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遷都(上)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5      字數:4191
  韓湛在次日的朝會上,提出將文武百官和城中百姓遷往鄴城一事。他原以為自己的這個方案,會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對,誰知他的話說完後,朝堂上居然是一片寂靜。這種意想不到的情況,讓他有些手足無措。

  楊彪從隊列中走出,站在中間衝著眾文武說道:“諸位,大家都聽到了冀州牧的提議,不知你們是如何考慮的,不妨說說。”

  楊彪的話說出來之後,朝堂上還是一片鴉雀無聲。畢竟這幾年是董卓和李傕輪流掌控朝局,經常是一言不合就殺人,文武百官都被嚇破了膽子。如今整個京師被冀州牧的兵馬控製,他的性格如何還沒有摸清楚,如果自己貿然發表意見,惹對方不高興,命人將自己拖出去斬了,又該怎麽辦?

  “諸位大人,”韓湛見眾人都保持著沉默,心裏也覺得很奇怪,他走到楊彪的身邊,衝著眾文武說道:“不知各位有什麽不同的看法,但說無妨。”

  見韓湛站到了楊彪的身邊,眾文武更加不敢說話,有些和楊彪交好的官員,心裏還在為楊彪的個人安危擔憂,生怕韓湛一時發怒,命人將楊彪拖出去砍了。朱儁見到眾人都是沉默不語,便走出了隊列,衝著眾人說道:“諸位,不知你們對冀州牧的提議,有什麽不同的看法,但說無妨!”

  聽到朱儁也站出來為韓湛幫腔,總算有一名上了年紀的大臣從隊列中走了出來,衝韓湛深施一禮後問道:“冀州牧,老夫想問問,您是打算隻把朝中的文武都遷完鄴城呢,還是將長安城中的百姓一道遷往鄴城?”

  除了楊彪、朱儁,韓湛不認識朝中的任何人。看到有人終於站了出來,他連忙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一旁的楊彪,希望他能給自己做一個解釋。

  楊彪看到韓湛的眼神後,頓時心領神會,他湊近韓湛的耳邊低聲地說:“此人乃是馬日磾馬翁叔,官拜當今太傅。”

  搞清楚麵前官員的身份之後,韓湛朝馬日磾還了一禮,說道:“太傅,本侯自然是要把朝中百官和城中百姓一道,遷往鄴城!”

  “冀州牧,”見韓湛對馬日磾恭敬有加,站在兩側的文武心裏感到踏實了許多,又有一名文官站出來,代表眾人問道:“冀州牧,在下想問問,城中有百姓二十餘萬,若將他們遷到千裏之外的鄴城,不知是否為他們沿途提供足夠的糧食?”

  這次不等韓湛再給自己使眼色,楊彪便搶先說:“此乃當朝太仆,姓趙名岐字邠卿。”

  “原來是趙太仆。”別看此人在三國演義一書裏名不見經傳,但韓湛知道此人在東漢末年還算小有名氣,是著名的經學家、畫家,原名趙嘉,字台卿,後因避難而改成了現在的名字。便連忙朝他施了一禮,客氣地說:“雖然本侯想將城中的百姓全部遷走,但若要全部安置在鄴城,可能也力有不逮。”

  聽到韓湛這麽一說,別說朝中文武百官,就連楊彪、朱儁等人也變了臉色。過了好半天,楊彪才試探地問:“冀州牧,不知你打算將這些百姓都安置在什麽地方?”

  對於將長安的百姓遷到冀州之後,該如何安置的問題,韓湛連夜和郭嘉、荀攸、徐庶等人商議過,覺得全部安置在鄴城,會加重該城的負擔。經過一番談論後,眾人都覺得從進入冀州地界開始,便沿途進行安置,不光不可以減輕補給的負擔,等到了鄴城之時,也許隻剩下五六萬百姓,到時就好安置多了。

  此刻見眾文武都用期盼的目光望著自己,韓湛決定將自己和部下商議的結果告訴他們,讓大家也能安心。想到這裏,韓湛開口說道:“冀州經過一番戰亂,不少城池人口減少。此番遷移京中百姓,本侯打算從進入冀州地界開始,就沿途進行安置。不光可以減輕大軍的後勤壓力,也能使百姓能盡快安頓下來。不知各位大人有何異議?”

  眾文武聽完韓湛的解釋,都紛紛點頭,齊聲說道:“冀州牧所言極是。”

  見眾人同意遷都,韓湛總算鬆了一口氣,他讓楊彪、朱儁、馬日磾等人繼續商議遷都的細節問題,自己則帶著一群護衛到街上去查看賑濟災民的情況。

  前段時間李郭二人在城外大戰一月有餘,城外的百姓為了躲避他們的迫害,都紛紛逃進了京師城內。其中不少人因為衣食沒有著落,很快就橫死街頭,再加上前兩日李傕抓壯丁幫著守城,又死了一批,以至於現在從城外逃進來的災民十不存一。

  韓湛為災民們開設的粥場設在城東的開闊地上,十幾個粥棚前排著長長的災民隊伍,都在等待棚中的兵士施粥。負責施粥事宜的石韜,見到韓湛帶人來到了粥場,連忙迎了上來。

  韓湛問道:“今日有多少災民啊?”

  石韜滿臉苦澀地回答說:“回主公的話,至少有五千人。”

  “五千人?”韓湛聽到這個數目時,也被嚇了一跳,按照他的想法,這些從城外逃進城池的災民,經過了一月的風吹雨打、忍饑挨餓,所剩人數能有一千都算不錯了,沒想到有這麽多。他不解地問:“廣元,為何有如此多的災民啊?”

  “主公有所不知。”石韜向韓湛解釋說:“除了城外的災民,城中有不少的百姓也早已揭不開鍋了。聽說我們這裏施粥,便扶老攜幼地到此領粥。屬下原想將他們驅散,但看到這些人都是麵黃肌瘦,像是很久沒有吃飽飯,若是將他們趕走,沒準他們隻能凍餓而死,因此一時心軟,便聽任他們在這裏領粥。”

  對於石韜的這個舉動,韓湛點了點頭,抬手在對方的肩部上拍了拍,張口說道:“廣元,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今日的善舉,將來這些百姓一定會感激你的。”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石韜將韓湛的話重複了一遍後,不解地問道:“主公,不知這是何意啊?”

  聽到石韜這麽問自己,韓湛才猛地想起,這句話最早出現在明朝的《增廣賢文》裏,這個時代的人哪裏能聽懂。他嗬嗬一笑,也不解釋,隻是說:“你早晚會知道的。”

  就在這時,韓湛忽然聽到前方傳來了一陣小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不知道出了什麽事情,便朝那個方向快步走了過去。陳到等人擔心韓湛有危險,也緊隨其後跟了上去。

  韓湛很快就來到了孩子哭鬧的地方,隻見一名二十多歲衣衫破爛、蓬頭垢麵的女子,坐在一堵牆旁,正端著一個破碗在呼啦啦地喝著粥,一名被她用腿夾住、約莫五六歲、紮著羊角辮的小女孩,拚命地想搶她手裏的粥碗,卻一次次被她無情地推開。旁邊排隊的災民,都在用手朝女子指指點點,低聲地議論著什麽。

  石韜見到這種情形,頓時怒不可遏,他怒氣衝衝地說道:“從來不曾見過如此狠心的母親,孩子都餓成這樣了,她還隻顧著自己吃東西……”說完,石韜就要衝過去製止那女人,誰知卻被韓湛伸手拉住了,對方還衝他擺了擺頭,示意他不要輕舉妄動。

  石韜不解地問:“主公,為何不讓屬下去製止那女人?”

  “她做得對。”韓湛望著不遠處的女人,輕輕地歎了口氣,說道:“如果她不先填飽自己的肚子,一旦餓死了,那誰來管這個小女孩。你覺得在當今的亂世中,一個還不懂事的小孩,有獨自生存下去的能力嗎?”

  韓湛的話讓石韜愣住了,因為這個觀點對他來說,實在太驚世駭俗了。按照他的想法,在這樣的艱難的情況下,父母找到吃的東西以後,肯定是先讓自己的子女吃,等孩子們吃飽之後,有剩下的東西再吃兩口;如果沒有,就自己忍著,不管怎麽說,大人忍饑挨餓的能力要比孩子強得多。

  此刻聽到韓湛這麽說,他仔細一琢磨,還真是這麽回事。要是這個女人被餓死了,那麽正在哭鬧的小女孩肯定會成為孤兒,在如今的亂世裏,等待她的命運,不是被活活餓死,就是被餓紅了眼的人吃掉。他清楚地記得,自己在遊曆的過程中,就見過不少地方,把能吃的人稱為“兩腳羊”。

  韓湛沒有考慮石韜的心裏在想什麽,而是吩咐一名親兵到粥棚裏去端了一碗粥。等粥碗端來之後,韓湛從親兵的手裏接過粥碗,捧著朝那名女子走去。石韜見狀,連忙勸阻道:“主公,您乃是萬金之軀,怎能做這等低賤之事,還是讓屬下去吧。”

  韓湛扭頭望著石韜說道:“廣元,如今我們占領了京師,城內的百姓都是我們治下之命,幫他們做一點事,怎麽能叫低賤之事呢?”說完,他也不理睬石韜,端著粥碗就走到了女子的麵前,俯下身子說道:“這位大姐慢慢喝粥,喝完了這裏還有。”

  喝粥聽到有人對自己說話,便停止了喝粥,抬手警惕地望著麵前站著的人。她看到一名衣著華麗的年輕公子,捧著一碗粥站在自己的麵前,身後還跟著一群氣勢洶洶的兵士,頓時被嚇壞了,連忙將用腿夾住的女孩摟緊自己的懷裏。早就餓壞了的小女孩,終於有了接近粥碗的機會,也不顧裏麵的粥水燙嘴,便湊近破爛的粥碗喝了起來。

  見到這一幕,韓湛的鼻子不禁一酸,他看到女人始終對自己保持著警惕,便將粥碗放在了女子的腳步,抬手在小女孩的頭上摸了一下,隨後站起身朝後退了一步。韓湛轉身對石韜說:“廣元,本侯交給你一項使命,既然我們開了這個粥場,那麽務必不能讓一名災民餓死,你能做到嗎?”

  “請主公放心,隻要有足夠的糧食,就絕對不會讓一人餓死。”石韜朝坐在牆腳的女子看了一眼後,向韓湛保證說:“若是死了一人,石某願意以死謝罪。”

  “以死謝罪倒不必了,你隻要搞好這個粥場,等回到鄴城,本侯一定會論功行賞的。”韓湛說完,轉身吩咐陳到:“叔至,立即派人到城外的軍營,傳我的將令,讓奉孝先生再調一千斛糧食入城,不得有誤。”

  韓湛交代完這一切,準備轉身離開時,無意中瞥見女子沒有去動腳邊的粥碗,知道她是心中害怕,在自己離開前,肯定不敢碰那個粥碗。但自己如果現在就離開,沒準附近的災民會上前搶奪女子的粥碗,她一個弱質女流,肯定無法對付那些餓紅了眼的災民。想到這裏,他叫過一名親兵,吩咐他說:“你留在這裏,等這女子喝完粥以後再離開。明白嗎?”

  親兵看了女子一眼,隨後點了點頭,說道:“請主公放心,小的一定不辱使命。”

  等到韓湛離開後,女子小心翼翼地端起了粥碗,有些心虛地看了一眼站在麵前的兵士,見他沒有絲毫的動靜,便壯著膽子把碗端到嘴巴,小心翼翼地喝了起來。不過這一次,她沒有光顧著自己喝粥,而是將粥吹涼了喂給她的女兒吃。

  看到女人喝完粥,親兵蹲下身子從她的手裏接過了粥碗,笑著問:“吃飽了嗎?還需要再來一碗嗎?”

  女子摸不清對方的虛實,哪裏還敢再要一碗,連忙將頭擺得撥浪鼓似的,說道:“吃飽了吃飽了,多謝軍爺,多謝軍爺!”看到親兵拿起粥碗就要離開,她連忙問道,“敢問軍爺,剛剛的那位公子是誰?”

  “那位公子?”親兵將女子的話重複一遍後,立即猜到她問的肯定是韓湛,連忙說道:“剛剛那人是我家主公,如今的冀州牧、漳水亭侯韓湛韓侯爺。”

  女子聽到韓湛的名字後,使勁地點了點頭,將這個名字牢牢地記在了自己的心裏,準備將來有機會時,一定要報答這位施粥給自己的大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