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袁熙的婚事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5      字數:4222
  聽呂翔提起助袁譚奪位一事,呂曠卻又有些躊躇:“二弟,你說說,袁譚和袁尚乃是親兄弟,他們真的會為了渤海太守之位,而大打出手嗎?”

  “別看袁譚、袁尚都是劉夫人所出,然而袁譚一向不為劉夫人所喜。”呂翔淡淡地說道:“為了讓自己幼子能繼承袁氏的基業,劉夫人甚至說服了邟鄉侯,將袁譚過繼給邟鄉侯的兄長袁基為子。如今袁譚重新回到了渤海郡,勢必會利用自己的一幫手下,來爭奪渤海太守之位,你我到時隻需要遵從主公號令,助袁譚一臂之力即可。”

  再說太守府裏的酒宴開始後,雖說袁譚是自己親生的長子,不過劉夫人對他卻始終冷冰冰的,簡短地問了一下他被俘和獲釋的事情後,就對他不理不睬。相反,對袁熙卻顯得格外熱情。劉夫人的態度,讓袁熙有些百思不得其解。但既然劉夫人對自己如此熱情,袁熙也不能不做出一些回應,他頻頻地舉起酒樽,向劉夫人和袁熙敬酒。

  等喝得差不多了,袁熙放下酒樽問袁尚:“顯甫,方才入城之時,為何不曾見到許攸許子遠,不知他去了何處?”

  聽到袁熙的這個問題,袁尚長歎一聲後,說道:“昔日聽說鄴城被破,父親下落不明,許子遠便主動請纓,前去尋找父親的下落。至今離開南皮,已經三月有餘。”

  得知許攸三個月前就離開了南皮,袁譚也忍不住插嘴問道:“顯甫,既然許子遠離開已有三月,不知可有父親的下落?”

  袁尚等袁譚問完之後,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向一旁的劉夫人投去了求助的目光。劉夫人看到袁尚在向自己求助,便起身說道:“十數日前,許子遠曾有一封書信前來,說爾父帶著顏良文醜等人,前往壽春投奔公路,結果吃了閉門羹。爾父一氣之下,又前往荊州投奔劉表去了。”

  “什麽,父親到荊州投奔劉表去了?”袁譚、袁熙二人聽到這個消息,猛地站起身,大聲地說道:“既然如此,吾願率一支兵馬前往荊州,迎接父親返回南皮。”

  “不可,千萬不可。”聽到袁譚袁熙兩人打算去荊州迎回袁紹,劉夫人連忙擺手說道:“爾父在荊州一事,隻是許子遠聽人所言,他也沒有親眼看到。若你們匆忙趕過去,沒準會撲空的。”

  “沒錯,二位兄長。”袁尚及時地補充說:“你們率一支人馬匆匆趕往荊州,途中還要經過青州、徐州等地,若是與當地的兵馬發生了誤會,一旦打起來,別說救回父親,就連自己的性命也難保。”

  聽到袁尚不願意讓自己到荊州去尋找袁紹,袁譚有些惱羞成怒。“難道我們為人子女的,就聽任父親流亡在外嗎?顯奕,你願意隨我同往嗎?”

  袁熙還不容易從階下囚,回到了屬於自己地盤的南皮,哪裏肯輕易地離去。因此聽到袁譚的這個問題後,不禁有些支支吾吾。見袁熙也不願意隨自己前往荊州,袁譚冷哼一聲,隨後拂袖而去。

  看到袁譚憤然離開,袁熙正在猶豫是否該追上去時,就聽到劉夫人在冷冷地說:“顯奕,妾身的這個兒子就是這種性格,好衝動,別搭理他,我們繼續喝酒。”

  等袁熙重新坐下後,劉夫人關切地問:“顯奕,我記得爾父在鄴城給你定了一門親事,女方是甄逸之女。不知她如今人在何處,是否也離開了鄴城?”

  袁熙聽到這個問題,心裏不禁咯噔一下,他想到了自己被關押在鄴城,被迫退親一事,不禁苦笑著說:“二娘有所不知,孩兒已經與甄逸之女退婚了。”

  “退婚了?”劉夫人聽後,格外詫異地問:“是爾父幫你退的婚事嗎?”

  “非也非也。”袁熙連忙搖著頭說:“並非是父親與甄家退的婚,而是孩兒在鄴城為階下囚時,被冀州牧強迫退婚的。”

  “被冀州牧強迫退婚。”劉夫人聽到這裏,將手中的酒樽往桌案中重重一頓,厲聲說道:“這個韓家小兒要做什麽,為何要逼你退婚?”

  袁熙想了想,回答說:“二娘有所不知,當初父親派人到甄家下聘之時,韓家小兒就曾經派人到甄府提過親。甄夫人嫌棄他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涉國令,就沒有同意這樁婚事。誰知他奪取鄴城之後,就逼迫孩兒寫下了退婚書……”

  聽完袁熙的講述後,劉夫人不禁目瞪口呆。她心中雖有不岔,但卻又無可奈何,畢竟如今袁家的實力根本無法與韓湛相提並論。因此她在沉默許久後,開口說道:“顯奕莫要擔憂,改日妾身再幫你尋一樁婚事便了。”

  袁熙等劉夫人一說完,連忙站起身,躬身施禮:“多謝二娘的一番美意,孩兒真是感激不盡。”

  劉夫人聽從了審配的勸告,想辦法拉攏袁熙來協助袁尚對付袁譚。她正愁沒有機會向對方示好呢,聽說在鄴城定下的婚事已經黃了,便低著頭開始思索起來,想想在自己認識的官員中,誰有待字閨中的女兒。在經過一番思索後,她終於想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便開口說道:“顯奕,東萊太守管統家中一女,年方14,長得貌美如花,又知書達理。待妾身明日派人前去做媒,請管太守將女兒許配給你。”

  對於劉夫人所釋放出的好意,袁熙再次起身向她表示了謝意。同時,袁熙的心裏也明白,劉夫人是想通過這種方式拉攏自己,協助袁尚對付袁譚。他考慮自己勢單力薄,在這個南皮城裏又沒有依附自己的部下,根本沒有能力和自己的兩個兄弟爭權奪利。而最明智的選擇,就是依附其中一人,去對付另外一人。

  如今別看袁尚是渤海太守,但若是沒有自己的協助,要想鬥敗袁譚,幾乎是不可能的。而自己和袁譚一向關係不睦,就算與之聯手除掉了袁尚,自己也得不到什麽好處。從目前的形勢來分析,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與袁尚和劉夫人攜手,鏟除掉袁譚,以便在南皮能有一個安身之所。

  就在袁熙考慮和袁尚合作時,憤然離開太守府的袁譚來到了街上。他昔日的舊部郭圖、辛毗、辛評等人就等在府外,看到袁譚出來,幾人連忙上前參拜:“見過大公子。”

  幾人的舉動,被守在門口的衛兵看在了眼裏。帶隊是一名都伯,他看到這種情形,不光沒有進去向袁尚稟報,反而在心中想:大公子剛回南皮,就有這麽多的文武擁戴他,看來南皮很快就要易主了。

  郭圖等人向袁譚行禮後,說道:“大公子,此處不是說話的敵人,還是到屬下的府中,我們再細說吧。”

  眾人來到了郭圖的府中,分賓主坐下後。辛毗開口問:“大公子,為何冀州牧會將你與二公子一同放回來呢?”

  袁譚望著辛毗冷哼一聲,隨後說道:“佐治,難道你還看不出,這是韓家小兒的驅虎吞狼之計麽?”

  雖說辛毗等人早就猜到了韓湛用的是驅虎吞狼之計,但聽到袁譚這麽說的時候,他們還是好奇地問:“大公子何出此言?”

  “本公子在鄴城時,就聽到風聲,韓家小兒打算啟稟奪取青州。”袁譚的目光從在座的文武身上掃過之後,繼續說道:“渤海郡與青州近在咫尺,他擔心出兵青州時,渤海郡的兵馬會在一旁掣肘,便故意放回了我們兄弟二人,讓我們和顯甫爭權奪利,無暇顧及到青州的戰事。”

  袁譚的話音剛落,便聽有一人說:“渤海郡有精兵數萬,兵權都掌握在顯甫公子的手裏,要想取而代之,談何容易啊。以屬下之見,大公子不如奉顯甫公子為主,免得傷了兄弟之情。”

  此人的話,讓袁譚勃然大怒。他循聲望去,隻見說話的人穿著暗紅色的袍服,分明是一名武將。雖說看著麵熟,但倉促之間袁譚卻想不起對方的名字,他惡聲惡氣地問:“不知閣下是何人,為何在此大言不慚啊?”

  被袁譚點名的武將連忙站起身,紅著臉回答說:“在下乃是漯陰守將劉詢,適才所言俱是肺腑之言,還請大公子……”

  “滾出去!”沒等劉詢說完,袁譚就抄起桌案上的一個酒樽,朝對方砸了過去。雖然劉詢及時地側身躲過,但從酒樽裏濺出了酒水,還是打濕了他的袍服。見袁譚如此暴烈,劉詢知道自己再說什麽,都無濟於事,便能朝對方深施一禮,轉身拂袖而去。

  “請大公子息怒。”等劉詢離開後,郭圖連忙招呼人重新取來了一個酒樽,並親自為袁譚斟酒,然後開口說道:“此人說得都是一派胡言,請公子不必介意。我們還是繼續討論大事要緊。”

  小小的風波過後,辛評也站起身問道:“大公子,屬下能問問,您能調動城外的那支兵馬嗎?”

  “城外的兵馬?”袁譚聽辛評這麽問的話,先是一愣,隨後點著說:“那是韓家小兒派來護送本公子回南皮的兵馬,他還承諾,等吾到了南皮之後,將這支兵馬交給吾使用兩個月。公則,你說本公子能否調動那支兵馬?”

  “既然大公子能調動城外的那支兵馬,形勢對我們就有利多了。”郭圖知道城外的兵馬可以成為自己的助力後,有些得意地說:“隻要我們在合適的時候,將這支兵馬放入城中,直接圍住太守府,逼顯甫公子交出大印,那麽大公子就能成為新的渤海太守。”郭圖的話,立即引起了辛評、辛毗的附和。

  然而就在袁譚和郭圖等人商議如何逼迫袁尚讓出渤海太守之位時,被袁譚從府中趕走的劉詢,再次來到了太守府外。他站在距離府門二十幾步遠的地方,心裏在反複盤算,是否應該將袁譚的計劃,透露給袁尚。

  如果不告密的話,一旦袁譚等人行動失敗,自己作為袁譚的同黨,肯定是難逃一死。但若是向袁尚告密,也不見得是什麽上策,若是袁譚的實力足以碾壓袁尚,等他成為新的渤海太守之後,自己同樣難逃一死,甚至有可能被夷三族。

  站在府門外的都伯,見劉詢站在門外發呆,猜想他可能有什麽事情,連忙向守門的兵士交代一聲,翻身走進了府內。此刻宴席已散,袁尚、劉夫人和審配等人正在討論該如何利用袁熙一事,看到都伯走進來,審配立即問道:“何事?”

  “啟稟太守!”都伯對袁尚恭恭敬敬地說:“漯陰守將劉詢在府外站立許久,小人特來請太守示下,是否將他趕走?”

  “這麽晚了,他站在府門外作甚。”袁尚知道劉詢是袁譚的舊部,一臉不悅地吩咐都伯:“速速將他趕走。”

  “且慢!”就在都伯答應一聲,準備轉身離開之際,卻被審配叫住了。審配麵向袁尚說道:“劉詢此刻來到府外,可能是有什麽大事要向公子稟報。之所以遲遲不肯入府,估計他還有些舉棋不定。不如叫他進來,問問是怎麽回事?”

  在看到袁尚點頭表示同意後,審配立即吩咐都伯:“速把劉將軍請進來!”

  等劉詢來到議事廳後,袁尚衝著他冷冷地問:“劉將軍,你此刻到太守府來,不知有何事啊?”

  劉詢聽到袁尚的問話,遲疑了片刻,但還是果斷地決定將郭圖等人的陰謀告訴袁尚:“啟稟太守,屬下在郭圖處聽到他們議事,說打算協助大公子,奪取渤海太守之位。”好在劉詢離開的比較走,否則他肯定還會將城外的兵馬聽從袁譚調遣之事,也一並告訴袁尚。

  “看來他們果然要動手了。”劉夫人聽完劉詢的話之後,心裏暗暗地想:“剛剛在宴席上,我隻是隨口和袁熙提了一下婚事,如今看來我的計劃要改變一下,明日就派人到管統家提親,讓他將女兒許配給袁熙,這樣才能讓袁熙心甘情願地為尚兒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