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凡夫俗子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28
  俊彥太子道:“人生在這個天地之間,除金丹大道及其返還工夫外,其他形形sese的事物,就連那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無非都是些時時演化不定、不能保持永久不變的假象而已。那些不學道、不懂道因而不信道的凡夫,均是以金錢、貨財、名利、聲色為人生事業的。”

  天歌心想殿下怎麽這樣說呢!那些凡夫俗子,說的不就是我麽,我想說的是,其他凡夫俗子人家也不在這裏呀,現在在他身邊的可不就是我一個凡人嗎?這話還不是說給自己聽嗎?莫非是你剛才說的自己不是瘋狂,反而讓太子殿下覺得自己怎麽這麽矯情,人家鳳凰好歹是個人,我隻不過是個人而已,凡夫俗子罷了……”

  不過就算是天歌,想出來一千個個一萬個理由來反駁太子殿下,他也不敢反駁呀,再怎麽說人家可是天庭的太子,自己隻不過是個宮女,不止是凡人還是個宮女呢,唉,真是有點後悔這一條職業道路了。

  天歌說:“殿下,這是什麽意思?”

  俊彥太子道:“他們認為,個人與家庭的財產富有,是他們前世修積得好,所以今生應該有豐隆華奢的享受。他們哪裏會知道,物質享受越多,而為之付出的精神開支越多。到頭來,所有的物質財富不但不能同自己帶進黃土,到頭來仍然是兩手空空,而且,天地賜給人的那點本真元陽也消歸得無影無蹤。這也是老子曾說的“天地萬物盜我之元氣(按:天地問有形與無形之間,凡有運動演化現象,從某種意義上講,均是不同物類的互相占有。人占有物質,同時也被物質所占有。人消耗物質,物質亦同時消耗人的肉體和精神。古人說“玩物喪誌”,其意義也在於此。)因此可以知道,一切榮華富貴、聲色犬馬,即使享受到了帝王將相那個等級,若不知道修性立命,那也是將禍患日積日深。因為這樣的享受隻能是耗散本人的真命元陽,而與真正的性命毫無益處。所以說,為富貴去奔波辛勞,倒不如清貧一些可以養誌。按:富貴無止境,故奔波也無止境。迫慕富責令人生會心、惡心、險心、邪心、媚心、y心,故喪誌。清貧有大功,故安貧者易樂道。安於清易生惜心、愛心、公心、正心,故可養誌。誌,即士心;士心,即君子之心;君子之心,即向道合道之心。君子並非隻守清貧而不愛財,而是處貧安貧,處富而不忘貧。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所以愛財是愛惜財,與y富者愛財而揮霍不同。此為心因不同,結果也不同。”

  天歌:“呃……”殿下這是在說凡夫俗子和仙人的區別在於心麽?

  俊彥太子道:“古人說:“在世若不修道德,如入寶山空手回。”這話一點不假。見世上人不是傾心於富貴名利之場,就是縱情於酒色財氣之所,我心裏很是憐憫。但可悲的是,有心感化超度這些人,而他們卻無反悔之心。不但沒有反悔之心,還對我的勸化感到厭煩,說我們道門的理論不近人情,太奇怪。唉!像這些愚頑之人,我就是有滿腔的同情愛憐之心,可又有什麽辦法呢!可見人若愚頑不化,即使神仙也無可奈何。當今之世,人們的良心都泯滅了,情況不大體都是一樣嗎?世上人最可怕的是不思悟人生,不能想到人到世上走一遭能有多少時間可以消磨。比如一天時間,朝日東升轉眼就會過去,日落西山的時候很快就又來到。那麽,豈知今天你是富貴,來世你不會貧賤麽?又豈知你今生是人,來世不托生獸類麽?”

  天歌說:“古人還說啥了?”

  俊彥太子道:“古人說:“人身難得,中國難生,大道難逢。”所以說,既生為人是一幸,生在中國這個禮義之邦又是一幸,若得金丹大道那真是人生的無上因緣。與那些帝王將相比起來,他們一會兒高高在上,一會兒灰飛煙滅,來世還不知變馬變牛,我們潛修無上之道不是要高出萬萬倍麽!先生講心法,多有來生、轉世之語,並非由自內心,隻是針對當時世人的信仰習慣,所采取的一種因人施教的變通方法而已。令人讀此,若以為這是宗教迷信說教,將是大錯特錯。另外,依筆者之見,宇宙奧秘無窮,個人認識卻有限。關於來生、轉世之亨,是否客現存在,也值得後人研究探索。世上人多信仰多,大路朝天各走一邊,有何不好?信仰之事,各自尊重。”

  天歌說:“這個倒是有道理,我們中國確實是禮儀之邦……”

  不過這太子殿下,說的,說來說去還不是人事,禮儀之邦製造了這麽多的神仙嗎?神仙又不是憑空無故的在仙界長出來的,那可是人化為的神仙啊。

  俊彥太子道:“如果大家都能由此轉進大道,即使不能成仙為聖,就是轉世再生,也是一個有道根的人,將來仍有機會修成上道。這不也是莫大的幸事麽!況且,大家能巧遇在這個講法的盛會上,上天是會格外的加恩的,完全能允許大家在這一生中修煉成功。大家要借助這種難得的機緣,努力前進,不怕吃苦,不怕受難,唯一的就是矢誌於道德修煉之場,潛心於用功之地。能做到這些,難道天上的神仙都是聾子瞎子,對大家如此用功卻不管不顧,而不來選拔麽?怕的就是人不肯用功用心,而不要擔心天上的神仙不來護佑和提攜。大家處在這個世道紛亂、人心昏迷的時代,對於凡俗之人,他們會感到生存的艱辛;對於有道的道人,則會認為這種世情於己是一大幸事。為什麽?如果人生的境況很好,經曆不到磨難坎坷,認為活得滿自在,又怎麽肯回心向道執著於修煉呢?隻有人生千磨萬難、事事不順心意、到處碰壁,才有可能體會到紅塵俗業都是勞身苦心,而沒有一件真正有意義,能看透,淡泊於名利,一心一意務自己養生的正事,不要去參與那庸俗不堪的人事,這樣才能長誌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