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章 章八八 那一千多萬的用處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1-05-13 00:15      字數:4149
  帝國二十八年的中秋節,皇室多了一位從歐洲回來的家人,已經出嫁、生育的靜安公主,她還帶回來自己的孩子,而這也讓帝國皇室享受了一次四世同堂的樂趣。

  李君華剛剛定好了中秋諭令的稿件,就見皇後款款而來,說道:“中秋節,午膳你都不吃,是等著晚上的團圓飯嗎?”

  “團圓飯也不是那麽好吃的,幸虧今年靜安回來了。”李君華接過妻子遞來的餐點,勉強吃了兩口。對他來說,每當團圓的節日,都有一些不自在,因為太上皇總會想他的長子和幼子,說一些多情的話。這在尋常家庭再簡單不過,但在皇室不同,皇位是導致長兄自立門戶,幼弟長年奔波的主要因素,身處皇位之上的李君華總是因此受到一些煎熬,而身為皇後的韓芷薇很清楚這一點,因此總會給與其更多的關懷。

  韓芷薇笑著說道:“以後的日子還會更好一些,前幾日籌劃你去北京秋狩的事,鐵路局那邊說,申京到蘇州的電報已經通了,明年可通北京。再過幾年,興許電報可以直接通歐洲、美洲、印度去,你們父子也就能和老三通上電報了。我還在今年新修訂的小學課本上看到了一種叫電話的東西,說是成功之後,千裏之外就能聽到別人說話,真是稀奇。”

  李君華點點頭:“是啊,投了那麽多錢,總該有些成果。”

  自從禪位給兒子之後,李明勳過了長達十年閑雲野鶴的生活,以養生、遊玩為樂趣,別說政務,就連世俗之事都很少參與。一直到找到蒸汽機這個興趣愛好,後來又稱為了海軍裝備顧問,重出江湖的李明勳很快發現,自己的穿越確實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在某些領域,比如蒸汽和一係列的軍事裝備,可能已經讓曆史進程提前了一百五十到兩百年。

  但是李明勳也發現,進步快的多是實用科學、經驗科學領域,而在一些基礎科學領域,進步則是相當緩慢,有些領域甚至完全沒有進步。比如生物、化學、物理等領域,因為這些領域不會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反而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而在教育領域,帝國的教科書過多側重於文史體育等實用方麵,對數學等學科重視不夠,也完全沒有物理、化學教育,李明勳迅速做出反應,要求小學增設科學一科,雖然裏麵的東西都很淺顯,甚至充斥著各種妄想,但是促進了孩子的好奇心以及科學的精神。

  幸運的是,這麽多年來,科學精神與法治精神一樣已經深入人心,有大量處於一線工廠,受過教育的人為了利益、理想進行了基礎研究,讓帝國的物理、化學等領域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雖然遠遠遜色於應用科學,但已經超越了其他文明。

  而李明勳也開始大力支持這些基礎科學,在帝國政府領導的帝國科學院重視不夠的情況下,甚至直接成立皇家科學院,為物理、化學、電力等學科提供研發資金和設施,並且完善了專利法,通過專利費不斷的為這些科學研究提供經費,而各主要大學也紛紛建立類似的學科門類專業。顯然,前期必然有大量的投入,這也是李君華抱怨花了那麽多錢的原因,但現在,資金已經逐漸回流。

  第一個成功的是化學領域,皇家科學院擁有十幾種化學染料的專利,已經憑借價格低廉、顏色穩定和不容易褪色,快速擊敗了傳統的生物、礦物染料,行銷大半個世界。

  “對了,你問過沒有,這一次靜安回來,有沒有給父皇錢,我說的是,老三給的錢。”李君華放下碗筷,問道。

  韓芷薇道:“給了,但是父皇沒要,據說錢箱子都抬進宮裏了,父皇堅持沒要,畢竟皇家科學院那邊已經有了財政盈餘。”

  李君華輕輕點頭,陷入了沉思,而這個時候,侍從官傳報,說誠王與靜安公主到了,李君華詫異,誠王怎麽會和靜安公主走在一起,而且靜安還沒有帶孩子來。

  進了禦書房後,林君弘把房間裏的女官和侍從官差遣了下去,但是看到皇後,有些為難,而靜安公主手裏捧著一個上了鎖的錦盒,上麵還貼著封條,交叉的封條上是裕王李君威的親筆所書,一根封條寫著:誰也不許打開。另一根寫著:裏麵是炸彈。這是正經的裕王風格,不用問就知道這是誰的東西。

  “喲,這是老三送來的禮物嗎,神神秘秘的,還貼了封條上了鎖。”韓芷薇笑著說道。

  靜安公主說道:“皇伯母,這是三叔讓我捎給皇伯父的,但是......但是說隻有皇伯父和誠王伯伯才能打開。”

  靜安已經過繼給了裕王一脈,但是對李君威‘三叔’這個稱呼怎麽也改不過來,大家早已見怪不怪了。韓芷薇敲打了一下那小盒子,說道:“誰知道老三又搞什麽稀奇古怪,我才懶得知道裏麵是什麽,這個大小,估計是裝不下一個漂亮姑娘的吧。”

  說罷,放下了盒子,起身告退,李君華問:“靜安,裕王在裏麵放了什麽?”

  “不知道,說鑰匙在您手裏。”靜安公主說道。

  李君華這才想起,似乎幾個月前收到過來自裏斯本的信,除了照例的問安和一些歐陸戰略的解釋,裏麵確實有一枚鑰匙,卻沒有提及用途。

  李君華從專門放弟弟書信的盒子裏找到了那枚鑰匙,正要打開,靜安說道:“三叔千叮嚀萬囑咐,說隻兩位伯父能看。孩兒告退了........。”

  待靜安告退後,林君弘嘟囔道:“這個老三,又搞什麽神秘兮兮,這裏麵不會真的是炸彈吧。”

  “荒唐。”李君華才不信裕王會送炸彈給自己,直接打開,裏麵有一個油紙包包住的東西,剩下的全都是一些銀行的存單票據,另外就是一封厚厚的書信。

  林君弘打開那個油紙包,一股子發黴味道傳來,裏麵的東西早就壞了,但依稀可以看出是一塊糕點,至於是什麽,林君弘死活沒有看出來。

  而李君華則拿起那些銀行票據,發現涉及了帝國十幾家民營、國有的銀行,卻都是開普敦的分行,都是李君威以個人名義存在這些銀行裏的錢,少的六十七萬兩,多的一百多萬兩,細細一算,加起來竟然有一千四百七十萬兩銀子。而這筆銀子,李君華和林君弘二人是知道的,遠征軍內部海陸將領、裕王侍從班子、參謀班子以及安全局都有過密奏,提及過裕王在美洲戰爭中有私吞戰利品的行為,各方麵給的數據不同,但大部分認為數額超過了一千萬兩。

  這三年,裕王府每年都有給太上皇的孝敬銀子,而李君威本人在歐洲開銷極大,甚至有過遇到某位心儀的葡萄牙貴族小姐,一出手就是價值二十萬兩珠寶的記錄。李君華以為,那筆錢已經花的差不多了,想不到還有這麽多。

  “老三應該是知道了有人調查他,所以提前上繳,省的日後麻煩。”林君弘猜測說道。

  李君華笑了:“你覺得可能嗎,死不認賬才是老三的作風。而且就算提前認錯,也該回申京之後,現在他可還在歐洲或者美洲。”

  林君弘想想也是,裕王還怕那點麻煩嗎?他點了點那封信,說道:“看了這個,也就明白了。”

  “......二哥、君弘哥,當你們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應該已經去美洲的路上或者已經到了美洲。因為聯合詹姆斯黨,並且英國殖民者的實力遠遠遜色於我遠征軍,除非老天爺一場風暴把我們葬送在大西洋,否則帝國肯定會在北美擁有一塊殖民地。兩位知道,那隻是一開始,我的目標一直很明確——北美一定要屬於帝國,不許任何國家染指。

  這一次出征美洲、歐陸,我對歐洲殖民者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在海外領地的擴張、統治上有了更多的想法,觀念也發生了轉變。從而對北美殖民地的統治方式有了一個新的計劃,而這個計劃開始於我們對秘魯的占領,而計劃所有的資金在美洲戰爭中開始籌集,除了孝敬父皇與私人花銷,其餘的全都在你們麵前了。如果你們同意我的計劃,這些錢要給我送回來,作為計劃的資金,如果你們不同意,這筆錢則由二哥處置。

  溫馨提議,不要公開處置,我可不想損害我的光輝形象,而我的計劃如下........。”

  李君威的計劃就是讓李君華下令,把帝國在北美的殖民地封賞裕王,將其變成裕王封地。這當然不是因為李君威想要學自己的大哥,要在美洲自立門戶,建國稱王。實際上,李君威在書信中保證,假如北美殖民地成為了裕王封地,他本人及直係親屬絕對不會前往北美。裕王封地隻是為了讓裕王擁有對北美殖民地的絕對控製權。

  李君威首先提到了北美殖民地的特殊性,雖然他無法違背與父親的約定,告訴這兩位哥哥,在原本的曆史上,北美誕生了一個足夠與中華文明對抗的國家,但正如不會有人在這個時代相信,英國有能力成為日不落帝國,西方會壓倒東方一樣,李君威感覺說出來兩位兄長也未必能信。但他還是盡己所能闡述了北美殖民地的潛力,而顯然,對於李君華、林君弘而言,這並不難理解,要知道,當年兄長自立門戶,北美在太上皇眼裏是和次大陸一個等級的存在。

  正是因為北美擁有無窮的潛力,李君威堅定的認為這塊土地與帝國任何一塊海外領地都有所不同,帝國在其他海外領地可以接受的東西,在這塊土地上絕對不能接受,其中一點就是夷夏雜居之事。

  其實在這一點,身為皇帝的李君華與父親、弟弟有著不同的理解,他認為,帝國是中華前所未有之盛世,應該如盛唐一般,對各類族裔、文明、宗教擁有包容性,兼容並蓄是一個強大王朝應有的胸懷。但是李君威則認為,在一些關鍵所在,隻有有能力,就不應該主動的包容,而在不可避免的情況下,也應該控製外族的數量,尤其是西方族裔和天方教文明這類與中華存在著千差萬別的族裔和文明。

  幾千年曆史,王朝更替,帝國隻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朝代而已,一個王朝,可以崛起也可以衰落,可以興盛,亦會腐敗。大唐時候,太宗、玄宗時萬國來朝,兼容並蓄確實值得向往,但也是玄宗後期諸夷作亂,再後五胡亂華的根源所在。

  正是基於這種理解,李君威一手主導南洋排外事件,雖然避免了大規模的流血衝突,卻把南洋諸行省重新控製在國族手中。也是基於這樣的了解,李君威建議裴元器主動收納無國之人,以外族之力建設帝國的西部邊疆。

  但問題就在於,北美是帝國疆域最遠所在,即便是蒸汽動力船隻已經發明的時代,依舊是一種遙不可及的感覺。

  帝國本土或者海外富裕、人口集中的行省,向外移民,北美應該是最後一個選擇,距離實在是太遠了,指望主動移民難以在短時間形成氣候。而帝國通過行政手段的大規模移民,北美也很難是首選,畢竟在北美前麵,還有更為迫切的西津地區、南非地區、美洲行省等地。所以,在未來幾十年乃至上百年裏,北美的人口規模都會很低,帝國很難在此地建立行省,隻能以殖民地方式統治,但殖民統治就意味著一個灰暗的未來,誰也不能保證百十年後,北美還會誕生一個美國,與帝國離心離德的美國,成為帝國最大的競爭者。

  畢竟,殖民地就是殖民地,現在的擁有總會在將來失去,當民族獨立的浪潮在全球掀起的時候,那是一種任何強橫帝國都無法壓製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