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援救哲哲
作者:樗木      更新:2020-04-22 12:36      字數:3477
  第二日天蒙蒙亮,蕭錦行就帶著五百鄉勇來到了嵐麓行轅,

  在一眾官員看著他們嶄新的戰衣而生出驚異的神情下

  蕭錦行就為眾鄉勇很快辦好了登記與移交的相關事宜。

  因為流民四起已有多時,秦國北方絕大多數地方三老以下官員早都死的死,跑的跑,

  所以這些鄉勇們自然就免了核查身份的一道手續,

  更何況蕭錦行當初招募流民的時候,還特意將一些靈州以南和嵐麓以南逃荒而來的流民招納了些。

  所以官府要想核對他們的身份勢必難比登天。

  隻不過嵐麓縣的官員們也是聰明的,

  他們隻要求這些鄉勇能夠準確提供戶籍地址和姓名也就算是核對完畢交了差。

  這登記一事自然也就匆匆忙忙的在一個時辰內辦的妥妥當當了。

  蕭錦行看著那些被人帶進了行轅的更卒,口中長長的呼出了一口氣。

  在嵐麓闔府官員的眼中,可能這五百更卒隻是應付調兵令的替死鬼,

  可在自己眼中,他們將是未來自己東進秦國乃至整個大周王朝的第一批掘墓人。

  往後,這樣的掘墓人將會源源不斷地進入到秦國,

  今日隻不過是個開始而已。

  回到蕭家鋪子後,蕭錦行立刻著手安排另外一件事情,

  從某種角度來講,此事的重要性並不比安插內應進入軍隊要輕,

  他準備將自己的生意全麵鋪開,鋪設到秦國的每一個郡,每一個縣。

  為此,他讓那些並沒有去從軍,而是在這段時間裏做著準備的“草原秦人”們分散開來,帶著錢財去往各地行商。

  這些人在當年被“擄掠”到草原前,都是做過生意的。

  所以蕭錦行隻要求他們先在秦嵐、靈州各處縣城落腳,然後再通過生意往來逐漸做大。

  蕭錦行的本意是想在各地縣城中安插進自己的眼線,必要時就可以及時獲取到一些有用的情報。

  而且商鋪可以雇傭勞力苦力,這些勞苦力也將是未來蕭錦行安插人手入秦的重要渠道。

  可他卻沒有想到的是,這些分散在各處的行商在蕭錦行的財力人力物力的支持下逐漸發展做強。

  他們將在短短的六年後為蕭錦行一舉攻入秦國,輕而易舉的拿下數十座城池立下汗馬功勞。

  隻不過現在的蕭錦行並未想的那麽長遠,

  在他的精心策劃下,這些來自草原上的秦人去往各處或販糧,或開鐵鋪,或釀酒,利用早有的手藝很快就在各縣安頓了下來。

  看到眾人紛紛在各縣落下了腳,蕭錦行這才放下了心。

  在與屈保商行又進行了一次交易之後,

  蕭錦行便趕在初秋之前與最後一批運輸糧車的兵士們一同回到了草原上。

  而回到草原後

  ,蕭錦行並未耽擱半日時間便領上早已經準備好的援軍向華胥氏進發了。

  這一次,他的身旁同行之人中,還多了阿依兒。

  而且,歆兒也早就忘記了半年多前的不快,又化成了德如緊緊跟隨在蕭錦行的左右。

  至於秦國的事情,蕭錦行則交給了自己足以信得過的兩人去負責,

  他們是那批草原上帶去秦國的人中最為機敏的人,

  也是最終通過了蕭錦行明裏暗裏考驗的人。

  而且,蕭錦行每次外出都會帶著他們兩人曆練,並對秦國諸多的事情言傳身教,

  甚至是去府衙送禮、納糧時也是如此。

  所以在蕭錦行覺得他們二人足以托付大事的時候,便果斷讓二人分別去管理明麵兒上的生意和暗中所要做的諸多事宜。

  “王佳、齊麟兩人頗為機靈,我想他們是不會鬧出什麽亂子來的,你就不必擔憂此事了。”

  阿依兒輕柔的聲音響起在蕭錦行耳畔,驚醒了正在沉思中的騎馬人。

  “我不是在擔憂他們。”

  蕭錦行看著麵前巍峨的群山,長歎了口氣。

  “秋茲、哲哲的消息傳回來了,他們與華胥人作戰雖然連戰連勝,但我的感覺卻是他們仿佛已經中了華胥人誘敵深入的埋伏。”

  蕭錦行說罷後,又歎了一口氣,

  而阿依兒則看著眉頭緊皺的蕭錦行為他寬心道:

  “此去華胥草原最快也要兩個月的時間,兩個月前發生的事情你現在憂愁又有什麽用?

  博爾突和別木尓那裏不是有好消息傳過來了嗎。

  你又為何盡想些不開心的事情呢。”

  蕭錦行聞言苦笑一聲,搖了搖頭。

  他回頭看了看身後五千援兵,便突然打馬向著遠山雪域的方向奔跑了起來。

  “你擔憂的是我,對不對?”

  阿依兒看著蕭錦行的背影,喃喃自語道。

  她明白蕭錦行是個行軍打仗的天才,縱然是在最危難的時候,他都是一副穩若泰山般的模樣,從來沒有過像現在這般的凝重。

  別說哲哲和秋茲並沒有兵敗的消息傳來,就算是敗了,阿依兒也相信隻要蕭錦行前去定會力挽狂瀾。

  可是現在,蕭錦行卻明顯的表現出了一種焦躁的情緒,

  而此刻也隻有阿依兒才體會得到這絲情緒的緣由正是來自於自己。

  其實蕭錦行也不知道自己為何會如此失落,從有虞草原出發後,隨著自己距離華胥氏部落越近,他心中的煩擾就越是明顯。

  華胥氏是阿依兒的家,他曾經不斷的在思考著如何能兵不血刃的結束在華胥氏的戰鬥,如何能夠將殺戮控製到最小,但現在他卻因為阿依兒的執意跟隨而再無辦法去冷靜的思考這些事情。

  蕭錦行對阿依兒的要求從未阻止過,

  因為他知道她的身上有著太多太多的秘密。

  蕭錦行並不願意多問,他似乎意識到有些事情自己不知道才是最好的。

  在肆無忌憚的狂奔宣泄過一番,自己和胯下的戰馬都冷汗淋漓之後,蕭錦行終於恢複了平靜,

  他默默地走向自己的兵馬,帶領他們繼續前行。

  兩個月的行軍,五千人馬不斷地跨過高山、雪海,穿過森林、草原,渡過寬窄不一的河流和大小不一但卻都似是明珠般的湖泊,終於在翻越了一座不大的山嶽後,眾人的眼前便出現了一片潔白的沃野。

  潔白是冰雪的顏色,而潔白下露出的點點金黃色卻告訴蕭錦行這是一片沒有邊際的遼闊草原。

  “這就是伊河草原了,我們華胥部落通往龍城的大門。”

  阿依兒對著呆呆望著草原的蕭錦行解釋道。

  而蕭錦行隻是輕輕點了點頭,便向那片無垠的草原中走了過去。

  這條進入華胥部族的路正是當初哲哲從有窮氏出發行軍的路線,

  所以一路沿途上蕭錦行和他率領的援軍便隨處可見大軍經過的痕跡。

  伊水滋潤的草原規模確實有些出乎蕭錦行的意料之外,行走在這樣的草原上,便會使人不由自主的感覺到自己的渺小。

  走過幾日之後,蕭錦行甚至覺得,單就這伊水草原就足以容納有虞和北狄三個部落人口全部在此棲息了。

  所以也難怪華胥氏能夠發展的如此龐大。

  蕭錦行對沿途上遇到的部落經過仔細觀察後發現,生活在這裏的族人們確實比較其他部落要富裕不少。

  至少渺無人煙的部落中家家戶戶都圍著頗大的柵欄,想來那裏原本圈養的牛羊定是不少。

  蕭錦行派出了探馬前去探查哲哲大軍的動向,自己則率領著大軍跟隨著伊水西去的方向一路前行,

  終於在走了半個月後,被派出去的探馬匆匆回報稱:

  哲哲的大軍已經被華胥五萬人馬團團圍困在一處山穀之中。

  “山穀?”

  蕭錦行對於哲哲陷入山穀頗有些意外,這意外並不是來源於看上去一馬平川的草原上為何會突然出現的山穀,

  而是哲哲的兵馬為什麽會跑到那個聽上去就知道是死地的地方。

  即便是從沒有帶兵打仗的人也懂得在平坦的草原上行軍路線的選擇,

  哲哲卻怎麽會將人馬帶入到那山穀之中呢。

  帶著疑惑,蕭錦行下令全軍火速出發向哲哲被圍的方向趕去。

  雖然探子也不清楚哲哲被圍困了多久,更不清楚包圍圈內的有虞聯軍兵士狀況。

  但蕭錦行卻覺得如果自己再遲去些時日,怕是自己此生就要與哲哲永別了。

  兩日後,當蕭錦行的人馬來到探馬所稱的山穀外圍時,就看見了密密麻

  麻的兵馬圍在一處明顯凹下去的山穀之外。

  其實說是山穀也不是十分正確的,

  因為蕭錦行騎在馬上從很遠的地方看去,

  也能發現那處凹下去的地方並不怎麽的深,因為穀內很多大樹的枝冠都已經冒出了穀外。

  蕭錦行覺得,將此地說成“大坑”或許更為合適一些。

  若是常人的話怕也就是數十息的間隙就能夠從穀底跑到穀外。

  眼見於此,他就有些更加不明白為何哲哲會帶兵跑到那裏麵去了。

  盡管這個大坑比較其外的草原麵積不值一提,但其本身還是有著很大的規模,

  而且穀內密布著樹林,所以蕭錦行仔細觀察後也沒有發現坑內的聯軍將士。

  蕭錦行看著遠處穀外人馬匯聚最多的地方,便知道那處定然是個穀口,

  不然也不會有那麽多人在此守護了。

  所以他便率軍朝著那處人多的方向開赴了過去,絲毫沒有做休整的打算,

  隻是他讓騎兵換乘了戰馬,準備片刻後將要展開的大戰。

  其實華胥氏的探子早在兩日前就發現了蕭錦行的人馬,

  但他們在多次探查發現隻有這一支人馬後,便打消了所有的顧慮,

  甚至連一支前去阻攔的兵馬都沒有派出來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