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根底
作者:步天為凰      更新:2020-05-16 20:50      字數:2101
  天歌說“一提到道教,上至專家學者下到普通群眾,首先想到的形容詞就是迷信。殊不知不去了解就往下結論才是最大的迷信。不了解不求知盲目隨從是沒有發言權的,要以事實為準繩,以探求為依據進行評判,這樣才不至於把莫須有的罪名強加到別人身上。李約瑟說東亞化學、植物學、藥物學、礦物學源於道教。魯迅先生也曾說過中國的根底全在道教。

  又說“道教義理深邃,博大精深,文采哲理無不達到上乘境界,現在全世界的名人都在研究《易經》,更有無數學者憑借《道德經》而成名,到你這就變成迷信了?有比人類級別低的生命,就一定有比人類級別高的生命,有我們看得見的,就一定有我們看不見的,比如我們用肉眼看不到原子核,你就不能說他不存在;用肉眼看不到海王星,你就不能說海王星不存在。”

  小蘭笑道“人與宇宙相比就是滄海一粟,而道教隻是成仙了道,追求更高的生命體神、仙,怎麽迷信了?我看是自身無緣於仙道的嫉妒吧!道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正如李約瑟博士所說“道教思想乃是中國科學和技術的根本”。社會的方方麵麵無不體現這一點,隻是你介於對道教的成見,不願意接受罷了。”

  天歌說“這樣呀!那成仙首先要會養生吧?說養生怎麽怎麽,這讓現代人也是對道教的這一方麵,很神秘感覺!可是養生又是什麽呢?”

  小蘭笑道“養生即為養道,養生一詞最早出現在道教名人莊子的著作中,道人們以健康長壽為基礎,以長生久視為目標開展了不懈的探索,建立在道教宇宙觀、人天觀、身心觀之上,發展出一係列的養生方法,其中有動功也有靜功,有外養也有內練,有呼吸吐納也有辟穀服食,道人主張形神俱秒、樂生貴生,而道教養生恰恰是科技高速發展物質水平快速提高的今天所需要的!僅以辟穀、靜坐為例。”

  天歌說“那辟穀是怎麽辟的呢?”

  小蘭笑道“辟穀人吃五穀雜糧,要在腸中結成糞便,若在腸腔中停留時間過長,物質增加,以至於毒素被腸道吸收,這種情況叫做“食物自身慢性中毒”。辟穀可以拍宿便、清腸毒、清潔消化道、淨化人體內環境,提高髒腑消化吸收功能,同時分解消除多餘油脂,起到減肥美體之功效。(疏通和軟化血管,避免栓塞硬化,增強機體自身調節機能,使器官係統的功能協調一致,從而激活免疫係統,提高人體免疫力。)”

  天歌笑道“那我從現在起要辟穀了!嗬嗬……”心裏想的美滋滋,可以不用吃飯了,還有了正常的明目。

  小蘭笑道“嗬嗬,這可不行,你得先有一些準備才可以……”

  天歌笑道“要準備什麽?”

  小蘭笑道“嗬嗬,你先別急,聽我說完,傳統的辟穀分為服氣辟穀和服藥辟穀兩種主要類型。服氣辟穀主要是通過絕食、調整氣息(呼吸)的方式來進行,其效用目前缺乏科學依據;服藥辟穀則是在不吃主食(五穀)的同時,通過攝入其他輔食(堅果、中草藥等),對身體機能進行調節。”

  天歌笑道“那服氣辟穀是什麽呢?要怎麽做?我隻知道小龍女和蜂蜜水,不食五穀,現在想想應該是辟穀吧?”

  小蘭笑道“也算是辟穀的一種,服氣辟穀,辟穀食氣主要是采用綿長柔細的呼吸方法。這一方法來源於仿生吐納,所以又叫做龜息。道家認為,烏龜之所以長壽,是因為它“食氣”。氣在人體內循環不止,不可或缺。”

  氣的運行包含著人體最深奧的秘密。古籍中說“食肉者勇敢而悍,食穀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在辟穀之前首先練習“服氣”,不僅能抵禦斷食帶來的饑餓與虛弱,還能使人精力旺盛,益壽延年。

  天歌道“那除了服氣辟穀還有什麽方法可以辟穀呢?”

  孟昶笑道“這個我知道,服藥辟穀,服藥辟穀在食氣的同時,還需進食雜食和藥餌。關於所服之藥,各家各流派也不盡相同,常用的雜食是芝麻、黑大豆、紅棗、栗子、胡桃肉、蜂蜜及酒類。至於藥物就更多了,有地黃、黃精、何首烏、枸杞子、天門冬、麥門冬、菊花、茯苓、白術、鬆子、柏子、苡仁、山藥、杏仁、白芍、菖蒲、澤瀉、石韋等。”

  天歌笑道“嗬嗬,還真是有吃蜂蜜辟穀的!這蜂蜜還能理解,吃肉的可是讓人不理解了!一點飯不吃不會死人嗎?”

  小蘭笑道“正確的辟穀不僅對人體機能無損害,而且還能提高人體的某些機能,在減肥健美、祛病強身、延年益壽方麵有積極作用。在減低主食和熱卡攝入的同時增加體力活動,能有效地控製和預防以糖尿病為代表的一係列代謝相關疾病。於道家學說的辟穀養生法源遠流長,然而在以辟穀為代表的一些傳統養生的激烈主張者那裏,科學概念往往被有意無意地歪曲,科學思想則常常被曲解。”

  又說“不過,人們多多少少會誇大辟穀的神奇功效,有些人甚至把辟穀描繪為可以醫治百病的靈丹,似乎經過幾個周期的辟穀,絕大多數頑疾都可康複,這顯然與客觀事實不符。經驗和理智都告訴我們,世上並無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麵對疾病時相信科學、理性對待才是正確的態度。“辟穀”源自道家養生中的“不食五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它源於先秦,流行於唐朝,又稱卻穀、去穀、絕穀、絕粒、卻粒、休糧等。辟穀最早的記載源自《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作為一種延年益壽的養生法則,辟穀在很多古書典籍裏也有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