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南調平叛
作者:樗木      更新:2020-04-22 12:36      字數:3463
  蕭錦行回到了蕭家鋪子後,將方才在縣衙內發生的事情和阿依兒講述了一遍,

  阿依兒聽後也是十分高興,她想了想頗為興奮對蕭錦行說道:

  “那太好了,如此一來我倒是有個不錯的主意。”

  “哦?”蕭錦行有些意外的看了看阿依兒,見她說的頗為認真,便向阿依兒點了點頭示意讓她說下去。

  阿依兒顯然是對自己的計劃很有信心,她得意的對著蕭錦行說道:

  “錦行,今年冬日時,靈州發生了叛亂,雖然叛軍在幾日之內就被靈州守軍殺潰並未形成什麽氣候,可是還是有很多叛軍逃了出來。

  此時我曾經告訴過你,還記得嗎?”

  蕭錦行想了想點了點頭,此事發生時自己還在草原上作戰,不然的話又怎能放過這麽一個好機會呢。

  阿依兒笑了笑接著說道:

  “逃出來的人中,有一支人數約在兩百人上下的人馬正巧逃到嵐麓縣,我發現他們的時候他們正在我們的碼頭外圍準備偷船逃跑。

  我怕他們攻擊碼頭引來官軍圍剿,所以就善做主張將他們帶入了碼頭,讓他們做些搬運貨物之類的活計。”

  蕭錦行饒有興趣的聽著這件事情,聽到此處時,他插話問道:

  “他們肯聽你的話?”

  阿依兒白了蕭錦行一眼,道:

  “我話還沒有說完呢。

  他們做了賊人的哪個手上沒有一兩條人命,

  所以我便趁夜讓有崇人將他們那夥人的四個頭目抓了起來,並於第二日當眾斬殺。

  我對他們說,要想活下來就得聽話,不然的話我雖然不會殺了他們,但會將他們綁到官府。

  然後給他們好吃好喝的供應著。

  恩威並施下這些人也就乖乖聽話了。”

  阿依兒說完後,對蕭錦行眨了眨眼微微一笑。而蕭錦行卻是對阿依兒的殺伐果斷有了新的認識。

  “你的意思是讓這些人和我從草原上的人一起編入到鄉勇之中,對不對?”

  隻在瞬間,蕭錦行就明白了阿依兒的辦法。

  對此他雖然覺得此事雖然有弊有利,但利明顯的要遠遠大過於弊端。

  “正是如此,一來我們遲早要讓這些人為我所用,所以他們既然怕被官府捉拿,自然不會對外將我們的事情告發出去。

  二來這些人大多無牽無掛,也會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三來這些人來自秦嵐、靈州各處,相互也不怎麽熟悉,待到各地叛亂平息,他們也可以依著戶籍遣回各處,免得我們為此耗費周折。”

  阿依兒認真的分析著將這些人納入到鄉勇中的好處,而蕭錦行同樣覺得如此做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辦法。

  不過,在嵐麓縣周圍流民中的招募也是要做的,畢竟縣衙那邊也會時刻關注此

  事。若是一個都不招定會讓縣衙的人起疑。

  就這樣,當十日後方三便帶著浩浩蕩蕩的牛馬車輛來到蕭錦行囤糧的碼頭時,就看見碼頭內數百手持兵器的鄉勇在警惕的戒備著四周。

  “蕭掌櫃,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沒想到縣府竟然同意讓你招募鄉勇護衛私產了。

  據我所知,隻有一些貴族大家才有這個資格的。”

  為方三便接風的酒席間,方三便對著蕭錦行頗為敬佩的說道。

  隻是蕭錦行卻苦笑一聲,對著因他的苦笑而有些疑惑的方三便說道:

  “方主事說笑了,

  方主事應該知道北方自去年秋就多次生出民變,各地府衙賑災無措,治亂無方,若不是張孜彧大人前來救急,怕是各處早已是烽火連天了。”

  方三便點了點頭以示認同,秦國北方的災禍他又怎能不清楚。

  如果不是張孜彧赴各處撥亂反正,怕是今春與蕭錦行的交易也難以完成了。

  見方三便認同自己的說法,蕭錦行繼續說道:

  “因這次與貴商行交易貨物數額巨大,所以半月前我去拜訪嵐麓縣令,請求他派兵協助治安,可孫縣令卻以無兵可派為由,讓我購買武器,雇傭鄉勇,所有錢糧消耗都算在小弟頭上。

  所以,方主事就不要在來取笑我了。

  被孫縣令擺了一道,怕是我去年賺的利全部搭進去都不夠賠的。”

  蕭錦行苦笑著說罷,為方三便斟滿了水酒,而方三便聽完後除了表示無奈,也從心裏為蕭錦行覺得有些不值當。

  “他嵐麓縣一眾官員非但不感謝你,還如此敲詐。

  蕭兄弟,莫怪我多言,我若是你就搬離嵐麓縣,讓他們也嚐嚐擔驚受怕的滋味。”

  方三便義憤填膺的說道,隻不過蕭錦行聞言卻搖了搖頭。

  “錦行感激方大哥為我著想,但方大哥有所不知,錦行的皮毛貨品和馬匹來源都在嵐麓周圍,如果搬遷他處會有諸多不便,

  況且北方饑荒伊始,皮貨、馬匹的價格也降了很多,對我來說仍舊是有利可圖的,所以遷往他處之事弊大於利,錦行也不敢冒這個險。

  再者我們做生意也講究個熟門熟路,再去他處勢必要從頭做起,我怕是也沒有這個魄力的。”

  方三便聽著蕭錦行將“方主事”喚為了“方大哥”,也是覺得自己與蕭錦行的距離拉近了許多,

  但他見蕭錦行並無意搬遷,所以自己也就不再堅持了,畢竟人各有誌,何況生存艱難的商人呢。

  酒席間,二人又將往後生意的事情商議了一番後,這才各自離去。

  在經過蕭家鋪子與屈保商行的多次交易後,往後的生意也就成了自然之事,方三便也不用再親自出馬來做這單買賣了。

  不過這最後一

  次兩人的會商,蕭錦行還是抓住機會提出將生鐵的量再提高一些,方三便並沒有多想,二話沒說就拍著胸脯向蕭錦行保證將生鐵加倍供應。

  ……

  對於鳥兒來說,浩瀚無際的天空就是天堂。

  對於魚兒來說,波濤萬裏的海洋就是天堂。

  對於馬兒來說,一望無垠的草原就是天堂。

  對於陷入災禍的秦國人來說,一碗飯食或許就是天堂。

  如今,蕭家鋪子在黃水邊上的碼頭就是那群被命運選中的流民最為幸福的天堂。

  當從流民中招募的鄉勇和被阿依兒“救”下的亂民一道每日端著滿滿當當飯食的時候,他們又怎能忘記不久前忍饑挨餓時的慘狀。

  怎能忘記那些如同噩夢般縈繞在腦海中餓殍遍地的景象和自己餓死前絕望的親人那張張無助的麵孔。

  蕭錦行記得,當被招募的鄉勇第一次端起飯食時,紛紛灑然落淚的場景。

  而據阿依兒說,當初那兩百流民被帶進碼頭時也發生過同樣的事情。

  “或許他們應該懂得如何做出選擇了。”

  這是蕭錦行從碼頭離開前所說的最後一句話。

  人人皆知出現在秦國北方的這場災難是因為近兩年來滴水未下使得農田荒蕪所造成的。

  但蕭錦行卻知道這其中的原因並不僅僅歸咎於蒼天暴虐的懲罰,而更多的原因或許是人禍使然。

  太多失去土地而依附於權貴的百姓在被權貴拋棄之後隻有死路一條,

  太多失去廉恥的官員在醉心於權術後卻對突發的天災毫無作為,

  太多自私自利的縣府官員、豪門大族不願耗費錢糧賑災撫民,反而克扣賑災糧食中飽私囊。

  這便是當下的大秦,而這大秦早已是權貴的大秦而不是秦人的大秦了。

  蕭錦行內心冰冷,他並不認為能夠意識到此間原因的僅僅是自己一個人而已,可惜所有人都選擇了沉默,或者選擇了與大秦綁在一起在巨浪中飄搖。

  盡管張孜彧在巡視各縣後,這種餓死人的慘事稍有改觀,而原州青川之亂也在左更方元恒的親自圍剿下有了撥亂反正的跡象。

  但蕭錦行卻相信,人們的心中已經有了傷口,縱然隨著時間的流逝會漸漸止住傷口上的淋漓鮮血,但留下的疤痕卻是如論如何都是沒法抹平的。

  周曆五八三年,立夏。

  一場星星點點的小雨終於從天而降。

  包括蕭錦行在內的所有人都走到了天空之下,仰頭向著蒼天凝望。

  這一場造成關內外數十萬人隕滅的浩劫終將要結束,但蕭錦行想要的契機卻很快的出現了。

  一份調兵敕令擺在孫縣令的案頭,孫縣令立即喚來蕭錦行要求將他招募的五百兵馬收歸縣府。

  這一次孫縣令的態度倒是

  十分客氣,因為孫縣令怎麽說也是一縣之長,總歸是要臉的人。

  蕭錦行這才剛剛掏錢購買了武器,又招募來鄉勇,但還未讓他們派上用場,就被自己全數充公,孫縣令縱使臉皮再厚,對蕭錦行說完此事後也是老臉通紅。

  “錦行啊,原州那邊的戰事已經到了關鍵時期,

  方帥要求調動靈州、秦嵐兵馬南下支援,

  而嵐麓縣的兵馬大多都在靈州,不便調用。

  所以老夫也是不得已為之。

  還望你能體恤老夫的為難之處啊。”

  看著孫縣令又圓又紅的臉龐,蕭錦行卻裝作一副頗為委屈但又十分無奈的模樣說道:

  “孫大人,蕭某損耗些錢財倒也無妨,

  隻是您也知道屈家商行剛剛運來了糧食,

  而我也將商稅分文不少的全額繳納了。

  這個時候讓這些鄉勇離去,那我的貨物又有誰來保護呢。”

  見蕭錦行說的委屈,孫縣令想想也確實對蕭錦行有些不公,於是他摸了摸自己花白的胡須,想了片刻,這才說道:

  “這樣吧,我縣衙還有百十名衙役,

  如果你那裏出現什麽變故,

  我派他們前去照應也是來得及的。

  你看如此可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