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沮授護棺柩離京城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4      字數:4187
  荀彧在了解了韓湛想把漢獻帝接到冀州的決心後,還是不放心地問:“湛兒,你怎麽知道李傕、郭汜等四人,會起兵作亂?既然他們在得知董賊死後,可以扔掉董氏家眷逃生,怎麽會興兵為董賊報仇呢?”

  “舅父,”韓湛見荀彧問出了這個問題後,甚至連郭嘉也向自己投來了好奇的目光,便向他們解釋說:“李傕、郭汜等人,之所以丟棄了郿塢城內的董氏家眷,乃是因為初聞董賊的死訊,一時亂了陣腳,所以才會倉皇而逃。不過等他們遠離京城之後,肯定會派遣使者前往京師,覲見司徒王允,請求他赦免四人的罪過。”

  郭嘉聽到這裏,隻是淡淡一笑,隨後不置可否地問道:“那麽主公認為,王司徒會赦免他們四人的罪過嗎?”

  韓湛冷笑了兩聲,隨後說道:“以本侯看來,王允一定會認為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故此就算大赦天下,也絕對不赦此四人。”

  對於韓湛的這個分析,郭嘉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而荀彧卻是滿臉的不以為然:“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人助紂為虐,王司徒就算要殺他們,也是在情理之中。他們如今手裏隻有區區數千飛熊軍,隻要朝廷的討伐令一下,勢必土崩瓦解,他們四人還不是隻能束手就擒。”

  “舅父此言差矣。”韓湛等荀彧一說完,立即接著說道:“本侯也覺得此四人不殺不足以平民憤,換了我在王司徒的位置,也必殺他們四人以謝天下。不過在殺他們之前,首先要考慮自己是否有殺他們的實力。

  據本侯所知,在他們的四人身邊,有一謀士姓賈名栩,字文和。此人早年曾被舉孝廉為官,後因病辭官,在返回家鄉的途中,在汧地遇見叛亂的氐人,他和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氐人抓獲。

  賈詡知道自己落到了氐人手裏會有性命之憂,便誆稱:‘我是段公的外孫,你們千萬不要傷害我,我會讓家人用重金來贖我。’他口中所說的段公乃是太尉段熲,因為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所以他便假稱是段熲的外孫來嚇唬氐人。叛氐聽說他是段公的外孫,果然不敢害他,還畢恭畢敬的將他送回去,而其餘的人卻都遇害了。

  試問,一個擁有如此隨機應變才能的謀士,難道在王司徒拒絕赦免李郭張樊等四將時,不會給他們提出招募兵馬,為董賊複仇的計謀嗎?”

  “主公所言極是。”韓湛這次的話說完後,郭嘉立即表示了讚同:“以嘉看來,隻要王司徒不肯赦免四將,京師勢必會出現一番大亂。”

  雖然郭嘉和韓湛的意見已經達成了一致,但荀彧還是對此持懷疑的態度:“如今京師有大軍十萬,還有勇冠三軍的猛將呂布,就算四將興兵來犯,難道朝廷還不能將他們打一個落花流水嗎?”

  見荀彧如此固執,韓湛真是有點哭笑不得。他心裏暗想,雖說荀彧在內政方麵有一手,不過說到謀略,別說和郭嘉比,就算和荀攸比,也差了一大截。要是荀攸在這裏就好了,沒準他能讚同自己的意見。不過這麽一想,他忽然想起,隨著自己控製的地盤越來越大,兵馬越來越多,有必要建立一支類似於後世錦衣衛的組織。原先他打算等這個組織成立後,由荀彧來負責,但此刻他卻改變了主意,覺得將這個組織交給荀攸來負責,也許更合適一些。

  不過在眼下的形勢下,他暫時還不能完全撇下荀彧,因為等一開春,他就會命令趙雲統兵去取青州,而荀攸則是趙雲的隨軍參謀。隻有等趙雲、荀攸等人凱旋之後,才能考慮更換人選的事宜。

  一想到開春後要奪取青州的計劃,韓湛就扭頭問郭嘉:“奉孝,子龍將軍今日是否還在操練兵馬啊?”

  郭嘉點了點頭,對韓湛說:“主公上次提到了陌刀,經過鐵匠們的反複打造,始終達不到您的要求。因此子龍將軍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將您所提議組建的陌刀營,改成了斧頭營。”

  “斧頭營?”聽郭嘉這麽一說,韓湛的眼珠子差點掉在地上,自己就是看到古書上所說的陌刀隊“如牆而進,人馬俱碎”的描寫,決定組建一支陌刀隊,專門用來對付騎兵的。為此,他還將自己所知道的陌刀,向工匠詳細描述了一番,希望他們能打造出自己想要的東西。沒想到兩個月過去了,陌刀沒打造出來不說,趙雲甚至打算將陌刀隊改成斧頭營,真是讓他感覺無語。

  郭嘉見韓湛沉默不語,連忙向他解釋說:“主公,你曾經說過,那種陌刀砍下去,手裏,可以直接破盾,破刃,破人,破馬,人馬俱碎。但那種三尖兩刃刀的兵器,打造起來不光費事,而且成本太高,因此嘉與子龍將軍經過反複研究,決定該用宣花斧,因為這種兵器,也能達到主公所說的那種效果。”

  韓湛本來想問郭嘉,做這麽大的改動,為什麽不向自己進行請示。但轉念一想,自從把陌刀的創意交給趙雲、郭嘉他們之後,自己就整天膩在蔡琰的屋裏,一刻都不想離開,州裏的事物都交給屬下去負責。

  他輕輕地歎了口氣,對郭嘉說:“本侯知曉了。改日本侯親自到軍營裏,去看看子龍將軍的斧頭營訓練成什麽樣了。”

  接著,他又將話題轉回到京師方麵:“本侯覺得,蔡侍中既然遇害,那麽王允肯定會解除對驛站的封鎖,到時沮監軍和夏侯校尉就能平安地離開。希望他們在離開長安時,能將蔡侍中的遺骸也一並帶回來。”

  雖說韓湛這話說得有些底氣不足,但郭嘉和荀彧對視一眼,望著韓湛說道:“主公請放心,以嘉之見,沮監軍在離開京師時,肯定會想方設法去懇求王允,請求他同意自己帶著蔡侍中的遺骸,返回冀州的。”

  郭嘉隻是在根據當前的形勢,來分析沮授可能采取的舉動。沒想到在幾天前,包圍驛站的兵馬剛撤走,沮授就趕到了司徒府,想求王允放了蔡邕。

  誰知王允卻閉門謝客,府中的管家和沮授近期有不少的交往,也收了他許多的好處,便偷偷地告訴他:“沮先生,你若是想求司徒放了蔡侍中,還是死了這條心吧。”

  沮授一聽,感到非常意外,連忙問道:“管家,究竟出了何事?”

  管家左右張望了一下,見沒有人在附近,便湊近沮授的身邊,壓低嗓門對他說:“先生還有所不知吧,蔡侍中已經在獄中自縊身亡了。”

  管家的話,如同一個驚雷在沮授的身旁炸響。他站在原地發了許久的呆,好不容易想再問點什麽,卻發現管家不知什麽時候已經離開了。站在不遠處的兩名兵士,見沮授的神情有點不對勁,連忙上前扶住了他,將他抬上了停在不遠處的馬車,匆匆地返回了驛站。

  失魂落魄的沮授,被兩名兵士架著回到了自己的房間。他坐在榻上,仰望著天花板發呆。有那麽一刹那,他想到了以死謝罪,甚至將隨身佩戴的寶劍也拔出了一半。但在最後一刻,他的理智還是戰勝了衝動。他知道自己此時死了,是於事無補,就算要死,也要先想法找到蔡邕的遺骸,等送回冀州以後,再向韓湛自殺謝罪。

  想到這裏,他連忙叫人請來了夏侯蘭,將蔡邕已經遭了王允毒手的事情,向夏侯蘭講了一遍。夏侯蘭雖然早從沮授隨行的兩名兵士那裏,了解到蔡邕遇害的消息,此刻聽到沮授再提起此事,他臉上的肌肉還是距離地抽搐了幾下,他連忙問道:“沮監軍,如今蔡侍中已死,那我們該怎麽辦?”

  “想辦法找到蔡侍中的遺骸,然後我們將其運回冀州。”沮授苦笑著說:“待授見亭侯之後,自當以死謝罪。”

  夏侯蘭聽說沮授要以死謝罪,雖然心中暗暗吃驚,但表麵上故作鎮定地說:“沮監軍,我們當務之急是找到蔡侍中的遺體,不知該如何入手?”

  沮授抱定了必死的決心之後,整個人反而變得冷靜了:“以授估計,蔡侍中的遺骸還在大牢之中,請校尉攜重金前往大牢,務必要將蔡侍中的遺骸請出來。”

  夏侯蘭親自帶著十幾名騎兵,趕著一輛大車,在半路上買了一口上好的棺木,來到了大牢的門口。門外的獄卒,見到一名校尉帶著十幾名騎兵過來,身後還跟著一輛馱著棺木的馬車,哪裏還猜不到是怎麽回事。

  一名獄卒上前態度恭謹地問夏侯蘭:“敢問這位校尉,可是來給蔡大人收屍的?”

  “正是,”夏侯蘭翻身下馬,來到獄卒的麵前,一邊將一包金銀遞過去,一邊客氣的說道:“還請兄台行個方便,讓我們進去收斂蔡大人的遺骸。”

  獄卒掂了掂手裏的包袱,感覺沉甸甸的,知道裏麵的東西一定不少,便歎了口氣說:“不瞞校尉,我們兄弟也敬佩蔡大人的為人,在他仙去之後,找了一床竹席將他裹上,正準備出去為他買口上好的棺材,沒想到您就先來了。”

  夏侯蘭知道獄卒的話,一半是真一半是假。用竹席裹屍,倒有可能;至於說到準備派人去買棺材,這話一定就是騙人的。不過他還是裝糊塗地說:“多謝兄台的一番好意,吾代表蔡家先行謝過了。”

  夏侯蘭帶人進大牢,將蔡邕的遺體裝進了棺材之後,調頭往驛站而來。走到半路,他忽然想起沮授打算以死謝罪之事,連忙叫過一名親信的兵士,湊近他的耳邊低聲地說了幾句。兵士聽後點了點頭,撥轉馬頭朝城外疾馳而去,趕往冀州向韓湛報訊。

  沮授一直站在驛站的門口,見到夏侯蘭等人押著裝著蔡邕遺骸的棺材過來後,連忙上前,跪在馬車前,對著棺材磕了幾個頭。他起身後對夏侯蘭說:“夏侯校尉,此處不宜久留,我們還是立即動身吧。”

  夏侯蘭帶的都是騎兵,不到一炷香的時間,便收拾妥帖。兩百騎兵護送著蔡邕的棺柩,朝東門而去。沿途不少的百姓看到這樣一支奇怪的部隊,還站在路邊指指點點。

  沮授、夏侯蘭帶兵護送蔡邕的棺柩,準備離開京師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司徒府。王允聽完屬下的稟報後,歎了口氣,吩咐道:“死者為大,既然沮公與要護送蔡侍中的遺骸離開京師,就隨他們去吧。你去通知東門守將,不得為難他們,聽任他們自由離去。”

  王允的部下答應一聲,起身退出了議事廳,乘馬趕往東門,傳達王允的命令去了。

  夏侯蘭見東門越來越近,有些擔心地問沮授:“沮監軍,您說王司徒會派人在城門攔截我們嗎?”

  沮授聽到夏侯蘭的這個問題,輕輕地搖了搖頭,說道:“放心吧,夏侯校尉,以授估計,蔡侍中已經被王允秘密處死,他為了掩人耳目,是絕對不會和一個死人為難的。他巴不得我們早點離開京師,沒準此刻已經派人去通知了東麵的守將,不得刁難我們,讓我們順利地離開京師。”

  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正如沮授所預料的那樣。得到了王允吩咐的東門守將,遠遠看到護送蔡邕棺柩的馬隊過來,連忙吩咐兵士將街上的閑雜人等趕開,為馬隊留開了車隊。當馬隊從麵前經過時,守將甚至還躬身抱拳向蔡邕的棺柩施禮。

  見守將如此客氣,夏侯蘭也不能沒有表示,他連忙在馬背上抱拳施禮:“多謝將軍!咱們後會有期!”

  馬隊出了城門,沿著官道朝西而行時,夏侯蘭對沮授的判斷佩服得五體投地,連聲稱讚說:“還是沮監軍神機妙算,知道王允不會攔截我們,我們接下來就可以護送蔡侍中的棺柩,順利地返回冀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