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三 做工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1      字數:4164
  永曆二年的秋末,田野的莊家已經收割完畢,隻留下一片片的茬子,顯的非常寂靜蕭瑟,北風卷起了草葉和樹枝,嚇的田野之間的兔子和狐狸四處亂竄,一個三十多歲的漢子推著一輛獨輪車,車裏是瓦刀等工具,約麽中午的時候,漢子到達了膠州以北三十裏的村子,名為三十裏鋪。

  出乎預料的是,這個偏僻的小村子此時正演著大戲,塗脂抹粉的民間戲團正在上麵咿咿呀呀的唱著本地特有的戲劇,圍繞著戲台坐了數百個人,貧苦的農民抄著手,縮著脖子,咧著一嘴黃牙,樂嗬嗬的看著,漢子來三十裏鋪十幾趟,可從未見過這般祥和的場景。

  “侯七兄弟,咋這麽晚才來,穀子早就收割完了,你這趟是白跑了。”幾個熟識的漢子湊過來,打趣道。

  這侯七不僅是十裏八村有名的泥瓦匠,也是一個麥客,農閑時侯七以給人蓋房築屋為生,農忙時,這個沒有土地的漢子也會化身麥客,下地割麥,打糧曬穀,其手藝好,幹活勤快,有機會還會帶村裏人外出蓋房賺些錢,因此在三十裏鋪頗受歡迎。

  “嗨,這不是遇到好活計了嘛。”侯七笑嗬嗬的說道。

  那佃農打趣道:“俺卻是不信,今年還有比俺三十裏鋪更好的活計,告訴你,今年周財主家給麥客的工錢比去年添了一半還多,你若是來,憑你的麻利,能賺兩年的錢咧。”

  “是啊,周財主今年發了善心,這不,還請大家夥看戲咧。”幾個人調侃著。

  侯七蹲在地上,笑問:“為啥發善心?”

  “聽說是周財主老娘七十大壽吧。”一個年輕的佃農說道。

  “屁!周財主老娘早死了,我可是聽說是兒媳婦懷孕了,為了圖好報,請了道士來算卦,才有了今年的舉措。”

  “不可能,兒媳婦懷孕又不是他的,他做啥子善事。”

  幾個人吵來吵去,倒是把侯七晾在一邊,侯七在一旁聽著,才知道,今年周財主的善心大發了,給麥客錢多了,給佃農減了過半的租子,還把家裏的大牲口借給農戶使用,還沒要錢,侯七一邊笑一邊聽,嘲弄的看向這些人,吵架的人沒有吵出點什麽來,見侯七笑,問道:“侯七,你笑什麽?”

  “我知道周財主為何發善心。”侯七肯定的說道。

  “為啥?”周財主為何發善心已經是村裏的一個老話題了,眾人都想知道為什麽。

  侯七摸了摸腦袋上的氈帽,他壓低聲音,神秘兮兮的說道:“東番人來了。”

  “東番人,這和他們有啥子關係呢?”年輕的佃農滿臉不解。

  對於合眾國,山東半島的老百姓並不陌生,當年中原禦虜,山東傳唱東番士卒之武勇,後有登萊大撤退,兩次來東番,合眾國從山東轉移了超過七十萬移民,大部分是登萊地方的百姓,家家戶戶都有親戚朋友跟著去海外的。

  “你們還不知道呢,東番人從浮山登陸了!”侯七再次說道。

  眾人幾乎同時搖頭,表示不解,侯七道:“這次東番人和上兩次來不同,這次是來和朝廷打仗的,隻要和朝廷有關的人都得殺!”

  “嚇!”看熱鬧的人一片喧嘩,當即有人問到:“你可別胡說,當年登萊大亂,俺們也是吃過東番人的施粥的,那些兵看起來凶巴巴的,但也不幹壞事,哪能見人就殺,咱們都是朝廷的人,總不能挨個殺吧。”

  侯七笑了:“你聽差了,人家隻殺老爺,不殺咱這些窮哥兒,凡是給朝廷當官收糧的人,全都抄家殺頭,聽說光登州城就是抓了幾千人,這次來膠州,怕是也得殺的人頭滾滾。”

  “這和我們有什關係?”

  侯七說道:“咋沒關係?我可是聽說,東番兵到了哪個城市,就是把當地的士紳老爺抓起來抄家,到底是兵少,所以對村鎮的土財主卻沒有法子,但也不放過那些作惡多端的,有些窮哥兒被那些壞心眼的財主地主弄的活不下去,聚攏了百十個人去縣城求東番兵做主,東方騎馬趕到,二話不說便是那些黑心地主抓起來,東番人說了,一個人說你壞,還可能是假話,一百個人說你壞,總歸不是假的。你們三十裏鋪若是湊上百十口子去膠州找東番兵,說周財主欺壓良善,怕是也能召來那些凶悍的虎狼兵,把周財主一家殺的人頭滾滾。”

  “當真?”有人眼睛一亮。

  侯七聳聳肩:“信不信由你!”

  一個抽著旱煙的老漢吧唧吧唧了嘴,說道:“我倒是覺得可信,周財主減咱們的租子,不就是怕咱們去膠州告狀嗎?”

  “那咱們就去告啊,周財主喪盡天良,早該有人好好治治他了!”那年輕的佃農叫喊道。

  老農說道:“你若是去就去,別拉著我們,你能引來東番兵殺周財主一家,將來朝廷打來,周財主的親戚就能引來滿洲兵殺你一家,甚至殺咱們一村,你可想好了。”

  “侯七,你說呢?”那年輕人說道。

  侯七笑了笑:“這種事我可說不清楚,也管不著,我今兒來是請幾個弟兄去幹活的。”

  一群人圍攏過來,問道:“侯七哥,帶上我吧,你知道砌磚打瓦,我手藝都好。”

  侯七笑了笑說:“行,有多少人要多少人,不過這次不是蓋,是拆!”

  “拆?拆誰家房子?”

  侯七道:“不是拆房子,是拆城牆,拆了膠州城。告訴你們吧,東番人這次來了就不走了,要在浮山築城,磚石不夠,便是把周邊的縣城衛所全拆了,特別是縣城的那些牆基條石,全拆了運浮山去!”

  “拆城牆?我的老天爺,那可是死罪,我不可不去,不去。”所有人的腦袋都是搖的飛起,紛紛表態反對。

  侯七嗬嗬一笑,道:“反正是上好的活計,你們不去,有的是人去,一天三頓飯,頓頓白麵饃,還有燉肉骨湯,吃的那叫一個痛快,就算是最普通的力工,啥也不幹,幹一個月也能給個一兩銀子,那可都是現銀,白花花的,不幹白不幹!”

  佃戶們相互看看,要說不動心是假的,但他們仍然怕承擔後果,那抽旱煙的老漢說道:“侯七,不是我倚老賣老,你可是得悠著點,趕明朝廷的辮子兵真的打回來,那給東番人幹活的,還不抓著殺啊。”

  侯七滿不在乎的搖搖頭,說道:“老叔,你以為你不給東番人幹活,就能在朝廷那頭落得好下場嗎?”

  一群佃戶頗為不解,相互看看,老漢吧唧了一口旱煙,問道:“侯七,你這話什麽意思,俺不和東番人來往,朝廷咋怪俺頭上呢?”

  侯七蹲在了地上,看著越來越多圍過來的人,說道:“你說的是講理的人,無論是朱家還是韃子家,有講理的嗎,就說你們三十裏鋪,祖祖輩輩都是老實巴交的莊家人,可哪股兵馬來了都是搶一把,你們可招惹過別人嗎?

  不妨告訴你們,東番人在浮山修城呢,把那地改名成了青島,說是要修一個能裝下一萬人的大堡壘,我見識過了,那城牆築的比膠州城厚了三倍,外圍全是青石,聽說連大炮都是炸不開,朝廷兵馬來了,輕易也是打不下來的,東番人有一萬,那朝廷還不得弄三五萬人在這邊,到那個時候,膠州左近還有安生地兒嗎?”

  侯七這話說的極為在理,在這個時候,朝廷撥付的軍費隻是滿足士卒的基本軍餉,很多時候,會向作戰區域的地方攤派各類軍需物資,比如衣服鞋襪、草料糧食,士兵在哪裏駐紮,哪裏便是一片糜爛,在作戰區域,百姓不僅要承擔更重的徭役和賦稅,還時時刻刻麵對那些兵痞威脅,畢竟清軍的八旗兵根本不把百姓當人,而綠營中更多是由流氓地痞組成的。

  “侯七哥這話說的在理,那次過兵,咱們不是被禍害呢,被抓去的丁有幾個活著回來的,咱們離著官道遠,那些離的近的,村裏的女人也是被禍害了,那些當兵的都是天殺的!”膠州雖然幾年未經曆大戰,但這些年剿匪也是經常,特別是本地還駐紮著一支綠營兵膠州鎮,更是讓附近百姓苦不堪言。

  “哎,要是不打仗就好了,實際上,東番人也不錯,早些年從咱這裏過,軍紀倒也嚴明,可就怕他們呆不長!”老漢無奈的說道。

  侯七搖搖頭,說道:“老叔,這算啥事,東番軍隊能打的很,您老也聽說過,五年前,東番兵從登州追殺滿洲兵幾千裏,從山東一直攆到遼東去,我看朝廷不定是人家的對手,旁的不說,膠州鎮海大帥的兵留了千把子駐守靈山衛,可您猜咋的,東番大軍一到,全都投降,如今正戴著鐐銬在青島挖掘壕溝呢!”

  見眾人心動,侯七又道:“就算東番軍隊打敗了又咋地,人家有船,大不了出海,誰能擋住?這些年,咱們這邊人跟著東番人去海外謀生,這才幾年,都是有了自己的土地和房屋,諸位想想,咱們又沒有土地,除了祖宗的墳頭,也沒有什麽牽掛,真不行,跟著東番兵一起出海也就是了,至少在人家那裏,安穩種地就能活的滋潤!”

  侯七苦口婆心的勸說,周圍的人紛紛點頭,老漢道:“侯七,這等好事八成是東番人騙你的,你可別信!”

  “這話說的不對,這次在浮山修城,無論是東番兵還是東番的官,許多都是咱山東老鄉出去的,一個個活的是相當神氣,你們可記得當初和咱一起在膠州給人蓋房子的馬六哥,當初跟著東番人去了海外,我在浮山見到了,如今領著百十人在修城,已然成了官了,他那手藝大家夥都是知道的,還不及咱們,還不是沾了投靠早的光了!”侯七趕忙受到。

  對於他說的馬六,大家夥倒是不陌生,雖說是個勤快人,腦袋也靈活,但手藝不甚好,幹活毛糙,當初一起外出做工,倒是還不如眼前這些人呢。

  侯七一番話,不少人心動了,大家夥一商量,最終跟著侯七去了六個人,這六個人要麽是家中兄弟太多,要麽是孤寡獨門,七個人隻用了一日功夫便是走到了膠州城,眼瞧著曾經見識過的三丈高的城牆被拆毀大半,作為基石的青石正在裝車,而牆磚則是被堆到一起,一群人在裏麵挑挑揀揀選出合用的來。

  馬六聞訊而來,他頭上頂著柳條編的安全帽,袖子上縫著一塊白布,上書管事二字,見到一群老鄉,馬六嗬嗬笑著說:“侯七兄弟,大家都是來了,巧了,食堂正開飯,先吃飯再上工。”

  眾人走了一天路,在路上吃了點窩頭,肚子正餓,一起跟著去了城廂的草棚,排隊饗食,侯七倒是熟絡,進了草棚,幾個佃農都是驚叫起來,他們抓起桌上的大饅頭,便是幾個黑手印,也不在乎,往嘴裏塞進去。

  侯七一番話,不少人心動了,大家夥一商量,最終跟著侯七去了六個人,這六個人要麽是家中兄弟太多,要麽是孤寡獨門,七個人隻用了一日功夫便是走到了膠州城,眼瞧著曾經見識過的三丈高的城牆被拆毀大半,作為基石的青石正在裝車,而牆磚則是被堆到一起,一群人在裏麵挑挑揀揀選出合用的來。

  馬六聞訊而來,他頭上頂著柳條編的安全帽,袖子上縫著一塊白布,上書管事二字,見到一群老鄉,馬六嗬嗬笑著說:“侯七兄弟,大家都是來了,巧了,食堂正開飯,先吃飯再上工。”

  眾人走了一天路,在路上吃了點窩頭,肚子正餓,一起跟著去了城廂的草棚,排隊饗食,侯七倒是熟絡,進了草棚,幾個佃農都是驚叫起來,他們抓起桌上的大饅頭,便是幾個黑手印,也不在乎,往嘴裏塞進去,吃的滿口生香,大呼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