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九零 控製兩浙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2      字數:4218
  或許鄭成功不會傾巢而出,但有一個人會,那就是趙三刀,他敏銳的抓住了嶽樂請降這隻鹿角,準備給還在嶽樂手中的兩浙上一個套,把它控製在合眾國的手中,隻是可惜的是,由於江浙沿海不是什麽主戰區,趙三刀麾下的軍隊數量並不多。

  一個加強團三千步兵加上武裝起來的四千水手,這就是趙三刀麾下全部的人馬,幸運的是,他有船,更幸運的是鐵了心要反正的嶽樂願意為他提供上岸的海港。

  但趙三刀的幸運不隻是如此,在他即將出發的時候,大本營的第一波援軍就已經到了,卻是一支以戰列艦和重巡為主的艦隊,艦隊的司令官便是李明勳的長子李君度,去年他與西蒙斯一起蕩平了西方殖民者在海上的挑戰,將各國俘虜送到了大本營,談判結束之後,李君度率領艦隊再赴南洋,卻是要宣威各方,這一年多,他去了暹羅、真臘、廣南,並且接到了安南和緬甸送到的國書,讓當初荷蘭人建立的海上聯盟徹底瓦解。

  原本他要去山東的,但是為了說服倔強的母親前往夫君的身邊而耽誤了,現在他出現在了浙江,帶來了十艘主力戰艦,可以震懾延平藩,還有一個旅的陸戰隊以及可以武裝起來的水手,最終,李君度與趙三刀的兵馬合股,一萬五千人,出現在了海寧港。

  這裏是滿清東南水師的母港,已經嶽樂率軍控製,船上的火炮武器全部被卸載,水兵繳械看管起來,隻有水手在船上等待調遣。

  “愛新覺羅嶽樂,參見大殿下!”如果是麵對趙三刀,或許嶽樂不會下跪,但眼前這個人是李明勳的長子,已經是親王級別的人了。

  李君度這一年多在南洋見過很多的國君、蘇丹和親王,但還是第一次見滿清的親王,隻有十六歲的他已經曆練的氣度不凡,抬手示意嶽樂起身,嶽樂起身看了一眼李君度,說道:“得見殿下尊顏,何其幸哉。”

  “嶽樂殿下請起吧,你是深明大義之人,反正有功,我會向父親如實稟告的。”李君度說道。

  如果說趙三刀答應嶽樂還有幾分不信,但李君度的答應就會充滿力量了,嶽樂當即謝恩:“多謝殿下恩賞,在下已經在海寧城中備下酒宴。”

  李君度擺擺手:“不必了,待陸戰旅上岸之後,我就要率軍進擊,嶽樂殿下也準備一下吧,此次行動還需殿下相助。”

  嶽樂連忙道:“在下聽從殿下調遣,這便派人去杭州,準備迎接殿下。”

  李君度直接說道:“不去杭州,我們要去的地方是嘉興,現在那裏是誰的地盤?”

  嶽樂知道李君度這是在向自己詢問現在的形勢,當即說道:“明軍在蘇州血戰一場,還在休整,相信這兩日也會南下的,嘉興未有建製兵力駐守,但還是大還是滿清掌握之中。”

  “好,現在你做兩件事。”李君度認真說道。

  嶽樂連忙稱是,李君度直接吩咐道:“第一,派遣你麾下八旗五百人,開具一份關防文書,由趙三刀率領,作為先鋒,先把嘉興城占下來。

  把杭州大營的指揮權交給羅可鐸,我會派遣兩千人馬隨他一起去杭州,管控八旗兵丁和杭州大營物資糧餉。”

  “殿下,您這是要與明廷開戰嗎,在下願意率軍為前驅,為新朝效力。”嶽樂當先問道。

  “不不不,你弄錯了,除非接到我的父親宣布南京朝廷非法的命令,那麽江南的明軍就是與我們同屬一個聯盟,也就是中華聯盟的盟友,盟友之間是不會作戰的,我率軍來此,不是為了打仗,而是為了掌握兩浙更多的地盤,你明白了嗎?”李君度問道。

  嶽樂當然不明白,江南何等重要,而明廷之所以掌握南京,最主要的前提是,清軍南方主力被東南戰區牽扯,北方主力被困在青州,這顯然是明廷占東番的便宜,東番豈能不反抗呢。

  “是,殿下,在下一定全力配合。”嶽樂隻能聽從命令。

  李君度點點頭,從書記官那裏接過一份文書,說道:“很好,你把這份投降書簽了吧。”

  嶽樂大驚失色:“殿下,我們是誠心反正啊。”

  李君度說道:“當然,我知道你們是反正,但在江浙之亂未曾平定之前,對外宣傳必須是你們投降,我會以反正的標準給你們待遇,所有的反正清軍的私人財產都可以得到保護,還可以從杭州府庫拿出五十萬兩恩賞,如果有家屬妻小在浙江,也可以先用船送到泗礁山去,我會放歸所有人自由,但對明廷方麵,必須說你們是投降。

  嶽樂,你應該清楚,南京朝廷那些漢奸走狗除了想要占據地盤,最大的願望就是得到合眾國的承認,成為合眾國的盟友,所以他們在江南盡可能的殺滿洲與蒙古人,表現的比任何人都要反清。但是因為地盤,我們可能會發生衝突,如果我們與你並肩作戰,便會被南京朝廷扣上‘夥同清虜,攻擊盟國’的帽子,你們如果做我們的俘虜,就算發生衝突,那也是合眾清算漢奸走狗,你明白了嗎?”

  嶽樂重重點頭,心中更是凝重,想這李君度不過是十六七歲的少年郎,卻已經督兵縱橫海陸了,而且未戰而及戰後之事,既通兵略,又懂政治,實在可怕,而更可怕的是調教出這等少年英雄的那個男人,想到這裏,嶽樂歎息:“哎,我大清敗的不冤啊。”

  且說張存仁在蘇州城下確實受了小挫,朗廷佐孤守,已知投降也不得免死,索性堅守到底,拖延了幾日時間,張存仁原本想先得到浙南那些綠營主力的支持,再進浙江討伐嶽樂,卻不曾想,斥候回報,有兵馬占據嘉興,他隻能率領大軍南下。

  因一時籌措不到足夠的船隻,張存仁命大軍沿運河不行,船隻則載負輜重在後行進,南行一天一夜,就已經到達蘇州與嘉興交界之處,張存仁指著不斷從南方蜂擁而至的小船,說道:“本官原以為是嘉興兵亂是假,但見這許多紳民逃亡,卻也必然是真的了。”

  高第抱拳說道:“大人,卑職方才押了幾艘船問過了,控製嘉興的,並非清虜而是東番兵。”

  “東番兵?”張存仁聽了這話,笑了:“笑話,東番兵或在山東或在福建,這江浙交界之處,哪裏有東番兵?”

  “許是泗礁山來的?”高第問。

  張存仁搖搖頭:“咱們掌握江南不久,消息未必抵達,就算抵達,泗礁山不過是水師聚集之地,哪有膽略襲擊浙江,進入嘉興,再者,清廷與東番仇深似海,嶽樂哪肯讓東番上岸呢?”

  “可那些人確實說是東番兵。”高第說道。

  張存仁身邊一個文官說道:“總督大人,許是舟山延平藩兵,往年,延平藩兵上岸搶掠,多是冒東番之名的。”

  一聽這話,張存仁心中一緊,鄭成功與錢謙益的關係他是知道的,而鄭成功又是王爵,若是其率軍上岸,這兩浙未必能拿到自己手裏,想到這裏,張存仁連忙吩咐:“高將軍,你先率前鋒在前,本官督領中軍,隨後就到,決不能讓延平藩染指兩浙。”

  說罷,張存仁也顧不得辛苦,到各營親自催促去了,大軍行進速度為之一快,到了下午時分,已經進入嘉興境內,眼瞧著天黑之前到不了嘉興,張存仁踟躕要不要大軍紮營的時候,忽然一陣銃炮之聲從南麵傳來,特別是炮聲非常沉重,山崩地裂一般,定然是大口徑的重炮,張存仁細細一聽,確定是嘉興方向,連忙吩咐江紡:“快去,告訴高第,前往不要和延平藩起衝突。”

  片刻時間,爆炸聲沒有了,過了一會,高第和江紡一起回來了,高第稟告道:“大人,不是延平藩,是真的東番兵,穿的呢絨軍衣,用的燧發長槍還是刺刀,雖說衣服不似咱們在山東見到的,但是東番無異,他們以橫隊排列,向我們警告射擊,是東番常用的連級齊射戰法。”

  “你可看清了?”張存仁仍然不願意相信。

  高第說道:“何止是看清了,他們還派來使者聯絡,卑職原本想去見他麽主帥,但是那廝說,他們主帥是李明勳長子,東南戰區副司令,爵同親王,位比督撫,不是卑職能見的,讓我軍主帥去。”

  “李賊長子?”張存仁聞言一愣,道:“難道他們早已得到消息?”

  高第說道:“不僅有東番兵,那東番使者還說,嶽樂已經向他們投降了!”

  張存仁聽了這話,大驚失色,他沒有想到會是這樣一個結局,連夜便是趕赴了嘉興,到了嘉興城下,果然發現城上已經掛了合眾國的金龍旗,張存仁派遣使者進入了嘉興,得到了李君度的許可,雙方在城外見麵。

  嘉興城位於長江三角洲平原之上,城外平坦一覽無餘,倒也不怕有人作祟,李君度一身將官服飾出現在張存仁麵前的時候,張存仁還微微一愣,他想了想,還是先行了禮,卻是沒有跪下:“大明江浙總督張存仁參見殿下。”

  “張存仁?我上一次聽說你的名字時,還是在父親寫給我的信中,說你很有能力,如果不是你或許山東戰場,我們早就贏了,怎麽拯救完了大清朝,又來拯救大明朝了嗎?”李君度話一點也不客氣。

  “殿下說的是,下官二十多年渾渾噩噩,到老才知忠義,明正統,故而率軍反正,為彌補前半生過錯,才領軍出戰,希圖戴罪立功。”張存仁盡量表現的不卑不亢。

  李君度甩了甩馬鞭,笑問:“那你此次南下是做什麽?”

  張存仁向前一步,正聲道:“自然為我大明光複兩浙,蕩平胡虜。”

  李君度側過身子,嶽樂向前一步,李君度說:“不用麻煩張大人了,滿清安親王嶽樂已經率領浙江六百五十萬紳民和十四萬清軍向我國投降了,兩浙不再是淪陷之地,而是我合眾國領土了。”

  張存仁不敢相信的看向嶽樂,嶽樂一身平民打扮,身邊跟著兩個持槍士兵,如同囚犯一般,並且出示了已經簽署的投降書,張存仁看過之後,說道:“兩浙本是我大明故土,如何能為你們東番占據?”

  李君度笑了笑,抬頭掃了一眼張存仁的頭皮,冷笑一聲:“看你這青皮腦袋,便知道你反正不久,還不知我國與明國簽訂過的盟約,因為滿清跳梁,漢奸作祟,神州大陸多半淪陷,為中明雙方合力禦虜,盟約規定,滿清所占之土為中華之土,漢家故地,誰得光複則為誰所有,兩浙向我國請降,自然為我國之土了。”

  張存仁對那個盟約自然不熟悉,卻也知道,當初李明勳為執掌明軍兵權,尊奉了明帝為中華民族之族長,最高領袖,他連忙問道:“那下官隻有去南京請旨,請皇上下令讓貴軍出境了。”

  “皇上,南京那個皇上嗎?我隻知道,大明的皇帝,我的舅舅被漢奸逆賊吳三桂擄至四川了,如何出現在江南呢,他是不是大明皇帝,還得我國元首認可才是,同樣,吳三桂、洪承疇、錢謙益還有你張存仁,爾等四人算不算明臣漢將,也得我國元首認可才是。”李君度不卑不亢的說道。

  張存仁知道,眼前局麵不是自己可以控製的了,他轉身欲走,求助南京,他說道:“兩浙誰屬,尚未可知,但江南有十萬虎賁,紳民與兩浙同氣連枝,未必不能重歸一體。”

  李君度嗬嗬一笑,說道:“你便率軍來打吧,挑起衝突,爆發戰爭,導致同盟破裂,你張存仁便是罪魁禍首!”

  張存仁聽了這話,強忍著離開了,回到軍營,高第說道:“大人,卑職已經查問過了,嘉興隻有東番兵不到三千,而我軍三萬餘,隻要您下令,便可蕩平嘉興。”

  “唉!”張存仁長歎一聲,對高第說道:“朝廷便盡失兩浙,也斷不容你我挑起與東番的戰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