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太貪心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1      字數:2099
  待俊彥太子講完,天歌不服道“太子殿下這個故事,實在是不公平,就像我說的投了三次胎,每次都是,被閻王爺耍心機,給弄的成了這樣,我就不覺得這有什麽公平的,如果真的,把這些事情,給他說清楚的話,他還能這樣選嗎?這根本就不公平,算什麽鬼故事……”

  俊彥太子道“那你怎麽不說他貪心呢,如果他們不貪心,能好好的踏踏實實的,選看守一片土地,再不去也有幾畝薄田,好好的豐衣足食,幹活打糧食,總有吃不完的飯吧,誰讓他貪心,非要那金山,以為要這輩子,抱著金山吃一輩子,可不就最後上當受騙了,受了一個穀倉嗎!”

  天歌說“我不同意,我覺得這個話就不對,你說這種事情拿給人來選,哪個不願意去選擇經商嘛,就說以為每個人都要去種地嘛,如果有一批做經商的話,嗯按照這個故事的原理也會做吃山空,問題是有了金山人家有一點頭腦也可以去做生意呀,然後買他許多良田再來種地,買了許多房屋去做不動產投資,不錯呀,為什麽非要讓人家去種地呢?這種思想簡直太落後太古板太原始了!如果是我的話,我也會選擇那一座金山的,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選那座金山!”

  俊彥太子笑道“哈哈,我說你就是太貪心了,你還不信,若是不貪心的話又何至於如此呢!”

  天歌說“算了,恐怕跟您講不了什麽大道理了,你們神仙,這種思維方式還真是不敢苟同……”

  天歌心想,俊彥太子這種理論來修仙的話,那自己這輩子豈不是都沒有修仙得道的機緣嗎?去好好的在家坐吃山空好了,做一個凡人也沒什麽好的不好的。”

  俊彥太子笑道“好了,你也不要胡思亂想了,不管怎麽樣,你現在已經飛上天界,在天晴等待成為神仙的機會,那可是大大的呀,就算是再怎麽不濟,混的時間久了,你也是個神仙吧。”

  天歌說“這怎麽能一樣呢,就憑自己真本事寄生到天庭的神仙,肯定大家都是有地位有身份的,有伺候的人,我現在來到天庭,地位可是大不同還要服侍別人,這不還得服侍著太子殿下怎麽能一樣呢?這根本就是天差地別,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哪裏能有比對的資格呢!”

  俊彥太子道“如果說不想對比下去就好好的修煉,修仙得道,入道玄門之後還得要修行,靠個人啊!”

  天歌說“玄門者修行究竟從何入手?”

  俊彥太子道“六種修行方法,總有一種適合你!……”

  天歌眼前一亮道“還請殿下明示?”

  俊彥太子道“修行這兩個字聽起來有些玄乎。要說修行,其實行住坐臥皆修行。”

  天歌說“怎麽說?”

  俊彥太子道“現今大多之人不明白何為修行,隻是盲目的跟隨。不知信仰與修行為何物,隻知空念幾句經文,行幾件善事,便以為能得福報,更有那等癡迷之人,終日靜坐家中以為日日叩拜燒香便可得了正果!豈不知善事不行,豈有功德?若無功德,豈可成道矣?三豐真人天口篇有雲“玄學以功德為體,金丹為用,而後可以成仙”所謂修行第一步變要明自身之根骨,如何去修行,隻有選擇了適合自己的修道方法,也才方入了正道,道有三千,總可以擇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去修行,若隻知盲目跟風,恐一生不可得正道!”

  天歌說“修行也非必須有宗教信仰才稱為修行嗎?”

  俊彥太子道“千百年來,儒家“修齊治平”是一種修行,道家“獨善其身”是一種修行。其實,人人都在修行,即使不入道,也逃不過儒家的諄諄教導。無論有沒有宗教信仰,修行都是必須的,宗教中的很多理念來源於人間的綱常倫理,並將其擴大發揮,即成為人之行為準則,比如孝道,《孝經》本為儒家經典,但其理念依然被道家來勸善,對人間倫理道德規範等無疑起了重要作用。因此,諸如此類的修行,在於日常生活當中,因此,未必非得將其歸類並以不同的名稱區別待之。”

  天歌說“太子殿下這樣說的話,那修行的種類豈不是很多?”

  俊彥太子道“正是如此,第一類為修仙,即古代的神仙家,源於春秋時期的方仙道。此類修行專以方術、方技等道術為主,因此修此道者,亦稱方士。其研究領域包括天文、醫學、神仙、占卜、相術、堪輿等技藝,古時此道亦宣傳辟穀、服食、祭祀可以長生成仙的人。據《史記·封禪書》載:最早的方士是周靈王(前571-前545)時候的萇弘,據稱他會陰陽之學,明鬼神之事。對於修仙得聖的認識可以追塑到遠古,從甲古龜背文至河書洛圖至易學演變,至丹道生成,大藥環體。陰陽相變從宇宙界的大自然體到人體的小自然體,無時無刻都在規律的變化之中,陰陽的環列,鉛汞的相製,入藥的分寸,玄關的外現,原神的陽養,有序有列。《家語》日“不食者,不死而神。”《說文解字》“仙:長生仙去。從人從山。”《釋名》“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故其製字人旁作山也。何為神仙?一天十二時,一月三十天,一年十二月365天都是道理,一日中即有一生死,有一河車,虧空可補。一月有月之圓缺,小周天火候得矣,一年有365日4分之一天,太陽繞黃道一圈,大周天火候得矣。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天地氣度相交,神氣可知矣。神秘性是東方宗教和東方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道家所推崇的理想社會特征。仙道的修煉世間少見,一般隱居山林,與世隔絕,還有得法脈傳承而隱遁潛修之人,不過,很難得見。”

  天歌說“那這種修仙的人,豈不是跟孫猴子一樣,要到那種古代傳說的仙山洞府去尋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