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疑心又燃起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0      字數:2106
  天歌心想,說了這麽多,其實這些東西,離自己說近,還很遙遠,再說了,自己現在最重要還不是要好好的做好想,自己的美容院才是最重要的呢!

  可是目前看這個樣子,想要一時半會離開這裏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就隻能跟小蘭還有孟昶學習學習修仙得道的方法。

  不管怎麽樣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雖然種了許多的花,可是為什麽這芙蓉花神宮的後院,卻有梅花鹿等一些其他的動物呢?

  不是說這裏並沒有其他生物來的,剛剛自己對孟昶和小蘭,打消了的顧慮,和疑心,一下子又被點燃了起來。看樣子自己還是得多加小心呀!

  也不知道這兩個人這樣把自己給洗腦之後,到底是何居心?

  不過現在不管這些,隻有先跟他們周旋著,暗中再慢慢觀察,到底什麽情況?

  小蘭笑道“仙子,不如我教你吐納,養生之道?”

  天歌心想不如就先答應下來,學了以後找翼瑤殿下問清楚再決定修練不修練,也不遲。

  天歌便故作鎮定笑道“嗬嗬,嗬,好啊,聽說吐納是修仙打坐第一步吧?”

  小蘭笑道“吸氣曰納,出氣曰吐。“吐故納新”即吐出碳氣,吸納新鮮氧氣。納時深吸至於丹田,然後徐徐吐出廢氣。吐氣有吹、呼、唏、嗬、噓、呬六種方法。《養性延命錄》雲:“凡行氣以鼻內(納)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名曰長息”。呼吸之法要細、長、深、勻。吸氣時要細微徐緩,不可聞聲,葛洪所謂以鴻毛著鼻口上而鴻毛不動。深者謂吸氣深入達於臍下丹田。勻謂呼吸要勻稱。細微、徐緩、深長、勻稱,此即道家所謂“綿綿若存”。”

  天歌笑道“既如此,還請小蘭姐姐,莫要吝嗇,好好教我啊……”

  小蘭笑道“我們現在也是好姐妹了,我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教好仙子……”

  孟昶笑道“小蘭一定教我妹子,妹子以後修仙得道就全靠你了!”

  小蘭笑道“陛下放心,我自當盡心盡力,方能,對得起陛下,對我的知遇之恩……”

  孟昶笑道“好,很好,哈哈哈……”

  小蘭笑道“行氣宜在早上林間,空氣清新的地方鍛煉。古人稱:“從夜半至日中為生氣”。(《養性延命錄?服氣療病》)司馬承禎謂:“凡導引當以醜後卯前,天氣清和時為之。”(《導引論》。導引行氣是把肢體運動、乾浴、按摩與氣功,內外結合起來。《導引經》說清旦起來,叩齒、閉目握固、調息、導引正是講的內外功的結合。行氣要節食,不宜過飽。《養性延命錄》雲:“行氣之法,少食自節,動其形,和其氣”。”

  天歌說“那行氣要注意什麽?”

  小蘭笑道“行氣要注意意念活動,要把調息練氣與練心(思想、意念)結合起來。意念活動在道教叫“存思”、“存想”、“存神”。1《老君存思圖》雲:“為學之基,以存思為首。”(《雲笈七簽》卷四十三引)存思又叫凝神,神定則氣住,練功家要求意守丹田或意守某關,在道書中又稱“守一”。《抱樸子?地真》雲:“思一至饑,一與之糧。”道教加以神秘化就有“思玄一”存諸神等說,其實就是使精神專一,凝神聚氣。道家以耳為精竅,目為神竅,口為氣竅。意動形搖則傷氣;目動心搖則傷神;邪思精搖則傷精。故《莊子》雲:“勿搖汝精,乃可長生”。(《在宥》)意念專一則耳不聞,可以保精;口不言,可以保氣;目不視,可以保神。心靜守一則氣平,氣平則息勻,息勻則氣聚,氣聚則凝神,神氣合一,性命歸根。所以“存思”的要點在排除雜念,閉目內視,所謂“智靜神凝,除欲中淨”。(《老君存思圖》)《神仙絕穀食氣經》說:“諸行氣皆無令意中有忿怒愁憂。忿怒愁憂,則氣亂;氣亂則逆。思一,則正氣來至;正氣來至,則口中甘香;口中甘香,則津液多生而鼻息微長;鼻息微長,則五髒安;五髒安,則氣各順理。如法為,長生久壽。”(《雲笈七簽》卷五十九引)所以行氣功要精神上輕鬆愉快,心情安靜,排除一切煩惱和雜念,常保心氣和平,這樣練功持之以恒,自可健康長壽。《清靜經》曰:“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若能常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故能寡欲則心平氣和,心靜而神自清。因之,清心寡欲,意念專一,是行氣功的前提條件。”

  孟昶笑道“概括起來,可以這樣說:導引行氣就是現在的氣功、保健按摩、柔軟體操、武術鍛煉等結合起來的一套保健強身之術。導引行氣如能長期堅持鍛煉,無疑能夠增強體質,防病治病,可以卻老延年。但道教認為可以長生不死,顯然是妄誕的。漢代的王充就批判過道家以為導氣養性可以度世不死的虛妄。(見《論衡?道虛》)葛洪認為行氣導引“可令內疾不起,風濕不犯”,“可以延年遲死耳,不得仙也。”(《抱樸子?極言》)行氣重視意念活動,意念活動是心理衛生的保健法,把人的心理與生理密切結合起來,說明古人在長期的實踐經驗中對人的心理與生理的關係上已有較深的理解。”

  天歌說“我知道了,對於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如果能夠感到知足,就好像如仙境一般快樂,不能知足的人就好像如同處在凡塵俗世之間。人生在世,懂得知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這樣才可以長久的平安。如此說來,知足的人,命最好。”

  小蘭心想,自己剛才講的可不是這些,這是之前的話題了,說明這天歌是思想不在這裏了呀!看樣子這天歌這丫頭,疑心很重呀!一直對自己和陛下沒有消除戒心呢!不如再談一首曲子給她聽聽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