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一花一幻境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115
  天歌心想,這種,說的很好聽的,仙山洞府那都隻是存在於幻想中的一些書籍中罷了,比如說什麽蓬萊仙島

  俊彥太子道“對,是要去這種仙山洞府才能遇得到,一般沒有這種機緣的人,就算是再怎樣去了那些地方也會被迷霧結界給阻擋在仙山之外。流浪於世俗之地……”

  天歌說“那蓬萊仙島,洞天福地……這些難道都不是傳說,確實有這些地方嗎?”

  俊彥太子道“嗬嗬,你覺得有就有,你覺得沒有,它就沒有,每個人心中的仙境都是不一樣的,你想出來它是什麽樣子的,它就會是什麽樣子……”

  天歌說“這是什麽地方呢?全憑想象的話豈不是都是虛假的?”

  俊彥太子“道教東方極樂淨土,一花一草皆是一世界……”

  天歌說“這不是佛祖的話嗎?一花一草一菩提……”

  俊彥太子道“這種世界都是虛假的,不管是佛祖說的話,還是道教的極樂淨土,那都是看出來的時間就是不夠美好的……”

  天歌說“我們現在的天庭是虛幻的,是想象出來的嗎?我不可能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宮女,而且想象成兩位皇子的宮女吧,那我也太變態了……”越說越小聲。

  俊彥太子笑道“嗬嗬,我們這個世界當然不是想象出來的,這是真實的仙界仙界的世界,這是一個真的修仙得到的世界,沒有真正修仙得道,來到的世界是虛假的,真正事先得到之後來到的天庭才是真實的仙境。”

  天歌說“我豈不是要好好修煉,修仙得道才行,那太子殿下剛剛說的第2類是什麽呢?”

  俊彥太子道“玄學第二類?”

  天歌說“第二類呢?”

  俊彥太子道“第二類為丹道,丹道即修煉內、外丹,外丹多見於古代,曆史上的丹道家較多,如東晉的葛洪等。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及我們對人體的認識,古代服食鉛汞之類的外丹術已逐漸退出人們的視線,進而演變成服食藥材等以其保健養生、延年益壽。此外,道教人士亦修煉內丹,即通過存思、打坐、站樁等方式以打通大小周天,達到天人合一之功效。如今很多道派均有功法傳承,尤其是以修煉內丹為主的全真派,均有不少修煉內丹的著作存世。丹者,單也,一者,單也。惟道無對,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穀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長生。通過內煉精氣,修煉內丹,經過丹能在經絡裏的不斷疏通,從而達到“經絡全通、百骸俱暖”高質量生活狀態,其修煉步驟是“煉己築基、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從中華道教宗祖軒轅黃帝求道於廣成子記載算起,內丹已經經曆了五千年的發展曆程,可見遠古時期,先民們就已經開始修煉金丹大道了。內丹修行就是積聚能量疏通自身經絡,練功時間越長,正氣越多,病、邪、穢氣等不幹淨氣態自然逐漸減少直至消失!從而內氣充盈,病氣無存,達到神清氣爽的精神狀態,繼續修行能量互相感應形成人體生物場,尤其是練功時候這個生物場會無限製擴大,與宇宙不斷重疊,直至合一,這就是道家內丹說的天人合一,此時念的咒語會跟波一樣隨時來影響宇宙,這時人處在自身的生物場中無比的舒服愉悅,身心達到極好的調整。第三類為符篆法術……”

  天歌說“符籙法術,我知道,就是天師道?”

  俊彥太子道“符篆通常表現為符號、圖形,指記錄於諸符間的天神名諱秘文,一般書寫於黃色紙、帛上。符篆是天神的文字,是傳達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鎮魔,治病除災。符篆術導源於巫覡,始見於東漢。早期道教承襲此術,五鬥米道和太平道,就是以造作符書和以符水為人治病來吸引信徒創建組織的。唐末宋初,天師道和上清、靈寶派分別以龍虎山、茅山、閣皂山為活動中心,形成著名的“三山符篆”。南宋金元之際,更在“三山符篆”基礎上,分衍出神霄、清微等眾多符篆派。”

  其實此類應歸入第一類之中,不過較為特殊,故分別取出論述。符籙法術等源於道教創始早期的天師道。當時的道教人士以符水治病、驅趕瘟疫、行祭祀之禮,得到廣大貧苦百姓的支持,因而符籙、法術便成了天師道最大的特色,用以降妖除魔、替天行道。正一天師道又分成不同的宗派,均有諸多玄幻莫測的符籙法術傳承,如茅山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當然,全真道亦有符籙法術傳承,在此不贅言。

  天歌說“還是天師道,我剛才並沒有說錯呀!”

  俊彥太子道“第四類為經典,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至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若祖述黃老,則已超過4700多年曆史。曆史上,不同的道派及道教人士均有眾多著作傳世,統編入《道藏》之中。道書可謂浩如煙海,都是各代道人修道及智慧的結晶。因此,很多出家住觀道士均須修習經典,熟悉經韻,學習法事科儀,以便能為信眾禳災祈福等。科儀是道教文化之瑰寶,是道士必修的功課。當然,出家道士或居士亦須做早晚功課,且於諸天尊誕辰之日須設齋醮祝賀。通過誦經念文,可以對“行持”有所幫助,也有助於理解高深玄理,提高個人修為。誠如玄門早晚功課經序所述,“竊以金書玉笈。為入道之門牆。諷經誦咒。乃修仙之徑路。修自身之道。賴先聖之典也。誦上聖之金書玉誥。明自己之本性真心。非科教不能弘揚大道。非課誦無以保養元和。”此外,通過誦經萬遍,可以達到修道成仙,與神溝通的目的。根據《洞玄空洞靈章經》中所言“善男信女,香燈供養,見世光明,身入無為,受福自然。若能長齋,誦經靈章,萬遍道成,身生水火,公眾號嗣漢天師府,立致飛行,其道高妙,不得泄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