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孤軍守關隘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4      字數:4207
  李傕、郭汜二人忌憚關中的呂布,不敢率兵攻打關隘,而是在距離關隘十裏的地方下寨。而關中的韓湛,又因為手裏的兵力太少,而無法主動出擊,雙方進入了對峙。

  雙方僵持了四五天之後,典韋有點沉不住氣,跑來主動向韓湛請纓:“主公,據末將所知,李傕、郭汜二人武藝平平,請讓末將率本部人馬前去搦戰。若是不能取二人的首級回來,末將甘願軍法從事。”

  韓湛之所以不出戰,是因為顧慮重重,別看函穀關原來的守將被自己殺掉了,但城裏的守軍是否被董承收服了,還是一個未知數。若是自己領兵出戰,城裏的守軍發生嘩變,殺掉了董承,再將城門一關,自己的兵馬就會陷入絕境。

  剛來到議事廳的沮授,猜到了韓湛的心事,連忙說道:“主公,聖駕不宜長期停留在函穀關內,以屬下之間,還是盡快派人將他送回冀州吧!”

  韓湛早有把漢獻帝送走的意思,之所以遲遲未動,是因為漢獻帝從到函穀關的第二天開始,就一直臥床不起,他深怕途中發生了什麽意外,因此才遲遲沒有動作。此刻聽到沮授這麽說,他連忙問道:“公與,不知陛下的病情如何?何時方可上路?”

  “略有好轉,若要痊愈還需時日。”沮授皺著眉頭對韓湛說:“李郭二賊的大部人馬不日將到函穀關。函穀關雖說險要,但關內的存糧不多,若是他們將關隘團團圍住,一旦糧盡,我軍將不戰自潰。”

  沮授的這種說法,也正是韓湛所擔心的。別看到函穀關地勢險要,李郭等人很難攻進來,但由於這裏離冀州太遠,自己一支孤軍停留在這裏,早晚難逃全軍覆滅的下場,因此他不得不提前考慮後路。

  他站起身,背著手在室內來回地走了幾圈後,停下腳步對沮授說:“公與,明日你帶上典韋、夏侯蘭、夏侯雲,以及兩千兵馬,護送聖駕返回冀州。對了,把呂布、張文遠也帶上。”

  沮授知道張遼是想投靠冀州,帶著他返回冀州,還情有可原,可是帶上呂布一起離開,沮授卻有點不願意了。他擔心呂布在半路上突然發瘋,劫持了聖駕去投奔袁紹或者袁術,自己所作出的一切努力都將化為泡影。因此他不解的問:“主公,既然您也覺得呂奉先和我等不是一條心,為何要讓他和我們一同回冀州呢?難道您就不怕他半路劫了聖駕,前去投靠別的諸侯嗎?”

  “怕,我怎麽不怕!”韓湛滿臉苦澀地說:“若是將他留在函穀關內,本侯心中更加害怕,沒準啥時候,他就提著方天畫戟衝進來取我的首級,然後去獻給李郭二人,以達成雙方的諒解。至於公與所擔心的事情,本侯也考慮到了,因此派典韋和夏侯兄妹通往,就算呂布在路上起了什麽歹意,他們三人也足以對付呂布。”

  沒想到韓湛剛一說完,典韋就粗聲粗氣地說:“主公,讓末將留在函穀關保護您吧。至於護送聖駕前往冀州,由夏侯兄妹和張遼等人就足夠了。張文遠的武藝雖然比末將略遜一籌,但和夏侯兄妹一起對付呂布是沒有什麽問題。”

  “不行,典韋,你必須跟著監軍護送聖駕去冀州。”韓湛毫不遲疑地拒絕了典韋的好意,還特地向他解釋說:“張文遠固然對漢室忠心耿耿,但他和呂布畢竟都是來自並州軍,若是呂布要劫持聖駕,他就算不與呂布聯手,也不會幫你們的,充其量就是兩不相幫。”

  他把手放在了典韋的肩部上,感激地說:“典韋,你的意思,本侯明白,你是擔心本侯遇到危險,因此才要求留下。不過你放心,這裏還有黃忠,等你們走遠了,我們隨時可以棄關而走。我們都是騎兵,李郭二賊的兵馬要想追上我們,恐怕沒有那麽容易。”

  沮授見韓湛已經下定決心,準備盡快將漢獻帝送走,便向他建議說:“主公,屬下有個建議,是否可以命董承率函穀關的守軍,隨我們一同護送聖駕去冀州。屬下近日在城中巡視,發現這些兵馬都是可戰之兵,雖然帶到了冀州,將來不管是東征青州,還是西進並州,都能派上大用途。”

  “沒錯沒錯。”沮授的話剛說完,典韋就激動地說:“有了這四千精銳人馬同行,想必呂布在路上就不敢動什麽歪腦筋,而是還能壯大我冀州的實力。”

  “這倒是一個好辦法。”韓湛覺得如果將函穀關的守軍全部調走,這樣就無人掣肘,自己將來是走還是留,都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安排了。想到這裏,他連忙吩咐典韋:“典韋,速去請董國丈到此,就說本侯有要是相商。”

  說來也巧,典韋剛走出議事廳,就看到董承匆匆而來,連忙上前相迎:“末將典韋,見過董國丈!”

  “典將軍免禮!”董承見和自己打招呼的人是典韋,連忙笑容可掬的問:“不知亭侯可在議事廳內?”

  “是的,我家主公正在議事廳裏。他正命我前來相請國丈,沒想到國丈卻先來了。”典韋說完,將身子讓到了一遍,伸手做了個請的姿勢:“國丈,請裏麵敘話。”

  韓湛和沮授正在說話,忽然看到典韋去而複返,正想問他有什麽事情,卻看到了他身後的董承,連忙站起身拱手行禮:“原來是董國丈來了,本侯有失遠迎,還請恕罪。”

  “亭侯,”董承朝韓湛拱拱手,著急地說道:“在下今日冒昧到此,是有要事要與你相商。”

  韓湛雖說有事要和董承相商,但此刻看到他如此著急的樣子,便客氣地說:“國丈有事但說無妨,本侯洗耳恭聽。”

  “亭侯,眼看著李郭二賊的後續大軍就要到了。”董承有些著急地問道:“不知亭侯作何打算?”

  “國丈,”韓湛笑著對董承說:“本侯命典韋去請您,也有一件事情要和您商議。雖說函穀關易守難攻,但若是李郭大軍停留在關外不去,關內也早晚會因為糧草耗盡而失守的。因此本侯打算明日就讓沮監軍帶人護送聖駕前往冀州。”

  “可是聖駕身體抱恙,不適合長途跋涉啊!”董承剛想勸阻韓湛改變主意,但猛地想起自己此來的目地,便及時地轉換了話題,“不知亭侯打算派多少人護送聖駕啊?”

  “本侯原打算派兩千兵馬護送聖駕。”韓湛有意不談眾人對呂布的擔憂,而是直截了當地說:“但考慮到此去冀州路途遙遠,沿途又不太平,因此打算向董國丈借點兵馬,一同護送聖駕去冀州。”

  聽說韓湛打算找自己借兵,董承立即爽快地說道:“不知亭侯打算借多少兵馬?”

  韓湛抬起右手,化拳為掌,說道:“本侯欲向董國丈借五千兵。”

  “什麽,借五千兵?”董承聽韓湛這麽說,不禁苦笑著說:“亭侯應該知道,函穀關內的守軍也就隻有五千人,您都借走了,那誰來受關隘啊?”

  “國丈請聽我說,”韓湛看到董承的臉上露出了不悅的表情,連忙向他解釋說:“函穀關距離冀州太遠,我們的兵馬隻能在這裏擋住李郭二賊一時,一旦糧盡,關內的兵馬將不戰自潰。因此本侯打算請國丈帶關內的全部守軍,護送車駕前往冀州。至於函穀關嘛,則由本侯率三千騎兵把守,等你們到了安全的地方,本侯再棄關而去。”

  董承聽完韓湛的這番言語,心裏暗自嘀咕:亭侯這麽安排,估計是怕他出城作戰時,我無法掌控城內的守軍,畢竟裏麵有不少是原來守將的心腹,當時要趁機作亂,自己還真的無法彈壓。

  想明白這番道理之後,董承點了點頭,對韓湛說道:“在下願意聽從亭侯的安排,明日就率城內守軍,護送聖駕前往冀州。”

  次日清晨,韓湛親自護送漢獻帝出了東門。漢獻帝從車內探出頭,強打起精神對韓湛說:“韓卿家,函穀關就拜托你了。朕會在冀州等你歸來的。”

  韓湛連忙躬身施禮,答道:“請陛下先回冀州,臣會盡快返回冀州覲見陛下的。”說完,朝沮授等人揮揮手,示意他們可以啟程了。

  站在路邊的韓湛,望著從自己麵前經過的長長的隊伍,想到這些兵馬到了冀州,就將會被編入冀州軍,心裏就不禁一陣狂喜。

  “韓冀州,”韓湛正在沾沾自喜之際,忽然聽到有人叫自己,抬頭一看,原來是騎在赤兔馬上的呂布。呂布在馬上抱拳施禮:“我們後會有期!”

  “後會有期!”想到馬上就能將這個瘟神送走,韓湛的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呂布過去後不久,是兩輛裝飾精美的馬車,在呂布部下的簇擁下,隨著隊伍朝前行進著。韓湛的眼睛盯著其中一輛,心裏暗想:“裏麵坐著就是三國裏最美的女人,可惜她也是呂布最寵愛的女人,否則自己真想把她留下來。”

  正想著,忽然看到那輛馬車窗戶上的布簾,被掀開了一個角,隱約可以看到一張傾國傾城的臉。韓湛不禁長歎了一聲,隨後對站在身後的黃忠說:“漢升,我們回城。”

  漢獻帝離開的當天下午,賈詡就帶著兵馬趕到了。也不知他從哪裏找來的這名多兵馬,足足有八萬之眾,加上李郭二人原先帶來的兩萬騎兵,總兵力已經達到了十萬人。

  站在城門樓裏的韓湛,望著遠處的營寨,心裏還是一陣陣打鼓。如今李郭的兵馬有十萬之眾,而自己隻有三千騎兵。雖說這些騎兵都裝備了馬鐙,戰馬也釘了馬掌,戰鬥力遠遠超過任何一支騎兵,但韓湛非常有自知之明,他可不認為,憑自己的三千騎兵,就能擊潰李郭的十萬兵馬,因此他下令堅守不出。

  賈詡趕到營中,詳細地了解了情況後,對李郭二人說道:“兩位將軍,城內的守軍之所以遲遲沒有出戰,以賈某的估計,肯定是兵馬太少,因此不敢輕易出戰。而函穀關易守難攻,如果我軍實施強攻的話,就算勉強拿下關隘,也勢必損失慘重。以賈某之見,不如就屯兵關前,等關內守軍的糧草斷絕之後,再發動猛攻,到時定可輕易破城。”

  巡城的黃忠,看到李郭大軍逼近到離城池僅僅三裏的地方下寨,連忙跑進守將府向韓湛稟報:“啟稟主公,李郭二賊的兵馬,已在離城三裏的地方下寨。末將鬥膽請命,請主公給末將一千騎兵,定可將敵軍殺得潰不成軍。”

  “漢升,並非本侯不願意出戰。”韓湛頗為無奈地說:“奈何敵軍勢大,如果我軍貿然出戰,那就是羊入虎口。本侯還是打算堅守不出,等沮監軍他們護送聖駕走遠後,我等立即棄關離開。”

  好在黃忠不是有勇無謀之輩,聽到韓湛這麽說,立即明白了對方的用意,慌忙答道:“請主公放心,隻要末將在,就絕對不會讓李郭二賊的兵馬進城。”

  黃忠剛離開守將府,便有一名騎兵軍侯迎麵跑來,向他稟報說:“啟稟黃校尉,賊兵在城下叫戰,請您速登城查看。”

  黃忠跟著自己的這名部下來到了城樓上,果然聽到了一陣陣的罵聲,低頭朝下方看去,隻見幾十名衣衫不整的軍士,站在一箭之外,用手指著城牆的方向,在破口大罵。西涼兵的叫罵聲,讓軍侯有些惱羞成怒,他對黃忠說:“請校尉給在下一百騎兵,在下一定把他們殺得落花流水。”

  沒想到黃忠卻搖了搖頭,說道:“他們要罵,便由他們罵吧,沒有我的將令,誰也不準擅自出戰,違令者斬!”

  “校尉,”軍侯指著城下的那群西涼兵,情緒有些激動地說:“下麵就隻有幾十個人,在下率領一百騎兵衝出去,就可以將他們殺得幹幹淨淨,請校尉允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