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養生修仙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0      字數:2105
  天歌見自己好像說漏嘴了,不然為何這小蘭和孟昶,都對自己這個眼神和驚訝的閃爍不定的眼神呢?

  幸好天歌聰明,趕緊笑道“嗬嗬,對了,我的意思的說,人隻有在有一個好的心態,一個好的知足的,容易滿足的心態,好好的平穩的安靜下來才能去進一步的修仙的到去行氣吐納,才能達到一個想要的理想的狀態吧,我說的對不對不知道,還有什麽不對的地方還請二位指教?嗬嗬,嗬嗬嗬……”

  小蘭心想,莫非是自己剛才看岔眼了,就是,天歌隻不過是想得多,她能夠舉一反三,看樣子她也是聰慧非常,不是一般人吧,也難過了,她會有這樣的反應。

  小蘭不動聲色的看了看,若無其事的孟昶,繼續笑道“對,嗬嗬,就是這個道理,沒想到仙子學的這樣快,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呀!”

  天歌笑道“嗬嗬,也不是這個意思,對了,還有什麽養生的修道之法呢?”對了自己現在還是個美容博士,有了養生,其實美容和養生是結合的,要是懂得道家養生術,真的是美極了!

  小蘭笑道“腎其華在發,腎虛則發不華;腎開竅於耳和二陰,腎虛則雙耳難聰二陰難固;腎主骨生髓,齒為骨餘,腦為髓海,腎虛則骨枯不堅,牙齒不固,腦衰健忘,行動遲緩,反應遲鈍;精血同源,腎藏精,肝藏血,目為肝竅,精血虧則目視不明;腎主水,腎虛則皮膚幹皺難潤;腎主生長發育與生殖,腎虛則生長發育停止,性願望與生殖功能減退或喪失;腎主納氣,腎虛則氣短易喘。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消化吸收能力差乏,氣血生化不濟,肌膚少氣血滋養而幹枯無澤;脾主肌肉與四肢,脾虛故肌肉鬆軟,四肢喜靜惡動,至於膽小怕事,抵抗力下降,更是氣血不足使然。”

  孟昶笑道“中醫養生其實就是養腎與脾胃!!因為腎為先天之本,所以腎氣又稱真氣,元氣;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被認為後天之本!!!而中醫養生不就是求源固本嗎!?我們把根本固在了陽世,陰間還能輕易請走你嗎?當然,也不是中醫養生其他髒腑就不管了,隻是這兩髒乃中醫養生的要害而已。此外我們還要注意以靜淨養心,以氣和順養肝,以吐納養肺!吃有益的食物就能身體健康嗎?那可未必。食物是吃下去了,可是如果不能被我們的身體消化、吸收,食物的益處不能為我們所用,再好的食物也無用。所以在食補之前,我們首先要有健康的脾胃,才可以正常運化營養精微。”

  小蘭笑道“脾有運化、升清、統血的功能;胃有受納、通降的功能。脾與胃相表裏,脾升胃降,燥濕相濟,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與輸布,所以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脾胃虛弱會導致其功能失常,從而影響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輸布,進而影響身體的健康。有3個最簡單的方法判斷一個人的脾胃是不是虛弱看手、看眼袋、看舌頭。看手時,首先看手的示指(即食指)。示指可以反映整個脾胃的功能。如果示指變形,並且小指內側根的部分有酸痛的感覺,表明消化係統出現了功能障礙。示指靠近拇指一側的根部有個叫“二間”的穴位,便秘和腹脹的患者長期堅持按摩這個部位,可以減輕便秘。如果示指出現硬塊、顏色變紫,表明脾胃虛弱至極,這時常會出現完穀不化、大便溏稀和肚子痛等症狀。看手判斷脾胃狀況,除了看手指,還要看整個手掌。將+指並攏,觀察手指與手指之間的縫隙。指縫過大,表明脾胃有問題,患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的可能性比較大。”

  天歌說“那眼袋是怎麽形成的呢?有沒有辦法預防和消除呢?”

  小蘭笑道“再來說說眼袋。眼袋形成的原因是脾胃長期虛弱、運化無力,水濕停留在身體內。足陽明胃經的起始處正好是出現眼袋的部位,水濕首先會停留在這裏。眼部周圍的皮膚較薄、組織疏鬆,水濕瘀結於眼睛周圍,眼瞼就會隆起,形成眼袋。中醫判斷脾胃是否虛弱,常常會看眼袋。如果要徹底消除眼袋,必須補脾補胃。脾胃強壯之後,運化有了力量,身體內的水濕慢慢減少,眼袋就會消失。”

  小蘭說“最後說說舌。舌的顏色可以反映身體的狀況。健康人的舌質為淡紅色;如果舌質偏淡,說明血虛;如果舌質偏紅,說明體內有熱;如果舌質發紫,說明體內有瘀血。脾胃虛弱者的舌質最大的特點是舌體胖大,舌的邊緣有牙齒的痕跡。這是因為脾胃虛弱後不能運化水濕,水停留在體內,舌頭也會變得肥大。肥大的舌頭與牙齒擠壓,便使舌邊緣出現了齒痕。看舌質的時候還可以順便看一下舌苔。健康人的舌頭上有一層淡淡的、濕潤的薄白苔,不燥不滑;若舌苔發黃,說明體內有熱;舌苔焦黃,說明體內的熱盛;舌苔發白,說明體內有寒;舌苔發黑,說明體內的寒盛;舌苔厚膩,且滿布白苔,說明脾胃虛弱。”

  天歌說“那要怎麽補脾胃呢?了解了如何判斷脾胃虛弱之後,怎麽補脾胃呢?”

  小蘭說“脾胃虛弱的人最怕喝中藥,這時我會建議他們喝粥。我建議大家在熬粥時加4樣食材一一蓮子肉、山藥、薏米和芡實。將這4樣食物按1:1:1:1的比例配好,打磨成粉,每次熬粥的時候放幾勺。這個“四寶粥”對補脾胃特別有幫助。古往今來,許多醫家都將蓮子視為補脾胃的第一選擇。而山藥既補氣又補陰,是平補脾胃的良藥。薏米最大的功效是祛濕。運化水濕是脾的功能之一,人體內的濕氣太重會增加脾的負擔,祛濕就是為脾減輕負擔。芡實與蓮子肉的作用相似,也是補脾胃的最好食物之一,芡實的收斂作用比蓮子強,是補脾止瀉的良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