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韓湛的新部署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4      字數:4242
  沮授和夏侯蘭的馬隊,在路上走了半月,終於回到了冀州地界。

  韓湛和蔡琰雖無夫妻之名,卻有夫妻之實,知道自家嶽父的棺柩到了城外,不可能裝作不知。於是他帶著荀彧、郭嘉等人,以及一百多名護衛,來到城外迎候蔡邕的棺柩。

  等了半個多時辰,馬隊終於出現在眾人的視野裏。夏侯蘭和沮授加快速度衝出了馬隊,來到韓湛的麵前翻身下馬:“參見主公(亭侯)!”

  沮授躬身行禮之後,久久沒有站直身體,他羞愧難當地說:“授前往京師之前,亭侯一再叮囑授,務必要保得蔡侍中周全。然授有負亭侯重托,害得蔡侍中不幸身亡。待蔡侍中下葬之時,授願人殉謝罪。”

  “人殉?!”聽到這個陌生的名詞,韓湛忍不住扭頭問站在一旁的荀彧:“舅父,何為人殉?”

  誰知荀彧根本沒有理睬他,而是衝過去扶起了沮授,用責備的語氣對他說:“公與,你真是糊塗啊。蔡侍中之死,乃是司徒王允所為,與你何幹。怎麽能因此事而責備自己,甚至還要搞什麽人殉呢?”

  趁著荀彧和沮授說話的工夫,郭嘉湊近了韓湛低聲說道:“主公,人殉就是以活人為死者陪葬。”

  聽說沮授想去為蔡邕殉葬,韓湛頓時氣不打一處來,他用手指著沮授怒氣衝衝地說:“沮公與,既然你有負本侯所托,就應該想法補救,而不是搞什麽人殉。要以死來逃避自己額的職責,哪裏有這麽便宜的事情。”

  韓湛的話,不光讓沮授愣住了,連旁邊的荀彧也覺得有點過火。他連忙開口勸道:“湛兒,沒能救下蔡侍中,為舅想他的心裏也難受,你就不必為難他了吧。”

  “不行,”韓湛不依不饒地說:“既然沮授犯了錯,那就必須處罰,絕對不能讓他以死來逃避責任。”

  看到荀彧還要開口勸說,沮授連忙製止了他,輕聲說道:“多謝荀長史的一番好意,亭侯說得對,授犯了大錯,就應該受到懲處。”說完,他麵向韓湛,一番正義凜然的樣子說道,“授願意接受亭侯的任何處罰。”

  和一臉焦急的荀彧相比,郭嘉卻顯得表情輕鬆。雖說如今還是寒冬臘月,不過他卻不緊不慢地搖動著手裏的羽扇,低聲地哼起了小曲。荀彧見郭嘉這幅表情,重重地哼了一聲,把頭扭向了一邊。

  “好,沮公與。”韓湛見沮授願意接受自己的懲罰,便自顧自地說道:“我命你領步卒五百,旬日後返回京師,務必要將當今天子給我接到冀州來。若此事辦得妥當,蔡侍中一事便一筆勾銷;若是辦得不好,那就兩罪並罰。就算你不想人殉,我也會將你碎屍萬段,以祭奠蔡侍中的在天之靈。”

  韓湛對沮授的處置,似乎早在郭嘉的預料中,因此他表情根本沒有什麽變化。而荀彧聽到韓湛這番貌似嚴厲的話,心裏才恍然大悟,說要處罰沮授,其實是為了救他的性命,打消他人殉的念頭而已。

  沮授也是個聰明人,如何聽不出韓湛對自己維護之意,他連忙做了一個長揖:“多謝亭侯,授此番定當竭心盡力,不負亭侯所托。”

  韓湛和眾人護送著蔡邕的靈柩回到了州牧府,早已等待這裏的蔡琰立即撲向棺柩,放聲痛哭起來。韓湛上前將蔡琰扶起之後,招呼人將棺材搬進了早已設好的靈堂。並親自帶著荀彧、郭嘉等人拜祭起來。

  冀州城內的士大夫聽說蔡邕的棺柩擺在州牧府內,也紛紛前來吊祭。一時之間,州牧府前擠滿了各式各樣的馬車。

  關於將蔡邕安葬在何處的事情上,韓湛和蔡琰發生了第一次爭執。韓湛想將蔡邕葬在冀州城外,而蔡琰卻堅決不肯,非要讓自己的父親葉落歸根,葬進位於陳留的祖墳。韓湛一氣之下,便拂袖而去。

  等他走出來被冷風一吹,整個人頓時清醒了許多,覺得自己與蔡琰的這起爭執,真的是沒有什麽必要。既然蔡琰想將她的父親葬在陳留,那就葬在陳留。反正自己一直準備將治所從冀州城遷往鄴城。如果現在圖省事,葬在了冀州城外,以後祭奠也未免太遠了點。

  想到這裏,他又反身走進了屋裏。對還在抹眼淚的蔡琰說:“好了,昭姬,莫要再哭泣了。本侯答應你,將蔡侍中安葬在陳留。改日本侯派人護送你和蔡侍中的棺柩返回陳留。”

  聽到韓湛答應自己將父親葬在陳留,蔡琰連忙跪下對他施禮:“多謝亭侯的一番美意,妾身沒齒難忘。”

  “好了好了,都是一家人,用不著整天跪來跪去的。”韓湛拉起蔡琰,將她攬在懷裏,對她說道:“昭姬,你且在冀州多待幾日。等本侯處理好州內的事務之後,便讓夏侯校尉帶兵送你回去。”

  “夏侯校尉剛從京師趕回,還沒有來得及歇息,亭侯又要派他護送妾身前往陳留。”蔡琰有些遲疑地說:“是否有所不妥。”

  “我說的夏侯校尉不是夏侯蘭,而是他的妹妹夏侯雲。”韓湛想到最近天氣太冷,發丘軍暫時沒有事情可做,不妨就先讓夏侯雲護送蔡琰去陳留,順便沿路看看哪裏還什麽大墓,以便在條件成熟時可以下手。“由女將護送你上路,本侯心裏踏實。”

  蔡邕的棺柩在州牧府裏停了七日,每日來祭奠的人把門檻都快踢斷了。得知蔡琰打算護送自己父親的棺柩回陳留安葬,城裏的百姓都紛紛湧到了城外為蔡琰他們送行。

  韓湛帶著一隊護衛,將蔡琰他們送出了三十裏。蔡琰一再地催促他:“亭侯,此處離城池已遠,你還是早些回城吧。”

  韓湛聽到蔡琰這麽說,知道也到了該分別的時候,便勒住了坐騎,望著從馬車窗口探出頭的蔡琰:“昭姬,此次回陳留,不知何時可以再返冀州?”

  “亭侯,”想到自己就要與韓湛分別,蔡琰的心裏也頗為不舍,但她看了看跟在後麵的那輛載著父親棺柩的馬車,隻能咬著牙說:“妾身此次回陳留,安葬完父親後,打算守孝三年。待三年孝滿之後,妾身再回冀州來陪伴亭侯。”

  韓湛站在官道旁,望著護送蔡琰和蔡邕棺柩的兵馬遠去,心裏充滿了惆悵。不知過了多久,陳到策馬來到他的身邊,低聲地對他說:“主公,時辰不早,我們還是早點回城吧。”

  韓湛回到州牧府的時候,補丁已經指揮府中的下人,將靈堂撤掉了。韓湛看著來來往往的下人,心中忽然對遠在京師的王允充滿了怨恨,他心說:要不是王允一意孤行,殺死了蔡邕,蔡琰就不用扶靈返回陳留,也不會三年都不回冀州。此仇此恨,一定要向王允討回來。

  想到這裏,他立即吩咐陳到:“叔至,立即通知冀州文武官員,速到府中來議事。”

  隨著命令的下達,城中的文武官員都趕到了州牧府中的議事廳。等文武分列兩旁就坐後,韓湛用目光在眾人身上掃了一遍,隨後開口說道:“諸位,如今雖然董賊已死,不過朝中大權卻落入了司徒王允之手。以本侯看來,天下即將大亂,不知諸位對此有何見解?”

  對於這種朝廷大事,武將一向都不會主動反應的。而文臣這邊,沮授沉默不語,荀彧和郭嘉兩人在一旁竊竊私語,荀攸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坐在那裏發呆,而徐庶和石韜低聲商議了幾句,便打算站在起來說話。

  誰知卻被另外一個人搶了先,眾人一看,原來是被韓湛留在冀州的臧洪,他站起身大聲地說:“亭侯,王司徒乃是朝廷重臣,絕非董卓那樣的奸佞之臣可比。吾不明白亭侯所說的天下大亂,指的是什麽?”

  韓湛一直打算奪取青州之後,就任命這位臧洪擔任青州牧。此人和荀彧一樣,都是精於內政,但在謀略方麵的能力,就不敢恭維了。韓湛此刻聽了他所說的這番話之後,不緊不慢地說:“臧先生有所不知,董賊雖死,但他手下的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四將還活著。以王司徒的性格,絕對不會赦免四將的死罪。這樣一來,四將便會鋌而走險,煽動涼州百姓叛亂,進而攻取京師……”

  臧洪沒等韓湛說完,便擺著手說:“亭侯此話,未免太危言聳聽了。既然董卓已死,他以前的那些屬下自然是樹倒猢猻散,自己逃命都來不及,哪裏還可能興兵為他報仇。”

  韓湛這番話平日裏多次對郭嘉、荀彧、荀攸等人提起,這些人聽後都是半信半疑,更別說對他始終保持著警惕的臧洪。正當他在心裏暗自盤算,該如何說服此人時,徐庶已站起身:“臧子源此言差矣!庶覺得主公言之有理。”

  徐庶自從和母親團聚,又找到了失散十幾年的侄女,還將弟弟徐康也接到了冀州後,便恢複了自己原來的名字。此刻見到臧洪質疑韓湛的分析,便站起來為韓湛幫腔。

  臧洪扭頭看了徐庶一眼,冷笑了一聲,說道:“元直,不知亭侯說的話,哪裏有道理了,不妨說來聽聽?”

  “子源,”徐庶望著臧洪,開口說道:“正如主公方才所言,四將統禦著董卓的兵馬,雖然王司徒出其不意地殺死了董賊,並收編了他的兵馬。但這些兵士新降不久,軍心不穩,若有昔日將領登高一呼,這些兵士勢必會臨陣倒戈,到時王司徒就算是死了,也是一個糊塗鬼。”

  就在臧洪想開口反駁時,沮授站起了身,他對臧洪說道:“子源,且稍安勿躁,待授說幾句。”他從坐的位置走出來,麵向眾人說道:“數月前,授奉亭侯之命,前往京師結交權貴。除此之外,還有兩件要事。”

  聽說沮授前往京師,除了覲見天子、結交權貴外,還有兩件重要的事情,除了荀彧、郭嘉等人外,其餘的文武都不禁驚詫異常。

  沮授自顧自地說道:“亭侯為了除掉董賊,想出了一出連環計,讓授到了京師之後,將此計獻給司徒王允。說來也巧,授前往司徒府拜訪王允時,他也想出了一出一模一樣的計策,不過卻沒有亭侯所訂計策詳盡。因此他果斷地更改了計劃,按照亭侯的計謀,來離間董卓和呂布這對義父子,並使兩人反目成仇。”

  董卓之死,眾文武早就知道了,當聽說居然是韓湛訂下的連環計,要了董卓的性命,還是發出了一片驚呼之聲。

  臧洪見沮授說到這裏,就停了下來,連忙催促道:“公與,那還有一事,又是什麽?”

  沮授扭頭看了韓湛一眼,滿臉苦澀地說:“亭侯曾告訴授,說董卓一死,蔡侍中恐有殺身之禍,便命授在董卓喪命之前,將蔡侍中帶離京師。但授覺得董卓一死,在朝中掌控大權的是司徒王允,以授和他之間的交情,鐵定能保蔡侍中周全。沒想到,到最後殺死蔡侍中的,居然就是王允!”

  說到這裏,他因為激動,抬起袍袖擦了擦眼睛,繼續說道:“經過此次京師之行,授認為天下諸事懼在亭侯的預料之中。想必要不了多久,天下就會重歸打亂,我們需早做安排。”

  臧洪聽了沮授的一番話之後,沒有再說什麽,而是徑直坐了下來。坐在武將一側的趙雲站起來,朝韓湛抱拳施禮,問道:“主公,我們該怎麽辦?”

  “冀州離京師太遠,而且四周未寧,就算我們有心救駕,也是鞭長莫及。”韓湛字斟句酌地向在場的文武說著自己下一步的打算:“我打算讓沮監軍領五百兵士,悄悄地潛入京師。待李郭張樊四將的兵馬攻入京師之時,秘密救出天子,並將他接到了冀州。不知諸位有何不同的看法?”

  沮授等韓湛說完後,朝四周張望了一番,將沒有人說話。連忙上前向韓湛施禮:“請亭侯放心,授此番前往京師,就算拚了性命,也要將天子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