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突騎血脈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4 22:23      字數:4480
  “另外三支傳奇兵種呢?”魚不智問道。

  “汲取了南北軍教訓,虎賁和羽林沒犯同樣錯誤,延續下來。”朱儁說。

  這個結果其實跟幾支部隊所涉職司息息相關。

  南北軍是衛戍部隊,必要時還要外出平叛,部隊必須保持較完整編製,戰損後迅速補充輸血是慣例,也是客觀需要。虎賁和羽林則沒有那些壓力。羽林是皇帝近衛,兩千編製,禦駕不親征的情況下,剩一千人影響也不大,無外乎捧場小點。虎賁則純粹金牌打手,平時貢著,鮮少出馬。而且虎賁和羽林向來走精英路線,對人才要求極其嚴苛,寧缺勿濫,部隊編製較小,保持完整性也相對容易許多。

  “可那三支最後還是沒了,怎麽沒的?”魚不智直言不諱道。

  他看得出來,朱儁談及傳奇兵種時多有憂憤,心情不好,但魚不智還是接著問。無它,逐鹿領有傳奇,他不想重蹈覆轍,決心打破砂鍋問到底。

  “傳奇兵種晉級難,維持更不易,中途不能斷傳承。”朱儁一聲長歎道:“傳承一斷,什麽都沒了。”

  魚不智皺眉:“傳奇兵種,國之利器,怎麽會斷傳承?”

  “新朝!”

  朱儁咬牙道,義憤之情溢於言表。

  然後便是一陣劇烈咳嗽,咳得上氣不接下氣,朱儁一張老臉漲得通紅,士孫瑞趕緊過去幫著撫背,魚不智哪好意思在旁看著,為朱儁倒了杯茶水,放在麵前。朱儁沒有說什麽,端起茶水咕咚咕咚下肚。

  喝完茶水,朱儁繼續道:“虎賁和羽林,隕落於新朝。”

  魚不智想當然:“虎賁和羽林乃漢室雄兵,王莽代漢恐被反對,故而……”

  “那倒沒有,”朱儁苦笑道:“王莽當時賢名播天下,代漢是眾望所歸,先是四十八萬餘民眾,以及諸侯、王公、宗室上奏請求加賞於安漢公王莽,再是公卿大臣九百人請求為王莽加九錫,儒生也擁戴他,他代漢水到渠。大勢如此,軍隊也不會反對,他用不著對付寶貴的傳奇兵種。”

  “但是,王藏篡漢建立新朝,意味朝代更替,漢之傳奇由此斷了傳承。”

  “即便新朝十四載而亡,光武帝便改回大漢國號,並重建虎賁和羽林,希望能重瓣找回兩支傳奇兵種,可終究是中途斷了傳承,再也沒辦法挽回,始終未能如願。”朱儁神情複雜。他對王莽是佩服的,哪怕王莽被定為漢賊,但從武將角度,虎賁與羽林的隕落令人扼腕長歎,這是典型的非戰鬥減員,莫名其妙地丟掉兩支雄兵。

  當皇帝就皇帝吧,幹嘛非改國號?

  好吧,這話其實沒道理,一姓王的接劉家天下,不改國號才是沒道理。

  “新朝維持僅十幾年,原來的兵將應該還有很多在世,原班人馬組建,會不會重返傳奇?”魚不智道。

  “……這個,不知道當時有沒試過,但朝廷用盡了辦法,都沒有成功。你想,你的北營晉級傳奇兵,自動更名為大漢北營,虎賁和羽林何嚐不是?大漢沒了,哪還有什麽大漢虎賁、大漢羽林?”朱儁認真道。

  魚不智臉色很難看。

  大漢沒多少年頭了,哥好不容易搞到一支曆史兵種,還沒怎麽威風呢,趕情將來還得跟著陪葬?不過到220年曹丕逼獻帝讓位,還有將近三十年,確切地講遊戲生命頂多也就幾年時間,還得是非常優秀的遊戲。魚不智不認為自己離開遊戲前,北營會被奪走傳奇資格,隻是北營畢竟是自家部隊,好不容易攀上軍伍巔峰,卻已能預見其謝幕的一天,心中難免有些惆悵。

  “幽州突騎,是光武打敗新朝期間晉級的傳奇,沒有受國號更迭影響,成為新朝之後唯一的傳奇兵種。但後來朝中宦官和外戚勢力鬥爭日趨激烈,動輒有人被滅族,於是掌握兵權便成為重中之重。突騎不幸卷入鬥爭漩渦,雖說有傳奇名號護體,沒人敢直接裁撤並,但暗地裏的刀子從來沒有少過,突騎最終未能獨善其身。”

  “在一場與鮮卑的戰爭中,突騎被出賣,執行任務時中伏被重重圍困,戰馬也被下了藥,無法逃脫,不得不棄馬上山堅守待援。孰料苦戰十五日,刀盡卷刃,無糧無箭,餓著肚子與鮮卑精銳部隊肉搏血戰,援軍始終不至,最後全軍覆沒,也成就了鮮卑的傳奇兵種誕生……”

  “豈有此理!”魚不智怒道。

  內鬥理解,但鬥到連國家利益都不顧,讓大漢最精銳的傳奇兵種送死,如此行徑,實在令人發指。魚不智雖是現實主義者,也接受不了這樣行事。

  朱儁麵色陰沉如水,道:“事發後朝野一片嘩然,天子震怒,下令徹查,主犯夷九族,凡與涉者滅三族,菜市口日夜不停砍腦袋,因此殞命者超過十萬……然而突騎終究覆滅了,大漢自此再無傳奇兵種,反倒是接替匈奴稱霸草原的鮮卑更加勢大。幸好不久鮮卑內亂,把唯一的傳奇兵種搞沒了,否則兩邊開戰,對上鮮卑傳奇,真不知要多少大漢男兒拿命去填……”

  魚不智聽得暗自咋舌。

  幽州突騎的覆沒,顯然屬於朝廷秘辛,甚至可以說是大漢最嚴重醜聞,知之者甚少,或許到了朱儁這等身份的人,才有資格接觸到當年那些往事,朱儁願意毫不避諱地具言講述,本就代表著信任。連傳奇兵種都可以被賣,原因僅僅是無指揮權一方擔心政敵借突騎的刀殺人,便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將國家僅有的傳奇兵種送入死地,朝堂之上的汙濁,實在超乎魚不智想象。

  “北營是幽州突騎覆沒之後,大漢第一支傳奇兵種。”

  “你家北營是因為有傳奇血脈,又擊敗了羌人傳奇兵種,得涅槃重生,讓我們幾把老骨頭非常好奇。北營傳承自哪支傳奇?既然北營能重現輝煌,另外幾支傳奇兵種有沒可能如法炮製?既然現在知道羌人有一支傳奇兵種,若我們能找到規律,讓既往傳奇重現人間,將是何等景象?”

  這就是朱儁急於召請魚不智的原因,對他而言,這件事實在太重要了。朱儁眸子裏閃著光,顯然進入亢奮狀態,提問不求回應,自顧自接著口嗨。

  “大漢中興,指日可待!”

  “若有那一日,老夫即便不能親見,九泉之下亦無憾矣!”

  朱儁越說越激動,又是一陣狂咳,伏案穩住身形,頭上華發分外明顯。

  魚不智此時才驚覺,現在的朱儁,跟他第一次到中牟縣替袁紹送信時,已經蒼老了許多,也憔悴了許多。短短幾年時間,朱儁從中牟對抗涼州軍,到進軍河套光複上郡,再到後來一邊恢複民生,一邊為反攻長安積極準備,然關東諸侯多是為自己盤算,對清君側沒興趣,朱儁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朱儁性格剛烈,有心護國,無力回天,長期處於憂憤狀態,老得非常快。

  曆史上的朱儁,在涼州軍入主長安後奉詔回中央,隻是朝堂上的周旋,沒過幾年便因憤怒發病離世。魚不智原以為,遊戲中朱儁脫離了曆史軌跡,來到上郡當諸侯,處境應該會好很多。

  但他顯然看錯了朱儁。

  以朱儁性情,沒兵權、沒勢力時還能老實點,不想老實也沒地方折騰,有兵有地盤豈肯閑著?朱儁日夜殫精竭慮,籌謀著怎麽才能營救天子百官,但這活不是他個人做得到的,關東諸侯熱衷於攻伐,勤王事宜遲遲沒進展,朱儁心中煎熬不難想見。河套羌胡眾多,治理上郡本來就不易,還要憂國,身心俱疲,對朱儁的侵害似乎比他在長安待著更厲害。

  魚不智心中難過。

  朱儁不僅是大漢宿將名臣,對他維護有加,待他更是跟自家子侄無異。

  “您老悠著點,想打進長安,起碼得先保重身體吧?”魚不智道。

  朱儁平靜道:“打進長安……老夫怕是看不到那天了。”

  “這什麽話……”

  “老夫戎馬半生,自恃是會打仗的,最近細想,成就還不及你這豎子。”朱儁溫和地看著魚不智,感慨道:“你正式執掌逐鹿領才多久?幾年而已。根據地多次被圍攻,扛下來不說,還先後開辟飛魚領,龍領,倭島,高原,開拓之積極,進取之迅猛,大漢難找第二位可與匹。你麾下精兵強將眾多,現在連傳奇兵種也有了……跟你比,老夫不得不服老。”

  魚不智摸鼻子:“誇兩句夠了,再多,小子該得意忘形了。”

  士孫瑞笑道:“得意忘形又何妨?”

  華歆接了句:“人不輕狂枉少年。”

  魚不智抹了把汗,被三位前輩排隊誇獎,心裏美滋滋,但也不知怎的,魚不智總覺得今天有點不對勁,這三位前輩看他的眼神,似乎多了點東西,可若要他說出個子醜寅卯,他一時間也說不出來。魚不智享受被幾位曆史人物表揚的感覺,朱儁和士孫瑞可都是大漢之重臣,在朝堂的地位,比玩家們熟知的諸侯強出不知凡幾,能得他們讚賞,愉悅感和滿足感也更強烈。魚不智不認為三人會對自己不利,但隱隱意識到三人對自己態度有異樣後,他還是果斷抽身後退,將話題重新拉回傳奇兵種。

  “聽了這麽多,還是不知道北營繼承了哪支傳奇的血脈。”

  朱儁三人顯然沒想到魚不智突然把話題帶偏,就好比大家正在聊文學,聊得正起勁,某**毫無征兆地開始分享烹飪經驗……但三人養氣功夫都不差,交換眼色後,順勢將思路往烹飪上轉。

  士孫瑞道:“北軍可排除。”

  華歆道:“南軍也是。”

  “不會是虎賁。”朱儁撫著胡須,道:“虎賁一戰封神,實力冠絕於世,若北營擁有虎賁血脈,哪怕全實力削減一成,對陣任何傳奇兵種都不至於落下風!別說羌王衛隊犛牛騎如何如何,屁股著火的瘋犛牛騎也不在話下!”

  魚不智點頭,說道:“那就隻能是羽林或突騎了,哪一支?”

  士孫瑞和華歆不說話,望向朱儁。

  他們都是文民,這種問題,還是朱儁最有發言權。

  朱儁想了好一會,開口說道:“羽林和幽州突騎都是騎兵,北營是輕騎,這一點跟羽林相合,可按照你描述的北營戰法細節,倒是跟突騎更為相似,都是速度奇快,擅長機動穿插,遠近戰皆能打法。老夫暫時也拿不準。”

  魚不智心中一動,追問道:“突騎不是輕騎?”

  “不是。突騎是具裝騎兵,而且可能是我國有始以來第一支具裝騎兵。”

  所謂具裝,指馬的鎧甲。

  具裝騎兵,是全副武裝的騎兵部隊,人有人鎧,馬有馬鎧,衝陣破敵,無往而不利。中國具裝騎兵最輝煌時代是隋朝,羅藝指揮的五千具裝甲騎,人馬皆披重甲,輔以輕騎兵銳不可擋。但重騎耗費巨大,機動能力是短板,唐以後逐漸被輕騎取代,到遼金時代短暫複興,金人的鐵浮圖被嶽飛的長刀大斧殺破之後,具裝甲騎便從中國曆史中逐漸消失了。

  魚不智眸中閃過一抹異色,說道:“這樣的話,我想我已經知道答案了。”

  “嗯?”

  “三位不先猜猜看?”

  朱儁吹胡子瞪眼睛:“豎子,敢吊老夫胃口,是不是討打?還不快說!”

  魚不智哈哈一笑:“是突騎。原因是這樣的……”

  北營繼承白馬傳統後,逐鹿領按例對北營展開評估,以便全麵掌握部隊情況和特點,以避免不合理安排,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評估報告顯示,北營防禦偏低是重大短板,魚不智甚至為此召集徐庶、趙雲以及蒲元等人,商量要不要給北營加鎧,其中就有人提到甲具騎兵。

  那場碰頭會看法不完全一致,但比較和諧。

  蒲元無所謂,需要搞,提需求,咱埋頭鼓搗便是。

  徐庶認為甲具騎兵太昂貴,且會犧牲北營機動力,堅決反對。

  趙雲則表示,輕騎跑得快很好。甲具騎兵必要時能衝陣強殺,也很好。鑒於領地還有破虜騎擔任輕騎,整體需要考慮,北營不抗拒轉為甲具騎兵。

  某城主當時問北營能否駕馭重騎,趙雲告訴他,白馬義從原本是甲騎,但因為甲騎笨重,追不上遊牧騎兵,白馬將軍一怒之下將具裝悉數收入庫,輕裝上陣到處追殺遊牧騎兵。久而久之,外界逐漸忘了白馬義從本是重騎,白馬義從也樂得如此,反正輕騎狀態足夠花式吊打遊牧騎兵了,那幹嘛多此一舉穿甲具?穿戴後又重又熱,呼吸不暢,還追不上敵人,追不上敵人損失戰功,白馬將軍還會生氣,堅持輕騎路線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