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遷都(下)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5      字數:4212
  陳到定睛一看,攔在他們麵前的兩名乞丐,正是昨日韓湛親自施粥的那對母女。年輕女子先在韓湛的麵前跪下,見自己女兒站在一旁發呆,連忙拉了她兩下。小女孩不情不願地跪在了韓湛的麵前,學著自己母親的樣子給韓湛磕頭。

  “這位大姐。”韓湛實在搞不清楚該如何稱呼這個時代的女子,隻能含糊其辭地說:“不必行此大禮!”

  “冀州牧的大恩大德,魯周氏沒齒難忘。”女子趴在地上,對韓湛說道:“妾身今日來見冀州牧,乃是有一事相求。”

  韓湛見這女子雖然蓬頭垢麵,但說話卻不像尋常人,連忙附身扶起了她。好奇地問道:“本侯看大姐不像是尋常人,不知如何會落魄如此啊?”

  聽到韓湛問起自己的身世,魯周氏的眼圈一紅,哽咽地說道:“妾身乃是太仆魯馗之女,嫁給了大鴻臚周奐的此子。”說到這裏,她低頭看了一眼怯生生站在自己什麽的小女兒,繼續說道,“這便是我的女兒周萍。”

  魯周氏的話引起了韓湛的好奇,他驚詫地問:“小姐既然是官宦之女,為何會落魄到如此境地?”

  “數月前,”魯周氏在臉上抹了一把,繼續說道:“數月前,李傕、郭汜兵犯長安。城破之時,家父太仆魯馗、公公大鴻臚周奐和太常卿種拂、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懼在城中戰死。天明之後,李傕、郭汜手下的賊兵衝進府中,把闔府上下全部殺光。幸好夫君在賊兵衝進來時,帶著我母女二人躲進了後花園裏的一口井裏,否則我們也活不到現在。”

  在了解了魯周氏的身世之後,韓湛的眼圈不禁紅了。他竭力用平靜的語氣問道:“魯小姐,本侯打算將長安的官員和百姓,都遷往冀州的鄴城,不知你有沒有去報名啊?”

  魯周氏搖了搖頭,很幹脆地回答說:“沒有。”

  魯周氏的回答讓韓湛感到很奇怪:“這是為何?”

  對方苦笑了一下,說道:“冀州牧有所不知,此去鄴城有千裏之遙。妾身乃是一介弱質女流,怎麽能到達目的地?”說到這裏,她再次低頭看了一眼小女孩,“若是妾身在路上有個三長兩短,這孩子可怎麽辦啊?她可是我們魯家和周家唯一的血脈。”

  陳到等女子說完後,湊近韓湛的耳邊低聲地說:“主公,此乃是忠良之後,您可以幫幫她們啊。”

  其實就算陳到不說,韓湛也打算將母女二人安全地帶到鄴城去。他想了想,對魯周氏說:“魯小姐,如果你願意去鄴城,本侯會專門為你們母女二人安排一輛馬車,這樣便能省去千裏奔波之苦。”

  說完這話之後,又問道:“不知你們在冀州可有親屬可以投奔?”

  聽到韓湛的這個問題,魯周氏又拖著孩子在韓湛的麵前跪下,帶著哭腔說道:“沒有,家中除了我們孤兒寡母,就再也沒有別人了。請冀州牧行行好,收留我們母女吧。妾身來世願意銜草結環,報答州牧的大恩大德!”

  “魯小姐,你先起來!”韓湛聽說對方沒有親戚可以投靠,不由起了惻隱之心,連忙再次扶起魯周氏,安慰她說:“你放心,到了鄴城之後,本侯一定妥善地安排你們母女二人。現在,先隨本侯回府,先沐浴更衣再飽餐一頓,我看小丫頭都餓壞了吧。”

  按照韓湛原來的計劃,第二批百姓應該是在五日之後出發,但當天晚上徐庶拿來了名冊之後,韓湛不禁改變了主意。報名的百姓居然已經達到了五萬多人,比白天出發的人數多出了幾倍。

  既然情況有了變化,原定的計劃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韓湛將郭嘉、荀攸和徐庶等人見到了自己的府中,和他們商議接下來該怎麽辦?

  首先說話的是徐庶,他對韓湛說道:“主公,原本我們以為每日報名的百姓不過萬人。誰知今日他們見到第一批百姓,在冀州兵馬的護送前,向東緩緩而去,覺得我們不是誆騙他們,因此都踴躍報名。既然已有五萬餘人,我們不妨明日再派人護送一批離開。”

  “不行,絕對不行。”徐庶的話剛說完,就遭到了荀攸的反駁:“要安排這麽多人離開,哪裏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要準備沿途的飲食,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我看還是按照原來的計劃,五日之後再出發吧。”

  徐庶對荀攸的這種說法,自然是不讚同的,兩人便唇槍舌劍地爭論起來。見兩人爭的不可開交,韓湛將目光投向了一旁不說話的郭嘉,問道:“奉孝,此事你覺得該如何處置?”

  郭嘉朝正在爭吵的二人看了一眼,隨後說道:“各種物資的準備,需要一定的時間,若是明日出發,時間太倉促,恐會引起不必要的混亂。而五日後出發呢,也不可取,從今日百姓報名的情況來看,五日後的百姓至少有十數萬,如果一次性轉移,恐會更加混亂。因此嘉經過再三考慮,覺得明日太急,五日太緩,不如折衷一下,三日後出發。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對於郭嘉的這種說法,韓湛想了想,便點頭表示同意了:“三日後出發,隨行的百姓應該有八到十萬人,我們這兩天抓緊時機籌備糧草,想必沿途供給他們的飲食,應該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主公,”見韓湛和郭嘉已經把基調定了下來,荀攸和徐庶的爭吵便停了下來。荀攸對韓湛說道:“從長安到鄴城,以尋常百姓的腳程,至少要走一個月。軍中的糧草,隻夠一月之需,若是都給了百姓,那麽我們的兵士就要餓肚子。”

  韓湛了解荀攸的性格,知道他不會平白無故地提到此事,便反問道:“不知公達表兄想說些什麽?”

  “我軍離開函穀關朝長安出發之際,奉孝就曾經派人回鄴城去催要糧草。”荀攸望著郭嘉說道:“我想此刻押送糧草的車隊,應該已經出發了。三日後離開長安的百姓,就讓他們攜帶十日之糧,想必在十日之後,從鄴城出發的糧隊就和百姓們遇上了。到時就可以從糧隊裏的糧草中,提出百姓剩下路程所需的糧草……”

  韓湛望著正滔滔不絕講個不停的荀攸,忽然覺得眼前的一幕異常熟悉,就好像讀書時,講台上的數學老師在給大家講解應用題似的。

  荀攸說完後,看到韓湛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心裏不禁一陣陣發毛。他重重地咳嗽一聲後,對韓湛說道:“主公,我已經說完了,不知您還有什麽別的想法嗎?”

  “沒有沒有。”憑心而論,荀攸提出的這個方案,是相當合理的。讓百姓攜帶隻夠三分之一路程的糧食,等中途遇到了糧隊以後,再給他們剩下的三分之二糧食,簡直是太妙了。因此韓湛衝荀攸豎起了大拇指,讚許地說道:“公達表兄此法甚好。既然可以讓遷徙的百姓有足夠的糧草,又避免了長安城內大軍斷糧。的確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接下來在討論由誰帶領這批百姓離開的問題上,幾人又發生了爭執。不管是荀攸還是徐庶,都覺得由自己帶隊,是最合適不過的。郭嘉知道韓湛肯定把自己留下總攬大局,因此沒有參與他們的爭論。

  最後兩人相持不下,隻好想韓湛投去了求助的目光。韓湛輕輕地咳嗽了一聲,清了清嗓子說道:“公達表兄、元直,你們兩人不必再爭論了。這一趟就由我親自帶隊吧。”

  聽說韓湛想親自護送這批百姓離開長安,兩人慌忙想開口相勸,卻被韓湛抬手製止了。隻聽他說道:“你們不必爭了。奉孝要留在這裏總攬大局,肯定是不能離開的。元直呢,因為在長安待了數月,和朝中的文武官員都比較熟悉,因此護送百官離開長安一事,你是責無旁貸。至於公達表兄,則要想辦法,勸說城中的百姓全部離開此城。”

  說到這裏,韓湛仰天長歎一聲說道:“若本侯沒有猜錯的話,在十數年內,長安、雒陽一帶都將是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他在念完這句詩之後,在心裏默默地說道,“對不住了,孟德兄,你的兩句詩,小弟先借來用用。”

  “沒錯。”郭嘉聽到韓湛念的這兩句詩之後,感慨地說:“長安、雒陽兩地經過了連年的戰火,已無法再繼續居住下去。假如有百姓想留在城內,最後等待他們的,不是被活活餓死,就是被賊人所殺,因此前往鄴城,對他們來說,應該是一個最佳的選擇。”

  韓湛和郭嘉等人議事結束後,回到了後院。他在回自己房間時,看到對麵有一個房間還亮著燈,便問跟在自己身後的陳到:“叔至,那屋裏住的是誰啊?為何這麽晚了,還不曾安睡?”

  陳到聽韓湛這麽說,眉毛不禁往上一揚,隨後說道:“主公,你難道忘記了,是你今天在街上收留的那對母女?”

  “街上收留的那對母女?”一直想著怎麽把城內百姓送走的韓湛,聽陳到這麽說,先是楞了好一陣,最後終於想起了對方的身份:“就是前任太仆魯馗的女兒吧。”

  “沒錯,正是她們。”

  韓湛想到自己把母女二人帶回府,交給下人後,就不聞不問,也不知對方如今的情況如何。想到這裏,他打消了回房的念頭,而是對陳到說:“叔至,我們過去瞧瞧!”

  片刻之後,韓湛來到了魯周氏所住的房間門口,他站在門口,小聲地問:“魯小姐,在下乃是冀州牧韓湛,不知可否進去?”

  他的話說完後,屋裏一片沉寂。他以為對方沒有聽清楚,又將剛剛的話重複了一遍,就在他以為裏麵的魯周氏會說:“天色已晚,冀州牧進來多有不便,請回吧。”偏偏門簾被人從裏麵掀開了,一個女人柔聲說道:“原來是冀州牧來了,請進吧!”

  得到了邀請的韓湛,滿麵笑容地邁步進了房間,陳到肯定不會跟著進去,而是手扶著劍柄站在門口,為韓湛站崗放哨。

  進了屋裏,韓湛看到正對著門口的位置,擺著一張床榻,小女孩正躺在上麵酣睡。他轉身朝站在自己身邊的魯周氏望去,直接經過沐浴更衣後的魯周氏,居然也是一位絕色的女子,一時間不由看得有些呆了。

  見韓湛盯著自己,兩片紅暈飛上了魯周氏的臉龐。她歪著頭,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妾身母女兩人有了棲身之地,都是拜冀州牧所賜,妾身在此謝過了。”說完,她側著身子朝韓湛施了一禮。

  韓湛嗬嗬地笑著說:“魯小姐,此乃小事,不必掛在心上。此地住得可習慣否,若是不習慣,本侯命人再給你母女二人換一間。”

  “多謝冀州牧的一番美意。”魯周氏聽說韓湛打算給她們換一個房間,連忙擺手說道:“此處甚好,不必更換。”

  韓湛的目光在室內到處亂看,無意中看到燭台旁的桌案上,放著一些衣物和針線筐,便好奇地問:“魯小姐,不知你這是在做什麽?”

  魯周氏連忙走過去,跪坐在桌邊,抬頭對韓湛說道:“冀州牧有所不知,我們來到府中之後,侍女給了我們母女送來了幾件衣物。其中有兩件略有破損,妾身閑著沒事,便縫上幾針,將來自己也能穿。”

  望著正做針線活的魯周氏,韓湛的心裏不禁開始犯愁:自己把這對母女二人帶回鄴城,倒沒有任何問題。可是回了鄴城之後,自己又該如何安置她們呢?想了半天,他也沒有想出一個頭緒來,於是便使勁地擺了擺頭,心裏暗想:“算了,不必為這種事情犯愁,等回到了鄴城,我把魯周氏母女交給梨花,至於她怎麽安置她們,我就不操這個閑心了,以梨花那溫柔的性格,想必也不會為難她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