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八八 選擇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2      字數:4207
  九月三十日夜。

  張存仁躺在大帳內的床上,輾轉反側,縱然身下墊了兩層墊子,也是硌的難受。沂州城不大,城內根本駐紮不開四萬大軍,綠營與八旗為誰能在這個秋雨綿綿的季節進城起了爭端,最終張存仁讓八旗全部駐紮城內,而自己則率領督標與綠營同駐城外,以示同甘共苦。

  睡不著可不隻是床板太硬,還因為心中有事,幾天前,張存仁接到錢謙益傳來的消息,說淮安將有兵變發生,那是他複明計策的一部分,請張存仁莫要誤判南下,以免造成誤會,張存仁雖然信了,卻是派遣親信南下,看看到底是怎麽回事。

  “老爺,要不要再墊一層?”小廝在帳篷外麵問道。

  張存仁思緒被打亂,不悅說道:“不用了,閉嘴!”

  正想著,小廝又喊道:“老爺。”

  “讓你閉嘴,沒聽見嗎?”張存仁起身罵道。

  小廝說道:“老爺,是江紡回來了。”

  江紡正式張存仁派去淮安的親信,他督標裏的參將,從遼東便是坐他的親兵,如今江紡的家人都在他手中,張存仁信得過的也隻有他一人。

  “奴才江紡參見主子。”江紡商賈打扮,跪在地上。

  張存仁顧不得穿鞋,隻披了衣服,直接問道:“怎麽樣,淮安真的兵變了。”

  錢謙益傳來消息後第二天,就有人傳信說淮安兵變,因為蘇北幾個州縣都在他的控製下,消息沒有讓沂州大營其他人得知,但接下來幾天,消息不斷傳來,先是說蜀兵與楚兵火並,又說隻是摩擦,前天最後一條消息是,已經消停了。

  江紡說道:“主子,何止是兵變啊,江南變天了啊。”

  “變天了,怎麽就變天了呢?”張存仁萬萬沒有想到會是這樣一句話。

  “主子,蜀兵和楚兵火並是假,吸引安親王來調停是真,蜀兵在高郵截殺了安親王的軍隊,殺了上千八旗兵,平西王世子吳應雄和湖廣的李本深擁出了大明天子,坐著禦船去南京了,聽說南京因為鄉試的事情也大亂了,江南總督被殺了,士子們也被殺了很多,錢先生說,江南大定就在近期,請您早下決斷。”江紡如實說道。

  張存仁詫異問:“大明皇帝,永曆不是在四川嗎,你可瞧真切的,是皇帝嗎?”

  江紡道:“奴才哪裏見過大明皇帝啊,隻看著穿著的龍袍比順治爺的還要好看,正經的明黃服飾,主子,吳應雄和錢謙益都說是永曆皇帝,奴才也不知道真假。”

  “是啊,他們都說了,那假的也會被當做真的。”張存仁喃喃自語。

  “既然他們截殺了嶽樂,安親王死了嗎?”張存仁又問。

  江紡老實說道:“他們說跳運河死了,奴才沒看到屍體,但阿爾金的屍體奴才看到了,他可是和安親王一起北上的。”

  張存仁點點頭,心道就算不死也無濟於事,至少江南滿清是保不住了,張存仁又問:“你瞧著吳應雄、李本深與錢謙益關係如何?”

  “那位錢先生沒有官職也沒有兵,但吳世子和李將軍都挺尊重他的,奴才瞧著,所有主意都是錢先生出的,兩部之間也沒有真火並。”江紡回答道。

  張存仁點點頭,說道:“那他們有什麽東西讓你帶回來嗎?”

  江紡從懷中掏出一個包裹,打開之後,裏麵十幾封信件,江紡說道:“錢先生說這是給您和沂州的綠營將領的。”

  張存仁拆開,挨個看了,重重點頭,說道:“是該下決心了,是真的變天了。”

  第二日一早,沂州大營的將領們都接到了張存仁的命令,前往大帳軍議,定的時間還挺早,卓布泰打著哈欠,騎著馬從沂州城趕來,進了帳篷,見綠營將領分列兩邊,督標卻隻有一個參將在,他不屑的看了一眼江紡,罵道:“怎麽就你這麽個狗奴才呢,張存仁呢,他雖說如今也是滿洲旗了,但爵位不及老子,讓他來給主子請安。”

  確實,卓布泰的好運就在於,他有一個高爵位的兄長鼇拜,恰巧又死在了青州,為了安撫功臣,鼇拜的爵位便是到了他的身上,江紡打了個千,走到卓布泰跟前,說道:“總督大人有一件東西讓奴才給您看。”

  卓布泰揉搓了一下滿是眼屎的眼睛,問道:“什麽狗屁玩意。”

  江紡從懷裏忽然拔出一把匕首,刺入卓布泰的胸口,卓布泰沒反應過來,直接被刺中了心窩,他虎吼一聲,竟然不管不顧的雙手掐住江紡的脖子,罵道:“狗奴才,漢狗,竟然敢殺我。”

  但卓布泰已經被刺中心髒,越發沒了力氣,片刻便是倒地,江紡摸了摸差點被掐斷的脖頸,不住的咳嗽,張存仁卻是從帳篷外走進來,說道:“好強悍的韃子,這都能反咬一口,差點傷了我的功臣。”

  他說著話,跟在身後的親兵把十幾個人頭扔下,都是卓布泰的滿洲親兵,一群綠營將軍看傻了眼,都是大氣不敢出。

  “總督大人,卓布泰大人他這額。”高第已經說話不連貫了。

  張存仁拍拍他的肩膀,說道:“坐下,都坐下吧。”

  十幾個將軍坐下,張存仁命人把屍體收拾了,才是問道:“諸位,告訴你們一個消息,江南已經反正了,豎起了複明大旗,平西藩世子吳應雄和洪經略手下的左標提督李本深以及諸多江南士紳,護著我大明的皇上永曆已經坐進了南京的皇宮,不日就會討伐滿清,蕩平天下。”

  “南京,大明皇帝?”眾人聽著這話,都是不敢相信。

  高第卻是信了,若不是真的,張存仁怎麽敢殺卓布泰,又怎麽敢公開說這話呢?

  “這是真的嗎?”有人問到。

  “真的假的,看過信就知道了。”說著張存仁把錢謙益寫給眾人的信散了出去。

  大家拆看了,又相互看看,竟都是以大明皇帝身份招降的信,內容大體一樣,既往不咎,反正之中,加官進爵。

  “前幾日,本官派了江紡南下,全程參與了,江紡,你來說。”張存仁說道。

  江紡現身說法,把自己看到的、知道的、猜到的以及張存仁讓他說的,一股腦說了出來,眾將軍也有詢問了幾處細節,聽到四川、湖廣都支持了,江南士紳也歡迎明帝,他們不得不信了。

  待眾人安靜,一個大膽的總兵問道:“總督大人這是要咱們一起反正,去投大明嗎?”

  張存仁搖搖頭,說道:“不瞞諸位,本官早有反正之心,與錢先生合作也不是一日兩日了,但江南非咱們的根基,眾人的家小多半也在北方,或許有不願意的,也有要保家小的,本官都不勉強,想去東番的就去青島,想繼續效忠清廷的去青州,私人的財物可以帶走,親兵也隨扈,但兵馬不行,本官也會出銀做路費,總兵兩千兩,副總兵一千五,參將一千。”

  眾人相互看看,都不敢說搖頭,張存仁又說:“走之前,先看看這封信,以免錯投了。”

  那封正式安全局給張存仁的回信,高第接過來看過,大罵道:“東番忒也猖狂了,竟然如此慢待總督大人。”

  其餘幾人也是看過,發現以張存仁閣臣、總督之尊,還要取順治腦袋才能得一旗封賞,自己別說帶不走多少人馬,就算全帶上,又能得到什麽呢?

  至於去青州,那裏已經是無底洞了,就算還效忠滿清,也不會有人去的。

  “高第願意追隨張大人。”高第第一個選擇表態。

  其他人也是表態支持,隻有兩個參將不想參與,卻也不去投東番或者滿清,隻想著解甲歸田,張存仁如約給了他們遣散費,把軍隊並入他的督標,也就放行了。

  很快,各部點驗了兵馬,四麵圍了沂州城,將卓布泰麾下三千八旗或擒或殺,一個也沒有逃脫,未免這支兵馬有人反複,張存仁命人把八旗兵種的真韃子挑選了幾百個出來,讓麾下所有千總以上的將軍人人殺了一個,才是放過。

  接下來,張存仁用自己的總督大印賺開沂州、兗州許多城市的城門,派兵洗劫一空,剪掉辮子,去了淮安。

  張存仁沒有在淮安呆多久,就收到了大明永曆皇帝讓他去南京陛見的聖旨,同時聖旨要求張存仁麾下大軍前往揚州就糧駐守,淮安府交給李本深,這也正合了張存仁的意思,若是麾下這些將領過於靠北,說不定還會鬧出什麽幺蛾子來。

  原本,張存仁以為永曆匆匆入主南京,說不定還風雨飄搖,但是從揚州渡江之後,江南卻是歌舞升平的景象,到處都是割了辮子光頭的男人,士紳們編列的民團維持著秩序,州府縣衙也都有人坐堂,就連百姓都有歌功頌德舉措。

  問過之後才知道,皇帝雖然坐了皇位不到半月,但德政卻是不少,當然這些德政都是空頭支票,比如江南不用再往北方運送漕糧了,也不用提供專供皇室宗親的白糧,一年以上的欠稅全部取消,並且把江南八旗權貴擁有的財產一律充公。

  百姓得到的實際利益不多,但總歸要比清廷統治時候要輕鬆許多,張存仁不禁懷疑,難道真的有什麽正統天道,不然為什麽明帝能這麽快安定地方?

  “罪臣張存仁叩見陛下。”張存仁在永曆麵前跪下,盡可能把臉貼著地麵,表現的很是恭順。

  “先生請起。”永曆說道,這個稱呼卻是讓張存仁心中一緊,先生?那麽說皇帝把自己列為文官之列了,既然是文官,那就不會有爵位和領地了。

  張存仁不禁有些後悔,如果不能藩鎮一方,那麽自己苦心積慮,最終會是什麽結果呢,張存仁卻是不起,說道:“罪臣罪孽深重,不敢起身。”

  永曆看了一眼殿內的錢謙益,錢謙益微微點頭,永曆說道:“先生罪過再大,難道有吳王、李公過錯之大,朕都知道,你們是受清虜脅迫,自然既往不咎。”

  吳王自然是指的引入滿清餓狼的吳三桂,而李公則是指的已經戰死的李成棟,李成棟參與揚州十日、造成嘉定三屠,還殺隆武、邵武二帝,永曆都是重用了,他張存仁不過當了幾十年奴才,算得什麽呢?

  “臣叩謝吾皇天恩。”張存仁又是叩首,才是起身。

  永曆這才有機會細細打量張存仁,見他已近耳順之年,身材高大魁梧,於是問道:“張先生身體可算康健?”

  張存仁說道:“臣為大明中興願意肝腦塗地,不辭辛勞。”

  永曆點點頭,看向錢謙益,問道:“錢先生認為,該授予張先生何等職務?”

  此時永曆已經入主南京半月,排排坐分果果的事情已經接近尾聲,幾個功臣早已得封,錢謙益任首輔之職,在朝中輔政,吳三桂繼續當平西王,隻是封地多了陝甘,當然,能不能得到看他自己的本是,洪承疇擔任次輔,兼任左都禦史和兵部尚書,總督湖廣、江西和河南,李本深封了國公,而吳應雄麾下軍隊成了禁軍,吳應雄掌握京畿防禦。

  張存仁呼吸粗重,忍不住看向錢謙益,錢謙益卻早已有腹稿,說道:“張先生嫻於兵事,又曾經略兩浙,又知曉北方情弊,擔任江浙總督再合適不過。”

  “好,就擔任江浙總督吧。”永曆說道。

  “陛下大恩,臣萬死難報!”縱管心中有些不滿意,但張存仁還是謝恩。

  江浙總督是假的,總督浙江卻是真的,張存仁很清楚,這是朝廷讓自己去浙江,勸降嶽樂的杭州大營和十幾萬綠營兵,這個時候,他已經知道,嶽樂沒死,去了杭州,抓住了杭州大營和與八閩東番對峙的前線精銳,雖說江南改天換地,但綠營還沒有下決心,讓張存仁去,一個是告知他投降的消息,另外一個就是告訴浙江的綠營,清廷北麵的情況,好讓這些人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