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不可貌相
作者:變形鋼筋      更新:2020-05-17 12:01      字數:2688
  “荒唐!”胡隊叱道:“此乃奸賊同黨,且不論待你如何,或她慈悲心腸也罷,於我軍不利豈能說放就放,她叫什麽名?”

  “汪…”孫大眼說到一半忽然收口,恨恨說道:“我不知道!”

  “豈有此理!孫大眼,你被美色迷了心竅怎麽的,竟敢違抗軍令!果真是不說?”

  “你放了她,我便說。”孫大眼執拗道:“之後軍法處置押我入監,也絕無怨言……”

  “好!老子滿足你!”

  胡隊長怒喝著打斷他的話,吩咐眾兵道:“大朋,你率弟兄,把女賊及孫大眼這混賬東西,一起押送大營聽候王校尉處置。”

  “是!”那伍長大朋立即招來人手,將汪瀾及孫大眼戴上鐐銬枷鎖押入囚籠。

  “孫大眼!你個混賬東西!”胡隊拍著囚車叫道:“再給你一次機會,現在反悔還來得及!”

  “我孫前做事,從不後悔!”孫大眼態度堅決,隨後又道:“要不然,胡隊,我也給你一次機會,放了她我保證說,行不行?”

  “他奶奶的混賬東西,我看你是真摔傻了!強什麽強?”胡隊怒不可遏,喝道:“帶走!”

  汪瀾暗自心想孫大眼這個人,也透著一種“古怪”,淡淡說道:“孫公子,這算是同情麽?”

  孫大眼低頭不語,並不知如何回答,是非黑白,似乎不是三兩句話能說得清,就像李總說過的,自己的確不是當兵的料。

  軍人沒有選擇權,隻能有絕對的服從!因為顧全國家民族大義而陷朋友於危險,導致取舍兩難,這也不是一個軍人應有的心態。

  而柳燁似乎本來罪該萬死…

  當看見汪瀾被網住的時候,那種愧疚感立即升級,他知道李總對她的感情,否則就不會為了幫她報仇,弄出來這麽大的動靜。

  糾結滿懷沉默不語,任由眾人押往大營。

  沿途所見連哨兵崗已部署,毫無預防的不知情者,想通過這種防線會被立即發現,一旦暴露便成為附近巡遊騎兵眾矢之的。

  慶幸的是目前沒有崗哨發出警報,至少說明李總他們不在附近,有哨兵見孫大眼被囚,奇怪問道:“孫大眼你又作什麽妖?”

  孫大眼沉默不答,內心裏暗自籲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啊!

  往南區大營行進中,卻聽遠處傳來響箭聲,大約五裏外,夜空之上升騰起數道五彩焰火。

  有人高聲呼喊道:“敵軍來襲…”

  ………………

  而此時李總及柴氏兄妹的確已在防線內,在汪瀾和孫大眼上大道之前錯過了相遇時機。

  當時他們沒有見到汪瀾返回,不確定她發生了什麽事,也不知道會從哪邊方向上大道。

  等了二十多分鍾無果,分析她要麽可能是先行趕往會和地點,要麽就是走錯方向被軍隊發現,或者是因躲避軍隊,耽誤了時間。

  等待期間了解到柴修想殺柳燁的原因,聽得李總不禁苦笑,總結為:英雄難過美人關。

  柴修的另一重身份,是和周世宗郭榮(柴榮)為同胞兄弟,柴榮自幼時因為家道中落,過繼給郭威(即後來的周太祖)改姓郭。

  其父柴守禮後來又生了柴修和柴婉,柴榮登基後,因為皇位繼承於郭威,對生父柴守禮隻以“元舅”相待,至死沒有再見過麵。

  當然柴氏家族該封的官、該享受的福利一樣不少,柴守禮得勢後居於洛陽,作威作福惡評不斷,被稱為“十阿父”之一。

  畢竟是親爹,柴榮知道後也睜隻眼閉隻眼放任不管,但柴修生性豪邁,看不慣父親所為。

  一次賭氣離家出走,就再也沒回去過,柴婉從小一切以哥哥為榜樣,也死賴著跟他偷跑出來,兄妹兩人這一走竟達六年之久。

  但柴修想殺柳燁,李總極為奇怪,淮南之地現在已屬後周所轄,他身為皇族一脈,沒理由幫助叛軍亂黨對付自己的國家將領。

  按理說,知道了自己和白甲軍勾結的事後,柴修應該把自己當成國家敵人才合情合理。

  “皇姑娘說柳燁與人勾結謀反,想獨據淮南自立稱帝……”

  聽到柴修說出這個答案,李總不氣反笑,說道:“柴兄啊,不論黃鶯用的什麽理由,都是在故意挑撥離間,你為什麽相信她?”

  “李兄何故總稱她做黃鶯?你不是知道了麽,她是文國遺珠公主,原名端木婧…”

  “她…當初她告訴我的,就是這個名字。”李總忍住了一吐為快的念頭,說道:“所以說她沒一句真話,我勸柴兄,小心為妙。”

  柴修道:“正是因為不完全信她,所以我才來做驗證,我想知道她到底有沒有說謊。”

  “好吧!”李總聳聳肩,說道:“先不管她,你已經知道我幹的事,不抓我定個叛國罪名?”

  柴修沉吟片刻,說道:

  “我本無意於朝堂,也知道你是因私仇介入,柳燁昔年所犯下的罪錯,無法用如今律法懲治,於

  個人而言,其實我讚成李兄報仇。

  當然,即便我與柴家、與朝堂沒有任何關係,但身為大周國民,也不能眼睜睜地坐視我國軍事失利,因此想與李兄先做個商量。

  我們可先去探明黃姑娘說的事,若柳燁並無謀反之心再好不過,隻需單獨殺了他,再將軍情相關事宜告諸其他將領以作應付。

  若他果真另有所圖,則我們無需插手,坐山觀虎鬥,李兄意下如何?”

  李總心想柴修倒是爽直,汪瀾這傻子,幸虧碰到的是‘淡泊名利’的人物,否則千辛萬苦地折騰,最後會毀於她的盲目信任。

  “柴兄主意不錯,不失國家大義,也顧全了朋友之誼。”李總笑道:“隻不過黃鶯空口白話,又怎麽能判斷柳燁到底有沒有反心?”

  “她說洞天課讖兆顯示,原本皇上有意封柳燁為蘄州淮南軍節度使、二品鎮軍大將軍,掌管淮南總兵權,卻遭朝中不合者阻撓。

  最後改封柳燁為五品中郎將,節度使也另遣他人,無緣淮南兵馬統帥,故而派人截殺欽差,抗旨以示不滿,並安排自己遇刺戲碼。

  又放謠言嫁禍於朝中那不合者,假稱受人排擠以博取同情,他在江北戰功顯赫,各州府駐兵均為其舊部,軍心所向一呼百應。

  朝中各有異心者明爭暗鬥,皇上也有偏聽偏信之嫌,據洞天課點檢作天子之象,不出多久,殿前都點檢使張永德將被貶職。

  張永德乃開國功臣身居高位,太祖郭威拜其為駙馬都尉,若讖兆屬實,他因無端被貶,也會激發反意,而柳燁又與他私交頗深。

  待此時柳燁便慫恿其發動兵變,而自己則坐視不理擁淮南自立,更與唐主李璟談妥,複他帝號,三方互不侵擾,各做各的皇帝。

  自大周立國以來,開疆拓土連年征戰不斷,至今仍在北伐契丹,內防鬆懈,若他們果真有意串謀篡反,此時的確不失為好時機。

  皇姑娘說柳燁府中藏有龍袍玉璽,及與李璟、張永德往來書信,是真是假以此可知。”

  李總差點失笑,其實正是由於周世宗柴榮疑神疑鬼,把殿前都點檢張永德撤換成趙匡胤,反而正好對應了‘點檢作天子’預言。

  柳燁從表麵上看,並沒有哪方麵顯示出他有想當皇帝的意圖,如果真是扮豬吃老虎,不惜把自己也貼進去,那未免代價太大了。

  不過在這種紛亂世道,各割據勢力、大將權臣無不野心勃勃,坐大之後造反也並不稀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