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卻穀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0      字數:2118
  天歌心想,傳統的辟穀分為服氣辟穀和服藥辟穀兩種主要類型。服氣辟穀主要是通過絕食、調整氣息(呼吸)的方式來進行,其效用目前缺乏科學依據;服藥辟穀則是在不吃主食(五穀)的同時,通過攝入其他輔食(堅果、中草藥等),對身體機能進行調節。

  那麽,在科學的指導下有針對性的進行辟穀,確實有利於身體的健康,但其功效不應過分誇大,其中的科學原理仍有待研究。

  孟昶笑道“辟穀又叫卻穀、卻粒、絕穀、去穀、斷穀。道教認為,人食五穀雜糧,要在腸中積結成糞,產生穢氣,阻礙成仙的道路。為此道士們模仿《莊子·逍遙遊》所描寫的“不食五穀,吸風飲露”的仙人行徑,企求達到不死的目的。古人也常把辟穀當做一種養生保健法則,《洗髓經》有“食少而服氣,乃得享天年”之說,說明辟穀有延年益壽的作用;《史記·留侯傳》“張良性多疾,即導引不食穀。”說的是以導引辟穀作為治療疾病的方法。凡行辟穀,一是要堅持食氣,二是仍得食用穀麥飯食以外的雜食藥餌。”

  天歌說“那辟穀起源在什麽時候呢?”

  小蘭笑道“辟穀術起於先秦,大約與行氣術同時。集秦漢前禮儀的論著《大戴禮記·易本命》說“食肉者勇敢而悍,食穀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是為辟穀術最早的理論根據。《淮南子·地形訓》也有類似的記載。道教創立後,承襲此術,修習辟穀者,代不乏人。從漢至宋,辟穀術在道教內一直十分流行。[2]

  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了兩件舉世矚目的氣功文物導引圖和《卻穀食氣篇》。前者是繪有各種導引姿勢的彩色帛畫;後者是記載辟穀食氣具體方法的帛書,是我國第一部辟穀療法專著。據考證,帛書是漢初的寫本,大約在高祖惠帝時期(公元前206—188年)。詳其內容,可能是先秦時流傳下來的古逸書”

  又說“史料記載,集秦漢前禮儀論著的《大戴禮記·易本命》說“食肉者勇敢而悍,食穀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

  而《人間》還載有實例,如記述春秋時魯國人單豹避世居深山,喝溪水,“不衣絲麻,不食五穀,行年七十,猶有童子之顏色。”是為史籍所載最早之辟穀實踐者。

  孟昶笑道“西漢有《去(卻)穀食氣篇》雲“去(卻)穀者食石韋。首重、足輕、體軫,則昫(呴)炊(吹)之,視利止。”意謂初行辟穀時往往產生頭重腳輕四肢乏力的饑餓現象,須用“吹呴”食氣法加以克服。這裏將辟穀與行氣聯在一起,和《莊子·刻意》將行氣與導引聯在一起一樣,似皆表明此三術在先秦時最初存在的狀態,即表明它們之出現是大體同時的。《漢武帝外傳》載,東漢方士王真“斷穀二百餘年(當為“日”之誤——引者注),肉色光美,徐行及馬,力兼數人”。《後漢書·方術傳》載“(郝)孟節能含棗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

  曹植《辯道論》載郗儉善辟穀事,謂曾“躬與之寢處”以試之,“絕穀百日,行步起居自若也”。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達、魯女生等皆行辟穀術。”

  東晉道士葛洪反對單行辟穀可致仙的觀點(主張擇仙術之善者而兼習之,尤其必修金丹),認為單行辟穀可成仙是行氣家“一家之偏說”,但並不懷疑辟穀術的健身延年效果。他在《抱樸子內篇·雜應》中說“餘數見斷穀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輕色好。”並舉出具體例子以證之三國吳道士石春,在行氣為人治病時,常一月或百日不食,吳景帝聞而疑之,“乃召取鏁閉,令人備守之。春但求三二升水,如此一年餘,春顏色更鮮悅,氣力如故。”又“有馮生者,但單吞氣,斷穀已三年,觀其步陟登山,擔一斛許重,終日不倦。”

  小蘭笑道“《魏書·釋老誌》載,北魏道士寇謙之托言太上老君授以導引辟穀口訣,弟子十餘人皆得其術。又謂東萊道士王道翼隱居韓信山,斷穀四十餘年。另《雲笈七簽》卷五載,孫遊嶽“茹術卻粒,服穀仙丸六十七年,顏彩輕潤,精爽秀潔。”

  《北齊書》中記載一個隱居於琅琊山的修行者,練辟穀之術,服用鬆子、白術、茯苓等生藥,以求長生不老。

  《南史·隱逸傳》載,南嶽道士鄧鬱“斷穀三十餘載,唯以澗水服雲母屑,日夜誦大洞經。”陶弘景“善辟穀導引之法,自隱處四十許年,年逾八十而有壯容《北史·隱逸傳》稱陳道士徐則“絕粒養性,所資唯鬆術而已,雖隆冬冱寒,不服棉絮”。

  又說“《舊唐書·隱逸傳》載,唐道士潘師正居嵩山二十餘年,“但服鬆葉飲水而已”。其徒司馬承禎亦傳其辟穀導引服餌之術。《舊唐書》記載一個叫王遠知的人,修習吐納導引之術,服食靈芝和白術等,活到百歲以上,且頭發烏黑、步履輕捷。”

  《宋史·隱逸傳》載,宋初道士陳摶居武當山九室岩,“服氣辟穀曆二十餘年,但日飲酒數杯”。《宋史·方技傳》載,趙自然辟穀“不食,神氣清爽,每聞火食氣即嘔,唯生果,清泉而已”。柴通玄“年百餘歲,善辟穀長嘯,唯飲酒。”

  《史記·留侯世家》記述留侯張良稟體多病,采用導引、辟穀等術療疾並習練輕身之功。《北史·李先傳》載“(李先)服氣絕粒數十年,九十餘,顏如少童。《宋史·陳摶傳》載“(陳摶)因服氣辟穀,曆二十餘年……每寢處,多百餘日不起。”

  天歌查了手機,說“呀!還真有其事,1973~1974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的帛書中有一部《卻穀食氣》,論述練氣功以卻穀養生的理論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