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八九 嶽樂的選擇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2      字數:4329
  杭州。

  “你確定咳咳,你確定你看到的是張存仁,而不是其他什麽同名的人?”嶽樂不敢相信的看著眼前這位被放回來的寧波參將,再一次問道。

  “是的,張存仁擔任閩浙總督時,奴才便是把總了,見過他兩次,雖說現在年紀大了,但仍舊能看的清楚。”寧波參將說道。

  “這麽說,蘇州失守了?”嶽樂道。

  寧波參將說道:“肯定失守了,奴才已經看到蘇州城掛上了明旗。”

  嶽樂從揚州逃回了杭州,迅速掌控了杭州大營,而朗廷佐則在蘇州立下營寨,卻是被明帝派遣的軍隊包圍,嶽樂知道蘇州守不住,派遣杭州將軍噶禮督寧波參將和紹興參將等四支綠營兵前去解困,嶽樂派遣的都是浙江本地綠營,認定這些人為了家人安全也不敢造反,但結果卻是在蘇州附近遭遇伏擊,噶禮等八旗兵全部被殺,倒是綠營被放回來一群人,來勸降浙江的其他綠營將領的,眼前這個寧波參將是他嶽樂親手簡拔的,便是前來報信。

  “張存仁怎麽會降?”嶽樂讓寧波參將取出,不敢相信的自語,繼而又是大怒:“張存仁怎麽能降呢!”

  實際上,當知道永曆入主南京之後,嶽樂最想聯絡上的不是青州的皇帝順治,而是他認為在沂州修大營的張存仁,原因很簡單,即便蜀兵和楚兵相助,永曆麾下也隻有兩萬多精銳和一群烏合之眾,軍力是不夠的,而他麾下足有十幾萬人,隻是這些人因為永曆出現在南京,且江南大壞,而不敢確定大清還能勝利,因為不願意相助於嶽樂。

  嶽樂的計劃是聯絡讓張存仁,讓他南下,這樣張存仁麾下四萬人,自己再出少量兵馬配合就能掃蕩南京這個新生的政權,張存仁南下不僅可以帶來兵,還能帶來大勢,嶽樂可以堂而皇之的告訴綠營將領:“看到沒有,大清國勢昌隆,天子在青州對付東番,還有餘力派兵南下平叛。”

  而現在,張存仁叛變了,一反一正便是八萬兵馬,即便綠營個個都聽嶽樂的,他也能平定江南之亂,那合眾國的東南戰區也可以就此橫掃兩浙甚至跟著打進江南。

  更可怕的是,張存仁在聯絡前線的綠營將領,公開大清在山東戰場的失敗,八旗主力被困臨清,青州大營支撐不過今冬,皇帝病體日衰,時日無多,這些情況,東番都是派人傳播過,現在從青州出來的張存仁說了,那就變成了事實。

  “去把平郡王叫來。”嶽樂吩咐道。

  不多時一個年輕人走進了嶽樂的房間,正是平郡王羅可鐸,平郡王的祖父嶽托是禮親王代善的長子,是皇太極器重的重臣,論起來,其要喊嶽樂一聲爺爺,當然,這個爺爺不如滿達海這個七爺爺親近了。

  因為滿達海投降的事情,羅可鐸受了牽連,被削了兵權,在杭州待罪,此時被嶽樂叫來,他神色頗為恐懼,跪在地上:“安親王,孫兒可什麽都沒有幹啊,什麽都沒有幹。”

  嶽樂臉上生出了厭惡,羅可鐸的曾祖、祖父、父親都是英雄氣概,怎麽生了這麽個蠢貨,這個羅可鐸才應該被叫做嶽托才是。(嶽托翻譯過來就是傻蛋)。

  “照實了說,滿達海可有聯絡你?”嶽樂問道,嚇得羅可鐸一個激靈。

  羅可鐸支支吾吾不敢說話,嶽樂隻能用詐術,說:“你若是不說實話,我也沒有辦法保你。”

  “是寫過兩封信,但我可是從未回過啊。”羅可鐸隻得老實說。

  “把信交出來。”

  羅可鐸隻得取來,嶽樂拆看之後,發現滿達海寫的是情真意切,簡單說了自己投降後的生活,讓羅可鐸小心行事,關鍵時候倒戈一擊,也可落得一個好下場。

  “看來滿達海確實得到了傳聞中的封賞。”嶽樂歎息一聲說道。

  羅可鐸聽了這話,小心抬起頭,見嶽樂一副沉思的模樣,問:“安親王,你不是要存了投降東番的心思吧。”

  嶽樂笑了一聲,冷冷問道:“平郡王,你覺得投降東番好,還是投降明廷好?”

  羅可鐸雖然被解了兵權,但一直也參讚軍務,對於江南的形式是知道的,他說道:“還是東番好些,我聽說阿爾金、噶禮他們都被殺了,在江南的滿洲人和蒙古人也是被追殺,我們投降明廷,未必會有活路,倒是東番,投降就不殺。”

  “你覺得明廷為什麽對我們趕盡殺絕,是因為恨嗎?”嶽樂問道。

  羅可鐸搖搖頭:“肯定不是,安親王如今明廷麾下官將都是些什麽人,蜀兵、楚兵和張存仁麾下,都曾經大清軍,與咱們有什麽恨,當官的也都當過大清的官,頂多覺得八旗當官容易,當兵多餉,嫉妒是有的,但他們何嚐不是吃皇糧,記恨什麽呢?

  我覺得他們是殺給東番人看的,隻要殺了八旗兵,就能掛著反清的旗,逼著東番當他們盟友,承認他們占領江南。”

  “這樣更不能投降明廷了。”嶽樂淡淡說道,東番不用說,從攝政王到貝子,殺的宗室多了,西南藩鎮也曾有兩厥名王的功績,這南京朝廷剛反正的臣子,可是沒殺過愛新覺羅的,估摸著自己投降就會被祭旗。

  “羅可鐸,我想讓你秘密去一趟泗礁山,麵見東番水師主帥,商討投降的事情。”嶽樂說道。

  羅可鐸:“啊?現在嗎?安親王,您還掌握著兩浙十幾萬精銳呢,而且,尚善貝勒他們還在前線。”

  “來不及了,張存仁已經到了,我們用謊言編製的幻象隨時可能破裂,那個時候,十幾萬綠營精銳會拿我們當墊腳石,至於尚善貝勒他們,他們一退回來,那我們也走不了。”嶽樂當機立斷。

  泗礁山,司令部。

  “將軍,有江南的消息了!”江南分艦隊的情報聯絡官忽然闖進了辦公室,興奮的向正在軍議的趙三刀和軍官們稟告道。

  趙三刀大笑:“很好,終於有消息了,讓人進來吧,是我們的人還是安全局的人?”

  鄉試大亂後的那天,雷克生便是命人給距離最近的江南分艦隊傳遞了消息,告訴他,江南恐生大變,而這個時候,趙三刀也接到了淮安有兵變的消息,他雖然不知道到底發生什麽,但卻開始準備起來,一麵向大本營和自己隸屬的東南戰區司令部匯報,請求支援,一麵集結艦隊,武裝士兵,準備應對。

  情報聯絡官看了看那群軍官,沒有公開說,而是跑到趙三刀身邊,貼耳說道:“長官,來人是滿清郡王,說是受安親王嶽樂之命來請降的。”

  饒是趙三刀見過世麵,也是不敢相信,安親王嶽樂可是滿清在江南的最高軍政官,怎麽自己十幾天沒接到消息,就已經天翻地覆,掌握十幾萬大軍的安親王就變成了喪家之犬了?

  趙三刀感覺沒有這麽簡單,對麾下軍官說:“好,暫且就這樣,你們先出去,記住,所有官兵取消休假,水手也要進行突擊訓練,另外招募槳手、征集船舶,所有經過此地的民船,都要暫扣下來,去吧!”

  眾人散開,趙三刀便是請使者進來,正是滿清的平郡王羅可鐸,羅可鐸彎腰施禮,然後遞上嶽樂的親筆書信,看到嶽樂言辭懇切,真有投降的意思,趙三刀收好了書信,問道:“江南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你且說說,不要漏掉任何一個細節。”

  羅可鐸不知道趙三刀什麽都不知道,他以為對方知道的隻是不詳盡罷了,畢竟這裏在外海,沿海都已經禁海,往來著實不便。

  也沒有任何隱瞞,羅可鐸便是把淮安假兵變誘殺嶽樂,江南鄉試士子鬧事,錢、洪、吳三家擁立明帝入主南京,江南已經改旗易幟,以及張存仁反叛南下,成為江浙總督,圖謀兩浙和十幾萬精銳綠營的事情,全部說了出來。

  聽完之後,趙三刀就立刻信了嶽樂投降確有其事,江南沒了,嶽樂便是沒有了錢糧之地,張存仁帶來的是滿清失敗的消息,還有南京朱明那杆依舊有效的大旗,足夠閩浙前線那十幾萬軍隊做出選擇了。

  “嶽樂想怎麽做,我們怎麽配合?”趙三刀問道。

  羅可鐸說道:“安親王想要效仿小人七叔祖滿達海,反正易幟加入合眾國陣營,如今明廷執掌江南,與我等大戰數場,但凡遇到滿洲與蒙古人,一律誅殺,不給活路,安親王與小人不想見幾千同族和近萬蒙古人遭屠戮,特請反正。”

  “那你們想要什麽待遇?”趙三刀問道。

  實際上,這種事情趙三刀根本決斷不了,但他卻可以判斷元首有沒有可能答應,羅可鐸卻是雙股戰栗,原來他一路奔波有些脫水,趙三刀把自己的茶杯遞給他,羅可鐸喝了,說道:“安親王沒說什麽要求哎呀,這個時候還能有什麽要求呢,能活著就好了,落明人手裏,肯定是死啊,小人聽說滿達海獻遼東而受賞,我們反正,至少能保住一條命吧。”

  “確實,除了漢奸名錄和戰犯名錄上那些不可赦免之人,清軍無論滿洲、蒙古、漢軍還是綠營,無論職銜與爵位高低,隻要投降一律不殺,士紳官宦也是如此,可你與嶽樂不可能不知道,你們可是戰犯名錄上的人,隻有以功贖罪,才能保一條活路。”趙三刀問道。

  “我們願意率六千八旗和一萬外藩蒙古反正,總歸是大功一件,可保性命嗎?”羅可鐸問道。

  趙三刀點點頭:“勉強可保你二人性命,但你們不想像滿達海那樣,受恩封之賞,得田畝奴仆?另外還有你們麾下那些兵丁,他們不想還歸自由,與家人團聚,難道隻想著保命,流放萬裏之外,永世為奴嗎?”

  “大人,我們不是反正嗎,既然反正了,你我就是一軍,如何還要流放呢?”羅可鐸不解。

  趙三刀嗬嗬一笑,抱胸後仰:“是,你們可以反正,可是我也可以不接受啊,如果我隻接受投降不接受反正,你怎麽辦?”

  羅可鐸無話可說,在明廷那裏是死路一條,而投降卻是可以保命的!

  “謝大人指點,那我們如何才能像滿達海那樣呢?”羅可鐸問。

  趙三刀指著桌上的地圖,拔出刀子插在了浙江那一塊上:“簡單,幫我奪下浙江一省,我與東南戰區司令部向元首保舉。”

  羅可鐸點點頭,心道富貴險中求,此時也沒有法子了,於是立刻說道:“好,我回去立刻稟告安親王。”

  “不,你派一個人先回去,告知此事,一天後,你隨我一起前往杭州。”趙三刀知道,時間非常緊迫,已經是耽誤不能了。

  羅可鐸被帶下去休息了,而趙三刀則帶著情報聯絡官到了自己的辦公室,用隨身攜帶的鑰匙打開了一個保險箱子,拿出兩頁公文,聯絡官一看,這兩頁公文正是軍令,一份東南戰區開具的,一份是統帥部的大印,隻需要在空白處填上命令就可以發作了,隻是軍令是麵向延平藩的,這是無法更改的。

  而這兩頁公文就是大本營交給趙三刀來轄製舟山延平藩的,就是擔心有緊急情況發生時,大本營來不及反應,趙三刀親手填寫上命令,兩份內容不同,但意思一樣,趙三刀左手寫一份,右手寫一份,字跡也不同。大意就是讓延平藩嚴守防區,不得出戰,違者軍法從事。

  “你去舟山次數多,由你代替我去傳令,記住,先把東南戰區司令部的交給鄭成功,他若是不從,或者軍隊仍有異動,第二天,再把統帥部的交給他,就是是新到的。”趙三刀吩咐道。

  聯絡官問道:“就憑這兩張紙就能控製住鄭成功,他可是有三萬兵,還有數百艘船!如今江南已經易幟,就算鄭成功和錢謙益已經斷了師徒情分,可皇帝卻是真的。”

  趙三刀笑了:“僅憑兩張紙是不可能的,但卻能讓其束手束腳,遲疑拖延,而我們需要的就是時間,即便他反應過來,聽南京命令出兵,也該掂量掂量,他帶兵走了,合眾國會不會派軍隊端了他老窩。”

  “這不會吧,雙方還沒有撕破臉。不過,以鄭成功多疑的性子,即便明知可能性不大,也不會傾巢而出的。”聯絡官淡淡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