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章 傳奇往事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6      字數:5419
  北營是大漢現今唯一傳奇兵種,這個消息讓魚不智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獨苗……

  堂堂大漢,何其淒涼?

  不過,對逐鹿領來說,這絕對是好事,奇貨可居!

  難怪朱儁跟火燒眉毛似的,短時間內連續發玩家急報召請,作為老臣,宿將,得知大漢重新擁有傳奇兵種時,心情之急切激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現在朝堂被涼州軍把持,朱儁被逼得在河套拓地屯兵,上郡百廢待舉,旁有羌胡蠢蠢欲動,自保有餘,可說到勤王清君側,還隻能停留在嘴皮上,說朱儁等人不著急,那妥妥是假話。忽然出了支傳奇兵種,且花落逐鹿領,眾所周知魚不智是“忠直之士”,朱儁等人頓生“天佑大漢”的幻覺。

  “北營此役折損很大,僅餘三百騎左右。”

  聽懂朱儁等人言下之意後,魚不智不動聲色地潑起了冷水。

  北營借你們清君側?

  開什麽玩笑!

  魚不智尊重朱儁,但私交歸私交,公事歸公事,這種逆天而行的蠢事,別指望把逐鹿領拖下水。畢竟是遊戲,浮屠極力保證遊戲按曆史進程演進,天子什麽時候自由,涼州軍啥時候下場領盒飯,不是誰想改變便能改變的,魚不智不願白費力氣,更不願將領地搭進去。

  退一萬步,郭汜前些天還示好來著,做人要恩怨分明,不可恩將仇報!

  三百騎……

  靠三百北營就想挑戰涼州軍,顯然是做白日夢,朱儁歎息,神情落寞。更令朱儁失望的是魚不智態度,雖較隱晦,但魚不智對解救天子缺乏動力,連忠直的【拓土英傑】都對天子不感冒,何況其他諸侯?

  朱儁心涼了半截。

  他知道玩家普遍對皇帝沒好感,缺乏敬畏之心,魚不智果然也是這樣。跟魚不智糾結天子權威沒用,反而容易傷感情。曆數魚不智近些年的作為,曆次重大事件站隊漢室,還接連為大漢開拓疆土,比諸多諸侯做更多實事,某種程度上配得上“楷模”二字,看得出來魚不智對國家和民族有歸屬感。再說魚不智的性情特質,護短,對外強硬,對敵向不手軟,屬於鐵血作派,這性格的人尊重強者,對年幼被脅迫的天子缺乏好感,其實在情理之中……

  罷了,不跟這豎子計較……

  魚不智略感愧疚,轉移話題道:“大人,大漢以前有過幾支傳奇兵種?”

  “就老夫所知,至少五支。”

  “這麽多?”魚不智大吃一驚,想起先前的討論,說道:“北軍五校?”

  “胡說!”朱儁啞然失笑,搖頭道:“五校拆開看配不上傳奇兵種名號,五校湊一塊,整個北軍可以算作一支傳奇兵種,但要是純粹按戰力來區分,老夫覺得北軍躋身傳奇太勉強,跟屍山血海裏殺出的傳奇比,差得遠呢……”

  傳奇兵種,代表著擁有輝煌戰史的超級精銳。

  大漢立國四百年,善戰部隊很多,配得上“傳奇”二字的就那麽幾個。

  朱儁撫著長須,眼神漸漸失去焦距,無限感慨地講述大漢朝傳奇兵種。

  1、虎賁軍。

  該部創立於武帝時期,取軍中遺孤與各將官子孫統為一軍,號虎賁軍,立虎賁校尉為軍事長官。虎賁軍不受任何人節製,僅全權受命於皇帝一人。其中規定,凡是虎賁中郎,虎賁侍郎、虎賁郎中、節從虎賁者,因為軍中作戰而亡,父死兒子繼承,兒子死後子孫可以世襲,是最高的榮譽和獎賞。

  時北匈奴王率15萬大軍挺進西漢,氣焰囂張惹怒了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派遣三千虎賁夜襲匈奴,擊潰匈奴大軍,又奔襲到營地屠殺兩萬匈奴士兵,接著沿途追擊殺兩萬,追到老窩殺三萬,最後見敵軍就殺,一直到殺死北匈奴王,逼迫匈奴軍隊後退幾千裏,不敢來犯。

  虎賁之威,所向披靡,氣吞日月,乃當之無愧的大漢第一支傳奇兵種。

  2、幽州突騎。

  漢朝和匈奴進行長期的戰爭,為了能和匈奴騎兵抗衡,漢朝也建立了強大的騎兵部隊。虎賁作為國之利齒,直接對皇帝負責,向來不輕易出動,在這樣的背景下,處於北方邊防地區的幽州,也在戰爭的錘煉當中,鍛煉出了一支精銳的騎兵--突騎。西漢時漢與匈奴發生了馬邑之戰、河南之役、雁門之戰、河南之戰、朔方之役、漠南大戰、河西之戰、漠北大戰等幾十場大的戰役和數百場小的戰役。這些大小戰役中,幾乎都有幽州突騎身影。

  不過突騎真正名聲大振是在東漢,助光武帝劉秀征戰四海,掃平八荒,開辟了全新王朝,將時代推向新的巔峰。那時的突騎,出場基本沒打輸過,據說跟匈奴騎兵作戰時也是橫掃,能打出1:4的交換比,幾乎等同於無敵。幽州突騎接過彼時已凋零的虎賁軍,成為捍衛大漢國威的傳奇之師。

  3、羽林軍。

  羽林,同樣是武帝在位時組建,最初以警衛建章宮得名,俗稱建章營,後來改為羽林,取“為國羽翼,如林之盛”的意思。羽林軍士從為國捐軀的軍人子孫中挑選,作為軍官,又稱為羽林孤兒。

  羽林騎規模在兩千人左右,作為皇帝的宿衛和儀仗部隊,羽林和期門,地位較其它部隊高,士兵人數在2000人左右,都是職業兵、貴族兵,待遇和郎官的待遇一樣。羽林軍事跡史料記載極少,論功績似不如虎賁和突騎,或許是因為該部職司近於皇帝親衛隊,但羽林的確是大漢朝傳奇兵種之一,從未有人質疑其是否有足夠實力和戰功。

  4、北軍。

  西漢主力部隊,因駐守在京師未央宮以北而得名。北軍主要職責是負責京師長安以及周圍三輔地區防衛工作。此外,當漢帝國要對外發動戰爭時,也會由皇帝指定的將領率北軍出征,相當於中央軍。

  漢武帝執政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統治和適應連年抗擊匈奴、開拓疆域戰爭的需要,漢武帝對京師軍隊進行了一番大改革。北軍原有八校尉,後精簡為北軍五校,朱儁等人先前猜北營來曆時,一直在北軍範疇裏打轉,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5、南軍。

  駐守在未央宮、長樂宮之內的城垣下,負責兩宮的守衛工作,由衛尉統率。未央、長樂兩宮位於長安城南部,南軍由此得名。除了未央、長樂兩宮外,建章宮、甘泉宮以及皇室陵園、宗廟的安全工作也都是由南軍負責。南軍士兵大多從各郡的精英中選拔,士兵被稱為衛士。

  武帝在太初元年進行軍事改製的時候,一方麵擴編了北軍,另一方麵裁撤南軍,不過,南軍雖然人數少,但南軍衛士地位和待遇都要高於北軍。

  魚不智皺眉:“北軍和南軍也入得傳奇?”

  虎賁和幽州突騎戰功彪炳,入選傳奇在情理之中,沒得黑;羽林軍功績不顯,但該部選拔機製類虎賁,又是皇帝親衛,兩千編製符合精銳規模,魚不智主觀上無意否定羽林軍成色;但南軍和北軍入選,魚不智是不服的,這兩支部隊規模龐大,跟公認精銳規模完全兩碼事,也沒拿得出手的戰功。要說因為國內掃蕩叛軍榮升傳奇,怎麽都覺著別扭,贏農民起義軍很難麽?而且按照南北軍的職司,平叛頂多出動北軍,南軍基本不離京城,除非長安發生戰事,南軍哪來的軍功升傳奇?

  “北軍和南軍在列,老夫起初也不理解,認為值得商榷,後來,還是一位軍中前輩道出一些秘辛,總算幫老夫解開心結。”朱儁欣然看著魚不智,笑道:“南北軍為何入選傳奇,得從怎麽晉升傳奇兵種說起。”

  華歆和士孫瑞顯然沒聽說過所謂秘辛,當即催朱儁快說。

  魚不智八卦之魂開始燃燒,也道:“請前輩賜告。”

  “晉級傳奇兵種,主要兩條路。”

  “其一,蓋世武功,沙場無敵。”

  “虎賁軍和幽州突騎便屬於這一種情況,靠戰刀殺出無可撼動之地位,其中尤以虎賁最痛快淋漓。三千虎賁,接連擊殺數萬匈奴人,退敵數千裏,一戰封神。幽州突騎則是經數十戰積累,逐步攀上頂峰,過程雖曲折了些,含金量卻是絲毫不低,同樣讓人歎服。”

  “其二,精銳部隊擊敗傳奇,亦有可能自證傳奇……”

  魚不智失聲道:“擊敗傳奇?”

  “不錯,”朱儁點頭:“羽林、北軍和南軍,都曾擊敗過匈奴傳奇兵種。”

  “匈奴人有幾支傳奇兵種?”魚不智問道。

  他不懷疑匈奴是否擁有傳奇兵種,要知道,西漢時期匈奴是草原霸主,又有騎兵之利,漢初幾任皇帝不得不采取防禦政策。直到漢武帝橫空出世,傾前幾任皇帝積累起來的國力,對匈奴發動全麵反擊。當時漢軍中有衛青、霍去病這些天才將領,武帝又是難得一見的雄主,總算取得了對匈奴優勢。從白登之圍算起,大漢花了130多年才把匈奴國勢打下去,漢匈百年戰爭可不是說著玩的,這還沒包括後續零星衝突。

  事實上,百年戰爭讓漢匈國力同時衰落,但匈奴人口不多,經濟薄弱,曠日持久的戰爭對匈奴影響更大。能跟漢朝打這麽久,最終鬧得兩敗俱傷,匈奴實力毋庸置疑,以當時匈奴國力,擁有傳奇兵種是很自然的事情。

  朱儁正容道:“就一支。”

  華歆正在喝茶,聽到這沒崩住,茶水噴薄而出。

  好在這時沒人在意他的失態,士孫瑞訝然:“一支?”

  朱儁傲然道:“匈奴當時國勢雖強,但草原民族治理模式不如我中原,部落自治多,統籌遠不及我大漢精細,人口也少得多,擁有一支傳奇兵種,已非常不易。據老夫所知,自大漢開國以來,周邊異族有傳奇兵種的就兩個,一是匈奴,二是繼匈奴後稱霸草原的鮮卑,別的沒聽說過。現在才知原來羌人也有,不過這三家都隻有一支傳奇兵種,不如我大漢實力雄厚……”

  “大漢現在也隻有一支傳奇兵種,還是剛恢複名譽,裸奔很久了好不?”某城主暗自腹誹,但這話顯然不能宣之於口,否則朱儁必然發飆。魚不智挺理解朱儁,漢室衰微不假,可作為忠於漢室的老臣宿將,始終有份驕傲。

  朱儁繼續道:“匈奴人的傳奇兵種,名為匈奴禁衛軍。”

  “匈奴禁衛軍跟羌王衛隊類似,舉族貢奉,晉級晚於虎賁,早於突騎。”

  “匈奴禁衛軍晉級傳奇後,欲向我虎賁尋仇,但接連數戰都未能如願,還導致了自身損兵折將。禁衛軍隨即轉性,不僅不再主動謀求與虎賁對決,反而盡可能向其他大漢主力部隊下手,效法田忌賽馬,殺傷我方有生力量,以期減輕主戰場麵臨的龐大壓力。於是曾經有一段時間,大漢主力多次遭遇匈奴禁衛軍,我方損失嚴重。天子聞訊震怒,盡起朝中精銳赴前線增援,羽林軍、北軍和南軍悉數出征,長安幾乎成了一座不設防的空城。”

  “匈奴禁衛軍先與虎賁火拚減員,後頻繁出擊,與大漢精銳激烈交鋒,自身折損越來越嚴重,頹勢漸顯。而且當時匈奴人還犯下了一個致命錯誤,為擴大戰果,製造漢軍恐慌,三千禁衛被分成三個千人隊,各自在外遊擊,分兵則力薄,最終導致出現敗績。”

  “第一個戰勝禁衛軍是羽林軍。”

  “漢軍主帥領兩千羽林在本方控製區內巡查,被一千匈奴禁衛軍伏擊。羽林死戰,以過半傷亡的慘重代價,擊退匈奴人的進攻,陣斬禁衛近四百。匈奴久攻不下,擔心被漢軍大部隊圍困,不得不撤退,羽林就此晉級傳奇。”

  “南軍晉級傳奇的軌跡,與羽林相差無幾,隻是南軍人數比羽林更多,戰損也更為嚴重,對敵殺傷甚至不如羽林,最終迫使匈奴禁衛軍主動撤退。”

  “北軍晉級傳奇,則是得益於一場漢匈會戰,北軍作為中央主力部隊,與兄弟部隊一起圍攻單於本部,同時被包圍的還有一個匈奴禁衛軍千人隊。禁衛軍為掩護單於衝出包圍圈,不惜以身為餌,身陷重圍,最終全軍覆沒。北營以第一個殲滅成建製傳奇兵種的戰績,晉級傳奇兵種。”

  魚不智舉手:“傳奇兵種首先是特殊兵種,南北軍怎有資格晉級傳奇?”

  朱儁瞥了他一眼,意味深長道:“你以為南北軍不是特殊兵種?”

  魚不智愣了:“它們是?”

  “當然!”朱儁斬釘截鐵道。

  朱儁望著窗外的天空,眼神失去焦距,仿佛回到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那時駐守長安的幾支衛戍部隊,虎賁隻聽從天子命令,為國之利器,鮮少出動,動必傷人。虎賁軍無衛戍之責,衛戍任務由南北營和羽林負責。就這三部戰力而言,羽林最強,南營次之,北營又次之。”

  “北營八校,各有特色,每一校單獨拿出去,都是響當當的特殊兵種!八校尉秩祿皆二千石,是因其實力過硬,絕非朝廷念其衛戍之功格外垂憐。隻是八校向來一體,並以北營稱謂示人,久而久之,世人皆慣以北營統稱,漸漸淡忘了八校各自的功績,便是晉級傳奇兵種,也是以集體名義晉的級。正因為北營各校皆為特殊兵種,才有集體晉級傳奇的資格。”

  魚不智目瞪口呆,北軍八校皆特殊兵種?

  我的天!

  最弱的北營尚且如此……

  南營如何?

  羽林如何?

  不言而喻!

  再加上虎賁軍和後期成長起來的突騎,漢軍之鼎盛,實令人歎為觀止。

  五支傳奇兵種的背後,都有某位帝王的影子若隱若現:漢武帝。虎賁、羽林皆是他下令組建,北軍擴充、南軍精簡也是由他主導,四支傳奇兵種在他統治下誕生。唯一例外的突騎,武帝當政時期也越來越活躍,那段時期的奮戰,為突騎後來晉級傳奇奠定了堅實基礎。

  (順便說一句,北軍八校有設虎賁校尉,貓考為跟虎賁軍不是一回事,北軍的應該叫虎賁營,屬戰車部隊,奔襲匈奴的虎賁軍應為騎兵。若此虎賁為彼虎賁,很難想象虎賁後來會被射聲營合並,連原本獨立番號都失去。被合並原因其實也很清晰,戰車徹底過時了……)

  魚不智對漢武帝的景仰,瞬間上升到新高度。

  後世,有人說漢武帝雄才大略,有人認為他窮兵黷武,在此不作評論,但有一點相信沒有人能否認:武帝在時,或可稱之為大漢國運最旺盛時期。名臣謀主層出不窮,猛將強兵大量湧現,國運之盛,擋都擋不住。

  “然而可惜的是,戰後南北軍重回長安駐守,按例征募新兵入替補缺,大量新兵入伍,導致部隊整體素質被迅速拉低,很快喪失了傳奇兵種實力。等朝廷察覺不對勁,大錯已成。為挽回損失,朝廷進行了各種嚐試,譬如北軍八校精簡為五校,據說其中一個重要動機,就是希望縮編後北軍能重返傳奇,當然未能如願。兩支傳奇兵種,就這麽泯然於眾人……”

  “更糟糕的是,折騰來折騰去,八校原有的特殊兵種實力也沒了……”

  朱儁痛心疾首,魚不智等人更是麵麵相覷。

  好好兩支傳奇兵種,自個稀裏糊塗地給弄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