鬼神與仙有什麽不同?”

  俊彥太子道:“道教裏麵,除了修煉成仙的仙人之外,還有“神”。儒家常將鬼神並稱,但是卻不言仙。道教卻神、仙、人、鬼都談的。何為鬼神?宋儒雲:“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周易》也說:“知鬼神之情狀。”足見儒家是承認有鬼神存在的,否則你怎麽“知鬼神之情狀”?既然說“知鬼神之情狀”,前提就是有鬼神。一般的人死之後,魂升而魄降,靈魂歸於泰山,或言蒿裏,或言酆都,或言北鬥。但是有些忠孝之英靈,卻不受這個規律,不是成為鬼,而是成為神。鬼神,本是一炁,其屈則為鬼,伸則為神。也就是說同樣是一個人,死了之後,既可以成為鬼,也可以成為神。而決定其升降之關鍵,在於這個人為國家和族類作的貢獻。”

  天歌說:“鬼神本是一炁?既能為鬼也能為神?”

  俊彥太子道:“儒家把那些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奉為神明,建立祠廟奉祀其靈。《禮記?祭法》雲:“夫先王之製祭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及乎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穀、丘陵,民所取財用也。非此族類,不在祀典。”

  天歌說:“抗戰勝利之後,民國z府在南嶽衡山建忠烈祠,奉祀護國將士之靈。早段時間,台灣當局從海外為遠征軍招魂,將遠征軍之英靈,安奉在台灣的忠烈祠中,進行春秋祭典,其實都是基於此種理念吧?”

  俊彥太子:“儒家事鬼神頗具理性,這就是儒家的信仰體係,儒家信仰可以用天地君(國)親師來概括。而儒家所崇奉的天神、地祇、君主、清官、忠臣,保家衛國的將帥,也多被道教認可並神化,供入了道教的殿堂。比如昊天上帝,道教奉為玉皇;後土,被奉為後土皇地祇;清官如海瑞之流,被奉為城隍;忠臣如顏真卿之輩,多成了天上仙官;忠義之將帥,如關羽被奉為神威遠震天尊、三界伏魔大帝;嶽飛也變成了武聖精忠報國嶽元帥忠孝全義天尊。不僅嶽飛成了神,就是嶽武穆麾下的將卒也都成了神,詳見《廣成儀製》之《武穆正朝全集》。諸葛亮也成了天樞上相。也就是說道教完全繼承了儒家的“神”道的觀念,儒家所崇拜奉祀的神靈,也成了道教的神。而道教又將此神道觀念發揚之,賦予了宗教的精神,從而產生更加廣泛而深入的影響。”

  天歌說:“為什麽這樣說呢?”

  俊彥太子道:“儒家的祭祀還是很理性化的。《禮記?祭統》雲:“夫祭有十倫焉,見事鬼神之道焉,見君臣之義焉,見父子之倫焉,見親疏之殺焉,見爵賞之施焉,見夫婦之別焉,見政事之均焉,見長幼之序焉,見上下之際焉。此之謂十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