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 招募
作者:且看昨日風華      更新:2020-05-10 22:11      字數:4861
  錢錦哼著小曲,提著酒壺從勾欄裏出來,大早上的,準備去碼頭邊買上幾尾鮮魚回去,如今四艘大船都是造好,就等著李明勳來接受,他算了一下,若是李明勳給餘款,他就賺了近兩千兩,就算是不給,也沒有賠。

  “哎呀,李掌櫃這般豪闊,又是一個崇信佛道的,怎麽也得再給一千兩吧。”錢錦樂嗬嗬的想著,到了碼頭,卻是發現人頭攢動,還有不少人烏泱泱的往這邊跑,全都看熱鬧一般。

  “漕運衙門的大人到了,快去看看。”

  “不光漕運衙門,還有龍江那邊提舉司的官兒也來了,聽說是個員外郎呢。”

  錢錦一下子警惕起來,這兩個衙門的人一來,那就可能是造船的事兒,他連忙走到碼頭,發現這裏已經被人群擠滿,無數顆包布、梳著發髻的腦袋擋在他的麵前,而石碼頭上停了四艘船,都是官船,掛著各衙門的官牌,看樣子,來的都是五品六品的官員,在這地方,已經是難得一見的大官了。

  好不容易往裏麵擠了擠,卻被一群操江提督衙門的丘八擋住了,足足有上百士兵維持秩序,而官船上下來了兩排人,還有三頂轎輦,待完全下來,怕是有三百多人,把整個碼頭擠得滿滿的。

  “好大陣勢,這下完了,是真的要造船,我的船坊,三代的基業啊。”已經有人在人群中哭了起來,錢錦循聲看去,他也認得,正是左鄰一個小船廠的東主。

  人群之中也是悲戚戚的,許多人都是匠人或者在船坊幫工,雖說朝廷攤派下船來,他們不會失業,但是船坊東主拿不到錢,他們也隻能跟著喝稀。

  “回避,回避,看不到這是漕運衙門官架嗎?”

  “滾開!莫要擋了遊擊老爺的路!”

  一群兵丁驅趕著人群,而在遠處,一匹青馬疾馳而來,身後跟著十幾個捕快,馬上下來一個二十出頭的漢子,身材高大,一臉正氣,他下得馬來,看到碼頭一片喧嘩,斥罵打鬧之聲交織不絕,而一騎著高頭大馬的吏員正昂首走過,推搡之間,不知為何驚著了馬,鐵蹄揚起,就要踏到一個倒地孩童的身上。

  高大漢子衝出人群,飛身撞在馬脖子上,才讓那孩子躲過一劫,漢子站起身,高聲道:“本官乃是江陰典史閻應元,你是哪個衙門的官員,鬧市之中,竟然不能管好坐騎!”

  馬上吏員正是宋業,他瞥了一眼道:“沒有看到漕運衙門的官牌嗎,你一個小小的典史,這裏沒有你說話的份,立刻走開,惹怒了轎裏的大人,你們縣令也吃罪不起!”

  閻應元卻是耿直的性子,嗬斥道:“你個小小吏員,也敢跟上官如此說話,下馬來!”

  宋業卻是愣住了,他這次可是幫襯李明勳而來,後麵的轎子都是空的,連這些儀仗都是偷偷帶來的,若是被眼前這個小小典史胡鬧一番,露出破綻可是要壞事,可若是下馬,就要牽扯出後麵官員,這該如何是好。

  “兩位大人莫要爭執了,還是公差要緊,閻大人,若是人這般聚集下來,怕是要出事端呀。”李明勳從人群中走出,勸說道。

  他衝宋業使了個眼色,趁著李明勳阻攔的功夫,已經打馬而過,待官駕過去,碼頭上人也追著走了,閻應元看了一眼李明勳,問:“你是何人?怎生認得本官。”

  李明勳笑了笑,說:“雖說未曾見過,卻是聽說過您的大名,在下李明勳,便是訂購四艘大船的商社掌櫃,聽管事說,您這些時日沒少照顧我們。”

  閻應元聽得是在船塢施粥的東家,臉色舒緩了許多,道:“原來是李掌櫃,承蒙你慷慨施粥,這段時日,江陰的治安倒是好了不少。”

  李明勳卻是說:“那算不得什麽,早就聽說江陰有一位正直廉潔的典史,今日一見果然是不同凡響,不過閻大人,您雖然眼裏揉不得沙子,但是也得分時候,您手下十幾個人都指望著這差使吃飯呢,可是萬萬不可隨性而為呀。”

  閻應元麾下的捕快都是老油子,知道得罪上官的悲慘結局,紛紛出言勸慰,不少人跪地懇求,這才讓閻應元沒有追上去。

  等到閻應元冷靜下來,想要去探探虛實的時候,卻發現那些官員已經離開了,一打聽才知道,幾個衙門的官員上岸便去了沿河船坊,剛進去便遭遇了吃粥難民的圍攻,未免發生激變,隻得退去,但是當地已經全都知道,朝廷要造海船了,江陰造船業的好日子到頭了,恐怖的氣氛籠罩了整個江陰。

  “造海舟輸送糧餉,於國大利,於民大害,真不知道是福是禍呀。”閻應元翻身上馬,留下一句感歎,背影淒涼的離開了。

  李明勳無奈搖頭,他轉身去了碼頭,作為始作俑者,李明勳無話可說,隻是在心中告誡自己,縱然這個過程不那麽光彩,卻定要結果綻放出芳華!

  他走上小船,向長江航道駛去,靠上了操江提督的船,馬上上麵無論是吏員還是兵丁都是無比狼狽,不少人身上掛著菜葉,滿臉的臭雞蛋,但是臉上卻有喜色,顯然是撈了不少外快。

  “今天上岸的,每人一兩銀子,回去請大家一道吃酒!”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李明勳一看,竟然是把總齊大誌。

  齊大誌也看到李明勳,一臉笑意,說:“我說什麽商賈這般豪闊,感情是您呀,公子爺,您可是又讓咱長見識了,上岸溜一圈,就給一兩銀子,嘖嘖,這是哪兒的西洋景兒啊。”

  李明勳在齊大誌引導下見到了換過衣服的宋業,二人商定了糧食交貨的時間,宋業便是離開了,李明勳問:“你與宋大人是老相識了?”

  “是老相識,這次您給了他五百兩銀子辦差,分了我一百兩,著實照顧我呢。您的船我也會送到長江口,宋大人都交代過了。”齊大誌笑嗬嗬的說道。

  李明勳無奈搖頭,到底是勞力者治於人,齊大誌出人出力,才得了一百兩,大頭都被宋業賺去不說,還對宋業感恩戴德。

  “那艘洋船走了嗎?你不用堵著他了?”李明勳問道。

  齊大誌道:“那等沒油水的活兒交給其他人了,您莫要擔心,它不敢劫持您的船隊。”

  李明勳搖搖頭:“倒是沒這個擔心,我的想和那艘船做點買賣。”

  “買賣,那洋夷有什麽買賣值得您去做?”齊大誌卻是不解。

  李明勳道:“我想買他幾杆火銃,買不得嗎?”

  齊大誌略略點頭,這本沒有什麽,凡是海商,船上多少會有些火器,火炮也不鮮見。

  “買得,買得,莫要說火銃,便是紅夷大炮也買得。”齊大誌笑嗬嗬的說道。

  李明勳從官船上取來紙筆,寫了一封信,齊大誌眯眼偷瞄,想要看出點什麽來,但是卻發現李明勳寫的全是洋文,他卻是無法看懂了。李明勳把信遞給齊大誌,讓其收好,叮囑了幾句,賞了二十兩銀子,這廝便是歡天喜地的去了。

  錢錦是個貪財的人,最喜歡聽的是銀餅子碰撞的聲音,最喜歡看的是金光燦燦的閃光,但是李明勳把剩餘的尾款給他結清的時候,錢錦的臉上卻滿是黯淡。

  “哎,李掌櫃,終究是躲不過被攤派的命啊!”錢錦坐在那裏,苦澀說道。

  李明勳微微一笑:“聽說前幾天衙門的人來了,怎麽說的。”

  “衙門的人被那些愚民轟走了,但是那又如何,漕運衙門、工部分司和操江提督府的人一道來的,現在街麵上已經傳遍了,開春便是要造船。要是不轟走,我拿你賞的錢上下打點一番,興許還能保住家業呢。”錢錦擦了擦眼角的淚珠,哽咽說道。

  茶鋪的老漢也插嘴說:“東主爺寬心吧,這次有李掌櫃的單子,興許能挨過去呢。”

  錢錦歎息一聲,知道老漢這是提醒自己求李明勳幫忙打點,李明勳卻是說:“此次是朝廷壓迫你們,若是真的要造船,那就是國朝大計,誰也抵抗不得的,若是不想被壓迫,就得找個沒朝廷的地方。”

  “沒朝廷的地方?”錢錦一時愣住了。

  李明勳道:“我的船如今造好了,去鎮江、南京裝了貨便是要走,我雖然能幫你說一嘴,但是成不成也沒把握,倒是有個出路提供給你,你若是能去,再也不怕朝廷攤派了。”

  錢錦像是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稻草,問:“什麽出路,李掌櫃說說。”

  李明勳道:“你也知道,我是海外華人,如今在台灣也有一番基業,商社裏有數千人,與當地的土蠻關係甚好,那便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在那裏,便是我說了算,你若是不嫌棄,可以把船廠帶到台灣去。”

  “台灣,哦.....你說的是東番地吧。”錢錦恍然回過神,他說:“聽說那是紅毛夷的地盤。”

  “紅毛夷隻是占了一個港口,我手下有幾千人,過千軍隊,還有炮艦,紅毛夷也不敢輕侮。”李明勳暢快說道。

  “這.....這怎麽可能?”錢錦滿臉不信,依著李明勳的說法,這不是已經自立一國了嗎?

  那老漢卻是說:“東主爺,小人倒是覺得並非虛假,這次我幫李掌櫃收了四十多頭牛,而買你的船更是要運兩萬石糧食,若非外麵有這般基業,要這些東西作甚?”

  “信不信都在你,不如跟我去看看,若是不行,再回來便是,反正你這船坊也就這些木料值錢。”李明勳道。

  “李掌櫃,我不是信不過你,而是船坊雖然是我一人的,但造船可是需要匠人的,生手可造不了。”錢錦有些為難。

  李明勳哈哈一笑說:“這有何難,台灣有大片的土地無人耕種,隻要願意跟我去的,我是來者不拒,你船坊那些匠人、夥計,但凡願意去,我不僅給工錢,還給土地,一家老小都可以去,我都養著。”

  “當真!”錢錦驚喜萬分。

  李明勳說:“自然是真的,阿海和林河已經開船去了南京、鎮江裝貨,三日後回來,到時一起走,到了地方還能一起過個肥年!”

  錢錦一拳砸在手掌上,說:“就這麽辦,我便帶著一家老小跟你走,若是真如你說的那般,便在那台灣安家落戶,若是不行,便當是出海避禍了吧!”

  李明勳微微點頭,說:“如此甚好,你不會後悔今日的,接下來你便幫我辦差事,把沿河這些船坊的木料、釘料、漆、繩,反正隻要是用在造船的、修船的,能買多少買多少,三日之後,我一並帶走。”

  錢錦一咂摸,說:“哎呀,這怕是要花上萬兩。”

  李明勳哈哈一笑:“錢不是問題。”

  錢錦越發肯定李明勳方才說過的話了,也越發願意相信他招攬自己去台灣是為了造船,如果要騙自己,總不能花上萬兩白銀買這些材料吧。

  “好,我手下還有兩艘沙船,一並與您去台灣。”錢錦當即說道。

  旅洋船坊。

  李明勳坐在桌子前,看著一個敦實的男人跪在自己麵前,他看起來三十餘歲,穿著一件不合身的薄襖,兩隻手上滿是老繭。

  “東主爺,小人叫張老六,沒有大號,家裏有老婆和兩個孩子,大娃十四了,是個學徒,小女娃才七歲,都跟著東主爺走,在船坊幹了七年了,是個鐵匠,但凡船上用的釘子,無論銅鐵的,俺都能處置妥當了,他們都能替我擔保!”張老六認真的說道。

  李明勳看見他後麵站了七八個人,其中兩個已經是錄用的,便說:“好,先按照丙等工匠發錢,一月一兩八錢,去了之後再測試手藝定薪資。”

  說著李明勳把寫好的碼子遞給張老六,又遞給他五斤左右的一包米。

  張老六問:“東主爺,這是啥?”

  李明勳說:“五斤米是你到台灣之前的口糧,自己做成幹糧飯團,路上吃用,這個竹碼子是你的工號牌,到了台灣,憑牌子發口糧、薪資和十畝地,拿著牌子買米,買一鬥送一升。”

  張老六咧嘴一笑:“還有這好事兒,謝謝東主爺。”

  “東主爺,小人叫王喜貴,二十五,是船坊木匠,本地人,隻我一人跟著東主爺走。”一個高瘦漢子說道。

  李明勳問:“你家中老婆孩子不去嗎?”

  王喜貴咧嘴一笑:“俺沒娶媳婦兒呢,父母都跟著兄長嫂嫂過活。”

  李明勳點點頭:“暫定丁等,月銀一兩二錢,這是你的工號牌和口糧,另外,你的安家費怎麽算?”

  一群人亂做一團:“還有安家費?”

  李明勳道:“家人不去的有安家費,若是沒有,這一去五年,你們能安心幹活?如王喜貴這般,安家費是五兩,當然,若是不要銀子,便是三石糙米。”

  錢錦補充道:“本地人才能領安家費,外地的不能領,還要留下地址,立下字據,找好保人,若是拿錢跑了,官府可是要緝拿的。”

  王喜貴卻沒有要跑的心思,說:“俺要米,三石米,也願意簽字據,他們幾個都可以擔保。”

  一整天,李明勳都在登記造冊,算起來已經有八百多工匠願意前往,其中過半是全家搬走,加上他們的家人,兩千餘人,李明勳不僅感慨,幸虧說服了錢錦,他還有兩艘船,否則又要想辦法弄船了。

  馬上到尾聲的時候,茶棚的老漢跑了過來,有些著急的說道:“李掌櫃,壞事兒了,那典史聽到許多人要下南洋,已經騎馬趕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