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道法自然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0      字數:2144
  孟昶說“天地無人則不立,人無天地則不生,人的精氣神無不與天地相通相感。這就是道教的天人感應說。其要點是說明人的行為能夠給環境產生影響,然後環境又反過來影響人類。因此,人類在從事各種活動的時候,必須考慮其對環境的影響。忘記或忽視這一點,必然會受到自然界的懲罰。”

  又說“道教認為,道是創造一切價值的最終根源,天地萬物莫不尊道而生,貴德而成。道具有創造、促進、養育、保護萬物的崇高德性。人應該效法天地之道,對萬物“利而不害”,輔助萬物成長,增進和維護自然的價值,而不應該違反道的本性,破壞和毀滅自然的價值。一切有形,皆有道性,這正是眾生平等的思想。我們也要常行慈心,湣濟一切,放生度厄。”

  小蘭笑道“反對奢侈浪費,反對向大自然過分的索取,隻有人與天地和諧相處,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道教的承負思想也警示世人,不要為後人留下債務,否則子孫後代必有餘殃。道教幾千年前就能提出適用古今的思想,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你還會認為道教在騙你麽?

  天歌尬尷說“嗬嗬,信,咋不信呢!嗬嗬,我隻是不想吃飯,想回去淩瑤宮,怕翼瑤殿下擔心,我怎麽能不信呢!我說是中國人,道教是國教,我又來到天庭怎麽能不信呢!哦對了,還有什麽救濟災民的記載麽?”

  小蘭笑道“《驗方新編》所載之方:紅薯洗淨,蒸熟,候半幹搗爛,加糯光””和如泥糊竹籬上,愈久愈堅,不蛀不壞1\荒年,取手大一塊,煮清粥一大鍋,食乙能耐饑。或做土塊樣,砌成牆壁留下更妙。”

  孟昶笑道“《潛齋醫話》所載之方:守山糧,有心有力者宜預為製造,以備荒歉。用堅實萊菔(不拘紅白),洗淨蒸熟,俟半幹搗爛,再以糯米舂臼浸透,蒸飯搗如糊,二物等分合杵勻,泥竹壁上待其自幹,愈久愈堅,不蛀不爛。如遇荒年,鑿下掌大一塊可煮成稀粥一-大鍋,食之耐饑r成土坯式砌牆亦可。(注:萊菔即蘿卜)”《普濟方》所載的防饑備急固胃神方:此方出《衛生家寶方》,得之於圓通石壁司。”

  小蘭笑道“炒黑豆三十粒,嚼至半爛,繼以青鬆毛一把,咀嚼,自然物類相感,津潤無滓。人久食稀膳,初服似乎不喜,五七頓後,氣味甘香。平定軍在大行山中,心苦遺火,饑饉相仍,又失耕種,死者十七八。王屋隱。山中人此法,全活甚眾。有病腰腳者。即愈。久餌氣健不衰,有益無損。如要飲食,不妨,若無食服,服並無悔。又如渴,飲少冷水,熱湯易饑。此方乃真人秘法,湣念群生,遭饑饉厄運,故傳世間。此方至簡至易,二藥在處皆有,凶年荒歲,可廣其專。(注:所謂青鬆毛就是鬆樹的葉子-一鬆針,在沒有落葉之前叫青鬆毛。)”

  孟昶笑道“《潛齋醫話》所載之方:馬料豆淘蒸極透曬幹,如是三次,)更:妙,為粉。柿餅煮爛去蒂核,與豆等分,搗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不用湯水,細嚼以津液咽下,既能耐饑,且又滋補脾腎,更可任吃粥飯,遠行攜帶,亦可代糧。(注:《本草匯言》記載,零烏豆又名馬料豆。陳氏日:零烏豆,即黑豆之形扁者,非黑大豆之黑而粗,又非櫓豆之黑而細也。)《文堂集驗方》所載的許真君救饑方:黃豆七鬥,芝麻三鬥。水淘淨,即蒸人浸多時,恐去元氣。蒸過即曬,曬幹雲,再蒸再曬,共三次。搗極熟,丸如核桃大。每服一丸,可耐三日饑。此方所費不多,一料可濟萬人。夫仁人君子,義田儲。”

  天歌感歎說“道跡仙蹤,華夏祖先伏羲演先天八卦;黃帝祭天地,製甲子,定曆算,在與蚩疣一戰時,問道於廣成子,且戰且修仙,最終乘龍飛升;陶淵明的作品及其行為方式處處體現著道教灑脫、自由、淡泊名利的思想;王羲之及祖上,其子孫、親戚朋友,都是虔誠的道教信仰者,王羲之歸真自然,養鵝煉性,達到了道教滌除心胸、忘懷塵世、虛極靜篤的境界,通過對道教文化的體悟,在精神上取得了自由,並運用到書法藝術的創作中……”

  又說“使道教文化與書法藝術的結合幾乎達到了至臻至美的境界;淮南王劉安,信道術神丹,追求升天成仙,他召集了許多道術專業人士,製造了升天之藥,不但自己吃,還給全家老小都吃,吃剩下的喂給庭院裏的雞狗畜生吃,吃了以後他和所有的人和畜生都跟著一起升了天,成了仙,這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

  天歌又說“同時豆腐也是劉安發明的;徐福為始皇尋仙問藥的日本祖先,他在日本創建的神道教就源於中國道教,其本人也是道門中人;李白一生崇尚道教,少年時尋仙問道,作詩“十五學神仙,仙遊未曾歇”,25歲早江陵遇道士司馬承禎,誇詩仙有仙風道骨,可以神遊八極之表,30歲寓居終南山,與唐玄宗之妹有戀卻不如願,而與道士吳均一起隱居,44歲在山東受戒道篆,正式成為一名道士,李白一生寫下大量的道詩,如《夢遊天姥吟留別》、《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等等;孫思邈,出生於西魏時代,為唐代著名道士,被人稱為“藥王”;陸遊除在其早年寫有《鍾離真人讚》、《幽居》、《步虛》等詩外在中年以後追隨道教之蹤,寄情山水、修道煉丹;著名理學家朱熹也是一位對道教頗為熟悉的人物,他曾在《武夷七詠·丹爐》中記載了道教的煉丹活動及相關的遺跡;蘇東坡也是學道煉丹的大文豪,他曾在道觀中閉關七七十九天;張三豐元﹑明著名道士,創立武當派內家拳;魯迅說過懂得了道教就懂得了中華文化的一半。道教影響深遠,古今多少名人皆皈依道教,豈容爾等謬論迷信。沒想到道法自然,名不虛傳,就是為了人類能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