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章八七 懷柔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1-05-13 00:15      字數:4338
  李君威選擇理查德克倫威爾擔任帝國北美殖民地的總督是有原因的,目的就是為了盡快在北美站穩腳跟。

  英國人殖民地北美洲已經有將近一個世紀的曆史,但是因為各種原因,英國北美殖民地實際是分了北、中、南三塊地盤,新英格蘭屬於北部殖民地,紐約州、賓夕法尼亞等幾塊殖民地是中部殖民地,以弗吉尼亞為代表的則是南部殖民地。三塊殖民地的政治生態與經濟模式也完全不同。

  新英格蘭殖民地是所有殖民地之中工業、手工業作為發達的,同樣也是人口最多的地方。這塊殖民地有兩大支柱產業,其一是毛皮貿易,其二是造船工業。但是最近幾年,隨著與周圍美洲原住民關係的逐漸惡化,新英格蘭殖民地的毛皮貿易已經漸漸勢微,而造船工業卻迅速發展起來。

  造船業的發展,是因為北美地區尚未開發的森林之中有大量質地優良的木材,但動力則是來源於對外貿易和鱈魚捕撈作業。因為宗教傳統,歐洲人在一年之中有一百多天是不允許吃肉的,但是鱈魚並不在限製之內,而且鱈魚醃製、晾曬之後很適合長期儲存,且熱量高,成為了西歐主要的肉食來援之一,而在新英格蘭東北部就是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的紐芬蘭漁場,而核心地帶就是捕捉鱈魚的鱈魚角,甚至傳言,人可以踩著鱈魚的背部,從船上走到岸邊。

  造船業是需要多種門類配合的工業,因此伐木、冶煉、鍛造也隨之發展起來,以波士頓為中心,形成了北美殖民地唯一的工業中心。這是就是李君威要拿下波士頓所在馬薩諸塞州的原因,帝國海軍和陸地力量在北美駐紮,需要這些手工業者提供維修、加工服務。但是,新英格蘭地區也有一個缺憾,就是氣候寒冷且土地貧瘠,各殖民地的糧食僅僅可以滿足自己所需,因此,李君威要了第二塊殖民地,康涅狄格州,這個州的核心地帶,康涅狄格河穀是新英格蘭地區唯一出產商品糧的地方。

  工業和農業結合,遠征軍就可以借此站穩腳跟,但關鍵的問題在於,新英格蘭地區是清教徒的地盤。而這些人統治起來相當的麻煩。

  清教徒是英國國教之中要求清理天主教殘餘的改革派,他們信仰加爾文主義,認為《聖經》是唯一且最高的權威,任何教會與個人不能成為解釋者和維護者,顯然他們的這種主義很不適合以宗教為統治工具的封建王權,還有那些教會人士,因此清教徒在英國本土不被認可,為了躲避宗教迫害,清教徒大批量移民北美。與其他地區的移民不同,清教徒往往以家庭、村社為單位移民,來到北美的不僅是契約奴、貧寒水手農民,還有工匠、律師、詩人等階層,這也是新英格蘭發展最好的內在動力。

  雖然是遭遇迫害而遷移,但是清教徒卻同樣對美洲原住民迫害,在他們的理論裏,上帝有意讓清教徒接管印第安人的土地,以此作為對清教徒忠誠、勤勉的獎勵。顯然這是非常無恥的理論,甚至康涅狄格州的開拓者們在一次大會上進行投票。決定了三個原則,其一,美洲土地屬於上帝。其二,土地應該分配給聖人。其三,清教徒都是聖人。以此形成了搶奪美洲原住民土地的邏輯。

  清教徒們有著嚴苛的宗教習慣,甚至還有宗教法庭審理迫害其他宗教信仰者,而且本地還擁有暴力傳統,殖民地的人動不動就會抗稅。顯然,人生地不熟的遠征軍無法在短時間內統治這幫家夥,一味的用強隻會讓‘站穩腳跟’這個初衷失敗,因此,李君威選擇理查德克倫威爾作為總督。

  理查德的父親,那位英國護國公克倫威爾就是清教徒,理查德本人也是在清教徒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用清教徒去跟清教徒打交道的懷柔政策更能讓統治變的順利。

  而從新英格蘭往南就是中大西洋殖民地,也叫中部殖民地。這裏就與新英格蘭不同,風調雨順,很少有自然災害。是美洲殖民地中糧食產業最行省的地方,同樣也是所有殖民地之中宗教最為寬容的地方。天主教、新教以及各種教之中的任何教派都可以在這裏存在,其中以賓夕法尼亞最為出名,與新英格蘭多是自治殖民地不同,中部殖民地以王室直轄殖民地和業主殖民地為主。

  比如賓夕法尼亞,其業主就是佩恩伯爵,當年英荷戰爭,王室欠了佩恩家族一萬六千兩英鎊,查理二世不想還了,就把北美一塊與英格蘭一樣大小的土地賜予給了他,所謂的賓夕法尼亞直接翻譯就是賓家的森林。而威廉佩恩是貴格會成員,倡導宗教寬容,因此大量的歐洲移民來到此地,不僅有英國人,荷蘭、瑞典等國也有。同時,賓夕法尼亞也是與印第安人關係最好的地方,有些時候,成年移民要去外地辦事,會把自己的孩子直接托付給印第安鄰居照顧,在帝國統治北美時期,為了吸引印第安人,也不隻一次的宣布,帝國統治的土地就是賓夕法尼亞。

  但是因為中部殖民地是早年英國、荷蘭和瑞典大規模爭奪地區,也屢屢與靠近的法國殖民地衝突,所以人口是三大塊殖民地最少的。但也是發展最快的,因為這裏土地肥沃,宗教寬容,是窮人最願意來的殖民地。

  南部以弗吉尼亞為代表的殖民地就是另外一種情況了,在宗教上,其是英國國教,宗教氣氛非常保守,拒絕天主教、清教徒,但沒有清教徒那麽嚴肅,不會像清教徒那樣方方麵麵管製人的生活。而在經濟上,南部殖民地就比較單一,以種植業為絕對產業,這裏是亞熱帶地區,可以種植甘蔗和煙草,因此這裏有大量的英國人,但這些英國人之中相當一部分是契約奴,這與中部殖民地自耕農為主,新英格蘭地區清教徒拒絕奴隸製完全不同。

  但即便如此,南部殖民地仍然需要大量的黑奴,其九萬人左右的人口之中,已經有將近兩萬黑人奴隸。

  南部殖民地種植業需要大量的土地,而且甘蔗、煙草這種都是非常消耗土地肥力的作物,需要不斷更換土地,為了搶奪土地,南部殖民地與印第安人關係很差,衝突非常多。因為種植的作物主要銷往英國本土,還需要本土為種植業提供農具等配套,所以南部殖民地對英國最為忠心。

  雖然南部殖民地可以創造相當的稅收,也比較容易控製,但李君威的計劃之中,前期不會選擇那裏。在南部殖民地,別說城市,就連鎮子、港口都沒有多少,都是遍布曠野的大農莊,唯一稱得上港口城市的查爾斯頓也隻有貿易集結才有三千人口,而且氣候相對濕熱,容易造成巨大的非戰鬥減員。

  波士頓戰役僅僅持續了一個小時就草草結束,安德羅斯爵士成為了七十五個死者之中的倒黴蛋,在見識了雙方之間的戰鬥力差距和李君威提出了非常寬容的政策之後,新英格蘭本地的民團全都放棄抵抗,也拒絕加入菲利普爵士的抵抗軍,相反,英國本土來援的冷溪步槍團卻在安德羅斯死後沒有選擇投降菲茨詹姆斯,原因在於,菲茨詹姆斯要求這些人全都該信天主教。

  “菲茨詹姆斯這個蠢貨,十足的蠢貨,竟然逼著冷溪步槍團造反。”李素在市政廳裏破口大罵,雖然在場的那些議員都聽不懂他說什麽,但從表情和憤怒的語言就猜個七七八八。

  李君威倒是沒有覺得多少驚訝,他甚至不確定提前知道的話會阻止菲茨詹姆斯。在過去的大半年裏,李君威數次與詹姆斯二世通信,已經深切的了解了父子二人在宗教方麵的執拗。詹姆斯二世已經被稱作為了一場彌撒丟了三個王國的男人,但仍然堅定信仰天主教,這也就罷了,但他不願意對其他信仰包容,就是愚蠢了。

  李君威提醒道:“好了,李素,當著這麽多人麵,你做什麽。菲茨詹姆斯做什麽與你無關,你立刻去安置陸戰隊和我們的盟軍,波士頓是我們的了,我不希望軍人騷擾平民的事情發生,但又希望我們的士兵今晚能住進房子裏,所以,你、理查德總督還有幾位議員去安排吧。”

  李素憤怒離開,帶著理查德克倫威爾和幾個議員去了一旁的辦公室。而還有大量議員停在會議室裏不走,這些代表是新英格蘭殖民地除了馬薩諸塞、康涅狄格兩州外的代表。在過去的半天,他們去見了新主人,菲茨詹姆斯。感受到了這個新主人在宗教上的保守、嚴肅,在經濟上的貪婪和軍事上的暴虐。而離開後,他們卻發現,馬薩諸塞、康涅狄格兩州的同僚們卻與陸戰隊‘相親相愛’。

  原因在於,李君威接納了原有的一係列官僚體係和政治製度,也沒有提高稅收,甚至讓馬薩諸塞議會挑選民兵與陸戰隊憲兵組成了一個執法隊,在波士頓維持秩序,戰爭剛剛結束,波士頓沒有宵禁,遠征軍隻有少量軍隊入城駐紮。

  所以其他州的代表擁有了一個訴求,要求並入帝國殖民地體係,而不是從效忠威廉三世轉向效忠詹姆斯二世。

  “很遺憾,按照我與詹姆斯國王達成的一致,除了馬薩諸塞和康涅狄格,帝國不會占領其他地方。”李君威在了解了大家的訴求之後,給出了一個肯定的回答。

  這讓很多人感覺到失望,而李君威已經聽說了菲茨詹姆斯的所作所為,他意識到一點,假如這個問題不解決,其餘殖民地是不會安心接納改朝換代的,肯定會反抗,菲茨詹姆斯就會派兵征討,肯定會引發新英格蘭地區的混亂,屆時帝國的兩塊殖民地也無法獨善其身。

  “這樣吧,我可勸說菲茨詹姆斯,把新英格蘭地區的全部治理權交給克倫威爾先生,也就是說,克倫威爾先生擔任新英格蘭地區的總督,但在殖民地裏,實行什麽政策由菲茨詹姆斯閣下決定,我會勸說他宗教寬容和貿易自由。但無法讓他同意你們在稅收、駐軍上的訴求,畢竟菲茨詹姆斯閣下是我們的盟軍而非屬下。”李君威考慮再三,告訴了所有人。

  他相信菲茨詹姆斯會同意,因為他還要南下征討,需要遠征軍的支持不說,愛爾蘭團的軍費和物資補給還在遠征軍手裏攥著,而議員們知道,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他們多是商人,麵對武力天生就有軟弱性,接受李君威的提議就是花錢買安全和自由,雖然不及帝國殖民地,但仍然是難得的政策了。

  遠征軍在波士頓休整了十天,這個時間段,菲茨詹姆斯派遣軍隊接管了新英格蘭的其他殖民地。而來自佛得角的第二批援軍抵達之後,聯軍開始揮師南下,菲茨詹姆斯與別林斯基的哥薩克走陸路南下,澤連科的愛爾蘭團加強給海軍艦隊,海路南下。

  陸戰隊和部分愛爾蘭團則留在了波士頓,李君威做了三件事。

  一是與法國人交涉,結束殖民地的戰爭。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擁有超過二十萬的人口,而法國人隻有不到五萬,武力方麵很大程度依靠印第安盟友,而這也是李君威做的第二件事,以散財童子的姿態大量拉攏印第安部落,劃定邊界,簽訂條約。而最後一件事則是派遣徹奇少校以英國軍隊的身份占領了紐芬蘭島,然後遠征艦隊討伐之,順利驅趕走了紐芬蘭島上的法國人,順勢占領了這塊雖然貧瘠苦寒,卻漁業資源豐富的島嶼。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李君威並未以官方的身份宣布帝國北美殖民地的定義。要知道,帝國的海外殖民地有好多種,主要的是公司殖民地,以非洲開發公司所屬的區域最為廣袤。除此之外,還有國家殖民地,最大一塊是美洲戰爭之中吞並的阿根廷、智利等地,這些地方隻有益州、南港是帝國城市,其餘全都是殖民地,一開始是陸軍派遣軍司令部管理,後逐漸移交給開普敦代管。

  還有就是國營殖民地,最新的一塊就是玻利維亞,帝國專門成立了一家擁有軍事、行政職能的國營公司管理波托西銀礦及周圍大片地區。北美殖民地屬於哪種,李君威沒有定性,實際他在等待國內的回應,他希望把北美殖民地變為他個人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