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忠直之士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5      字數:4358
  “我知道你……”

  朱儁打量著魚不智,魚不智也打量著他。

  朱儁年紀約五十上下,麵貌清臒,皮膚稍顯黝黑,五官輪廓分明,長須修理得整整齊齊,眼眸深邃如海,乍一看去,朱儁更象是一名文職官吏。不過,剛才轉身時朱儁眼眸中一閃而過的精芒,以及麵龐上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威儀,還有始終如標槍般挺拔的站姿,無不在提醒著魚不智,他麵前站的是一位威名赫赫的名臣宿將。

  “大人聽到過在下名字?”

  魚不智心中暗爽,臉上卻是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

  朱儁悠然道:“逐鹿領幾次戰役均表現出色,不智城主的名聲可不小呢。”

  在朱儁這樣的名臣麵前,魚不智可不敢隨便翹尾巴,道:“大人過獎了,討伐黃巾和董卓逆賊乃我輩本分,即使小有成績,在大人昔日平定黃巾的功績麵前,尤如熒火之與月光,根本不值一提。大人謬讚,愧不敢當。”

  朱儁點頭讚許,臉上也首次流露出幾分滿意之色。

  “異界勇士多無法無天,不智城主獲讚而不驕,倒是難得。”

  “更為難得的是,我知逐鹿領曆次參戰,始終為朝廷分憂,不象有些異界勇士要麽助紂為虐,要麽反複無常,老夫甚感欣慰。如果所有異界勇士都能象逐鹿領這樣為朝廷分憂,我大漢何至於如此凋零。”

  朱儁撫著胡須,悵然長歎。

  魚不智若有所悟。

  他以前從未見過朱儁,這次受袁紹所托送信,才有機會見到這位大佬。大家第一次見麵,朱儁沒有先問送信的事,卻跟魚不智扯些不相幹的事情,而且言語神情間分明顯示出對他有欣賞之意,魚不智心中反而有些忐忑。

  直到現在,他大概能猜到一點原因。

  說白了,很可能跟朱儁“忠於朝廷”的人設有關。

  朱儁是東漢末年為數不多的名將,一生忠於朝廷,親近朝廷的勢力較易獲得他的好感。逐鹿領兩次全國戰役都在朝廷這邊,且都拿下總榜第一,堪稱忠君愛國模範,實力又夠強,被朱儁另眼相看也不足為奇。

  實際上,有實力且一直在朝廷這邊的玩家勢力並非隻有逐鹿領。

  朱儁如此看重逐鹿領,還有別的原因。

  “先前益州夷民和馬相等人謀反,老夫率部平叛,最終能夠擊敗叛軍,大家多是強調曹孟德和袁本初奇襲建功,其實大謬。若無巴郡牽製住大量叛軍,護住我部側翼,廣漢未必能保住,曹孟德與袁本初哪有奇襲的機會?”

  “據說那趙太守能平安返回巴郡,蓋因逐鹿軍出兵接引,袁本初能夠悄然越過叛軍防線建立功勳,也得到了逐鹿領的協助。細細算來,不智也是平定益州叛亂的功臣,老夫本想戰後會會你這幕後功臣,奈何朝廷多事,奉詔匆匆離開,直到今日,總算得償所願。”

  益州叛亂中,逐鹿領在朝廷陣營。

  一如既往地“忠君愛國”,還間接對平叛勝利起到重要作用,別人看不到逐鹿領的貢獻,朱儁這久經沙場的宿將卻是知道的。要不是趙部穩住巴郡局勢,朱儁率領的平叛主力被夾擊,未必能在援軍趕到前守住益州北部僅有的那些地盤,更不可能那麽快地平定叛亂。

  從那時候開始,逐鹿領就正式進入了朱儁的視線。

  後來討伐董卓戰役爆發,逐鹿領加入諸侯陣營,表現依然非常活躍。朱儁雖然沒能共襄盛舉,但一直非常關注戰事進展,逐鹿領在討伐董卓戰役裏的優異表現,獲得朱儁更多好感。

  朱儁是沙場宿將,平素行事比較直接,以他的身份地位,和一名玩家領主打交道更沒有必要虛與委蛇,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雖是初次見麵,但朱儁關注逐鹿領已久,“模範領地”的標簽在他心中根深蒂固,這次毫不掩飾顯露出對魚不智的欣賞,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魚不智心中感慨,如果早先知道朱儁看重逐鹿領,利用他在朝中的影響力隨便謀些好處,都可以讓逐鹿領受益無窮。

  現在朱儁與董卓正式翻臉,率孤軍駐紮在中牟縣城,雖說被表為車騎將軍,然而朱儁沒有自己的地盤,沒有地盤就沒有根基,在關東王令不行、諸侯擁兵自重的時代是行不通的。

  朱儁現在統率的部隊僅萬餘人,部分是他的家兵,其他來自關東諸侯,徐州刺史陶謙最是慷慨,派了三千精兵過來,但是別的諸侯大多虛應其事。駐守河內的李傕、郭汜,兵力是朱儁數倍。朱儁雖有心殺敵,也不得不正視眾寡不敵,隻得停留在中牟一帶與李傕等人對峙。朱儁現在自顧不暇,想從他這裏撈些直接好處,似乎並不現實。

  不過,直接好處難撈到,得到些間接好處卻是不難。

  朱儁畢竟是名臣宿將,得到他的賞識,對魚不智的聲望大有好處。

  “聽說袁本初讓你幫忙送信給我?”閑話說完,朱儁進入正題。

  “是的,渤海太守希望大人能一起打擊黑山軍,信在此,請大人過目。”

  朱儁接過信,眉頭皺了起來:“打擊黑山軍?”

  “不錯。”

  魚不智點頭道:“張燕乃賊寇出身,聚眾作亂,嘯聚山穀,朝廷冊封他為平難中郎將,著其管轄河北山區之地,但張燕仍不思報效朝廷,屢屢出兵寇擊郡縣,昔日大人轉任河內太守,就是因為黑山軍大舉進犯,朝廷不得不派良將將他們擊退。”

  “黑山軍在河北胡作非為已久,平時倒也罷了,可前段時間關東諸侯共討董卓時,黑山軍趁機進入渤海境,雖未曾直接進犯渤海郡縣,但越境進擊乃是大忌,何況還是在渤海軍精銳盡出,討伐國賊的關鍵時刻。袁本初認為,黑山軍名義上是與渤海某領地有仇怨,進軍渤海是為與仇人清算,但不排除黑山暗中與董賊勾結,故意在後方滋事,間接緩解董賊的壓力。”

  “即使如此,袁本初仍本著維護關東安寧的態度,同張燕展開談判,雙方達成和解協議,渤海涉事領地對黑山軍作出賠償,以往過節一筆勾銷。孰料協議墨跡未幹,黑山軍便再次悍然出手……”

  “渤海太守府與黑山軍交涉後,對方又一次背信棄義,受害領地忍無可忍,將出手那部黑山軍殘部殲滅。黑山軍遂以此為借口大舉進軍冀州,與有保境之責的冀州府和渤海郡大打出手,多個關東諸侯派部隊馳援冀州,交戰多場,黑山軍討不到便宜,才不得不暫時退走。”

  “袁本初以為,黑山軍毫無信義,始終未脫賊寇稟性,時常仗著軍勢浩大寇擊地方,若不早日將黑山軍剪除,河北將永無寧日!”

  “河北不得安寧,再次集結關東大軍西征長安便無從談起!”

  “故,袁本初決心鏟除黑山軍勢力,但黑山軍在河北山區經營了多年,非渤海一郡之力可平,為天下蒼生計,懇請大人共襄盛舉,共討黑山!”

  冀州諸侯與黑山軍開打,引子就是苦哂部和飛魚領的過結,自家特別領地受到威脅,魚不智對黑山軍是滿肚子怨氣沒地方出,說這番話的時候,顯得格外慷慨激昂,義憤填膺。

  朱儁這時候已看完了信,信中內容和魚不智講的並無二致。

  將信收起,盯著魚不智若有所思。

  朱儁為官多年,雖是武職,但能以寒門出身混到中央,成為連董卓都忌憚的名臣宿將,說明朱儁絕非一介莽夫。

  關東諸侯與黑山軍爆發衝突,引起很多人關注,朱儁當然也不會例外。衝突前因後果,朱儁大致知曉。可魚不智的慷慨陳辭,讓他感覺有些怪異。

  魚不智是益州領主。

  朱儁察覺到,魚不智對黑山軍抱有強烈反感和敵意,這讓他心生疑慮。按理說,一位益州領主沒理由對黑山軍如此痛恨,兩家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袁紹在益州平叛時得到逐鹿領幫助,魚不智替袁紹送信,剛才陳述時也直接稱呼袁紹字號,顯得頗為熟稔,看起來兩人交情很不錯。假設魚不智因為袁紹與張燕開戰,站在朋友這一邊,也勉強說得過去,可即使如此,他一個局外人,剛才表現出對黑山軍的切齒痛恨,貌似也稍微有些過。

  魚不智為何視張燕如仇雔?

  隻有一個解釋:忠君愛國!

  魚不智曆來站在朝廷大義這邊,黑山軍雖跟逐鹿領沒有直接利益衝突,但黑山軍屢屢寇擊郡縣,在河北作亂,背信棄義事實清晰。以魚不智過往表現出的立場,對黑山軍所作所為感到憤怒和不滿,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沒錯,一定是這樣!

  朱儁心下釋然。

  世風日下,風雨飄搖,有這樣的忠直之士,真是難得呢……

  想通這一點,朱儁對魚不智的評價又高了幾分。

  朱儁對叛軍向來沒有好感,屢次為朝廷平叛,對付叛軍出了名的強硬。鎮壓黃巾時,他就曾斷然拒絕了南陽黃巾投降的請求,堅持要將叛軍殲滅,平叛手段相當血腥,為此沒少受詬病。袁紹知道朱儁對叛軍曆來鐵血無情,又曾經率家兵在河內擊退黑山軍,才寫信拉朱儁一起討伐張燕。

  然而,袁紹的請求著實讓朱儁感到為難。

  非不願,實不能也。

  皺眉沉思半晌,朱儁決定打開天窗說亮話。

  “討滅黑山安定河北,亦老夫所願,不應推脫。然老夫麾下僅萬餘人,所需軍糧物資供給靠中牟周邊數縣,捉襟見肘,與董卓黨羽對峙尚且吃力,暫時無力渡河北上……”

  “老夫已派人再度向關東州郡要兵,待各地兵至,編整完畢,老夫自當揮師北上討伐黑山軍。但關東之兵何時可至難以預料,何時才能與本初共討黑山,老夫心頭也是沒底。”

  魚不智哭笑不得。

  朱儁麾下兵微將寡,他是知道的。

  不僅他知道,袁紹也知道。

  袁紹因為被韓馥壓製日子不好過,但再怎麽慘也比朱儁的處境好許多,他起碼有渤海為根基。朱儁名頭再大,沒有地盤就是無根之木,袁紹邀他共討黑山,其實壓根沒指望朱儁當真發兵。

  袁紹送信給朱儁,是想借他的威名造勢。

  朱儁隻需表明支持袁紹的態度,隨便擺擺POSS,既可以嚇唬嚇唬張燕,又能強化袁紹在關東的影響力,說不定還會讓軟弱的韓馥投鼠忌器,放緩對袁紹的壓製。袁紹並不擔心朱儁看破他的算計,因為朱儁最近處境尷尬,適當發發聲,刷下存在感,對朱儁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在袁紹看來,朱儁接到他的信後,應該馬上就能看穿一切才對。

  大漢名將的政治覺悟還是差了一些,居然把袁紹的邀請當真了,還坦率地向魚不智道出他麵臨的巨大困難,寄希望於以後有兵再共襄盛舉。

  看到朱儁一臉嚴肅的模樣,知道真相的魚不智分外尷尬。

  這位大人,能別這麽實誠嗎……

  朱儁想再向關東各地要兵,談何容易!

  今時不同往日,這位朝廷宿將還是沒能完全看清形勢。

  董卓將天子和百官挾持到長安,關東無主,群雄割據,諸侯們一邊照顧自家一畝三分地,一邊盯著別人家地盤,恨不得一口吞下。朱儁雖是朝廷名將,威望極高,想以大義感召關東諸侯派些兵給他對付董卓,未免有些想當然。第一次要兵,也就陶謙比較給麵子,派了三千精兵給他,別的諸侯要麽一毛不拔,要麽象征性地派幾百人過來,擁兵自重之勢已很明顯。

  首次要兵尚且如此,第二波怕是更沒多少人理會。

  朱儁暫時沒反應過來,魚不智也不便對他明言,隻好硬著頭皮表示理解朱儁的處境,並極力鼓吹朱儁駐紮中牟的重要性,指出與討伐張燕相比,牽製董卓兵力更為重要,反過來奉勸朱儁千萬不要分心。

  朱儁大悅,此子果然忠直。

  魚不智順勢提出,請朱儁聲討黑山,壯關東諸侯聲勢,朱儁欣然從命。

  使命達成,飄然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