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中)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5      字數:4261
  袁尚派出的信使,在天明時分就到達了章武。

  高幹看完袁尚派人送來的書信後,遞給了一旁的東萊太守管統,隨口說道:“管太守,你看看這封信,然後再給我提一點建議。”

  管統走馬觀花似的看完信件上的內容後,不禁皺起眉頭說:“真是沒想到,大公子和二公子原來是被冀州軍俘獲了。可讓人奇怪的是,冀州牧不光沒有殺他們,反而派人護送他們返回南皮。”

  “管太守,你說說,”高幹望著管統,問道:“冀州牧為何要這麽做啊?”

  “這還不簡單嘛,”韓湛所使的這條驅虎吞狼之計,根本瞞不過明眼的人,高幹不屑地說:“冀州牧肯定是知道如今的渤海太守,乃是吾舅父的幼子袁尚,因此才會使出這般毒計,讓他們兄弟幾人自相殘殺。”

  “元才將軍,”管統等高幹說完後,試探地問:“如果他們兄弟三人真的打了起來,不知你會幫誰?”

  “幫誰?本將軍也不知道。”聽到管統的這個問題後,高幹冷笑了一聲:“不過以本將軍的分析,既然在南皮城內有那麽多顯思的舊部,他們肯定會給顯思出謀劃策,讓他們派人來聯絡吾,與他共破袁尚。”

  見高幹始終沒有給自己一個滿意的回答,管統又繼續問:“元才將軍,假如大公子也派人前來聯絡,不知你打算支持誰?”

  高幹沉默了片刻,隨後說道:“若是今日午時,本將軍還沒有收到顯思派人送來的書信,那麽本將軍就幫顯甫。不管怎麽說,他都是舅父所任命的渤海太守。”

  管統從高幹的話中,聽出對方的本意是想幫袁譚,否則他怎麽可能要等到中午再做決定。管統一向對袁譚有好感,見高幹也願意支持袁譚,便沒有再問下去,而是陪著對方在議事廳裏靜靜地等待袁譚使者的到來。

  而遠在鄴城的韓湛,扳著指頭算了一下日期,覺得袁譚、袁熙兄弟應該已經回到了南皮,便命人將荀彧、荀攸、沮授、田豐、黃忠、典韋、夏侯蘭等人找來,對他們說道:“呂曠呂翔護送袁氏兄弟前往渤海郡,想必此刻已經到了南皮。如今春耕已接近尾聲,本侯想等子龍將軍一回來,就立即派兵東征青州,不知你們有什麽不同的看法?”

  韓湛的話音剛落,黃忠、典韋、夏侯蘭等人便從隊列中走出,齊聲說道:“末將願往先鋒,請主公恩準。”

  “且慢,且慢!”三人的話剛說完,沮授就站出來製止:“如今宮殿尚未完工,就要出征青州,到時勢必會從工地抽調大量的民夫,從而影響到宮殿的修建進度。以授之見,還是等宮殿完工,將聖駕從冀州迎來鄴城之後,再說出兵之事不遲。”

  “沮監軍,”典韋聽沮授這麽說,有些不耐煩地說:“修建宮殿的工期,最初說隻有三個月,如今都過了半年,什麽時候能修好,依舊是遙遙無期。假如永遠修不好,那是不是永遠不出兵了?”

  “典韋!”韓湛聽到典韋衝著沮授大發牢騷,連忙開口製止道:“沮監軍正在為聖駕修建宮殿,隻要能讓聖駕住得舒服,莫說修半年,就算是修一年、兩年,也是理所應該的。”

  見韓湛出口支持自己,沮授臉上露出了感激之情:“多謝主公的體諒。授才疏學淺,雖然竭盡全力,但依舊無法在短期內完工,真是汗顏啊。”

  “主公,屬下有一事不明。”站在一旁的荀攸,忽然開口問道:“如今袁紹下落不明,袁譚袁熙二人計算不殺掉,也應該將他們軟禁在鄴城,怎麽能輕易地送還渤海郡呢?雖說可以讓他們與袁尚爭權奪利,但誰擔任渤海太守,對我們來說,都沒有什麽影響。為何主公還要努力地做局呢?”

  韓湛等荀攸說完後,心裏暗說,在真實的曆史上,袁紹在統一了北方之後,分別讓自己的長子袁譚擔任青州刺史,二兒子袁熙擔任幽州刺史;外甥高幹擔任並州刺史,小兒子袁尚擔任冀州刺史。雖說有任人唯親之嫌,但這四州被袁紹的兒子和外甥治理得井井有條,以至於有足夠的兵員和糧草,與曹操在官渡決一雌雄。

  自己留下袁譚袁熙的性命,並讓呂曠呂翔護送他們回南皮,與袁尚爭權,除了是想讓他們兄弟三人鬥得不亦樂乎,使自己在東征青州時沒有後顧之憂;還有一個方麵,是想等三人都是勢窮時,全部收入麾下,讓他們幫著自己治理內政。

  韓湛在腦子裏重新組織了一番詞匯,隨後對荀攸說:“公達表兄,袁家兄弟不是什麽十惡不赦之徒,又有幾分才幹,若能讓他們為本侯效命,倒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等他們鬥得筋疲力盡之時,本侯親率奪取了青州的得勝之師,回師將他們全部滅掉,還能減少兵士的損傷。”

  “主公所言甚是。”田豐等韓湛說完後,立即表態說:“等袁家兄弟鬥得筋疲力盡之時,主公隻需要派人去信勸降,則渤海郡可以傳檄而定。”

  “若是主公占據了渤海郡,不光可以和青州連成一片。”荀彧接著說道:“而且還有可以從這裏出兵,去討伐公孫瓚。”

  聽荀彧提到公孫瓚,韓湛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劉備,他連忙俯身看麵前的輿圖。見劉備所在的平原郡就在渤海郡的南麵,他心裏不禁暗想:“若是本侯和子龍率領平定青州的大軍,前往渤海郡之時,公孫瓚是否會聯絡在平原的劉備,來攻打自己呢?”

  荀攸謀略過人,見到韓湛的目光一直盯著渤海郡南麵的平原郡,便猜到了他所擔心的事情,便開口問道:“主公,你莫非是擔心平原的劉備,會與公孫瓚聯合,從南北兩麵夾攻我軍。”

  對於荀攸的猜測,韓湛點了點頭,隨後說道:“公達表兄說的是,本侯正擔心此事。要知道,劉備和公孫瓚的交情莫逆,並奉公孫瓚為兄。假如公孫瓚真的讓他起兵攻打我們,那麽我們還真有可能遭到南北夾擊呢。”

  “主公莫要擔心,”荀彧安慰韓湛說:“平原地區兵微將寡,就算劉備想起兵響應公孫瓚,也會因為兵力不濟而作罷,主公盡可高枕無憂。”

  韓湛見除了沮授一人外,就沒人反對自己出征青州,便對荀攸說:“公達表兄,你抓緊時間調集兵馬糧草,等子龍一回到鄴城,你們就可以出兵青州了。”

  “屬下遵命。”荀攸連忙躬身道:“屬下一定在子龍將軍回到鄴城前,調集好出征的兵馬和糧草。”

  正當韓湛和自己手下的一幫文武官員,在研究如何征求青州時,遠在章武的高幹,終於等來了袁譚的書信。他看完書信後,隨手扔在了桌案上,背著手在屋裏來回地走動著,腦子裏快速地思考自己應該站在哪一邊。

  管統看到高幹看完書信之後,好奇的問:“元才將軍,不知大公子的書信上,都說了些什麽?”

  由於書信上的某些內容,高幹不想讓管統知曉,便有些含糊其辭地說:“顯思說他想取代顯甫成為渤海太守,希望能得到吾的幫助。”

  “尚公子如今是渤海太守,手下有數萬兵馬。”管統等高幹說完後,試探地說道:“大公子就算能得到南皮城內的舊部支持,也不過兩三千私兵而已。要想和尚公子硬碰硬,可能沒有什麽勝算。”

  “除了郭圖、辛毗等人的私兵外。”高幹停下腳步對管統說:“護送顯思、顯奕二人的三千冀州兵馬,在兩月內也聽從顯思的調遣。”

  得知袁譚的手裏還有一支三千人的冀州兵馬,管統不禁眼前一亮,他連忙對高幹說:“元才將軍,既然大公子手裏有這麽一支精兵,那麽隻要你助他一臂之力,擁立他為渤海太守,簡直是易如反掌。”

  誰知高幹聽後,隻是冷冷一笑,隨後說道:“目前舅父生死不明,袁家兄弟就為了一個太守之位而兄弟鬩牆,未免太令人寒心了。本將軍斟酌再三,覺得還是兩不相幫,先讓他們兩家拚個你死我活,等時機成熟時,本將軍再出手也不遲。”

  高幹的這個反應,大大地出乎管統的預料。起初高幹在看完袁尚的書信後,沒有立即做出決定,他還一廂情願地以為高幹會協助袁譚呢。沒想到,現在居然說出兩不相幫的話,甚至還打算將來坐收漁翁之利。

  為了掩飾自己的失望,管統故意岔開了話題:“對了,元才將軍,我好像沒聽您提到二公子呢?”

  “顯奕這次回到南皮,也挺不容易的,不光沒有舊部,就連和他一起回來的顯思,對他也心存戒備。”高幹對管統說:“顯甫和舅母二人便想方設法拉攏他,讓他留在顯思的身旁當耳目。”

  聽說袁熙居然留在袁譚的身邊為袁尚當耳目,管統的心裏不禁咯噔一下,暗說:“大公子和二公子是一同從冀州回來的,在取代尚公子成為渤海太守之前,肯定不會對二公子產生懷疑。若是二公子將大公子的計劃,都透露給尚公子他們,那麽大公子早晚會大禍臨頭的。”

  想到這裏,管統的心裏開始考慮,是否派人去私下通知一下袁譚,讓他注意防範袁熙,免得吃了大虧。但這個念頭一冒出來,他又立即否決了。他不知袁熙此刻是否和袁譚形影不離,假如自己派人送去的書信,不小心落在了袁熙的手裏,對自己來說,反而會給自己惹來禍事。

  “管太守,你在想什麽?”見到管統沉默不語,高幹忍不住好奇地問道。

  “元才將軍,”高幹的聲音,將管統從沉思中驚醒過來,他有些慌亂地回答說:“吾正在考慮,假如大公子和尚公子大打出手,我們該怎麽辦?”

  “還能怎麽辦。”聽到管統這麽說,高幹不以為然地說:“本將軍剛剛不是說了麽,我們坐山觀虎鬥,等他們兩人拚得差不多了,我們再去坐收漁翁之利。這樣就算將來舅父知曉了此事,也不會責備於我。”

  “元才將軍,”管統驟然聽到高幹提到了袁紹,連忙好奇地問:“不知主公如今人在何處?”

  “據說鄴城被冀州軍攻破之後,舅父就帶著顏良文醜和一群部下,逃往了壽春,投奔袁公路去了。”高幹說話時,臉上掛著不屑的表情,“誰知袁公路不念手足之情,對舅父百般刁難。舅父一氣之下,就離開了壽春,前往荊州投奔劉表去了。”

  管統聽到這裏,癟了癟嘴,心說兄弟鬩牆莫非是袁家的傳統,主公和袁公路兩人反目為仇,而如今大公子、二公子和尚公子也即將大打出手,自己繼續留在他們的手下,是否是明智的選擇?

  “來人啊!”高幹衝著門外大聲地喊了一嗓子。很快他的一名屬下就走了進來,抱拳施禮後,恭恭敬敬地問:“不知將軍有何吩咐?”

  高幹吩咐對方說:“立即點五千人馬,隨本將軍返回南皮。”

  等高幹的屬下離開後,管統有些擔憂地問:“元才將軍,你要是返回南皮之後,公孫瓚的大軍南下來襲,又該如何迎敵呢?”

  “管太守,”高幹望著管統,麵無表情地說:“城中還有三萬大軍,隻要你們閉門不出,公孫瓚就算是十萬大軍,也別想攻下這座城池。”他向管統抱拳施禮,“章武的一切,就拜托管太守了。”

  “職責所在,敢不效力。”管統回答完後,又好奇地問了一句,“不知將軍何時可以返回章武?”

  “快則三五日,慢則半月。”高幹回答說:“吾必回章武。就此告辭!”

  看著高幹離去的背影,管統在心裏默默地想著:“如果你返回南皮時,袁家兄弟已經大打出手,你真的可以做到袖手旁觀,兩不相幫嗎?不行,我必須要立即給大公子修書一封,警告他,說二公子是尚公子安排在他身邊的耳線,免得他上當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