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埋下掘墓的種子
作者:樗木      更新:2020-04-22 12:36      字數:3433
  孫縣令一邊小心翼翼的說著一邊不斷的觀察蕭錦行的表情,

  當他看見蕭錦行聽到“衙役”二字臉上不經意間生出了一絲不屑後,

  便知道萬不能再給蕭錦行說話的機會,所以他連忙急聲說道:

  “我看就這樣辦吧,五日後你就帶那些鄉勇來我城南行轅登記造冊,核準身份戶籍。

  從明日起,他們就算是正式的更戍,往後也算是吃國糧的人了,

  不僅他們的家人跟著享有榮光,縣裏也會給他們的家人一些生活所需的糧米,可謂是一舉多得的肥差啊。

  錦行去將本官的話轉述給他們聽,他們自會對你感恩戴德的,也不枉你這些時日的辛苦。

  這幾日就讓他們自己準備出征的糧草、衣物,

  五日後辦完造冊之事便要立即趕赴原州,萬不可耽誤了行程,惹惱了左帥大人。”

  孫縣裏說完後,笑眯眯的看了看蕭錦行就要送客,

  隻是蕭錦行一聽於此,卻連忙失聲問道:

  “孫大人,這些人才招募不久,從未進行過陣仗操練,如何能上陣打仗,這不是讓他們送死嗎?”

  “大膽!”

  孫縣令厲聲疾呼之下立時打斷了蕭錦行的話語,

  他怒目圓睜的看了看有些惶恐的蕭錦行半晌這才稍稍止住怒氣狠狠說道: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說完後看著蕭錦行驚慌的神色,便溫聲安慰道:

  “錦行啊,這打仗總是要有人活有人死的,

  不過也要看死的是誰了。

  他們這些時日吃了你那麽多的好飯也該想著報效國君,為國效命了。

  總不成讓縣裏的這些衙役們前去送死吧,

  他們可和你也有些交情呢,你說是不是這麽個理兒?”

  蕭錦行聽完此言還想再說什麽,

  卻見孫縣令已露出些不耐煩的神色,便隻好告辭離去。

  蕭錦行帶著內心的狂喜回到了蕭家鋪子,

  “看來這孫縣裏的府衙可真是福地啊。”他內心竊喜道。

  人常言寧過刀山不如衙門,寧見閻王不見州官,

  但對於蕭錦行而言,他卻巴不得每日都來這衙門裏見一見孫縣令。

  回去蕭家鋪子後,蕭錦行連忙讓阿依兒著手去準備五百名兵士出征的戰衣、食物,

  並且囑咐她務必要在這些戰衣上繡上一個“蕭”字。

  同時,他連夜趕赴黃水渡口,對一百多名安插在鄉勇之中的“秦人”麵授機宜。

  事出突然,蕭錦行也著實沒有想到這些人會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成為秦國更卒,

  所以他有很多的事情要當麵對這些鄉勇中的什長、伍長安頓一番。

  對於這些人來說,自己的妻兒老小都在草原上,而蕭錦行也承諾將在事成之後給予他們豐厚的賞賜,

  所以

  他們對來到秦國做內應之事並沒有什麽抵觸情緒。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人久居草原,每日看著那些曾經擄掠過自己的戎人難免會生出些自卑來。

  雖然久而久之他們也逐漸恢複了自由身,明白戎人也隻是想讓自己成為草原上的牧民擴充人口而並不是想要殺死或者奴役他們,

  但那份深埋在內心裏的恐懼和自卑總是如影隨形般的存在著。

  這種情況直到蕭錦行成為了有虞人的大頭人才稍稍有所改變,

  而且他帶著聯軍在草原上四處征伐讓這些原本是“秦人”的“戎人”都有了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此時蕭大頭人用的上自己,那麽自己又有什麽理由不為蕭錦行效死力呢。

  這一夜,蕭錦行對眾人告知了一個極為重大的隱秘,

  這個隱秘他從來都沒有對任何人提及過。

  所以當他向眾人說出自己的計劃後,卻出人意料的發現眾人仿佛都早已料到般的從容,這倒讓蕭錦行有些詫異了。

  出兵秦國是自己籌謀了數年的想法,將戎狄遷徙到關內,是他最終的目標。

  當明白了華胥草原並不是一處理想的遷徙地後,進入關內就成為了蕭錦行唯一的目標。

  雖然蕭錦行如今早就記不清這個目標究竟是因為趙青兒的死還是因為阿依兒和歆兒的活所產生的。

  但他卻是始終記得,自己對於打碎那個吃人的,權貴天下的渴望以及自己向大巫和長生天的保證。

  可如今當自己麵前這百多人看著自己,向自己投來堅定且崇拜的目光時,蕭錦行卻有些恍惚了。

  這是他第一次對自己的母邦下手,縱然之前的六七年間他無限渴望著這一天的到來,

  但真到了這一日,蕭錦行卻發現自己內心中的那道坎卻仍舊存在著,畢竟這是生他養他的邦國。

  經過一夜的商議,蕭錦行將自己能夠想到的和需要攜手努力的事情一一對眾人做了囑托和安排,

  同時他也向眾人承諾待到真的有一日自己能夠率領大軍攻入蕭關的時候,

  在座的,能夠活下來的人,將會被自己委以重任或者是選擇得到足夠一生享用的財物。

  看著眾人興高采烈卻又有些緊張的麵孔,蕭錦行笑了,

  他終於為自己對母國下手而產生的不安找到了一個崇高的理由。

  蕭錦行要求所有人都要對自己是內應之事守口如瓶,

  就連對那些本地招募的將和他們一同出征的秦國人也不能吐露半句。

  眾人紛紛舉起了手向長生天發下了誓言。

  隨後,蕭錦行命人抬來一壇清酒,將自己的手指割破把血滴入了酒中。

  在草原上,這血酒意味信任意味著將性命付托給了別人。

  眾人也學著蕭錦行的

  樣子紛紛滴血,繼而每人一碗分而飲之。

  直到天明時分,蕭錦行才離開了黃水渡口,回到了嵐麓縣蕭家鋪子。

  幾日裏,阿依兒帶著歆兒整日在忙碌著籌備戰衣和路途所用糧食等事,

  因為時間倉促,所以直到與孫縣令約定的日子到來的前日,這些物品才被送往渡口處。

  事先被集中在一起的五百鄉勇見蕭錦行帶著十多輛車來到了碼頭都覺得有些奇怪。

  在交頭接耳聲中,他們每一個人的身前都被放置了兩個黑色的包袱。

  隨著這些人中的什長、伍長的一聲令下,每個人都好奇的打開了包袱查看,

  這才發現其中的一個包袱中裝的是黑色的戰衣,而另一個包袱中裝的是一些幹糧。

  不到一刻鍾的時間,所有人都穿上了秦國黑色的戰衣。

  原本亂哄哄的隊伍竟然第一次出現了一些軍隊該有的肅殺模樣。

  隨著始終站在臨時搭建出的高台上觀察著眾人的蕭錦行揚了揚手,

  原本議論聲越來越嘈雜的五百鄉勇都不由自主的停下了相互的交頭接耳,向著蕭錦行望去。

  所有人都知道,這一個多月來能讓他們吃飽喝足,不必再為生存發愁的恩人正是麵前揚手的男子,

  更別說五百鄉勇中還有百十多人的家人仍舊在碼頭中為蕭錦行幹著活,領著糧。

  “兄弟們,原本縣府讓我招募大家是為了維護我碼頭安寧不受外寇侵擾的,

  可是幾日前縣府下令,要你們全部充做更戍,南下原州與亂民交戰。

  所以我今日特意為大家準備了戰衣和路上的吃食贈於各位兄弟,

  也不枉眾位兄弟與我蕭錦行相識一場。”

  話說至此,台下的兵士們在鴉雀無聲中紛紛低下了頭,顯得出奇的一致。

  沒有抱怨、沒有憤怒、沒有恐懼,也不知是他們麻木了還是嚇呆了。

  當所有人都知道了接下來要走的路後,竟然都坦然的接受和麵對了。

  因為他們之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明白的,若不是加入到了蕭家的鄉勇中,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和家人怕是早就已經餓死於饑荒之中了。

  特別是那些參與過暴亂的兩百流民,他們在加入蕭家鄉勇之後竟然發現再也沒有人提起過他們的往事。

  “蕭大掌櫃供我們吃喝,也救了我們全家的性命,這份恩情我蔣宏永世不忘。

  兄弟們自打加入鄉勇之日,就有必死的覺悟。

  不是死於饑荒而是死於為國而戰,這已經是最好的歸宿了。

  現在蕭大掌櫃又給我們送戰衣,送口糧,

  我們卻對蕭大掌櫃無以為報。

  今日,就請蕭大掌櫃受我一拜吧。”

  人群中,一名壯漢朗聲言道,說完後,他真的對著蕭錦行跪了下去深深

  一拜。

  一旁的眾人都聽到了這名叫蔣宏的人所言,心下裏他們也都對蕭錦行充滿著感激。

  雖然此去作戰生死未卜,但這都是自己心甘情願做出的選擇。

  況且做了更卒,總是有了一碗飯吃,總比在饑餓中等死的要好。

  “我韓林輝也絕不忘記蕭大掌櫃的救命恩情,他日若能從戰場上活著回來,自當效犬馬之勞。”

  人群中的另一邊,又一名漢子一邊高聲喊著一邊跪到在地,向蕭錦行拜了一拜。

  有了二人帶頭,深受感染的眾人紛紛學著他們的模樣跪倒在地,向著救命恩人拜了下去。

  “兄弟們,你們為國出戰,蕭某除了為你們準備了戰衣、口糧外,

  還會將你們的親人全部雇到蕭家鋪子,

  這樣,你們在外征戰就不必再為了親人的安危而擔憂了。

  這也是蕭某唯一能為諸位做的事情。

  現在,你們便各自準備去吧,明日一早我就帶著你們去嵐麓行轅造冊登記。”

  說罷後,蕭錦行在耳朵裏不斷傳來此起彼伏的感激聲中走下高台,

  在與眾人寒暄惜別過後,離開了碼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