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欲語還休
作者:變形鋼筋      更新:2020-05-14 17:29      字數:2719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得幸李總看多了港片,繁體字能認個八九不離十,其他難分辨的,聯係前後文也能基本猜到,反正她們也不知道。

  柳若雲下筆行雲流水,寫了近四十句才停頓,蹙眉而愁。

  “娘…我不記得了…曲終收撥當心畫,後麵是什麽?”

  “四弦一聲如裂帛……”柳夫人走近審視一遍,欣慰道:“一字未錯也屬不易,你繼續寫,接下來是東船西舫悄無言……”

  她從容不迫一句一吟,雖然已是中年,聲音卻溫婉動聽抑揚頓挫,其中有些卡滯,稍作思考又繼續,外行卻難知是忘詞。

  藉她引導,後麵的詩文柳若雲也記了起來,與她同聲念誦,兩人相視而笑,隨後連串詩句娓娓念來,一氣嗬成。

  聽到“同是天涯淪落人”時,李總受氣氛感染,情不自禁跟著念了下半句。

  “相逢何必曾相識…”

  引來她們二人注目,但怎麽也記不起來後文,撓頭卡頓了半天,尷尬道:“慚愧,後麵的不會了,還是你們念吧。”

  柳若雲差點失笑,又竭力裝作無動於衷,柳夫人善解人意,唯一頷首繼續往下念誦。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精彩絕倫!”

  終於整首長詩念完,李總情不自禁喝彩鼓掌,想不出讚美詞,說道:“夫人和小姐都讓在下…發自肺腑的佩服……”

  “李公子見笑,我們隻是死記硬背罷了,論文采之精妙,應屬香山居士。”

  此時柳若雲也書寫完畢,雖是小楷,一尺見方的宣紙也用掉了近十張。

  柳夫人檢查了一遍,說道:“應無錯漏,雲兒的字太醜,李公子可能識得?”

  “娘…”柳若雲有些不快,嗔道:“我字哪裏醜了。”

  她的字跡娟秀清新的確不醜,至少放在現代,稱得上是書法小有所成。

  “夫人,我不是假意奉承,小姐的字跟一般人比,絕對算得上書法家。”

  聽見李總誇讚,柳若雲又臉紅了一下,真是個清純貨!

  “雲兒。”柳夫人說道:“往日先生隻罵你下筆無力,難得有人誇,還不謝謝李公子。”

  “多謝李…李…”柳若雲頭也不抬,支支吾吾勉強說道:“…謝謝你!”

  “怎麽如此沒禮數。”柳夫人不悅道:“與人說話要麵朝對方,還有應

  叫李大哥。”

  “我…我…”柳若雲把筆一丟低頭就走,道:“詩已寫好,我先下去了……”

  “這孩子……”柳夫人搖搖頭,說道:“雲兒年紀尚小不甚懂事,與不熟的人,麵皮有些薄,李公子別見怪。”

  二十歲還小?汪瀾和她差不了多少,都獨自闖蕩江湖了,這位大概是嬌生慣養的。

  李總笑道:“夫人言重了,這些小禮節,我們同輩人也覺得麻煩,她敬我一回,我又要還禮,能省下來也不錯。”

  “嗯,我聽護衛們說,李公子待人接物特立獨行,對將軍也常常頂撞,但又不是無理取鬧,反而處處顯得磊落大方。

  將軍也曾與我談起,對你頗為賞識,世間人有千百種,若人人都照規矩辦事難免刻板,不拘小節活得卻灑脫些。”

  李總心想,這麽說還算是個好評?

  “我是個普通小人物,沒想到將軍還會私底下提起我。”

  “承蒙李公子數次救援,將軍與我怎能忘記恩情?”柳夫人道:“對了,李公子非本地人,家中可還有父母長輩?將軍有意將他們接來本地贍養以報恩情,但知李公子心性孤傲,怕提出來駁了麵子,今日我自作主張借事一提。”

  關心自己父母,柳燁是真的知恩圖報,還是想找借口抄家底監視?

  真不好說!

  不過麵對這位和藹婦人,李總沒法冷言冷語,說道:“謝謝將軍及夫人好意,實不相瞞,我家破人亡僅剩我自己。”

  “是我冒昧了。”柳夫人微微欠身,說道:“李公子見諒。”

  “夫人太客氣,我有些不習慣了。”李總想了想,說道:“我聽他們說起過夫人遭遇,怎麽會有人下如此重手?”

  柳夫人身軀微顫,說道:“李公子何故會問起?”

  “隻是覺得不公,夫人通情達理,不至於與人結下深仇大恨,將軍早年還沒身居高位,理應不會像現在被眾多人敵視。

  或許將軍曾做過什麽不可饒恕的錯事,致人懷恨報複,但無論他犯下再大罪惡,也不應該由夫人承擔後果……”

  “你…怎麽…那人並不是仇家,而是…”

  柳夫人遲疑不定,稍後恢複正常,平靜說道:

  “將軍身在其職殺人難免,兵家事也難說孰是孰非,唯求光明磊落,隻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早年確曾做過一件錯事,以致如今未能釋懷,便算因此報應落在我身上,我並無怨言,舊事不提也罷,有勞李公子關心。”

  她一邊說著一邊把詩

  文一張張疊好交給李總,聽她意思似乎知道柳燁做過大壞事。

  但如果是淩辱汪母的事,她怎麽會原諒他,還毫無怨言?難道她腦子秀逗了,盲目遵循夫為妻綱的封建思想?

  為免起疑,李總放棄追問,說道:“我也是隨口問問,謝謝夫人背詩,可是幫了我大忙了,那我就先行告辭了。”

  辭過柳夫人後,李總趕回兵營打算取回手機,到了兵營感覺氣氛有點不對,通報來去匆匆,並沒有多餘廢話。

  一看操練場上大軍集結,軍鼓震天人馬喧囂,除了已在城外駐紮的人馬,餘下駐兵也已經全部調集整裝待發。

  “將軍眼下正在閱兵,須時約一刻,請於軍機室外等候。”

  聽衛兵回報,李總奇道:“這陣仗,像是要開打了?”

  那衛兵如實回答,原來白甲軍大軍壓境,離城已不足百裏,看來白甲軍並沒有被嚇得罷手,依然按照計劃發動。

  趁著軍機處沒人,其他人忙碌無暇顧及,輕車熟路翻進後窗,手機輕而易舉到手,錄了大半天,剩下的電量已不足30%。

  躲在茅房調低聲音匆匆聽了前麵一段,證實衛兵所言不假,探馬回報白甲軍分作六支部隊,自不同方位向蘄州急行軍推進。

  早上賀威稟報時還在200裏之外,按照此速度大概二至三小時就能接近城外工事,如果沒遇到阻礙,黃昏時分能兵臨城下。

  聽柳燁和其他將領對話頗為焦愁,談及各州援兵均沒有回應,派出去的人也仍然沒有返回,極有可能已經半路遭到伏擊。

  白甲軍及賊匪聯合總人數約有萬餘,蘄州駐兵卻不足六千,如果得不到外部支援,以當前人數懸殊,必然處於劣勢。

  周唐停戰之後,作戰大部隊分散進駐江北各州府,蘄州原規劃為淮南軍事中心,新建治所位於城內東南角,是為城中城。

  但因未知原因,柳燁統帥任命遲遲未到,目前僅率親部駐紮,兵馬整編也沒法按照計劃進行,同時更麵臨軍備不足問題。

  一旦圍城封困得不到補充,撐不過三天就會麵臨彈盡糧絕,種種不利,也許就是白甲軍把蘄州選為首個攻擊目標的原因。

  來不及聽到更多,柳燁等人說話聲及腳步聲接近,忙離開茅房到了正門迎上柳燁,說道:“將軍,白甲軍果然打來了?”

  “空穴不來風,你聽到的並非虛言。”柳燁點點頭,看看身邊眾人,說道:“各位在此稍侯,王校尉,李總你們隨我進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