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送信
作者:懶貓不瘦      更新:2020-05-10 22:45      字數:4524
  破虜騎離開後不久,一名老人出現在龍領外麵。

  鄒談應邀而來,修建傳送陣。

  龍領創於危地,周邊強敵林立。

  羌胡各部有很強的侵略性,雖說因為係統規則限製,羌胡還不至於不分青紅皂白便覆滅玩家領地,但河套領地時常受到羌胡襲擾是不爭的事實。早日建好傳送陣,將龍領納入傳送體係,龍領再不是孤軍奮戰。

  建造傳送陣所需物資早就備齊,鄒談老人動手布置便是。

  龍領傳送陣建在領地中心區域,離辦公室很近。

  傳送陣建成後,鄒談老人走進傳送陣,身形倏忽消失。沒過多過,藍光閃現,鄒談和兩名陰陽師學徒出現在傳送陣內,老人直接把傳送陣需要的主持人才給帶了過來。做完這一切,老人打了個招呼,飄然而去。

  龍領水平位置是在逐鹿領和飛魚領之間,傳送到主據或飛魚領的距離,都要比逐鹿領到飛魚領近一些,這一點直接在傳送費用上體現了出現。傳送一個人,龍領到逐鹿領的傳送費用是6000金,傳送飛魚領則是6500金,和主據到飛魚領的萬金傳遞費相比有明顯降低,算是一個小小的安慰。

  傳送陣很快投入使用。

  魚不智擔憂巴郡有變,讓徐庶繼續在這邊坐鎮,自己徑直回到逐鹿領。

  飛江州,奔太守府。

  一見麵,趙部就告知他一個壞消息。

  “曹寅一死,劉焉就派人過來傳達命令,讓我立刻到綿竹述職,我現在一直拖著沒有答應。益州府隨即向巴郡邊境增兵,兵分三路,蠢蠢欲動,從目前情形來看,州府部隊隨時可能進入巴郡,恐怕我拖不了太久。”

  魚不智倒吸了一口涼氣。

  他有想到劉焉會逼迫趙部,卻沒有料到劉焉動手如此之快,且態度如此堅決。荊州府那邊剛幹掉曹寅,益州府的部隊立刻有所行動,魚不智不禁懷疑,荊益州府在處理曹寅一事上有默契,至少益州府提前有收到消息,否則不可能這麽快作出反應。

  兩州確有暗合,皆因袁紹插手。

  劉表和劉焉都是漢室宗親,新晉州牧,有很多共同利益,武陵軍越境雖然影響惡劣,畢竟沒有真的進攻巴郡郡縣,實際危害不大。事件發生後,兩大州府著手調查,其實大多是流於形式,益州府沒有強硬要求嚴懲曹寅,荊州府得以相對從容地處理後續事宜,雖說劉焉和劉表沒有直接過問進展,但兩人心照不宣的默契,其實已昭然若揭。

  可袁紹悍然插手此事,讓兩位州牧不敢大意。

  兩人在官場摸爬滾打多年,對可能的危機格外敏感,臆測袁紹有可能試圖離開冀州另起爐灶,哪怕袁紹跑到南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兩人也不願冒那個險。為了不給袁紹借題發揮的機會,必須盡快拿出調查結果。

  避免讓袁紹將手伸到南方,符合兩位州牧的共同利益。

  於是曹寅悲劇了。

  武陵軍越境事實清楚,曹寅罪責不可能洗白,所以他被放棄是必然的。與其將曹寅交出去問審,還不如荊州府自己動手來得爽快。當然,劉表初衷並不是要曹寅死,隻是想把他的太守位置擼下來,關上一陣子,但文聘以曹寅拒絕到州府受審為由將他擊殺,劉表也不會感到遺憾。

  劉焉更盼望趕緊結束調查。

  荊州府辦了曹寅,巴郡太守趙部將失去一個可供利用的借口,重新回到益州府和巴郡太守府的鬥爭軌道,劉焉對此求之不得。

  益州府步步進逼,趙部處境危如累卵。

  現在巴郡軍陳兵邊境,與州府軍遙相對峙。

  劉焉決心拿下趙部,沒有馬上動手,是因為他也有顧慮。

  武陵軍越境事件已定性,荊州府直接幹掉了曹寅,趙部無法再拿“嚴懲曹寅”為幌子渾水摸魚。問題是,趙部當初有公然聲稱討伐董卓,並且被關東諸侯陣營所接受,雖然他從來沒有到過前線,可“關東諸侯”的名頭算是坐實了,劉焉再怎麽想拿下趙部,也得考慮下關東諸侯陣營的反應。

  最近關東諸侯聯手壓製黑山軍,迫使黑山軍退去,氣勢正盛。

  劉焉非常不願意這個時候與關東交惡,尤其是與袁紹交惡,袁紹剛剛自行任命了青州刺史,彰顯威權。而且,袁紹前段時間派出聯合調查團,擺明撐趙部,益州府若以軍事手段讓趙部下台,難免被關東諸侯落下口實。

  劉焉希望以相對平和的手段,迫使趙部就範。

  所謂述職,不過是想把趙部從巴郡調開。

  趙部一旦離開巴郡,離開部隊,劉焉可以輕而易舉地將他打落凡塵。

  趙部也是官場老油條,早就看穿了劉焉心思,拖著不肯到州治所述職,他可不會傻到在這個時候離開自己的地盤。積極調動部隊,在邊境地區擺出不惜一戰的架勢,就是逮著劉焉不願動武的軟肋大做文章。

  但是,這隻是權宜之計。

  誰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劉焉會徹底失去耐心。

  如果益州府決心以武力解決巴郡問題,趙部絕對不可能擋得住。

  暫時的平靜背後,危機四伏。

  就象一座火山,表麵平靜,內部卻是不斷積累的壓力,隨時可能噴發。

  魚不智問道:“有需要我幫忙的地方嗎?盡管開口。”

  “有。”趙部麵容沉重,正色道:“幫忙催請袁本初介入調解,要快。”

  “好,我馬上去。”魚不智點頭道。

  趙部是官場老油條,現在最有可能幫到他的,就是關東盟主袁紹。

  太守與州牧掰手腕,不是說絕對沒有機會自保,但那也得看是誰跟誰。比如北平的公孫瓚,也是太守之身,但公孫瓚手上掌握的武力,絲毫不比幽州牧劉虞差,這也是公孫瓚敢於在對待異族問題上唱反調的重要原因。

  公孫瓚是河北著名軍事強人,行事剛勇果決;劉虞是比較純粹的文官,性情相當溫和,這才成就了公孫瓚的威名。不過,正常情況下,公孫瓚和劉虞這樣的例子非常罕見。

  趙部沒有公孫瓚剛猛,劉焉也不象劉虞那樣溫和。

  正因如此,趙部在劉焉的壓製之下,隻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劉焉是益州牧,他要修理趙部,誰都不能講他不對。請袁紹出麵調解,是因為趙部名義上是關東諸侯一員,袁紹或可以關東盟主的身份關注此事。但袁紹是否願意再趟這渾水,現在誰都不敢保證,趙部請魚不智出麵催請,就是寄希望於魚不智和袁紹的“友情”能夠起到作用。但趙部自己也明白,即使袁紹肯說話,可劉焉未必肯賣袁紹這個麵子,到那時候,恐怕天王老子都救不了他。

  事到如今,他已別無選擇。

  魚不智對趙部的事情相當上心,離開江州太守府後,徑直回了逐鹿領,打算立刻去渤海郡找袁紹。一路上,魚不智都在推敲說服袁紹介入的措辭。

  隻要能保住趙部,逐鹿領便穩如泰山。

  平心而論,魚不智認為袁紹答應介入的可能性很大。

  首先,趙部早就表達過想抱袁紹大腿的意思,袁紹接受了趙部的歸附,否則也不會派人插手越境事件調查。按照官場約定俗成的規矩,趙部沒有犯下大錯,袁紹就不能在他有難的時候棄之不顧,否則誰還敢投到他門下?

  其次,袁紹不久前任命青州刺史,群雄無抗聲,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更有底氣介入趙部和劉焉之間的糾葛。

  第三,渤海郡和巴郡相隔數千裏,袁紹隻可能通過外交斡旋居中調停,頂多動動嘴皮子。調停成功,趙部對他更加感激;即使失敗了,袁紹也不會有實際損失,低成本高收益的買賣,袁紹應該不會錯過。

  最後,魚不智自信袁紹多多少少會顧及他的薄麵,因為現在正是他和袁紹關係最好的時候。上次去渤海袁紹硬拉魚不智飲宴,臨行前又托他幫忙送一封信,不難看出兩人關係親近。

  咦,好象有哪裏不對。

  魚不智忽地停下腳步。

  “該死,送信啊!”

  上次去渤海太守府,正是“釘子計劃”開始實施的關鍵時刻,魚不智本意隻是想跟袁紹打個招呼,不料想被袁紹硬拉著飲宴,耽誤了一些時間。從太守府出來,魚不智急著趕往刺血領與大部隊會合,並沒有第一時間跑去幫袁紹送信,後來因為行軍路線臨時發生改變,牽涉到一係列行程安排,討論來討論去,直到遠征隊伍出發都沒想起還沒有送信。

  進軍河套後,他更是將送信這回事忘到了後腦勺。

  魚不智瀑布汗。

  幸虧他想起了這件事。

  他正要跑去找袁紹,袁紹肯定會問他信送了沒有,對方如何回複之類,答應了別人的事情沒有做,終究很尷尬。

  改變目的地,一路傳送到河南尹,進入中牟縣城。

  來到中牟縣府,縣府門上的匾額題的並不是縣府,而是“車騎將軍府”。十餘名甲士守在門外,威風凜凜,殺氣騰騰,氣勢勝過普通縣府守軍甚多。

  魚不智過去,被守門甲士攔住。

  一名武將走了過來,悶聲道:“來者何人?”

  魚不智道:“逐鹿領魚不智,求見車騎將軍大人。”

  那武將楞了楞,隨即恢複常態:“原來是天下第一城主、勇毅護軍到了。不智城主來找車騎大人,在下不敢阻撓,但職責所在,還請不智城主賜告,今番前來所為何事,以便在下向內府稟告。”

  這名武將的恭敬態度,讓魚不智心中暗爽。

  不難看出,天下第一城在NPC世界裏還是有一點名聲,而且名聲不壞。要不是這員武將當麵提起,魚不智都差點忘了自己是勇毅護軍,好歹也是六品官職,在一些小嘍羅麵前,哥也算是有點身份的人了……

  魚不智也不廢話,直接說明來意。

  “受渤海太守所托,帶一封信給車騎將軍。”

  得知是袁紹派人送信,守門武將更加不敢怠慢。

  “不智城主稍等片刻,末將立刻通知內府。”

  府中很快出來一名文士,將魚不智迎進府內,帶到一間書房。

  魚不智走進書房的時候,正好看到一人站在窗前。

  他穿著便服,未著盔甲。

  從背影看,此人身材算不上雄壯魁梧,頭發也有些斑白,氣勢卻很足。他隻是簡簡單單站在那裏,負手看著窗外,顯得非常安靜,卻自有一股懾人威勢。魚不智看的第一眼,仿佛看到了一座巍然屹立的大山。

  “這氣勢,不愧是漢末名將……”

  魚不智知道,這就是自己要找的人:車騎將軍朱儁。

  朱儁的名字,相信沒有多少人不知道。

  朱儁最為人所熟知的事跡是鎮壓黃巾,他和皇甫嵩是平定黃巾的功臣,係統推演出的益州叛亂,最後也是被朱儁平定。除此之外,朱儁似乎沒有更多事跡,但實際上,朱儁的履曆非常輝煌。

  平定黃巾之前,朱儁做過蘭陵令,因為他政績卓著,不久拜交州刺史,直接從縣官跳到州官。當時交趾的梁龍和率眾萬人,和南海太守孔芝反叛,朱儁接受任命後,回本郡檢選家兵,得五千人往交州平叛。旬月之間便斬殺梁龍,迫降數萬人,州郡宣告平定。

  黃巾起義結束後,黑山軍侵犯河內郡,朝廷遂任命朱儁為河內太守,朱儁再次以家兵擊退張燕親率的黑山軍,黑山軍從此不敢輕犯河內。後來的益州叛亂也是被朱儁平定,雖說益州叛亂是係統自主生成的遊戲事件,但朱儁屢屢被委以平叛重任,足以證明其能力和地位。

  朱儁功高望重,堪稱東漢末年為數不多的一員名將。

  董卓初入洛陽時,對他就格外小心,外表與朱儁親近,心裏實則忌憚。曆史記載,朱儁屢次阻止董卓遷都長安,董卓對他非常厭惡,但又領略他的高名,上表奏請朱儁為太仆,做自己的副手,朱儁推辭不就,可見他忠於漢室,頗有氣節。

  董卓入關中後讓朱儁守洛陽,朱儁與山東諸將通謀,約做內應,後擔心事敗棄官逃往荊州。董卓任命弘農人楊懿為河南尹,駐守洛陽,朱儁聞訊引兵還,楊懿退走,當時洛陽殘破,無法作為屏障依靠,遂引軍來了中牟駐紮,並傳信給各州郡召請部隊討伐董卓,被陶謙表為車騎將軍,在中牟與李傕、郭汜等人對峙。

  在文士提醒下,朱儁轉過身來。

  “我知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