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李傕興兵犯長安
作者:紅場唐人      更新:2020-04-24 18:04      字數:4228
  當韓湛宣布議事結束之後,眾文武紛紛散去,唯有郭嘉還站在原地沒有動彈。韓湛猜到對方肯定有什麽要緊的事情對自己說,等議事廳裏隻剩下兩人時,他開口問道:“奉孝,你有何事要對本侯說的嗎?”

  “主公,迎接天子到冀州,固然是一樁好事,不過你卻不應該當眾說出來。”郭嘉皺著眉頭說:“若是今日所議之事傳到京師,李傕、郭汜等人又未曾起兵謀反,王允勢必會派呂布帶兵前來討伐。冀州北有公孫瓚,南有袁紹、袁術。戰事一起,將會是幾麵守敵,興許形勢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搞清楚郭嘉所擔心的事情,韓湛的心裏反而踏實了。別看到郭嘉在曆史上是著名的謀士,不過那都是幾年以後的事情,如今的郭嘉在謀略上還略顯稚嫩,對某些事情無法像自己這個穿越者看得那麽清楚。

  正是基於這種考慮,韓湛安慰郭嘉說:“奉孝莫要擔心。據本侯估計,快則一月慢則三月,李傕、郭汜等人必興兵作亂。到時王允自顧不暇,哪裏還有精力能顧上我們這裏。”說到這裏,他有意停頓了片刻,隨後擺出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補充說,“到時京師大亂,當今聖上的安全恐怕都難以保障,我們做臣子的要未雨綢繆,盡快做好營救天子的準備。”

  郭嘉聽完韓湛的這番話,真是有些哭笑不得。他心裏暗說,主公估計是因為和昭姬分離之事受刺激了,有些魔障了。他知道再說也無濟於事,便朝韓湛拱手告別,翻身回自己的官邸去了。

  望著郭嘉離去的背影,韓湛苦笑著搖了搖頭,心說自己手下的這幫文臣武將,到現在為止,都沒有幾個相信京師很快會大亂。他們沒有竭力反對自己派沮授去京師救天子的舉動,是因為他們不認為此事有成功的希望,因此不屑和自己進行爭論。

  韓湛轉身朝自己的書房走去,心裏盤算著,眼看就要開春,奪取青州一事,也該提上議程了。自己隻有掌握了幽州、冀州、青州和並州,才能具有問鼎天下的實力。

  …………

  幾乎就在此時,剛剛逃回了涼州的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人,聚在一起議事。他們剛剛得到了一個壞消息,他們派到京師向王允求情的使者,已經被呂布所殺,使者的頭顱交給從人帶了回來。

  李傕坐在議事廳的中間,目光從自己的幾位同僚身上一一掃過,心灰意冷的說:“司徒王允不願赦免我等的死罪。以吾之見,與其大夥兒在此處坐以待斃,不如各自逃生吧。”

  他的話一說完,整個議事廳裏變得鴉雀無聲。過了許久,郭汜咳嗽一聲,問張濟、樊稠二人:“不知二位以為稚然所言,是否可取?”

  樊稠是個有勇無謀的莽夫,哪裏能想出什麽計策,隻能將求助的目光望向了張濟。張濟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扭頭望著自己身後站著的一名謀士說道:“文和,不知你有何想法?”

  原來張濟身後所站的謀士,便是著名的毒士賈詡賈文和。他從張濟身後走出來,站在正中對另外三將說:“以吾之見,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縛君矣。不若誘集陝人並本部軍馬,殺入長安與董卓報仇。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勝,走亦未遲。”

  張濟等賈詡說完之後,望著李傕問道:“稚然,聽了賈先生這番言語,不知你是如何打算的。”

  沒等李傕說話,樊稠已站起身,搶先說道:“反正戰也是死,逃也是死。不如我們放手一搏,沒準還有一線生機呢。”

  坐在上位的李傕,將樊稠在自己之前搶先把話說了,不禁微微皺了皺眉頭,但他還是表情如常地說:“文和先生的言語,果然有幾分道理。既然是如此,那就派人到街頭巷尾放出流言,說王允準備將涼州之人殺光。等到城內人心惶惶時,我們再登高一呼,到時即可召集數萬大軍,前往京師討伐王允老賊。”

  議事結束,李傕就派人到外麵去散布謠言,說王允不久便要興兵攻打涼州,還要將涼州百姓殺光。城中的百姓聽到這個消息,果然是人心惶惶,一些大戶人家連忙收拾細軟,準備逃出城裏。

  不過李傕聽從了賈詡的計謀,根本不準百姓出城。一時間,擁擠在城門附近的數千百姓放聲大哭,那場景讓守門的兵士手足無措。

  就在這時,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人登上了城樓。看到本城的守將登上了城樓,城門附近的百姓頓時高聲地喊道:“請將軍開恩,放我等出去逃命吧。”

  李傕站在城樓上,等城下的喊聲稍歇,才開口說道:“諸位百姓,不是本將軍不肯放你們出城。王允狗賊既然想殺盡涼州百姓,那麽不管你們逃到哪裏,也逃脫不了一個死字。”

  他的話剛說完,城下的百姓又亂成了一團粥。賈詡事先安排在百姓中的人立即高聲喊道:“將軍,既然逃也是死,不逃也是死,那我們該怎麽辦?”

  李傕知道城下說話的人,是賈詡事先安排好的,連忙順水推舟地說:“諸位百姓,既然王允不給我們大家活路,我們索性反了。有種的,就跟我殺上京師,將王允狗賊碎屍萬段……”

  他的話剛說完,賈詡安排的那些人就高聲地喊道:“我們願意追隨將軍,殺上京師,取王允狗賊的性命……”百姓正處於絕望的境地,忽然看到眼前出現了一條生路,再加上旁邊有人煽動,頓時跟著那些人喊起了口號。

  李傕見百姓的情緒已經被自己煽動了起來,連忙抬起雙手向下壓了壓。等下麵重新安靜之後,他接著說:“諸位百姓,若有願意從軍的,可到軍營去報名入伍。大家要記住,爾等當兵吃糧,不是為了朝廷,也不是為了我李傕,而是為了保護你們自己的房子、土地、妻兒老小……”

  李傕這番煽動的言語一說出來,城下百姓的情緒變得更加高漲,許多人立即調頭朝軍營的方向走去,要立即參軍入伍,跟著城樓上的李將軍,到京師去殺死那個不給自己活路的王允狗賊。

  短短三日內,李傕等人就募集了十萬之眾。看到屬下送來的花名冊之後,把李傕等人下了一跳。李傕起身朝賈詡深施一禮,感激地說:“多謝先生所獻的良策。吾以為充其量隻能征兵一兩萬,沒想到短短的三天之內,各處入伍之人就超過了十萬。”

  賈詡淡淡一笑,向李傕建議說道:“既然有十萬大軍,將軍可以立即興兵直取長安。”

  “可是兵馬剛剛招募,還沒有來得及訓練,就匆忙起兵,是不是太倉促了。”李傕是個老行伍,知道打仗靠的不光是人數,更重要的是戰鬥力,因此為難地說:“這些兵馬用來搖旗呐喊還行,若是說到攻城掠地,可能還不堪大用。”

  “將軍,難道你認為我們此去長安,還需要攻城掠地嗎?”賈詡見李傕有些猶豫不決,便勸說道:“這些地方太師經營多年,若守將知道我們興兵是為太師報仇,肯定會紛紛響應的。等我們兵臨長安城下,就是王允的末日了。”

  聽賈詡這麽一說,李傕也有了信心。他連忙態度恭謹地對賈詡說:“先生足智多謀,不如暫且屈就軍師之職如何?待他日奪取了京師,吾自當論功行賞。”賈詡知道自己與四將是一榮俱榮一辱俱辱的關係,便很爽快地答應了。

  接著李傕又將另外三人招來,當眾宣布由賈詡擔任軍師,興兵攻打京師之時,就由他來出謀劃策。賈詡本來就是張濟的手下,張濟自然不會有反對意見。而樊稠一向唯張濟馬首是瞻,對此也沒有什麽反對意見。

  隻有郭汜,在遲疑了半晌後,終於點了點頭說:“好吧,既然稚然認為賈先生是合適的人選,那我也沒有意見了。”

  大軍在次日上午出發,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將各領一路兵馬,浩浩蕩蕩地朝長安開拔。

  走了大概四十餘裏路,就在李傕打算命令兵力安營紮寨之時,忽然有他們來報:“啟稟將軍,前麵發現有一支兵馬,正朝我們而來。”

  聽說有支兵馬過來,李傕首先想到的是呂布帶兵來討伐自己了,他不禁本能地打了一個哆嗦,居然忘記讓哨馬再去探個究竟了。

  一旁的賈詡看他的這副德行,不由輕輕地歎了口氣,隨後越俎代庖地吩咐哨探:“速去探清來的是何處兵馬,領兵的是誰,有多少兵馬?”

  李傕聽到賈詡淡定自若地吩咐哨探,情緒要稍稍穩定了一些,他等賈詡一說完,連忙吩咐道:“聽到賈軍師說的話了嗎?快點去探明來的是何方兵馬,領兵的是誰,共有多少兵馬。”

  哨探去了不多時,又匆匆地趕回,一臉激動地向李傕報告說:“啟稟將軍,來的是牛中郎將的兵馬,共有五千步卒。”

  李傕聽到牛中郎將,皺著眉頭想了片刻,隨後一臉驚喜的問:“可是太師的女婿牛輔牛將軍?”

  “沒錯沒錯。”哨探連著點了幾下頭,肯定地說:“正是牛將軍的兵馬。”

  李傕立即吩咐道:“速速請他到此相見。”

  功夫不大,哨探帶著兩騎來到了李傕麵前。李傕朝對麵一看,來的果然是董卓的女性牛輔,而他身旁的那位身材魁梧的將領,則是牛輔的心腹親信胡赤兒。

  牛輔來到了李傕的麵前,在馬背上向他抱拳施禮:“牛輔參見李將軍!”

  李傕連忙抬手虛扶一把,客氣地說:“牛將軍不必多禮。吾將統兵前往京師,為太師報仇雪恨,不知牛將軍可願一同前往否?”

  “牛輔敢不承命。”牛輔在說完這話之後,還特意補充了一句:“願為大軍先鋒,直取京師,取下王允和呂布的狗頭,祭奠太師的在天之靈。”

  聽到呂布的名字時,李傕不禁渾身哆嗦了一下。不過他很快恢複了平靜,裝出一副驚喜的樣子說道:“既然牛將軍願意為先鋒,那吾真是求之不得。”

  一旁的賈詡看他的這副德行,不由輕輕地歎了口氣,隨後越俎代庖地吩咐哨探:“速去探清來的是何處兵馬,領兵的是誰,有多少兵馬?”

  李傕聽到賈詡淡定自若地吩咐哨探,情緒要稍稍穩定了一些,他等賈詡一說完,連忙吩咐道:“聽到賈軍師說的話了嗎?快點去探明來的是何方兵馬,領兵的是誰,共有多少兵馬。”

  哨探去了不多時,又匆匆地趕回,一臉激動地向李傕報告說:“啟稟將軍,來的是牛中郎將的兵馬,共有五千步卒。”

  李傕聽到牛中郎將,皺著眉頭想了片刻,隨後一臉驚喜的問:“可是太師的女婿牛輔牛將軍?”

  “沒錯沒錯。”哨探連著點了幾下頭,肯定地說:“正是牛將軍的兵馬。”

  李傕立即吩咐道:“速速請他到此相見。”

  功夫不大,哨探帶著兩騎來到了李傕麵前。李傕朝對麵一看,來的果然是董卓的女性牛輔,而他身旁的那位身材魁梧的將領,則是牛輔的心腹親信胡赤兒。

  牛輔來到了李傕的麵前,在馬背上向他抱拳施禮:“牛輔參見李將軍!”

  李傕連忙抬手虛扶一把,客氣地說:“牛將軍不必多禮。吾將統兵前往京師,為太師報仇雪恨,不知牛將軍可願一同前往否?”

  “牛輔敢不承命。”牛輔在說完這話之後,還特意又補充了一句:“牛輔願為大軍先鋒,直取京師,親手取下王允和呂布的狗頭,祭奠太師的在天之靈。”

  聽到呂布的名字時,李傕不禁渾身哆嗦了一下。不過他很快恢複了平靜,裝出一副驚喜的樣子說道:“既然牛將軍願意為先鋒,那吾真是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