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閑談國事
作者:漏墨軒      更新:2020-06-09 07:25      字數:2320
  計劃已定,具體的安排全部交給了朱安世,李光明隻需坐等好消息。

  四月十九,是李光明在家教導朱七七的日子,李尋燕則前往北宮陪讀劉髆。

  經過大半年的學習,朱七七已經認識了不少字,寫字也有模有樣,既有女子的清秀,也透出幾分風骨,柔而不媚。

  剛剛學習了不到一個時辰,東方朔和東方嫻到訪,還帶來了一大筐自家的櫻桃,紅得就像女兒家的臉。

  “嫻妹妹,你沒來的這些日子,光明哥哥可是天天念叨你。”朱七七嘴裏吃著櫻桃,卻不忘調侃東方嫻。

  “我才不信呢,他要是真念叨我,也不會快一個月了,都不去看我。”

  “嘿嘿,如此說來,嫻妹妹今天是想光明哥哥了?”

  “不,我是想七七姐姐了。”東方嫻早就習慣了朱七七的調侃,應付起來輕鬆自如。

  “走,我們蕩秋千去,聽光明哥哥說話太無趣了。”調侃完了之後,朱七七拉起東方嫻的手跑到後院。

  一旁的李光明苦笑無語,這幾個小姑娘真是一個比一個鬼精靈。

  “光明,去把你王伯父請來,我今天要和他殺幾盤。”東方朔如同在自己家一般,吩咐李光明道。

  “周寧,你去跑一趟,看看王兄在不在,一起叫過來,中午定要開懷暢飲一杯。”李光明又支使起了周寧。

  不一會兒,王遂和王賀父子到來,王遂和東方朔擺下棋盤,李光明則和王賀在書房交流起了讀書心得。

  “王兄,你們太學裏,真的隻教授《五經》嗎?難道閑暇之餘都不聊別的?”李光明問道。

  “研習《五經》是皇上親自規定的,那些博士們奉為圭臬,從不敢有違。”

  “聽說王伯父對道家頗有研究,王兄應該也有所涉獵吧?”

  “當然,我閑暇時一直跟隨父親學習。”

  “王兄以為,是儒家治國好,還是道家治國好呢?”

  王賀笑了:“李公子對治國之事很感興趣嗎?”

  “身為國之一員,豈能不關心?”

  王賀點點頭:“其實呢,所謂的好不好,要看對誰而言。依愚兄來看,儒家對朝廷更有利,道家更受百姓歡迎。”

  “願聞其詳。”

  “儒家講究秩序、服從和統一,可以最大限度的凝聚國力,對於皇上來說,自然是樂於看到的。而道家呢,講究自然、無為和自治,老百姓的壓力更小,活得也更為自在。”

  “由此看來,皇上喜歡儒家乃是理所當然之事。”

  “皇上雖然喜歡儒家,但並非隻用儒家。比如法家,皇上常以嚴刑峻法來維護儒家的秩序,外法內儒。”

  “那道家呢?王兄覺得皇上對道家的態度如何呢?”

  王賀苦笑道:“李公子,你太抬舉我了。我要是能將皇上的心思看透,那就不是一個博士弟子了。不過,我大漢從高皇帝到景皇帝都信奉道家無為而治,皇上不可能一點都不受影響。”

  “王兄言之有理。你們太學裏閑暇之時也會討論這些嗎?”

  “沒有,太學裏的博士和弟子若能有你一半的自省和反思,我也不至於在裏麵覺得憋悶。”王賀苦笑道。

  “王兄覺得憋悶嗎?”

  “當然,每天隻能研讀那五本書,你會覺得有趣嗎?”

  “哈哈,是我早就厭倦了。”李光明笑道。

  “其實,我之所以去太學,根本不是為了求學,還是想求一個出身。李公子就不同了,過幾年可以自請名師,想學什麽就學什麽,完全不用擔心前途。”

  “話雖如此,但終究還是要靠自己。”

  “李公子眼下就有如此見識,日後前途不可限量。

  聊了一會兒後,李光明建議道:“今日難得休息,我給王兄彈奏一曲吧。”

  “好,我正有此意。”王賀欣然同意。

  說話間,李光明已在書房擺下了那張長卿琴,略加思索,彈奏了一曲《華胥引》。

  這是一支宣揚道家“無為而治”的曲子,王賀吃得如癡如醉,最後歎息道:“國之大治,應該就是這個樣子吧。”

  午膳時,李光明命仆人在正廳擺下了宴席,讓東方朔坐在了西方主位,自己恭陪末座,殷勤斟酒。

  酒過三巡,眾人不知不覺將話題引到了國家大事上。李光明主動道:“最近,滿朝都在建議罷除遠征大宛,東方先生和王伯父怎麽看呢?”

  王遂和王賀一愣,貳師將軍不是你父親嗎?在你麵前怎麽好暢所欲言呢?東方朔了解他的脾氣,淡淡一笑,反問道:“李公子怎麽看呢?”

  “我當然是希望早日罷除遠征大宛啊。”李光明不假思索道。

  “為什麽?”王賀感覺很意外,問道。

  “因為我盼著父親能早日歸來。”李光明笑道。

  王賀愣了一下,哈哈大笑:“李公子真會開玩笑。”

  “可惜啊,不能如李公子所願了。”東方朔歎了口氣。

  “東方先生,您這話什麽意思呢?”王遂好奇道。

  “雖然朝野洶洶,很多人反對繼續對大宛用兵,皇上卻絲毫沒有撤兵的意思,還罷免了鄧光。要不了多久,朝廷就有大動作了。”

  鄧光是未央宮衛尉,一名軍中宿將,多次上書反對用兵大宛,認為得不償失。漢武帝將其罷免,清晰的向朝野宣示了用兵的決心。

  “唉,皇上太一意孤行了。”王遂歎息道。

  “敢問東方先生,皇上有什麽大動作呢?”王賀問道。東方朔的兒子東方達是一個謁者,消息比較靈通。

  “皇上不僅不會罷除遠征大宛的兵力,還會對匈奴采取行動。”

  王賀倒抽一口涼氣:“難道皇上想要兩處用兵?我們大漢能同時遠征匈奴和大宛嗎?太不可思議了。”

  “不,隻對大宛用兵,對匈奴會采取屯戍築城、步步為營的策略。過幾天,光祿勳徐自為將和遊擊將軍韓說、長平侯衛伉一起,率領兵卒、民夫從五原出塞,一直向西北築城列障,直抵浚稽山下。接著,皇上會征發六萬騎兵和十幾萬步兵遠征大宛。”

  “匈奴是我大漢心腹大患,屯戍當為長久之計。但我不明白的是,大宛遠在數千裏之外,皇上為何一直念念不忘呢?”王遂問道。

  “因為皇上咽不下那口氣。”

  王遂歎了口氣,慨然道:“僅僅是為了出一口氣,如此勞師遠征,真的值得嗎?”

  “皇上心裏,沒有值不值得,隻有願不願意。”東方朔幽幽道。