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十 破局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2      字數:4332
  下橫檔島與上橫檔島之間相距不到三百米,陸戰隊拖拽上去的火炮得以直射上橫檔島山上山下兩座炮台,這兩座炮台有重炮五十四門,大半對準的是東航道這個主航道,少數對準的西航道,其南麵是靠下橫檔島來協防,如今下橫檔島失陷,自然也就沒了屏障。

  在下橫檔島失陷之後,負責兩島守備的許龍命人在上橫檔島南麵構築了土木結構的炮壘,把三磅炮與一些較輕的紅夷炮轉移過來,相對於需要從戰艦上轉移火炮的海軍,清軍還是快了一步,雙方距離很近,又都是臨時構築的炮壘,炮戰中,擁有十八磅重炮的陸戰隊並未占多大便宜,一直到四門重榴彈炮上島才占據了上風。

  二十四磅重榴彈炮擁有較大的長徑比,最遠射程超過了千米,雖然與直射的加農炮不能比精度,但可以躲在沙丘後麵吊射清軍,重榴彈炮的炮彈射進清軍臨時構築的炮壘,把臨時組織的清軍炸的人仰馬翻,守衛西航道的山下炮台也在重榴彈炮的射程之內,這座炮台是葡萄牙人射擊的,射界開闊,位置良好,但也繼承了葡萄牙風格的缺點,沒有頂棚,曲線落下的榴彈炮能直接在炮手中爆炸,下橫檔島的榴彈炮壓製了清軍下橫檔島的西側炮位,而炮擊編隊則前出,在上橫檔島西南處於山下的橫檔炮台對射,直接掩護陸戰隊登陸。

  鐵鎖橫江,炮擊編隊的位置並不好,遭遇了清軍橫檔炮台和航道西側的鞏固炮台的交叉火力,雖然炮擊編隊擁有重型火炮,雙方火炮數量對比是二百三十四比三十五,但仍舊不能占據上風,這個時代的炮戰就是如此,渾身長滿重炮的戰列艦也沒法和炮台對射。

  一直到烏穆派遣了單桅臼炮艇參戰,單桅臼炮艇是由雙桅船改造來的,前麵的桅杆完全去掉,內部經過加固之後,布置了一門十英寸臼炮,這門臼炮可以把五十公斤重的榴彈打出兩千五百米,兩艘單桅臼炮艇就壓製住了西岸的鞏固炮台,烏穆主持了營級登陸,順利占據了被打的七零八碎的橫檔炮台,然而在炮戰中,損失了一艘加萊賽槳帆戰艦五步蛇號。

  滿洲人很愛學習軍事技術,他們從明軍手裏接觸了大炮,很快就製造出比明軍還要精良的火炮,在廣東同樣如此,葡萄牙人為他們構築炮台、鑄造火炮而炮術和炮彈卻師承自荷蘭人,在清軍炮台使用的彈種中,不僅有實心炮彈、鏈彈和霰彈這類大陸貨,還有使用燒熔彈這類破壞力十足的彈種,五步蛇號就是被一枚燒紅的實心炮彈擊中,因為損管不到位,引燃了炮甲板上的火藥,雖然艦長下達的棄艦命令很及時,但仍舊造成了海軍三十七名官兵喪生。

  當然,這個傷亡數字專指艦船上的水手、炮手、軍官和陸戰隊員,五步蛇號劃槳艙裏那三百八十人的奴隸槳手就沒有幾個活下來,但在當時的統計中,這不是傷亡,而是國有財產的損失。

  在使用燒熔彈方麵,炮台比戰艦有優勢,即便是專業程度最高的戰列艦官兵,也不敢在這種情況下使用這類危險的彈藥。

  攻擊橫檔山炮台就吃力的多,這是橫檔島的主炮台,清軍在葡萄牙人設計的炮台上加固了城牆、壕溝,布置了火繩槍手,一直到榴彈炮登陸之後,才壓製了敵方火力,但攻占了橫檔炮台之後,就控製了操作西航道橫江鐵鎖的操作間,這條鎖鏈直接被斬斷扔到江裏,使得炮擊艦隊得以繼續北上,進入獅子洋。

  橫檔山後的軍營暴露在了炮擊艦隊麵前,而航道更深處的大虎炮台距離太遠,掩護不住他們,或許是清軍對於炮台加橫江鎖鏈的防禦體係很信任,所以能掩護橫檔島的豬頭山上沒有布設兵力。

  清軍水師的地位很低,除了炮台裏的海防炮,他們幾乎沒有什麽像樣的武器,登陸的陸戰隊遭遇了少數鳥銃和三眼銃的反擊,特別是西岸鞏固炮台的登陸戰,陸戰隊士兵的刺刀一亮,清軍便是逃跑了,陸戰隊用炸藥和硫酸破壞了鞏固炮台裏的火炮,撤離了西岸,而橫檔島上陸戰隊則進攻無果之後,先攻上了橫檔山的山頂,在山頂居高臨下,用線膛槍和輕榴彈炮教訓主炮台裏的清軍,最終占領了整個橫檔島,切斷了所有的橫江鐵鎖,珠江口航道對海軍門戶大開。

  一天的戰鬥結束,盟軍水上力量攻占、摧毀了五座炮台,打開了深入珠江的航道,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下一步,海軍將會攻打威遠炮台,繼而是虎門城,徹底解除清軍水師的威脅,而在第二天的淩晨,清軍水師的反擊趕到。

  清軍水師沒有什麽大船,多是舢板、八槳船這類小船,所以清軍一開始便是想打亂戰,因此在夜晚行軍,淩晨偷襲,指揮水戰的是瓊藩水師大帥黃蜚,在過去剿滅廣東海賊之中,合眾國南方戰區海軍與其有長期合作,按照雙方一貫作風,平日海軍與明軍水師各自發展各自管理,在戰時則交叉指揮,瓊藩水師中的加列船和少數的風帆戰艦編列到南方戰區海軍艦隊中,海軍中的劃槳小船則編列到黃蜚的內河艦隊中,而在指揮上,風帆戰艦和加萊賽炮艦由南方艦隊指揮,而其餘包括加列船在內的劃槳船則由黃蜚指揮。

  黃蜚指揮下的加列船就有二十四艘,另有快蟹十八艘、至於舢板這類小船,足有二百餘,瓊藩和鄭藩把大量擅長水戰的士兵加入其中,實力不容小覷,清軍兵力無法與內河艦隊媲美,廣東水師張國勳部隻有五千人,南頭水師營不到兩千人,這些人還要負責虎門防禦體係,兵力肯定不如黃蜚,技戰術也不可能是這些老兵的對手,清軍水師依仗的除了順流優勢,便是來自高層的厚賞。

  滿洲人素來不吝賞賜,特別是在戰時,若得首功,便可賞五百兩,直接成為參將,黑眼珠最見不得銀子,一麵是滿洲太君壓陣的大刀,一麵是高官厚賞,清軍水師爆發出了充足的戰力,也得到定藩名下廣西綠營的支持,張國勳親自帶隊,親率各部出擊,他選擇了東航道,而不是錨泊有炮擊艦隊的西航道,在這一點上,張國勳與許龍有了衝突,許龍力主攻擊炮擊艦隊的,但綠營出身的二把刀張國勳麵對滿是炮窗的戰列艦害怕了,直撲主航道的內河艦隊。

  張國勳不知道,水戰中,戰列艦這類巨型船隻比舢板好大的多,這個道理許龍明白,但他地位不如張國勳這位平藩的近身奴才。

  水戰從獅子洋打到了伶仃洋,數百艘大小戰船來來回回亂戰,在平緩的珠江入海口,如此多的戰艦幾乎談不上什麽指揮,亂戰中,火槍比火炮更管用,乘坐舢板小船的明軍手持火繩槍,突然逼近,打一輪齊射,便是脫離,在戰場上耍的不亦樂乎,加列船這類大型槳帆艦有些轉圜不開,隻得是哪裏船多衝哪裏,用堅固的船身當炮台,在敵群中迸發出了充足的戰力,但是麵對火攻船也隻能飲恨。

  內河艦隊的士兵多是明軍,瓊藩和鄭藩居多,也有不少原舟山藩鎮的人加入其中,這些人踴躍參戰,全因海軍開出的厚賞,斬首一級便是賞賜三十兩,擒獲一艘戰船便是百兩,明軍清苦人盡皆知,此番厚賞,也是嗷嗷直叫,有些沒船的清軍甚至借著陸戰隊上岸休整的機會,把陸戰隊內河艦隊的舢板、快蟹開走了,鏖戰之時,一些軍將跑去炮擊艦隊,把戰列艦和槳帆炮艦上的大艇、小艇和交通艇一股腦的強借了去,加入了戰團,盟軍水師聯軍中,會劃船的幾乎都參戰了,海軍一時都有些不知所措。

  內河水戰打了一天,最後百十艘戰船追著清軍水師十幾艘小船在水麵上狂奔,這一幕被大虎山炮台上的清軍看到,隨意開了幾炮,對得起北京福臨給的軍餉,也就乘船跑了,清軍一下丟了航道中最後一個據點。

  水戰之中,許龍被生擒,張國勳被殺,許龍被黃蜚親手斬下腦袋,傳首全軍,與首級一起派下去的還有海量的賞金,烏穆命令青龍號戰列艦的艦長在主桅杆頂桅上綁了一把笤帚,告訴所有人,我們已經把珠江口清掃幹淨了。

  主帥陣亡,虎門要塞人心惶惶,前線的博洛給虎門派遣了三百滿洲兵來,希望可以穩定軍心,威遠炮台抵抗意誌很薄弱,派遣使者前來請降,烏穆能給出的也就是銀錢、田宅等條件,而那位參將想繼續當官,無奈之下,把使者送到了黃蜚麵前,黃蜚給守軍主帥開出了參將銜,另有三千兩賞賜,瓊州五百畝上好水稻田,當晚,那綠營參將率軍與新來的滿洲八旗太君大打了一場,用三十多個滿洲人頭多換了兩千兩的白銀,黃蜚率人攻占了威遠炮台,並且在兩日後圍困了虎門要塞。

  虎門要塞還算堅固,滿洲兵和平藩的藩下兵防守,進攻要塞的是鄭彩部,烏穆支援了他一個營的陸戰隊,並且把臼炮艇交給了他,烏穆的目標可不是虎門,虎門的東麵和北麵是大嶺山,這裏早已不是清軍廣州通往深圳大營的糧道,想要斷清軍脊梁,還是要攻占東莞,隻要攻占東莞,憑此雄城和遼闊的東江,深圳與廣州的聯係就徹底斷了。

  烏穆把軍隊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是陸軍第二師的一個旅和一個騎兵團,匯同舟橋、炮兵和工兵,與黃蜚部一起登陸,由多亞指揮,從陸地前往東莞城,而他與黃蜚親率水師繼續從珠江航道北上,烏穆的意圖很簡單,先切斷廣州與東莞、深圳的聯係。

  深圳大營需要的各類物資從廣州出發,無論如何都要渡過東江才能前往深圳,而東江入口因為在珠江三角洲,港汊縱橫,在珠江主航道,自然需要渡船,而在一些輔航道和港汊則用橋梁居多,烏穆把內河艦隊編列,從中挑選排水量較小的快蟹、長龍和舢板,進入小航道,遇到浮橋、渡口燒掉,橋梁拆的隻剩橋墩,而黃蜚則率領加列船這類大型劃槳船進入珠江東航道,隔絕東西交通。

  而烏穆則親率陸戰隊乘船進入東江南支流航道,在楊公洲一帶登陸,率領陸戰旅直撲東莞城下,各部兵馬於三月十二日匯聚在了東莞城下,其中合眾國海陸軍一萬兩千人,瓊藩七千餘,鄭藩四千餘,合計兵馬兩萬五,另有重炮十八門,當日便開始進攻東莞。

  東莞守將是平藩右翼都統許爾顯,在博洛南下兩廣之後,因為所帶兵馬不多,兩廣會戰多仰仗兩廣三漢藩,博洛發現,時移世易,如今的三漢藩已經不是當年南下時候,聽到多爾袞要查逃奴,藩主就害怕到自殺的三漢藩了,滿清部隊在北洋戰場多敗於合眾,連多爾袞都是戰死,而李定國在西南兩蹶名王,滿清對三漢藩越發倚重,而三漢藩也越發不懼,在兩廣會戰中,就表現出漢藩出工不出力。

  這個當口,博洛可不會惹出內亂來,為了更好的指揮漢藩,博洛耍了滑頭,博洛發現,在孔有德和耿仲明死後,同氣連枝的三漢藩中,威望最盛的就是尚可喜,有他在,無論是代領定藩的線國安,還是繼承藩主爵位的耿繼茂都唯其馬首是瞻,因為博洛第一件事就是調離尚可喜。

  博洛告知尚可喜,兩廣會戰,戰端三開,粵西、廣西和深圳皆是開打,廣州乃核心之地,不可無人坐鎮,因此要求尚可喜統帥深圳大營兵馬,他回廣州坐鎮,尚可喜哪裏肯同意,深圳會戰關乎全局,他承擔不起失敗的責任,尚可喜不知,這是博洛以退為進的計謀,既然尚可喜不願坐鎮深圳大營,那博洛就讓他帶了部分藩下兵去了廣州,把三漢藩精銳留下來,最後形成了耿繼茂輔佐博洛,線國安在新安防海,尚可喜廣州坐鎮的局麵,尚可喜負責支援前線糧草,因此東莞也就由其負責。

  許爾顯受尚可喜之命防守東莞,他麾下隻有右翼綠營八千兵馬,後虎門開戰,博洛調遣了惠州總兵李士璉等綠營協防,也不過一萬五千人,局勢岌岌可危。

  李明勳率領盟軍猛攻清軍大營,牢牢牽製住大營裏的清軍,而黃蜚在東江水道縱橫來往,擋住了廣州來的援軍,東莞雖為腹地之城,卻已經是孤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