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一 亂起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2      字數:4303
  東莞算是一座堅城,但是在合眾國的重炮火力下,中國古典式的高聳城牆反倒是顯的有些不合時宜,實際上,防備火炮攻擊未必一定要歐式的棱堡要塞,但能對抗重炮的城堡一定與土方量有關,東莞的土方量不小,但是過多的分配在了長而高的城牆上,導致其效能並未能夠發揮出來。

  一個重炮營和一個攻城炮營被加強到了東莞城下,重炮營的十八門二十四磅重炮直射東莞城牆的腰部,而攻城炮營使用的十英寸臼炮則在近距離對城內拋射五十公斤的重型炮彈,縱深打擊清軍有生力量,有時候也會轟擊脆弱的甕城,增強重炮營的攻擊效能,而六磅和十二磅野戰炮也直瞄東莞城牆的附屬結構——女牆、城樓、馬麵等,很快,烏穆發現東莞反擊的火力很貧弱,城牆上多是佛郎機一類的小炮,紅夷大炮沒有多少,索性讓獵兵也加入其中。

  野戰加農炮把脆弱的女牆城垛打的稀碎,後麵的士兵暴露出來,獵兵連長會組織齊射,往往一輪密集火力就能打死一個佛郎機炮位,城牆上已經不敢站人,唯一對攻城部隊造成阻礙的是護城河,黃蜚直接把所有的清軍俘虜組織起來填壕,俘虜並不多,隻有三千多人。

  填壕的俘虜背著柴捆、土袋衝擊護城河,對於又寬又深的護城河來說,俘虜肩抗人背的東西根本不算什麽,但卻能逼迫清軍上城牆反擊,然後又給了獵兵和炮兵機會,用俘虜的性命去換清軍的命,盟軍上下沒有什麽心理障礙,軍法官們默認了這種違反軍紀的作法,反正是明軍提出的,陸戰隊和陸軍阻止不了,隻能配合了。

  盟軍的攻擊力度很大,東莞城牆以可見的速度被摧毀,二十四磅重炮敲擊下的城牆腰部已經出現了巨大的空缺,持續轟擊下來,早晚會坍塌,而備用方案則是,如果東莞守軍有強力增援,那麽由炮兵和獵兵掩護戰鬥工兵和擲彈兵進行爆破,加快破城速度。

  戰鬥在持續,談判也在同步進行,而接觸的對象主要是惠州總兵李士璉、高州總兵張月等綠營部將,這些部將多是隆武朝將領或者原來東勳的偏俾,在各政權中都不受重視,比如高州總兵張月,還是永曆皇帝封的侯爵,後來隨著惠藩瀕臨覆滅而投降清軍,惠州總兵李士璉是老資曆了,隆武朝便是惠州總兵,李成棟打進兩廣逃到了瓊藩地盤,不死不活的存在著,李成棟反正,又是成了惠州總兵,漢藩入兩廣,又逃到了瓊藩地盤,這一次,瓊藩收繳了他的兵權,李士璉潛逃回廣州,再次官複原職。

  對於這類降而複叛的將領,別說合眾國,就連瓊藩也是不收的,繼續為官為爵是不可能了,黃蜚與烏穆商議之後,讓其解甲歸田,帶著家人親信去南洋做一個富家翁,允許其帶走私有財產,出此之外,沒有土地和現金的賞賜,這些綠營將領非常失望,來來回回討價還價,黃蜚把價碼就放在那裏,便是不變了,納降與城牆掛鉤,城牆坍塌,一切廢止,城牆仍在,條件依舊,所以城外重炮轟擊一下,綠營將領的心便是縮緊一分。

  綠營將領們很糾結,放不下眼前的榮華富貴,又害怕城破人亡,眼瞧著援軍遲遲不到,城內糧草不濟,對滿清的忠心和信心就像夏日的冰塊融化的那般快,最終還是鄭彩經驗老到,又給這冰塊來了一記重錘。

  鄭彩給城內的清軍將領明碼標價,最高的是平藩都統(固山額真)許爾顯一萬兩,副都統、參領依次降價,佐領也有八百兩,綠營將領就便宜許多了,最高的總兵也就六千兩,一個遊擊將軍才給二百兩,這價格表往城裏一送,滿城沸騰,在將軍們眼裏,最後還能再撈一筆,這總比直接投降要好的多,這些沒有禮義廉恥的武將都不太相信敵人的承諾,他們更相信將功抵過。

  而由此卻也爆發了一場大混亂,各營將領磨刀霍霍還在籌備多殺幾個同僚換銀子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春雨把岌岌可危的東莞南城牆泡塌,城牆一塌便是信號,整個東莞城殺做一團,許爾顯是第一個被殺的,幾路人馬衝進去搶他的腦袋,他麾下那些平藩部將也是差不多,到了最後,綠營之間也是互相殺了起來,誰也分不清對方是抵死不降的鐵杆漢奸,還是準備納投名狀的新降兵馬,這個時候,已經無人看顧城牆,盟軍入駐東莞城。

  按照盟軍事前定好的規矩,鄭藩是客軍不得入城,瓊藩入城之後,因為搶掠民財也被誅殺十數人,陸戰隊控製了東莞城池各個要地,在把城中清軍及部分漢藩家屬帶出城外之後,把城市交給了晉藩的軍隊,畢竟這是晉藩的藩地。

  在這個過程中,最膽戰心驚的是城裏那些縉紳富戶,‘島夷苛待士紳為三千年前所未有’這可不是文人給合眾國潑的髒水,如果是在潮汕,這些縉紳早就直接被掛上漢奸罪的牌子,戴上高帽遊街示眾了,士紳們為了保命,主動向陸戰隊助餉,東莞一城便是有三十多萬兩,這助餉可不在原定的繳獲分配名錄之中,烏穆拿出十五萬兩分給了鄭藩和瓊藩,其餘則是讓軍法官收了。

  對於滿清來說,東莞的陷落就意味著廣東被直接撕扯成了東西兩半,東西之間不得呼應,深圳大營得不到廣州的錢糧支持,而廣州方向也得不到深圳大營的保護。

  東莞城陷的消息傳到了兩廣全境,博洛一麵命令廣西、粵西方向堅守,一麵率領大軍從深圳大營撤退到惠州府,然而,廣西與粵西方向在聽聞東莞兵敗之後就開始大踏步的後撤。

  第一個撤退的是續順公沈永忠,其來自湖南,率領五千藩下兵督領粵西、福建綠營兵堅守粵西,名為堅守,實為對峙,沈永忠剛參戰就把大營立在了距離粵西前線五百裏的新會城,平、靖二藩用三年攻占的高州境內州縣也被其一並放棄,沈永忠隻守不攻,麵對博洛和尚可喜接連發來催促進攻以分粵西之力的命令,沈永忠也都是置之不理,理由就是一個——沒錢。

  沈永忠直接扔了福建綠營,向北撤退,粵西方向是惠藩主帥杜永和率領,其率領惠藩和瓊藩兵馬在後追擊,殲滅福建、廣西綠營合計五千多人,跟在沈永忠屁股後麵,收複了高州、肇慶和廣州二十多個州縣。

  與沈永忠那有板有眼的撤退不同,滿清兩廣總督李棲鳳的撤退就顯得頗為狼狽,原因很簡單,他麵臨的局勢很複雜,兩廣麵積不大,塞了三大漢藩,他這個兩廣總督名不副實,麾下也就不到萬人,博洛隻支援了他萬許江西綠營,卻要防守西江重地,李棲鳳的對手更是可怕,乃是西營名將劉文秀。

  劉文秀也是張獻忠義子,戰功赫赫,為人耿直,李定國取得衡州大捷之後,孫可望卻是妒心大起,屢屢為難,劉文秀氣不過孫可望嫉賢妒能,兄弟內鬥,直接在昆明城外的道觀悟道去了,李定國出戰香港之前,請其出山,原本李定國給劉文秀在廣西留了一萬兵馬,進取不足,防守有餘,誰知道劉文秀不甘於此,他在雲南一帶召集舊部,募集土司兵,愣是短時間內湊了上萬兵馬,進入廣西稍事休整便是沿著西江猛攻,東莞還未攻下的時候,劉文秀就已經打下了梧州,進入了廣東境內。

  東莞捷報傳來,劉文秀已經把李棲鳳圍困在肇慶城中,李棲鳳聽聞東莞陷落,直接撤退,被劉文秀率領的廣西水師和騎兵一路追殺到了三水縣,麾下兵馬損折大半,到了三水,與沈永忠匯合後,才是堅守下來。

  清軍在撤退,盟軍在追擊,清軍十幾萬大軍被分成了三部分,三水縣聚集了廣西潰兵和續順公部,博洛率領的三漢藩主力和北京援軍此刻逃往了惠州府,占領了東江渡口,平藩藩主尚可喜搜羅了周邊所有的兵馬困守廣州城。

  三波兵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三水敗兵的意圖很簡單,三水是西江和北江的交匯之處,若是兩廣還能打,則繼續在此掩護廣州的西、南兩個方向,若是不能打,直接沿著北江撤退,清遠、韶州、南雄、梅關,大不了直接撤往江西。

  廣州的尚可喜則要求在廣州死戰,原因無他,廣東是平、靖二藩的藩地,兩個藩王和所有藩下兵的田宅妻小私財大半在廣州城,不光廣東二藩,在定藩孔有德死後,李定國兩入廣西,定藩很多家屬也在廣州城,三漢藩根基之地,廣州沒了,兩廣也就沒了,兩廣沒了,三漢藩又成了孤魂野鬼,滿洲太君罵來喝去的狗奴才。

  而博洛不想在廣州決戰,這座城市對雙方都是公平的,在博洛看來,珠江三角洲的港汊縱橫似乎是敵人的優勢,他的計劃是空間換時間,主力往東撤退,等待閩浙嶽樂的援軍,同時占據嶺北通往嶺南的大小通道,利用周邊數個省份的物資和盟軍對耗,離開了珠江三角洲,盟軍強大的水師就無用武之地,而丘陵地帶限製了合眾國的強力火炮和線列大陣,那個時候,決勝是不可能了,雙方隻能對耗,博洛不相信,掌握了中原與江南的大清耗不過區區島夷。

  顯然,博洛的想法更為正確,占領廣州、東莞一係列珠三角城市根本無用,隻有占據了梅關等外圍關卡,才能把廣東經營起來,但博洛控製不了全軍,至少控製不了三漢藩的藩下兵,他們不可能放棄廣州城中的妻兒老小跟著博洛去福建,在惠州府城,耿繼茂與博洛分道揚鑣。

  耿繼茂以軍心渙散、幾有兵變為由,通過東江渡口北上,三漢藩藩下兵兩萬八千人盡數跟上,線國安並非藩王,此刻隻是代領定藩兵,他可沒有平靖二藩王的資本,不敢得罪博洛,但身不由己,定藩藩下兵將裹挾著他跟上了靖藩的隊伍,而三漢藩所領的兩翼綠營中,也有不少跟隨,耿繼茂在增城匯聚了近五萬兵,一路浩浩蕩蕩的返回了廣州。

  氣急敗壞的博洛沒有辦法,他不是多爾袞,更不是皇太極,而三漢藩也非昨日阿蒙,有了藩地的他們翅膀硬了,就算事後,朝廷也不會以死罪問之,因為那樣會把三漢藩推到南明一邊,要知道,孔有德死在桂林,並非其為滿清死忠,而隻是他投降晚了一步罷了。

  三漢藩麾下六萬精兵,依舊是能改變滿清與中、明之間軍事力量的存在,別說朱明,就算是合眾國,麵對願意投誠的三漢藩,也會開出足夠優渥的條件,漢奸不漢奸什麽的,秋後算賬也是一樣的,別的不說,李成棟殺了朱明兩個皇帝,幾十個宗室,不也一樣被倚為柱石嗎。

  惠州的消息傳遞到了三水縣,三水這個重兵集團也是發生了分裂,李棲鳳作為兩廣總督,若是跟著博洛撤退,北京福臨第一個要問罪的就是他,不管他願意不願意,都要與三水同生共死。沈永忠則不同,他雖為漢藩,但沒有藩地,更不想為三漢藩殉葬,有博洛軍令在,沈永忠放棄三水,不顧一切北撤,不僅帶走了福建綠營,連原屬李棲鳳的江西綠營殘部也帶往了梅關。

  沈永忠把兵馬擺出了前輕後重,少數兵馬在韶州、南雄收集糧草,他的藩下兵則撤到梅關,而沈永忠把寶卻是壓在了贛州城,命人加固城池,有備無患。

  在惠州,盟軍也是分兵,李明勳抽掉了一個步兵旅和所有陸軍騎兵部隊,組成了一個混編師,交由李山指揮,與瓊藩袁時中的萬餘精銳一起,沿著東江追擊博洛,順便收複潮汕地區,與此同時,那些在內河作戰無用的海船和一個營的陸戰隊交由西蒙斯指揮,與鄭藩、舟山各藩一起沿著海岸線東去,收複沿海州縣,配合陸軍攻占潮汕。

  而晉藩、順軍、惠藩、合眾國陸軍則繼續維持盟軍,渡過東江,匯合了東莞軍隊之後,直撲廣州城,兩廣會戰打成了如今這個局麵,能不能完全收複兩廣已然不知,但若是能殲滅三漢藩,對於滿清來說也是一次重大打擊,這一次,盟軍勢在必得。

  廣州,這座明末幾經易手的南嶺雄城,再一次接受戰火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